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小国卢旺达为何会倍受青睐?

因为卢旺达为了吸引外资进行改革,的确付诸实践做出了巨大努力。卢旺达安全、干净、团结而且勤奋,整体环境让投资者看到了很大的希望。

地处东非内陆小国卢旺达,面积只有2.6万平方公里,1200万左右的人口也就相当于北京市的三分之二。经济严重严重依赖于农业,超过80%人口从事农业,人均GDP800美元左右,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作为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曾经的卢旺达经历了长期战乱灾难。痛定思痛的卢旺达,开始考虑未来。

没有名山大川与名胜古迹的新加坡,仍旧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卢旺达也一样。虽然经济落后,但在卢旺达的辛苦经营之下,这里成为了非洲治安、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方,即便深夜也可以放心出门,也不用太担心传染病问题。同时,在卢旺达外资成立公司只需要几个小时,经商环境非常好,是世界银行评定非洲经商环境第一的国家。

与大多数将资源输出作为经济支柱的非洲地区不同的是,卢旺达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对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欲望更加强烈。卢旺达对于公路、网络、医院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农业现代化、工业等领域大开绿灯,使得市场潜力被激发了出来。

上个世纪,卢旺达被西方抛弃以后痛定思痛,取消部族制度,所有人统称为“卢旺达人”。在卢旺达整体努力之下,这里的犯罪率是整个非洲最低的。

卢旺达虽然地处内陆,但气候宜人,阳光充足却并不炎热。加上这里是非洲治安与医疗卫生条件最好的国家,卢旺达也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其首都基加利道路整洁干净,是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非洲城市。

虽然卢旺达深处内陆,但在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卢旺达很多行业正在起步阶段,潜力巨大,加上环境优越自然能够受到投资者青睐。卢旺达已经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国家之一,因为整体环境良好,被称作“非洲小瑞士”。

东非小国卢旺达为何会倍受青睐?

很简单,因为很多人的不了解。

卢旺达是中部非洲裂谷带的一个国家,它历史上先被德国占领,一战后又成为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领地,这个国家有英语(RWANDA)和法语(RUANDA)两个国名,从未被英国殖民过却在2009年自愿加入了英联邦,明明大部分国民通用法语却把著名的“法语联盟”赶了出去……

大部分非洲法语区国家的法语掺杂本地口音,听起来非常古怪,卢旺达却拥有号称“世界上最动人的法语口音”,连法国人都赞叹不已;虽然靠近赤道,但卢旺达地处高原谷地,气候凉爽,盛产高质量咖啡,是脍炙人口的旅游胜地和美食之都。

“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却是卢旺达这个国家的苦难:不论德国还是比利时,在殖民方面都是“后来者”,他们简单粗暴地将原本都是从东部非洲迁移而来、只是从事产业不同而有所区别的胡图人(占国家人口81%,从事农业)和图西人(占人口14%,从事畜牧业)分为待遇迥异的两个民族,并让后者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仅次于欧洲人的特权。

惨痛的大屠杀

1962年卢旺达独立,独立后原宗主国比利时力不从心,法国成了卢旺达的后台老板,人口居多数的胡图族取代图西族成为统治阶层。

图西族传统商业区域是卢旺达以东的东非英语区,许多图西族人对法语兴趣不大,且信奉新教,令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感到难以驾驭,后者刻意扶植胡图族更擅长的咖啡种植业,使卢旺达经济畸形依赖法国及法语非洲市场,也让胡图族和图西族间矛盾激化。

上世纪90年代,饱受打压的图西族在卡加梅等领导下屡屡从乌干达入境发动攻击,而胡图族激进分子则不惜通过“地下电台”散布耸人听闻的谣言,煽动针对图西族的仇杀。对此感到忧心忡忡的卢旺达政府试图通过邻国布隆迪(这个国家同样分成胡图人和图西人)政府调停,和卡加梅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和谈,并一度达成了“阿鲁沙协议”。

1994年4月6日,刚刚完成一次谈判的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专机返回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在降落前神秘被击落,两位领导人双双遇难,卢旺达胡图族激进分子趁机渲染针对图西族人的仇恨情绪,酿成了胡图人针对图西人的“卢旺达大屠杀”,屠杀导致卢旺达人口逾十分之一(91万人)的损失,而在屠杀过程中法国、比利时“维和部队”见死不救,法国更借机兜售军火“发国难财”,引发卢旺达人反感。

在大屠杀最激烈之际卡加梅武装进军基加利,并成功夺取政权。此后卡加梅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弥合民族矛盾,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法国在战后继续袒护胡图人,并竭力为自己在大屠杀中的罪责掩饰回护,甚至反指卢旺达政府高官是“导致4.6专机失事的幕后黑手”,在境外逮捕参加国际会议的卢旺达高官、卢旺达礼宾司司长罗斯.卡布耶夫人,并一度通缉.多位卢旺达高级领导人,导致2008年卢旺达和法国愤而断交,这一事件直到近年来法国调整政策才得到缓和。

在这次大屠杀中,卢旺达千山宾馆Hotel des Mille Collines客房部经理、坦桑尼亚籍比利时人保罗.卢斯赛伯吉纳竭尽全力保护了躲入宾馆的1268名图西族难民,而在此过程中法国、比利时“维和部队”仅仅接走了躲入宾馆的本国侨民,却对难民不闻不问,这一幕后来在2004年被好莱坞大片《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所记录,震撼了全世界。但平心而论,这部电影仍然是站在西方人角度拍摄的,并不是真正的“屠杀史”。

电影只是电影

卢旺达虽然不再是“大屠杀”时陷入一片黑暗恐怖的那个卢旺达,却也远不是某些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朋友圈游客”笔下的“非洲香格里拉”,这个国家人口仅900万,人口密度却高达每平方公里343.15人,居世界第18位,非洲第一位,而它偏偏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为数不多、基本上没什么高价值矿藏的国家,尽管2010年卢旺达政府公布了《10年远景规划》,计划将服务业、软件外包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等当做2020年前重点发展的经济突破方向,但如今这个规划已经快到期,效果不能说没有(增速还是挺快的),但离全民脱贫还差得很远,卢旺达仍然是那个严重依赖咖啡国际市场的国家。

我曾经多次去过卢旺达,更是个老“非洲通”,在非洲日久,深深体会到外表粗犷豪迈的黑人,其内心却高度敏感,禁忌之多之复杂,是外人很难理解和领悟的。尚未抹平历史创伤的卢旺达就更是如此。

.您若想在卢旺达旅行得更愉快,看见更多主人的微笑,避免突如其来却莫名其妙的冷场尴尬,一些敏感和禁忌最好知道且回避。

比如,您最好不要在公共场合称赞当地人的法语口音,因为倘在座有图西族人.,他们或许会认为您在同情昔日的胡图族政府,要知道,卢旺达大屠杀过去并不久,牵扯面又实在太广,许多人都有切肤之痛,这方面的情感依然很脆弱。

今日千山宾馆

卢旺达有非洲最好吃的牛排,最可口的咖啡,您享用后由衷的称赞几句,主人们会很高兴,但您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就可能会突然发现,原本轻松愉快的氛围,突然发生了莫名的、令人不那么舒服的逆转,因为如前所述,咖啡和农业是胡图族人的骄傲,而牛排和畜牧业则是图西族人的自豪。

您甚至尽可能不要提什么“胡图族”、“图西族”.,为帮助国家彻底忘却昔日的创伤和仇恨,卡加梅政府强制性规定,今后只许自称“卢旺达人”,不要再区分这个族、那个族。然而人们可以囿于严法和生活现实需要不得不忘记民族,忘记民族仇恨,但内心深处却仍然忘不掉

卢旺达民俗习惯于星期六义务劳动和助人为乐,当地人叫做“乌姆冈达”,据说这是唯一被历届乌干达政府和各民族、部族共同认可、赞美的东西,您如果觉得赞美一下东道主是理所当然的礼仪,且又不希望好心说错话,不妨就赞美“乌姆冈达”.吧。

东非小国卢旺达为何会倍受青睐?

当政者有雄心,要成为非洲新加坡。社会安定,在非洲少有。管理严格,每月一次全国清洁日,所有人搞卫生。彻底禁用塑料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