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政府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
上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正式将首都从“苹果之城”阿拉木图迁移到了北方小城阿斯塔纳,引起轰动。迁都兹事体大,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当年哈萨克斯坦之所以执意迁都,主要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原本的国都阿拉木图地震频发而且污染严重,而且地缘劣势越来越明显,作为首都的机能严重弱化;
第二,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北方俄族人口为主的各个州脱离倾向越发明显,而阿拉木图偏安一隅,鞭长莫及;
哈萨克斯坦的旧都阿拉木图地处天山山脉的盆地之中,曾经是中亚最大城市与重要的经济中心,绿化率超过70%位居中亚之首。然而这里独特的地形导致空气流动不畅,随着人口剧增,阿拉木图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甚至机场都经常被迫关闭。
另外,阿拉木图处于山间盆地,城市病逐渐严重的同时阿拉木图却没有能够扩建卫星城的土地。而且最要命的是,阿拉木图处于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大地震。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内陆国,面积超过27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不到2000万,独立之初更是只有1000万出头。地处东南一隅靠近边界的阿拉木图,对于广袤的疆域来说实在太偏,控制力非常不足。
最初,哈萨克斯坦人口中,哈萨克族占39%,而俄族占据37%,尤其北方靠近俄罗斯的各个州,哈萨克人根本不占优势,如此一来相当危险。所以,哈萨克斯坦迁都也有一定的“天子守国门”的意思。
虽然阿斯塔纳冬天最低温度甚至有零下四十度,而且当年与人口百万的阿拉木图相比,阿斯塔纳只有几万人。不过阿斯塔纳土地广阔,水源丰富,而且视野开阔地形平坦,也有很多优势。经过二十年建设,阿斯塔纳已经成为中亚新的最大都会,上百万人口中78%为哈萨克人。
哈萨克斯坦迁都后,对于北方光大地区的管理、开发等也随之强化。相对于阿拉木图,北方的阿斯塔纳对于全境的地理优势逐渐凸显,无论东南、西南都比较均等,而且阿斯塔纳从没地震记载,非常安全。这对于哈萨克斯坦的安全来说,当年的迁都是非常正确的。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政府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原来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哈萨克斯坦才宣布独立过日子。但是对于平日里过惯了靠苏联大包大办过日子的哈萨克斯坦来说,苏联的突然解体反而让这个国家不知所措。在以前,由于哈萨克斯坦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差,苏联中央政府每年都会财政拨款补贴哈萨克斯坦。但是现在苏联解体以后,没有了苏联的输血,哈萨克斯坦的日子很不好过。在哈萨克斯坦从苏联独立以后,哈萨克斯坦的工业产值和农牧业产值都大幅缩水,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国家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问题。
除了经济发展问题,哈萨克斯坦北部靠近俄罗斯的三个州(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也出现了不稳定因素。由于这三个州俄罗斯族人口占多数,因此在苏联独立的时候,这一地区的俄罗斯族人要求获得更大的自治权,或寻求加入俄罗斯,这对于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会造成国家分裂。
(纳扎尔巴耶夫)
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发展问题和北部地区的稳定,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决定迁都,将首都从南部的阿拉木图迁往北部的阿克莫拉市(后来改称阿斯塔纳)。这对于当时的哈萨克斯坦人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决定,但是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原来的首都阿拉木图位于国土的南部,是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各项条件比较成熟,气候适宜。而北部的阿克莫拉市由于纬度较高,冬季异常寒冷,零下三十四度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所以哈萨克斯坦迁都阿克莫拉市导致首都过半的公务员选择辞职,可见当时的阻力有多大。
但是哈萨克斯坦通过迁都可以解决以上两大难题,下面铭苏先生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通过迁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阿拉木图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阿拉木图)
哈萨克斯坦从苏联独立以后,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国家需要新的增长点来拉动经济发展。而阿拉木图当时作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和全国第一大城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但是阿拉木图由于三面环山,北部又是广阔的沙漠,发展空间比较有限。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由于受地形所限,工业生产和汽车等排出的有害气体不容易扩散,易造成局部的空气污染。
而且阿拉木图位于天山北麓外阿赖山山前的丘陵地带,地壳垂直差异运动剧烈,是泥石流和地震的多发地带。19世纪以来,阿拉木图发生过7.7级以上的强震超过4次,每次大的地震都会对城市造成严重的破坏。再加上降雨及附近山上的冰雪融水引发的大的泥石流灾害频发,迁都对哈萨克斯坦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
(阿斯塔纳)
第二、通过迁都化解北部俄族地区不稳定的问题。从19世纪起哈萨克斯坦就被俄罗斯帝国吞并了,俄罗斯帝国和苏联为了加强对哈萨克斯坦地区的控制,都曾向这一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将其他地区的俄罗斯人迁移到中亚地区,从而增加这一地区俄罗斯人的比重。苏联为了控制哈萨克斯坦,不但进行大规模的移民,而且在中亚国家划界时,还将俄罗斯部分州并入哈萨克斯坦,这样直接提高了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人口中的比重。
在苏联解体时,哈萨克族人只占全国人口的39.7%,而俄罗斯族人却占37.8%,而在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三个州,俄罗斯族人更是占多数。由于俄罗斯人对哈萨克斯坦缺乏认同感,所以在苏联解体以后,哈萨克斯坦北部俄族人在谋求自治,甚至要求加入俄罗斯。这对哈萨克斯坦来说,无疑是不稳定地区,一旦该地区谋求独立或加入俄罗斯,这无疑直接会导致哈萨克斯坦的分裂。
(阿斯塔纳)
为了解决北部地区稳定问题,哈萨克斯坦在独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去俄化运动。比如哈萨克斯坦于1992年出台了《移民法》,号召以前流亡国外的哈萨克族人回归祖国;在西部和南部七州推行去俄语化运动,所有的国家机关已经率先实现国语化;在国家权力分配时向哈萨克族倾斜等。而迁都无疑是解决北部稳定问题最重要的举措。
哈萨克斯坦迁都阿斯塔纳不仅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巩固北部地区也起到了不错的成效。根据哈国公布的数据,到2013年哈国哈萨克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已达到64.6%,而俄罗斯族人口下降到22.3%,使哈萨克族成为哈萨克斯坦名副其实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斯坦迁都以后,随着大量哈萨克族人的迁入,使阿斯塔纳这个以俄族人为主的城市转变成以哈萨克族人为主。而阿斯塔纳位于哈国北部地区,距离北部三个州都在500公里以内,可以有效对这些州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巩固国家领土的目的。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政府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东南部的阿拉木图迁到北部的阿斯塔纳,最主要原因毫无疑问就是为了遏制北部诸州俄罗斯裔的分离倾向了,现在哈萨克斯坦这一远比乌克兰聪明的做法已经奏效了。
历史上的哈萨克汗国被沙俄帝国武力吞并后就长期受到俄罗斯人的控制,为了加强对哈萨克斯坦的控制,沙俄帝国一方面把大量哈萨克人拉去战争前线当炮灰,另一边又不断的移民俄罗斯人到哈萨克斯坦以图同化哈萨克人。
到了苏联时期苏联领导人为了进一步掺沙子牢牢控制哈萨克斯坦,又不惜把本属俄罗斯的现哈萨克斯坦北部数州划给入哈萨克斯坦,当然了这些土地本来也是沙俄帝国抢自哈萨克汗国的,但是由于这些州被沙俄长期经营后俄罗斯人已经占据多数了,当然哈萨克人对于苏联当初没有把俄罗斯的奥伦堡州等地一并划入哈萨克斯坦也是有很深的怨念的。
因此在苏联末期哈萨克人和俄罗斯人占哈萨克加盟共和国人口的比例都是40%已经相差无几了,而且哈萨克人俄化非常严重大部分人已经忘记本民族的文字说俄语了,如果苏联没有解体的话哈萨克斯坦俄化的程度肯定还会进一步的加深,这样哈萨克人就很难翻身了。
但是随着苏联的一声解体哈萨克斯坦也终于再次赢来了独立,然而占国内人口40%以上的俄罗斯裔始终都是一个隐患,于是哈萨克斯坦开始了一系列的去俄化措施,当然不同于如今乌克兰一边亲美反俄一边推行剧烈去俄化措施的鲁莽行事,哈萨克斯坦推行的是一种远比乌克兰高明的去俄化方法。
首先当然是要搞好俄罗斯的关系了这样俄罗斯也就不好对自己出手了,毕竟如果惹急了俄罗斯这头熊它是肯定要出手的,然后就是开始推行温水煮青蛙式的各种去俄化措施,比如不断的招徕外国哈萨克人以提高本国哈萨克人人口的比例,而国内的俄罗斯裔则因为俄罗斯条件更好等原因大量迁回俄罗斯了。
这样一来一去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占国内人口比例已经突破60%了,而为了保住自己北部原本俄罗斯裔占多数的诸州,哈萨克斯坦还毅然的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目的最主要就是迁动哈萨克人往北部诸州迁徙同化这些地区,至于发展经济那都是次要的了,果然现在就连哈萨克斯坦北部诸州哈萨克人口比例都超过俄罗斯裔了。
而俄罗斯碍于哈萨克斯坦对自己友好也没有太为难境内的俄罗斯裔,因此只能无奈的看着哈萨克斯坦一步步的缓慢去俄化了,当然俄罗斯之所以坐视哈萨克斯坦去俄化和本身将之看的不如乌克兰重要也有关系,毕竟有人就说过没有了乌克兰的俄罗斯将不再是帝国,至于哈萨克斯坦现在俄罗斯也只求它向自己靠拢就行了。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政府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
两点原因:
第一,虽然东南部气温比较适宜,但是过于靠近边境,不利于全国经济发展和行政上的管控。
第二,哈萨克斯坦北部为俄罗斯族集中分布的区域,如果首都长期在南部,距离俄罗斯族较远,长来看,会加剧俄罗斯地区的离心力,有可能脱离哈萨克斯坦加入俄罗斯,从哈萨克国家来讲这是不希望发生的。阿斯塔纳位于哈沙克斯坦斯坦版图的中北位置,靠近俄罗斯族集聚区域,迁都到这里适宜管控北部区域。
哈沙克斯坦在历史上属于清朝的附属国。现在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邻国。哈萨克族在新疆有北疆有广泛的分布。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政府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
首先说明一下,2019年3月20日,为纪念哈萨克斯坦前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议会正式将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行政中心,其所在的地区更是本国的核心地带,而在有些国家中首都也同样是本国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不过首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世界近代史上有许多迁都的例子,例如:
1918年苏联建立后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将首都从伊斯坦布尔前往中部重镇安卡拉。
1946年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位于巴西高原上的新城巴西利亚。
2005年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往中部城市内比都。
2012年韩国正式启用世宗特别自治市为韩国行政首都,除了总统府青瓦台和韩国国会等重要国家机关仍然驻于首,而其他36个政府机构陆续迁往世宗市。
上述几国迁都的目的无外乎有三个,第一是出于国防考虑,第二是想要开发内陆地区,第三则是不堪旧都的拥挤。而就在最近,印尼政府也表达了迁都的想法。由于印尼首都雅加达人口太多,太过拥挤,于是印尼政府也动了迁都的念头。虽然印尼并没有给出新首都的具体位置,但反正是不想在雅加达待着了。
除了上述这些国家外,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也将自己的首都从东部城市阿拉木图迁往北部新城阿斯塔纳。
目前阿斯塔纳已经更名为“努尔苏丹”,但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本文依旧使用它的旧称。
(图中蓝色圆圈所标注的是阿拉木图,而红色圆圈标注的则是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旧都阿拉木图在清代时属于中国领土,1864年沙俄强迫清廷签订《中俄戡分西北界约记》,割走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就包括阿拉木图。
不过其实早在十年前,俄罗斯人就已经占据阿拉木图了,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据点,阿拉木图渐渐开始出现了,此后这里成为沙俄在中亚的统治中心。虽然在1911年,一场大地震将阿拉木图夷为平地,但俄国人很快又重建了它。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
1991年哈萨克斯从苏联独立,阿拉木图被定为首都。但是在1995年,哈萨克斯坦政府便把北部城市阿斯塔纳规划为新首都并大力进行建设。
按照哈萨克斯坦官方的说法,迁都的原因是由于阿拉木图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位置过于偏僻,并且离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太近,不符合一个国家首都的安全要求。而且阿拉木图人口密度过大,周围又被天山所包围,发展空间接近极限,于是哈政府决定另择良址建都。
(背靠天山的阿拉木图)
的确,从地图上看,阿拉木图距离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确实太近了,但这只是哈萨克斯坦迁都的理由之一。哈萨克斯坦迁都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北部俄罗斯族聚集区的控制。
在二战后,苏联为了开发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有计划的向当地移民的大量的俄罗斯人。当然这样也是为了增加俄罗斯族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保证中央对哈萨克斯坦的控制。
而在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哈政府一直担心北部俄罗斯族会闹独立(参见克里米亚事件),为此才决定将首都迁往北部城市阿斯塔纳,以求加强对当地的控制。(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如今已经更名为“努尔苏丹”)
如今哈萨克斯坦已经独立28年了,在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哈萨克斯坦的发展算是不错的。2017年哈萨克斯坦人均GDP为8838美元,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以外,哈萨克斯坦人民生活水平高于其他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这样一切的发展都要得益于哈萨克斯坦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哈萨克斯坦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并逐步推行着“去俄罗斯化”和“哈萨克化”,一步步慢慢的消除俄罗斯的影响,完成向一个哈萨克国家的转变。
由于国力较为强盛,且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民族同化政策十分温和,以及哈政府一直与俄罗斯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俄罗斯也不敢对哈国内政其进行干涉,只能是想法设法拉拢哈萨克斯坦。
不过在最近几年,哈萨克斯坦正在悄悄地向西方靠拢,只不过相比于乌克兰的无脑冒进,哈萨克斯政府的外交策略更加稳健,没有过度的刺激莫斯科。
到今天为止,哈萨克斯坦迁都阿斯塔纳已经20年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正在日渐完善,成为中亚地区的重要金融重镇。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政府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
1991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刚独立的时候,所有苏联前加盟共和国日子都不好过,不过在所有加盟国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哈萨克斯坦。
如果说俄罗斯是最希望从苏联独立出去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则是最不希望苏联解体的国家。在苏联所有加盟国里,哈萨克斯坦是最后一个宣布独立的。
哈萨克斯坦经济基础薄弱,分家前,一切依赖苏联这个大市场,日子虽说不是过得太滋润,还能将就着过。
因为苏联执行计划经济体制,哈萨克斯坦只管生产,不愁销路,自有上边调拨到其他全苏联各地。分家后,原来一起吃大锅饭的小兄弟,开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他们自然要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
而哈萨克斯坦的工厂和体制适应不了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竞争,不少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大批工厂从放假、停产进而到关门、倒闭。经济形势不妙,通货膨胀就接踵而至,失业率居高不下。不但工人迟迟拿不到退休金,就连各级官员的工资也降了两次。
好多独立后哈萨克斯坦人对祖国未来非常悲观,当时2000多万的哈萨克斯坦,竟然有十分之一的人选择“离家出走”。 在这留下来一千八百多万人,里面竟然包括138个民族,其中就有不少俄罗斯人,正是这些俄罗斯人最为危险。
这些俄罗斯人从沙俄时代被迁入哈萨克,因为沙俄帝国为了防止哈萨克斯坦独立,所以向哈萨克民族成分中掺水。在苏联解体之后,这些俄罗斯人在哈萨克斯坦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几乎跟哈萨克人相当。他们有很强的独立倾向,想要回归俄罗斯。
当时好多西方研究机构都不看好这个国家,说哈萨克斯坦说不定也会跟苏联一样会解体。 在这个背景下,在1994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迁都——哈萨克斯坦将放弃原来的首都阿拉木图,迁都阿莫克拉(今阿斯塔纳)。
理由有如下几个:
首先,原来的首都阿拉木图北边是沙漠,其它三面环山,地形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它有限的土地面积,适应不了城市发展大量建设用地的需求,又让因为城市长期带来的环境破坏,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得不到有效解决。
其次,阿拉木图刚好处在一个地震带之上。历史上阿拉木图地震频频发生,并且在百年前发生过一次八级以上的毁灭性地震,这个重要因素使阿拉木图显然更不适合再继续作为首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出于对国内稳定的考虑。苏联时期,为了控制加盟共和国,继续执行沙俄的“掺水政策”,苏联政府向这些地区继续大量移民,哈萨克斯坦也不例外。俄罗斯人在北部靠近俄罗斯的几个州,人口竟然超过哈萨克斯坦人。这些俄罗斯人本来就倾向俄罗斯,复杂的形势让他们更不安分。
原来的首都阿拉木图距离这里有一千多公里的距离。迁都能够扩大中央对这几个州的影响,更好稳定人心。如果不未雨绸缪,恐怕祸起萧墙,哈萨克斯坦有一天真的会解体。
而新都城的阿克莫拉,地处国内中心稍微偏北的位置,距俄罗斯人为主的几个州比原来首都近了一半的路程。虽然当时它有点荒凉,但城中间就有河流穿过,水源富足,又是全国交通枢纽,完全是天生的政治中心。
可是当时好多议员反对迁都,理由是政府手头拮据,家里没钱。迁都势必要花很多钱,这让本来就陷入困境的哈萨克斯坦经济雪上加霜。进而有可能恶化全国形势,影响到执政党的地位和纳巴尔扎耶夫的个人威望。政治风险太大,就像一场豪赌,弄不好满盘皆输。就连总统的左膀右臂,纳扎尔巴耶夫的办公厅主任也公开表态反对迁都。 但纳扎尔巴耶夫力排众议,决定迁都,1997年完成迁都。
后来,为了突出它阿克莫拉首都的地位,将其改名为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在哈萨克斯坦语中的意思就是一国之都,跟北平改为北京的那样。
历史证明,当时迁都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当时仅有十几万人口的阿斯塔纳,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超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而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迅速,跻身全球经济五十强的队伍中。
更重要的是,通过迁都,哈萨克斯坦中央加强了对北方各州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功德无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