戚夫人和薄太后同为刘邦宠妃,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戚夫人的确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而且可谓专房之宠,薄姬虽然也是刘邦姬妾,却备受冷落。然而,刘邦的宠爱,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戚夫人最终的悲哀以及薄姬后来的福气。
不过,在澹奕看来,戚夫人与薄姬最终的结局完全不同,除了刘邦这个外因,也是两个人个性使然。
历史上高祖驾崩后,吕太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又毒杀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很多人觉得吕后非常残忍。的确,吕后手段狠辣,但并不代表戚夫人是值得同情的。
戚夫人得宠,生育刘邦第三子如意。当时的吕后年老色衰,糟糠之妻却已经被刘邦这个渣男所弃。对于吕后所生的嫡子刘盈,刘邦觉得不像自己,所以也不太喜欢。这下子,戚夫人感觉机会来了,不断吹枕边风希望刘邦改立太子。吕后费尽心思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对戚夫人却已经是恨之入骨。
吕雉出身闺秀,跟着草莽出身的刘邦南征北战吃紧苦头,到头来刘邦却不顾夫妻之情,将糟糠抛诸脑后不算,还要废弃嫡子将母子逼上绝路。所以说,戚夫人的悲剧,一半要怪刘邦的负心薄幸,一半要怪戚夫人自己不自量力。
相对于戚夫人,汉文帝生母薄姬简直就是个隐形人——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姬妾,入汉宫后刘邦几乎就没见过她。汉初继承秦朝制度,在皇后之下设立了夫人、美人、良人、八子等,最低也是个少使,而薄姬却并没有封号品阶。
只不过有一回刘邦无意中见到了被众人嘲笑的薄姬,觉得可怜,所以召幸了一次。之后,薄姬就没有之后了。而这一次让薄姬生育了皇四子刘恒,刘邦驾崩,吕后让薄姬出宫前往代国,做了尊贵的诸侯国王太后。
吕后最终放过薄姬母子,不仅仅是因为薄姬多年无宠,相对于戚夫人自己并不嫉妒厌恶薄姬,同样,后来的事情也证明吕后作对了。
历史上母凭子贵,在宫廷中兴风作浪的妃嫔数不胜数。薄姬虽然无宠,却也生育了皇子,不过薄姬无论是真的不想争宠还是惧怕吕后故意避宠,她都没有参与到宫闱争斗之中。
薄姬教育出的刘恒,不仅是个明君也是个孝子。其文帝皇后窦氏,最初进入代宫的时候目不识丁,还是薄姬亲自教导。薄姬最终成为太皇太后之际,有臣子上奏让其将来与高祖合葬,却被薄姬所拒绝——理由是,她本为姬妾,能与高祖合葬的只有吕后。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为刘邦宠妃,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汉高祖刘邦生平有三大爱好:骂人、喝酒、泡妞。
没有人知道刘邦这一生骂过多少次人,没有人知道刘邦这一生喝过多少酒,也没有人知道刘邦这一生睡过多少女人,我们只从《史记》有限的记载中获知,刘邦睡过的女人中,有八位留下了名姓,她们分别是曹氏、吕雉、戚姬、管夫人、赵子儿、薄姬、赵姬、石美人。
这八位女人中,曹氏生下了皇长子刘肥,吕雉生下了皇嫡子刘盈和长公主鲁元公主,戚姬生下了皇三子刘如意,薄姬生下了皇四子刘恒,赵姬生下了皇七子刘长,另外的三位或许未曾生育或许生下的公主或许生下的子女夭折了。
在诞下皇子的五位中,曹氏生卒年皆不详,吕雉就是汉高后,戚姬被汉高后折磨成“人彘”,薄姬成了薄太后,赵姬受到赵王谋反案是牵连,得知吕雉不愿救自己,在狱中自杀身亡。
同样是被刘邦宠幸过的妃子,为什么薄姬成了太后,戚姬却成了“人彘”呢?
①薄姬、戚姬出身不同,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也不同。
虽然薄姬是私生女,但薄姬的母亲是故魏宗室女,并曾在母亲魏媪的帮助下,成了西魏王魏豹的姬妾。
这很重要。
魏媪是魏国宗室女,虽不是公主,但也是王族公族家的女儿,从小见惯了王公贵族间的尔虞我诈,对权力的认识比较深刻,懂得如何在权力斗争中保存自己,再结合魏媪把薄姬送到魏王豹后宫的做法来看,很可能魏媪在薄姬小时候把后宫中的生存之道教给了薄姬。
薄姬除了有魏媪这样一位好老师,更有在魏王后宫中至少一年的实操。
而戚姬并没有薄姬这种显赫的出身了,按记载,戚姬是定陶人,能歌善舞,艺术才华极高,深得汉高帝刘邦的宠爱,常常被刘邦带在身边,耳鬓厮磨,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代替刘盈做太子,戚姬还经常在刘邦面前哭泣。
由这些记载来看,戚姬很可能是歌姬出身,幼时接受的教育主要是艺术教育,对于权力的恐怖与残酷缺乏清醒的认识,只懂得依附于最强者。
这也能解释了,为什么在易储风波中,戚姬从来只是求刘邦,而没和任何一个实权派大臣结盟。
正因为薄姬和戚姬的出身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所以导致二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以至于二人对权力的认识也完全不同,所以一个成了太后,一个成了“人彘”。
②薄姬和戚姬的处事方式不同,人生诉求也不同。
薄姬并非不懂如何取悦于君王,但薄姬取悦于君王的方式比较低调,而且有效果显著。
当初,薄姬还是魏王豹姬妾的时候,就请到了闻名天下的女相士许负为自己看相,许负为薄姬相面后,给薄姬做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当生天子。
对于那个时代的女人来说,两件事最荣耀,一是嫁给天子,二是生出天子。
当薄姬的丈夫魏王豹听到薄姬会生下天子的评价后,乐不可支,立马宣布脱离刘邦的统帅,在楚汉之争中保持中立,并暗地里联络项羽的西楚。
可以想见,如果魏王豹后来果真打下了天下,薄姬单凭许负的评价,只要生出儿子,就能成为母仪天下的太后。
看到了吧?薄姬取悦于君王的方式,一般女人想都想不到,更不要谈什么学到、做到了。
在薄姬成了刘邦的妃子并被刘邦召去侍寝的当晚,薄姬当着刘邦的面说了一句话:“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这句话虽没有许负的评价那般有杀伤力,但也让刘邦极为高兴。
为什么刘邦很高兴呢?因为这话在暗示,刘邦是真龙天子。所以刘邦高兴地说,这是吉兆啊,我让你梦想成真,其实仅是让薄姬梦想成真吗?不是的,也是让当时还只是汉王的刘邦梦想成真啊。
薄姬取悦于君王的方式,并不是服从于君王的喜好,而是刺激君王的权力欲,对于男人来说,权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喜好。
反观戚姬,手段就很简单了,刘邦喜好泡妞,我戚姬就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刘邦喜好随时随地动手动脚,我戚姬就不分场合地任刘邦为所欲为;刘邦喜好楚歌楚舞,我戚姬就经常唱楚歌给刘邦听跳楚舞给刘邦看;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我戚姬就在刘邦面前日夜涕泣,请刘邦立我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如果说薄姬的人生诉求是替自己和儿子攫取权力,那戚姬的人生诉求就是使君王心花怒放,顺便过上好日子、获得权力。
人生诉求的不同,也导致二人行事风格的不同,薄姬比较低调,从不犯错,戚姬较为张扬,不计后果。
正因为二人有如此多的不同,才导致二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或许早在薄姬诞下皇四子刘恒后,就在后宫的权力格局中选择站队吕后——其实这是比较保险的政治策略,如不出意外,吕后会在刘邦驾崩后成为太后,并藉由子弱母壮分享一部分的皇权,站队吕后,且不说刘邦驾崩后能捞到多少政治好处,至少不会被迫害。
吕后在汉四年才回到汉王刘邦身边,这对于吕后来说,极其不利,因为这时候的刘邦,已经熬过了创业最艰苦的岁月,眼看就要从一个暂时的胜利走向最后的胜利了,而在刘邦最需要安慰、鼓励的岁月里,陪刘邦一起走过的,是来自于定陶的戚姬,是戚姬的歌舞、软语消解了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心灵创伤。
也就是说,虽然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夫妻,但吕后并没有和刘邦共患难过,吕后并不知道,在刘邦率领兵马离开丰沛投奔项梁,直到刘邦跟项羽达成以鸿沟为界的和平协定,在这长达六年的时光里,刘邦经历了怎样的孤独、恐惧、惆怅、困苦,但这六年中,有四年多的时间,戚姬都陪在刘邦身边,是那个最知冷知热的人,是一个尽到妻子本分的女人。
因此,从感情方面来看,吕后不是戚姬的对手,所以吕后需要其他人的援手。
据记载,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力,吕后寻求过张良的支持,从韩信被杀一事上来看,吕后也和萧何达成了同盟,从刘邦临死前要杀樊哙的事情来推测,吕后应当也得到了以樊哙为代表的军功集团的部分支持。
所以我推测,或是吕后主动拉拢,或是薄姬主动站队,总之,薄姬很可能是吕后的人。
这也能解释了,为什么薄姬是唯一一个被放去皇子封地的皇妃,为什么薄姬之子刘恒从未受过吕后的刁难,为什么刘恒不需像刘恢、刘友、刘章那样娶吕家女——因为刘恒和薄姬的吕后的盟友,一如吕后是皇七子刘长的养母,所以吕后也不需用吕家女来特意拉拢刘长。
正因为薄姬是吕后的人,所以薄姬自然不会被做成“人彘”,至于薄姬成为皇太后,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外戚世家》、《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书·外戚传》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为刘邦宠妃,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汉初的政治斗争很激烈,同时又很“狗血”,完全可以翻拍成好几部电视剧,甚至都不用怎么加工。在刘邦的后宫中,原本最得宠的是戚夫人,最不受待见的是薄姬,也就是后来的薄太后。有趣的是,得宠的被吕后变为了人彘,不受待见的成了新一任大汉太后。
史书对于戚夫人的记载比较简单,大概可以肯定的是,她是在刘邦东征时被看中的。古代女子一旦得到君王的宠幸,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当一个人走得太顺,往往就容易跌跟头。戚夫人的惨剧完全是她咎由自取。
在戚夫人得宠的同时,还幸运地给刘邦生下了第三子刘如意。结果,刘邦对戚夫人母子更加看中,简直是宠得没边儿了。此时,戚夫人便想着扳倒太子刘盈,让刘邦改立自己儿子当储君。想法很好,但终究是黄粱一梦。
吕后虽然人老珠黄,但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不仅富有政治头脑,而且还深得一班老臣的拥戴。从这一点来讲,戚夫人和刘如意虽然得宠,却也很难扳倒吕雉和刘盈。最终,吕雉找了四个老头,自称是商山四皓,因拥戴太子刘盈而出世。刘邦虽然将信将疑,但经过一番考虑,还是没有废黜刘盈。
在戚夫人得宠的时候,薄姬过得却十分凄惨。她原本是魏王豹的夫人,后来成了刘邦的俘虏。在进入刘邦后宫后,薄姬几乎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到。可刘邦有一天心血来潮,突然临幸了一次薄姬,结果一击即中,这个苦命的女人怀上了龙种。
薄姬生下的,是刘邦的第四子,名为刘恒。这个刘恒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是文景之治的主要缔造者,甚至也算得上汉朝最为优秀的皇帝了。不过,刘邦在世时,薄姬和刘恒并不受重视。在刘邦的先后亲近过的八个女人中,薄姬最不受待见;在刘邦所生的八个儿子中,刘恒最不受待见。
可是,正由于薄姬不受宠,刘恒没希望争夺太子之位,使得吕后对她们母子并无恨意,而是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了戚夫人母子身上。等刘邦一死,吕后毒杀刘如意,又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丢到厕所供人观瞻。
在戚夫人饱受折磨的时候,薄姬母子则在代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等吕后病逝,周勃等人除掉了吕氏诸侯王,废黜了与吕氏族人亲近的少帝,秘密迎接刘恒入宫。如此一来,刘恒稀里糊涂地捡了个大便宜,成了西汉的皇帝,而薄姬则母凭子贵,成了大汉的太后。
所以说,戚夫人与薄姬的命运迥异,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总体来看,戚夫人的惨死还是她自己自作自受,而与世无争的薄姬也算是自己修来的福分。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为刘邦宠妃,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首先更正一下,薄氏与戚姬不同,戚姬是深受刘邦宠爱的宠妃,而薄氏在刘邦生前并不得宠,甚至可以说是无宠,也正是这个原因,薄氏在刘邦死后,得到了吕后的善待,而戚姬却因为争宠、谋夺太子之位等原因被吕后虐杀。下面我们就对比一下戚姬和薄氏。
首先,戚姬与薄氏相比,深受刘邦宠爱:戚姬在刘邦晚年深受宠爱,甚至可以说是专房之宠,刘邦除了处理朝政事务以外,几乎天天和戚姬待在一起,据说戚姬的舞跳的非常好,又通晓音律,这让刘邦欢喜不已,而此时,刘邦的结发妻子吕后已经年老色衰,不得宠爱。由于戚姬常年霸占着刘邦,导致吕后和其他很多嫔妃都心生怨怼,尤其嫉妒心极强的吕后,对戚姬更是恨之入骨,相对于戚姬,薄氏就显得很可怜了,刘邦几乎从不宠幸她,而她却表现的逆来顺受,并没有任何怨言,甚至连吕后都觉得薄氏很可怜,毕竟都是失宠的女人,自然会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其次,戚姬敢于挑战吕后之子的太子地位:戚姬因为深受刘邦的宠爱,所以在刘邦晚年的时候戚姬开始为自己在刘邦身后事考虑,太子刘盈是与吕后的嫡长子,其太子身份早已经确定,但是实际上刘邦对刘盈的太子之位并不属意,刘邦觉得刘盈性格软弱,优柔寡断,没有帝王的资质,反而戚姬的儿子刘如意聪慧异常,机敏果断,非常讨刘邦的欢心,以至于刘邦晚年多次萌生易储的念头,最终因为大臣们的反对而最终作罢。戚姬却仍不死心,经常向刘邦哭诉。吕后对此愤怒不已,碍于刘邦的宠爱,吕后投鼠忌器,只能隐忍,如果说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让吕后生气妒忌之外,此时的吕后已经对戚姬起了杀心。在太子刘盈与赵王刘如意暗中角力的时候,薄氏却置身事外,每天教育自己的儿子刘恒,似乎安心日后做一个裂土一方的诸侯。吕后对此看在眼里,心知肚明。
最后,戚姬欲夺后位,薄氏安分守己:谋夺太子之位不成,戚姬又做了一个作死的事情,那就是阴谋夺得后位。此时吕后尽管因为年老色衰而不得刘邦宠爱,但是毕竟是多年的结发妻子,两人一起经历多年战争的患难与共,让刘邦还是很尊重吕雉的,况且吕雉并无过错,又是太子之母,皇后之位岂能说换就换、纵使戚姬使出浑身解数哭的梨花带雨,也没有办法。刘邦最终没有动过废后的念头。但是戚姬日后的悲惨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相比戚姬,薄氏对于失宠并不以为意,终日活得很超然,吕后甚至对她在宫中的生活起居倍加照拂。
薄氏看得淡,想得开,心胸宽,气量大,最终成为了三个人中最后的赢家,吕雉死后,陈平、周勃等大臣平定了诸吕之乱,薄氏的儿子代王刘恒因为仁义孝顺被迎立为新君,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薄氏更是高寿至其孙景帝继位后,最终以太皇太后的尊容安然离世。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为刘邦宠妃,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有爱必有恨,极爱致极恨,这句话放在戚夫人身上合适不过,项羽平定齐地之乱,刘邦偷偷出三秦纠集几十万乌合之众,竟然攻破项羽老巢彭城,兵形势家项羽闻报,带领几万骑兵,绕过曹参等人的防线,突袭联军,刘邦等溃不成军四散逃走,在这个阶段刘三遇到戚姬戚夫人,戚夫人年轻貌美,擅跳“翘袖折腰”之舞,落魄江湖载酒行多年的刘邦,一看忘了家里那个黄脸婆吕雉,不可救药的喜欢上她。此后,不顾在项羽军为人质的吕后,一味与戚夫人一有空就歌舞升平,大风歌折腰舞唱和。
汉朝建立,刘邦宠溺戚夫人无度,还欲废掉陪他受苦多年的嫡长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把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她母子,这让结发妻吕雉恨得牙根疼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求助谋士张良,终于请出商山四皓保住刘盈太子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这还没完,刘邦临终交代后事,突然想到樊哙是吕后妹夫,手握兵权,恐怕以后危害到戚夫人母子,想及此,话也不多说马上要陈平周勃持剑到燕地军中,把樊哙斩杀提头来见,幸好二人滑头迁延,樊哙才幸免身死。争夫宠,夺子位,杀亲人,任一位女人碰上这另一位女人,不恨不正常。
反观薄姬,刘邦宠妃是算不上的,她原是败将魏豹姬妾,败军中作为战利品被俘进宫,刘邦把人撂宫里都忘了,幸好薄姬还有俩好姐妹管夫人、赵子儿,二人在笑谈薄姬时被刘邦听见,觉得可怜,便临幸了她,忙者不会,会者不忙,薄姬一夜有孕,产下刘邦四子刘恒,从此以后,刘邦根本就把她忘了。这一忘,忘得好,身家性命得以保全。平定代王陈豨之乱,代地近匈奴,苦无合适人选镇守,便把八岁的刘恒封为代王,薄姬乐得离开宫斗之地,随子赴代地上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一个心头肉,一个路边草,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时,受到的待遇绝不相同,戚夫人被贬做舂工,心怀怨恨,口出不逊之言,被吕后做成“人彘”,赵王如意被毒死。薄姬因在宫中地位低下,存在感不高,刘邦也不喜欢她,并且随儿子被封在代地,匈奴隔三差五便来抢掠,朝不保夕,吕后不以为意。把她看做北方的一道防火墙,反正也不差她一个,况且,如果杀了刘恒母子,这代地派谁去守也很难选择。戚夫人与薄姬,一个绩优股初期猛涨,最后搞得退市老总被抓。一个滞涨多年,每天一分一分在那抖动,突然连拉几十个涨停,还扩产重组,刘恒终登帝位,薄姬成为太后。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为刘邦宠妃,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自古以来,红颜多薄命。戚夫人的悲惨下场即是命运的造化,也和自身不无关系。她受刘邦宠爱,肯定引起后宫不满,又有了儿子如意,认为自己肯定是将来的皇太后,肯定在言谈举止上有些太得意了。持庞生骄,这是天下漂亮女子的毛病。由此引起后宫和吕后不满和忌狠就此产生。而薄夫人是比较明智一点,明哲保身吗。又不太张扬,安分守己。所以得以保全。吕后随刘邦南北征战,见惯了杀人如草介的场面。要知道女人恨毒起来,那是十分疯狂的。无所不用其极。而刘邦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认为有两个小男人可以保护自己的爱妃。但他忘记了女人疯狂的手段和臻密的行事方式。一个除了有个儿子外什么都没有。另一个则是后宫之主,征战多年,心腹很多,是整个后宫的主宰。于是,当刘邦外出平叛时,悲剧就发生了。小如意被毒死,美貌如花如花的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有时我想古代的医术太发达了,割鼻,砍掉四肢,熏瞎了眼。又弄成了哑巴,人却不死,还能活着。太历害了。有戚夫人命运的还有其它,比如杨玉环,比如珍妃。想起来,令人不寒而栗。美貌的女人是资源,美丽的女人是祸害。美丽的女人是魔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