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的奥匈帝国怎么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奥匈帝国曾经是近代世界主要列强之一,但从建立一开始,奥地利帝国向奥匈帝国转变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控制庞大的领地与复杂的族群,最终分崩离析而消失。
奥匈帝国的前身是欧洲著名的奥地利帝国,也是德意志民族的一部分。然而当初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帝国,不仅仅有奥地利,还有匈牙利、克罗地亚、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大大小小上百个民族。
德意志统一的时候,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曾经认为,奥地利的构成过于复杂,如果纳入德意志必然成为巨大的累赘。最终奥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范围之外。
普奥战争失败,意大利王国统一使得奥地利帝国领地锐减,奥地利无法完全控制匈牙利等地区,最终进行妥协,促成了奥匈帝国这个双元制帝国的诞生。
不过,从一开始奥匈帝国就存在严重问题。虽然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的国王,但是奥匈帝国有三个核心——奥地利、匈牙利与皇帝之下的中央。奥地利与匈牙利都拥有自己的议会与首相,而克罗地亚等地区也有各自的管理机构,名义上的松散联合,实际上的各自为政。
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虽然暂时拖延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但是也加剧了奥匈帝国内部各个地区的离心离德,最终分道扬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其实就是奥匈帝国长期隐患的一种体现。而一战中,奥匈帝国元气大伤,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内部成员对奥匈帝国失去了信心的同时,哈布斯堡王朝再也无力挽回。最终,各个成员纷纷脱离母体,而奥地利也驱逐了哈布斯堡家族。
一战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结(捷克等在战争结束前就已经脱离)。而战后,协约国也纷纷承认了这些脱离于奥匈帝国的新生国家,奥匈帝国彻底消失。
一战前的奥匈帝国怎么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奥匈帝国是在1867年由奥地利帝国改组而来:和历史上其他帝国所不同的是奥地利帝国并不是一个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打出来的帝国,奥地利皇室哈布斯堡家族有一句格言“让别人去打仗;快乐的奥地利人喜欢结婚”。奥地利通过政治联姻的手段建立起了一个囊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广大地区在内的国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20万的庞大帝国。随着奥地利帝国的扩张在其国内出现了比较尖锐的民族问题:奥地利本来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分支,然而通过政治联姻将中欧大量斯拉夫人国家合并到奥地利皇室的统治之下。1859年在撒丁王国发起的意大利统一战争中奥地利被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地区逐出。七年后奥地利又被普鲁士打败,从而被迫放弃对德意志诸邦的领导权。在被排挤出德意志邦联后奥地利转而同境内的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大臣妥协——奥匈帝国这一二元制帝国由此诞生:奥地利皇帝和总理兼任奥匈帝国皇帝和总理,在军事、财政、外交三大权力的执行上由位于维也纳的帝国政府控制,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构成帝国的两大主体奥地利和匈牙利则保持高度的自治,彼此互不干涉。
由奥地利帝国改组而来的奥匈帝国在国土面积上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人口同样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机械仪器制造业和钢铁军火工业的发达程度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资源总储备量和所能动员的总兵力位居欧洲第四,仅次于俄国、德国和法国;农产品种类和原油产量则超过了拥有精致农业的法国和以粮食出口为导向的俄罗斯,位居全欧之冠;奥匈帝国的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正因为奥匈帝国的领土、人口、农业、工业、军事等各领域的实力使其被视为是与英、法、德、俄并列的欧洲五大列强。然而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也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尖锐的国内民族问题:尽管在帝国内部匈牙利已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府和议会,从而使匈牙利这个帝国境内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帝国境内还有很多斯拉夫系的民族,他们的人口数量加起来超过了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总和,但却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当时的奥匈帝国日耳曼人占其总人口的23%、匈牙利人占21%、捷克人12%、波兰人占11%、乌克兰人占8%、罗马尼亚人占5%、克罗地亚人占7%、斯洛伐克人占3%、塞尔维亚人占6%、斯洛文尼亚人占3%、意大利人占3%。尖锐复杂的民族问题使看似强大的奥匈帝国不仅难以形成合力,甚至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分裂接替的风险。
19世纪晚期在奥匈帝国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上希腊、阿尔巴尼亚、黑山、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纷纷摆脱原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而独立。对这一幕奥匈帝国其实是不愿看到的,尤其是其中的塞尔维亚更是被奥匈帝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塞尔维亚一直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南部斯拉夫民族的国家,而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民族争取独立地位。本来已被国内民族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而无意继续扩张的奥匈帝国为了在本国境内的南部斯拉夫人聚居区和塞尔维亚之间构建缓冲区而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塞尔维亚将此举视为对南部斯拉夫民族的侵略行为,就这样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终于在1914年6月28日这种矛盾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以一声枪响爆发出来——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波在这里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由此引发了奥匈帝国于当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一直鼓吹泛斯拉夫主义的沙皇俄国立即站在自己的斯拉夫兄弟塞尔维亚一边对奥匈帝国宣战,威廉二世统治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则作为奥匈帝国的盟友对俄宣战,同沙俄订有协约的法国也随即对德宣战,此后比利时、英国、希腊、黑山等国相继卷入战争,战火甚至从欧洲蔓延开来:美国、日本、中国、泰国等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后来人们管这场战争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爆发之初奥匈帝国自信满满地以为能在短时间内搞定塞尔维亚,毕竟德奥同盟看起来是如此强大——德国是当时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而奥匈帝国则是全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在战争爆发之初预计:只需要十天就能将进攻塞尔维亚的军队调往东线防备俄军。康拉德的这一估计不能说是毫无道理的——奥匈帝国在未进行战争动员的和平状态下就拥有49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组成的正规军,总兵力达到56万人;而塞尔维亚即使在全国总动员之后也只能组织起30万军队。然而真当战争打响之后人们才发现奥军的真实战斗力是何其糟糕:在经过3个月的苦战之后奥匈帝国才攻占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但仅仅一天之后塞军就发动反攻并在随后的科卢巴拉战役中以25万兵力击溃45万奥军,此战奥匈军队的伤亡数目甚至快赶上塞军所出动的兵力总数了。一个小小的塞尔维亚就令奥匈帝国损兵折将,而在与沙俄的东线战场上奥匈军队的表现就更糟了——在与塞尔维亚作战的南线战场上奥匈帝国尽管损兵折将,却好歹也曾一度占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然而在与沙俄的东线战场上他们从未在没得到德军配合的情况下打过一场胜仗,反而在俄军的攻势之下后撤将近100英里,帝国第四大城市利沃夫由此被俄军占领。更为致命的是:在战争爆发后的几个月里奥匈帝国损失了100万人,战前那些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军官和士兵几乎全部阵亡,到战争后期奥匈帝国几乎完全是依靠临时征召的部队在维持局面。
战争在持续四年之后最终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战败告终。1918年10月4日奥匈帝国议会的议员宣布所有帝国的民族都享有自决权。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布拉格成立;10月29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在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后同塞尔维亚合并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并于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1月2日匈牙利也宣布脱离二元制帝国;而作为帝国核心区域的奥地利事实上早在10月21日就已自行成立了“独立的德意志奥地利国家临时国民议会”,可想而知这样的行为对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民族的离心倾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上述独立建国的地区之外,原属奥匈帝国的蒂罗尔州并入意大利,伏伊伏丁那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特兰西瓦尼亚并入罗马尼亚,加利西亚并入波兰。
一战前的奥匈帝国怎么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提到奥匈帝国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感到比较陌生,因为在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就已经永久的解体了。其实在一战结束之前,奥匈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奥匈帝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联邦的控制者,其领土面积一度超过法国,成为欧洲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在十六世纪时期,奥地利的国力达到了顶峰,几乎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
不过从十七世纪开始,奥地利的国力开始走下坡路,领土逐渐被周边大国蚕食掉。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奥地利和匈利亚合并成为了奥匈帝国。(匈利亚本来就是奥地利的附庸,因为奥地利对匈利亚的控制能力下降,匈利亚和奥地利组成了联邦)奥匈帝国成立后,新兴强国和老牌强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英法等老牌强国占据了大量的殖民地,能够源源不断的掠夺资源。而德国作为新崛起的国家,殖民地的数量远不如英法等国,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开始出现了世界大战的苗头。
当时的奥匈帝国是欧洲领土第二大的国家,奥匈帝国还拥有五千多万人口,人口数量仅次于俄罗斯和德国。作为一个老牌帝国,奥匈帝国的工业基础也十分雄厚,其工业实力排在世界前五位,属于欧洲五大强国之一。德国为了能够赢得一战的胜利,积极拉拢奥匈帝国入伙,奥匈帝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同意加入德国主导的同盟国联盟。
加入同盟国是奥匈帝国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1914年奥匈帝国王储在塞尔维亚遭到刺杀,愤怒的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开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时期奥匈帝国的表现非常差劲,在东线战场丝毫不是俄国军队的对手,南下入侵塞尔维亚也遭到了迎头痛击。军事上的不利导致了奥匈帝国内部矛盾的增多,奥匈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的矛盾点十分的多。在奥匈帝国军队不断战败的背景下,奥匈帝国内部也爆发了很多独立运动。
一战战败之后,无力支撑局面的奥匈帝国开始解体,分裂成为了多个国家。其实一战的战胜国并没有刻意去解体奥匈帝国,毕竟奥匈帝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么一个稳定的大帝国存在,对于大部分战胜国来说都有好处。然而奥匈帝国自身的矛盾已经无法解决,还没有等到战胜国惩罚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就已经灭亡了。
奥匈帝国主要分裂成了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匈利亚这几个国家,同时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还被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占领。在二战结束之后,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成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南斯拉夫分裂成为了6个国家。现在巴尔干北部的几个国家,都是当初奥匈帝国分裂后产生的国家。奥匈帝国之所以分裂,一方面是因为一战的战败,另一方面是因为奥匈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最终导致了奥匈帝国的分裂。
一战前的奥匈帝国怎么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套用一句广告语:“奥匈帝国,一个神奇的国家!”
一战期间,奥匈帝国与英、法、德、俄并列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其国土面积之辽阔、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但是从它的组成来讲,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的真正国家,而是在奥地利帝国基础上建立的二元制君主国。1867 年6月帝国议会通过奥匈协定 ,正式建立奥地利-匈牙利君主国奥地利帝国 ,简称奥匈帝国。它是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联盟,联盟全称“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的王冠领地”。在这情况下,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皇帝均是同一个人。匈牙利对内享有一定程度地于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享有自治权;对外事务方面则与奥地利一样,统一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1918年11月1日,皇帝查理一世被迫退位,奥匈帝国解体。当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宣布战争的结束,而持续了51年的奥匈帝国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我们从文化角度来看,为啥这个实力强劲的帝国却在一战中屡战屡败,最终走向了解体呢?
首先,各个国家的人实在有点杂,管理难度相当大。该帝国是一个联邦性质的帝国,最初由拥有实权的皇帝进行统治,皇帝由选举产生。其疆域鼎盛之时,包括了今德国、奥地利、捷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甚至是法国东北部一些地区。人杂乱,大家关系又比较松散,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和习惯,同样也有自己的议会和作战习惯,并且彼此在战争前的集中训练和默契度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战场上光协调这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本来就极富挑战性了。
其次,语言问题成了战场上指挥的一大绊脚石。帝国国防军本来是30万左右,在总动员令下达后,有将近200万的各族青年突然涌入军营,语言问题成了一大沟通难点。很多民族的人是不懂德语的,在战场上非常多的奥军士兵不懂得简单的德语战术指令。连指挥官的作战指令都不清楚,宛如一盘散沙的作战,怎么可能不败?引申到我们,其实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马上采取的统一语言,货币,度量衡等统一文化,才会把人心结合成一块,而奥匈帝国却缺少了这一步。
再次,在且当时在欧洲大陆上流行着一股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风潮,因此给奥匈帝国境内没有任何文化纽带联系的各民族指明了一条独立的道路,所以各民族闹独立是必然的。奥匈帝国有着落后的中欧地区农业问题,只有奥地利地区和波西米亚地区的工业比较发达,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由于战争的原因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加上许多战前被引入的经济开放政策被取消,所以各个国家之间也有意见,解体是必然的。
总结来说,文奥地利帝国和他的殖民地匈牙利妥协产物,加上文化沟通不顺畅,各自之间的组织管理相当松散,人心不齐注定解体是一个必然结果。
本文作者:真相只有2222个
一战前的奥匈帝国怎么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奥匈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奇葩。
关于这个帝国的来历,我曾经讲过,本身在欧洲中部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神圣罗马帝国,在这个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奥地利占据主导,后来普鲁士这个小弟由于看不惯奥地利,所以站起来反抗,并且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地利被普鲁士给打败了,这个时候奥地利对于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分崩离析,闹得最凶的就是匈牙利。
匈牙利打奥地利打得没脾气,后来奥地利觉得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继续下去,如果再接着打下去,说不定德意志第二帝国直接把他们俩国家吞了,因此跟匈牙利展开合作,说咱们俩先别打了,一起平等地位怎么样,就一个国家两个皇帝二元制度。
然后一个神奇的国家诞生,这个国家内部民族众多,而且政治体系中多,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在欧洲排名第三!大家觉得这个国家是不是有点耳熟?我在这儿之前讲南斯拉夫的那篇文章里面曾经提到过这样的国家缺什么东西,最缺的就是一个英明的君主。
杂民之地,本身民族成分特别复杂,如果不使用强硬的手段或者是比较英明的方法去处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那么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就可能把这个国家拖向灭亡,无论是南斯拉夫还是战国时期的赵国,这种国家都是灭亡在这个份儿上。
那么除了以上这两个国家,奥匈帝国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奥匈帝国比这两个国家不同的就是。法家不是分成两派,(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一派是商鞅的法治,一派是申不害的术治,奥匈帝国选择了后者,就是用庞大的复杂的实力压迫手底下各种各样不成熟的小联盟,小帮派,奥匈帝国就依靠这种手段统治着庞大,看似没办法统一在一起的复杂的民族。
如果等到这些手底下的民族知道自己的国家是一个空壳子,或者是一个康心大萝卜,上层社会没有自己的威严和实力挣呀,下层社会复杂的民族矛盾有爆发起来的话,那个国家的负面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恰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知道了一件事情,就是自己这个奥匈帝国盟友死活都不能相信。
原本,德国人的计划里面是奥匈帝国先抵住东线战场,沙皇俄国的进攻,而自己直接攻破西线战场,结果西线战场陷入僵局的时候,奥匈帝国跟东县的沙皇俄国打起来,百万奥匈帝国军队被沙皇俄国吊起来打,这还不算完,德国人紧急抽调精兵强将支援东线战场,攻取了大量土地,前后战斗力的差别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由此,德国人再也不相信奥匈帝国的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奥匈帝国治下的那些不成熟的民族,或者是那些想要脱离出去的国家,看到了自己主子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奥匈帝国本身一个用谎言编织起来的框架,覆灭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
一战前的奥匈帝国怎么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本身这个国家就是没有底蕴的国家!奥匈帝国建国时间相当短,只有存在50年左右,50多年时间不足以对一个地区形成广泛的影响,这使得整个国家根本没有一个凝聚的文化底蕴,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时间凝聚整个国家。
其次,民族矛盾的问题。当时的奥匈帝国在最初的组成是以奥地利跟匈牙利作为根本的,这也是奥匈帝国名字的由来。但是除了奥地利人跟匈牙利人之外,奥匈帝国还在成立的50多年时间对外扩张,占领了周围其他国家,奴役了其他民族。可以这么去理解,奥匈帝国的本土就是奥地利跟匈牙利,而其他地方就是奥匈帝国的殖民地。这些民族本来被占领奴役就不是乐意的事,一有机会脱离奥匈帝国独立那是肯定会自立门户的。
第三,这个国家能够建立是得益于德国,由于与德国人是同为日耳曼人才能使得奥地利在奥匈帝国里占主导地位,但是仍然压不住匈牙利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奥匈帝国背后的靠山倒了,奥地利日耳曼人无法继续在国内统治那些不同民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