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地区现状如何?

车臣是俄罗斯联邦众多的自治共和国之一,地处高加索山脉北部地区,是俄罗斯这个东正教国家中少数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苏联解体以后,车臣也成为了俄国不安定之源,经过两次车臣战争,直到今天才稍稍安静下来。

虽然叫做“自治共和国”,然而这只是前苏联国家一个行政区划单位而已,与州平级,拥有高度自治权,但与实际上的主权国家有很大区别。车臣共和国总面积仅仅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海南岛的一半,人口120多万,仅仅与国内普通的县级人口相当。

车臣虽然不大,但却拥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机械制造工业也比较发达。然而因为多年的战争破坏,车臣的经济却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相当落后。而车臣人的生活水平也并不高,俄罗斯已经是欧洲经济比较靠后的国家,车臣又是俄罗斯境内生活质量靠后的地区。

沙皇俄国时代,征服了大量高加索地区土著民族,十月革命尤其是苏联建立以后,原本大量的民族地区,纷纷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自治共和国,拥有高度自治权。在苏联解体以后,很多原本的自治共和国希望脱离俄方,尤其是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

车臣信奉伊斯兰教,与周围的穆斯林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百年的屈辱历史,自然心有不甘,所以一直激烈反抗着。连绵战争使得车臣人口锐减,元气大伤,加上俄罗斯的震慑如今局势已经趋向平静。而车臣也逐渐伊斯兰化,因为男少女多,车臣逐渐恢复了一夫多妻制。

车臣地区现状如何?

历史上车臣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沙皇俄国经过60年的血腥入侵吞并了车臣。苏联解体后车臣与俄罗斯政府又爆发了两次独立战争,最终车臣被普京指挥的俄罗斯军队再一次征服了。

车臣国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有128万人口,是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一个自治共和国。车臣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文化,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是俄罗斯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车臣人就生活在高加索地区,1816年沙皇俄国开始入侵车臣和达吉斯坦地区,而车臣民族与沙皇俄国军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由于车臣民族骁勇善战,沙皇俄国没有在短时期内将车臣灭亡。此后沙皇俄国从1816年至1877年的61年里,通过武力镇压和种族灭绝大屠杀的手段,杀死了75%以上的车臣人,使车臣民族人口数量迅速减少,最终车臣人被俄罗斯征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1944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将几乎整个车臣民族强行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车臣人在被斯大林驱逐的路上,因为缺乏食物和药品,病死饿死10万多人。一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才允许车臣人返回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高加索地区。

苏联解体后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地区相继独立。由于苏联时期车臣人一直遭受压迫,因此车臣在1991年11月宣布独立,可是没有得到俄罗斯的承认。车臣人在车臣境内屠杀了2.1万俄罗斯族人。欧美国家为了消耗俄罗斯的国力,对车臣分裂武装进行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这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非常生气。

所以1994年12月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叶利钦指挥6万军队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由于车臣人得到了欧美国家的支持,很多欧美国家退役的特种兵,帮助车臣分裂武装打击俄罗斯军队,导致1996年俄罗斯军队战败并从车臣撤军,车臣获得了短暂的独立。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军队死亡5900人,受伤17892人。而车臣军队和平民死亡10万人以上。这场战争可以用俄罗斯惨败、车臣人惨胜来形容。

1999年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主动向俄军进攻,8月10日刚刚成为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建议总统叶利钦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消灭车臣分裂武装收复车臣地区。1999年9月13日车臣分裂分子把莫斯科一栋八层居民楼用炸弹夷为平地,导致楼内数百人死亡。普京忍无可忍在1999年10月,指挥8万俄罗斯军队开始进攻车臣地区。经过八个月的战斗,俄罗斯军队打败了车臣分裂武装。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军队死亡7300多人,车臣武装死亡16300人,导致5万车臣平民死亡。

目前车臣共和国总统是小卡德罗夫,他是普京一手提拔重用的车臣新一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非常崇拜普京,他曾经说过永远听从普京的领导和指挥。

车臣地区现状如何?

关于车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首先我说出我自己的观点:对于俄罗斯来说,车臣是以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存在的。往往俄罗斯能够罩得住的时候,车臣就暂时的臣服;可是俄罗斯一旦不行或者衰落了,车臣立马就会重新发起独立的。车臣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历史上沙俄先是攻占了车臣,可是往后车臣人经过了漫长而勇猛的反抗。此后沙俄通过强力的武力压制和几乎种族灭绝的手段才控制了车臣地区。

苏联解体的时候,车臣人再一次要求独立,往后又发生了两次车臣战争。目前车臣表面上已经臣服于了俄罗斯,不过未来到底车臣会不会再次独立,我认为:那就要看俄罗斯自身的实力能不能罩得住了。

车臣国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有128万人口,目前是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一个自治共和国。

他们家的领导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就是那个:小卡德罗夫。现在和上一任车臣的领导卡德罗夫父子,都是老普一手扶植的。目前好像随着俄乌冲突局势的变化,这哥们现在又有一点不同的想法了。

我们先来看看:车臣与俄罗斯的那些恩恩怨怨吧!

19世纪初期的时候沙俄发动了高加索战争。 在这其中进行了各种复杂的、血腥的战争,最后俄国人搞定了车臣,并最终在1881年的时候——车臣并入沙俄并趋于了稳定。

这期间发生了长达61年的车臣人的反抗运动,不过沙俄人对付这样的情况通常有一个基本的办法——留地不要人。据不完全统计:沙俄通过各种方式干掉了75%以上的车臣人,使车臣民族人口数量迅速减少,最终车臣人被沙俄征服了。

不过这种没有文化认同只有武力手段征服的地方往往都是有后遗症的——口服心不服的问题。

二战的时候,车臣人又开始跟德国人一起来反抗苏联了——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同样的事情二战时期的乌克兰、克里米亚都干过。

往后苏联在1944年打回来的时候,车臣人的命运再一次被改写——斯大林几乎把整个车臣民族的人全部运往了西伯利亚地区。车臣人在被斯大林驱逐的路上,因为缺乏食物和药品,病死饿死10万多人。

不过这样的事情对于苏联也是轻车熟路了,二战末期的时候,苏联人几乎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了克里米亚人、波罗的海三国的人等等。至于理由基本上差不多:二战的时候,这些地区的人都跟德国人合作过。

二战以后车臣又回到苏联的怀抱里面来了,不过大家要注意一点:此时车臣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是俄罗斯族了。原来的车臣人都被迫到西伯利亚或者倒在了去西伯利亚的半路上了。

1957年的时候,赫鲁晓夫成立了一个所谓的“车臣共和国”。不过此“共和国”非彼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只是为了自治而成立的地方自治行政单位,是直接隶属于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一直到这个时候,车臣的部分当地人才允许从西伯利亚回迁回来了。

1957年——1991年这段时间里面,车臣内部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反抗活动但是总体上还是臣服于苏联的。

1991年底的时候,苏联轰然倒塌了,当然了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俄罗斯的贡献是比较大的。既然苏联都解体了,那么各加盟共和国就纷纷地独立出去了。

曾经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就分道扬镳了,变成了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车臣人一看自己独立的机会岂不是又到来了。往后就在苏联解体的前一个月,也就是1991年11月的时候,车臣的领导就发表了所谓的“独立宣言”,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俄罗斯联邦了。不过当时俄罗斯人的态度很明确——不承认。

当时苏联刚解体属于一地鸡毛,俄罗斯实力严重下降、经济一团糟。另外叶利钦当年是亲西方的,于是乎车臣人一看这是个天赐良机——独立地搞起。

车臣宣布独立以后,一开始的时候由于俄罗斯自身的实力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并没有立即出兵解决车臣问题。但是俄罗斯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坚决不承认车臣的独立,不过往后自己回血、准备还是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

最终叶利钦在1994年12月11日签署《解除"非法"武装和在车臣境内恢复法律制度》的命令。同一天,俄罗斯三万大军开始集结待命,准备从三个方向进攻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

其实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打得并不好,主要:一是,俄军自己的战术、武器装备、各种实力还没有恢复;二是,车臣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给俄军造成了重大的困扰和伤亡。

这场持续了20个月的战争,最终以车臣武装分子头目杜达耶夫被俄军猎杀结束。不过俄军也付出了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以及大量武器装备被毁的代价。

可是车臣问题还是没有彻底的解决,虽然名义上车臣已经归俄罗斯管辖了,但是实际上车臣还是处于独立的状态。

此后几年里面,车臣武装分子在俄境内开展了很多次的各种袭击、绑架人质等等活动,让俄罗斯这边很是恼火。

最终俄罗斯方面在1999年的时候,又开打了第二次车臣战争。这一次俄罗斯方面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此时俄罗斯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

同时,俄军还运用了高科技的精准武器装备,对车臣的重要军事目标、基地进行了精准的打击。2000年2月初,俄军攻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取得了军事行动的决定性胜利。这也宣布: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了。

往后车臣问题实际上也并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时不时地还是会出现反抗俄军的行动以及各种袭击。不过后来俄罗斯人采取了一种新的办法,就是让:车臣人对付车臣人自己,俄罗斯在后面扶植亲俄势力就行了。

2006年7月,车臣非法武装的领导者巴萨耶夫被俄军斩杀。老普后来又相继培养了卡德罗夫父子在车臣掌权,并不遗余力地支持。最终车臣问题在2008年以后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老卡德罗夫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小卡德罗夫继续在车臣掌权了。按照表面上来看的话,小卡德罗夫好像还是蛮听老普的,不过表面上并不代表骨子里面的一些东西。

最后来分析一下:如今的车臣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其实很简单:

1、现在车臣几乎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般的存在,小卡德罗夫在车臣应该属于是说一不二的领导了。

2、车臣现在表面上对老普、对俄罗斯是毕恭毕敬的。我个人认为:一旦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下滑或者进一步地失去对车臣的掌控能力的话,车臣估计还是会继续往独立这条路上狂奔的。

例如:当年德国人来了就跟德国人合作、苏联解体了就立马要独立,这也说明——车臣人跟俄罗斯不是一条心。

3、车臣独立的背后都有西方人和美国人的影子在里面。如果俄罗斯进一步衰弱的话,车臣可能会在西方和美国的支持下搞出点什么事情来的。

我的个人观点就是:车臣人在历史上无论跟沙俄、还是跟后来的苏联都有着极大的恩怨的。目前只不过俄罗斯的实力还可以,车臣人暂时潜伏了下来而已。如果有一天俄罗斯的实力不行了、老普不在了,我估计车臣还是会继续把独立运动搞起来的——强扭的瓜不甜。

车臣地区现状如何?

我们先了解一下俄罗斯的行政区划制度:有着1709.82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俄罗斯是全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乎相当于我国和澳大利亚的总和。那么俄罗斯是如何管理如此广袤的国土呢?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俄罗斯如此广袤的国土上都设置有哪些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呢?俄罗斯是由3个联邦直辖市、4个自治区、22个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和1个自治州共同组成的联邦制国家。俄罗斯独立之初鉴于苏联分裂解体的现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控制边疆地区的措施,尤其是在遏制了车臣地区的分裂运动后俄罗斯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已逐渐走上正轨:在2000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布的第849号总统令中将全国划分为联邦区并派驻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随着第849号总统令颁布后联邦管区的设置实际上相当于向各地委派出直接由总统任命的全权代表,这些直接听命于俄罗斯联邦政府的中央特派员的存在无形中是对各共和国、自治区、自治州自主权力的一种削弱。当时俄罗斯设有中央联邦管区、西北联邦管区、南部联邦管区、伏尔加联邦管区、乌拉尔联邦管区、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远东联邦管区七大联邦管区,2010年1月19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增设北高加索联邦管区,至此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俄罗斯八大联邦管区。俄罗斯宣布接纳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后曾设置克里米亚联邦管区,但由于克里米亚问题的复杂性一直未获国际社会承认。车臣全称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的车臣共和国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人口139.5万。

车臣共和国的人口中93.47%为信奉伊斯兰教的车臣人,3.68 %为俄罗斯族,其余还有库梅克族、阿瓦尔族、诺盖族、印古什族、鞑靼族、土耳其族等少数民族。车臣人使用属于北高加索语族的东北高加索语支的车臣语。“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战争。自15世纪奥斯曼帝国入侵开始车臣人民在高加索山区不断抵抗外来入侵。自从投向穆斯林的阵营,便缓和了与奥斯曼帝国的紧张关系,但却与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及哥萨克人及信奉佛教的卡尔梅克人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随着俄国在俄土战争中一再击败奥斯曼土耳其,俄国的扩张触角也终于伸到了车臣。1829年俄国发起了对包括车臣和格鲁吉亚等地在内的北高加索征服行动,伊玛目加齐‧穆罕默德在高加索战争中为了抵抗俄国,组成车臣尼亚(日后的高加索伊玛目国),是车臣国家之始。1859年俄国消灭高加索伊玛目国,车臣被并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被征服后的车臣地区多有暴乱,因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巴米亚京斯基元帅平定,成功于1860年建立政权。1867年俄国对车臣人开始大规模施行暴政,激起大规模反抗,车臣地区复乱。1875年亚历山大·帕夫诺维奇·斯维斯图诺夫率兵至车臣大规模屠杀,令车臣人分化成亲俄和抗俄两大派别。1877年车臣及达吉斯坦起义后抗俄之车臣人近乎灭绝。因获得特赦,大部分抗俄之车臣人投降,车臣人再度统一。1881年开始工业化,车臣地区基本稳定,未曾再现大规模暴乱。

十月革命之后车臣继续留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里。苏联成立后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车臣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34年1月15日和同属俄罗斯联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斯大林人为地把车臣-印古什地区分离出来单独建立了一个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不过车臣人并未心甘情愿接受俄国的统治,只是迫于形势而无奈选择低头。1941年德国入侵,卫国战争爆发。同年德军在向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逼近的时候,德国间谍机关曾向该地区空降破坏小分队,利用山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煽动他们起来造反。德国宣称将帮助北高加索人摆脱俄罗斯人的束缚,建立独立的共和国,一些当地民众认为这是重获自由的机会,大约有5000名志愿者加入了德军行列。然而在1943年,苏军进行反击,入侵的德军全部肃清。控制住了北高加索的局面后,苏联决定无视有30000名车臣人参加了红军,是北高加索地区的四个民族之首的事实,对车臣等民族进行惩罚,这样也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民族独立倾向的问题。1944年1月3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关于将车臣人、印古什人迁移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决议》,2月21日苏联内务人员委员会发布《关于迁移车臣人和印古什人的命令》。从此车臣人国破家亡,开始了13年的惨痛历史,这就是1944—1957年屈辱性的民族大迁移。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境内,并撤消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苏联当局调了142000节封闭式车厢和1000节敞篷货车厢,从1944年2月23日凌晨开始,用欺骗手段把车臣人押上了闷罐车皮,一批批地运走。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军官对车臣人也使用了不少暴行,在这场迁徙过程中大量车臣人意外死亡。到达新居住地的车臣人日子非常难过,境况很糟糕:住房、粮食、医疗的供给远远跟不上需要,儿童上学的条件也没法保证且必须接受俄语教育。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允许车臣人回归,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然而13年的血泪和屈辱已无法抹去。

苏联解体大大刺激了车臣人,不少车臣人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历史上车臣人和俄罗斯民族之间的巨大不信任感使这种心态越发激烈:1991年11月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罗斯的承认,双方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在这次战争中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并损失惨重。在这场战争中车臣方面准备充分:1991年10月份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在苏联解体的前夕的1991年11月杜达耶夫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人数达到近六万人。反观此时的俄罗斯正忙于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就如何瓜分苏联遗产的问题进行协商,可以说俄罗斯在战备上是远远不及车臣充分的。事实上除了六万人的车臣国民卫队之外,车臣人还对俄军展开了越南人曾对美军展开过、阿富汗人曾对苏军展开过的非对称战术——在宗教信仰号召下聚集起来的彪悍善战的车臣人利用自己本土作战的地利优势不断偷袭俄军,由于历史上车臣人同俄罗斯中央政府积累了两百多年的矛盾,这使车臣人在面对俄军时具有同仇敌忾的民族情绪。加之车臣人是本土作战,这使其得以充分利用地利优势——车臣的山地地形不利于俄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但却利于熟悉地形的车臣人施展游击战术。反观俄罗斯方面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车臣战争正式爆发前俄罗斯曾试图以谈判的方式解决车臣问题,但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却选择一味妥协——甚至将北高加索军95%的武器移交给了车臣武装,其中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当战争爆发时俄罗斯内部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的GDP几乎减少了一半,面对存款缩水和失业双重打击的俄罗斯家庭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而苏联时代引以为豪的军工产业也由于缺乏足够的研发经费而不得不自废武功——苏联时代曾一共建造过九艘航母,然而俄罗斯最终只保留了“库兹涅佐夫”号这一艘,在其他主战武器方面也大幅削减,以致于在车臣战争中俄军现代化装备的配备率只有25%左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仍沉醉在历史上俄罗斯不止一次战胜过车臣的经历上,根本没做好战备的俄军乐观地以为只要大军进入车臣境内朝天鸣上几枪战斗就结束了,因此在战前没对车臣进行任何情报收集工作,也没健全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因为他们认为战争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事实证明他们完全低估了车臣人的抵抗意志。俄军内部的混乱不只表现在武器装备的缺乏和轻敌意识浓厚两方面,俄军的内部管理同样混乱不堪:在车臣战争时期俄军有大量枪支弹药下落不明,事后证明这些武器都被俄军内部的腐败分子转手倒卖,有的甚至直接流入到同俄军作战的车臣武装分子手中。当然俄罗斯方面的混乱状态不局限于俄军的混乱,当时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状态也处于混乱之中。事实上任何一场现代化战争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两军对垒,而是双方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毕竟战士也是人,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同样会影响到他们的作战效率。

准备充分的车臣人在面对处于混乱之中的俄罗斯时还得到了外部援助:车臣方面将自己同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战争宣扬为捍卫伊斯兰信仰的宗教圣战,因此获得了包括基地组织、东突组织、塔利班等国际上宗教极端势力的支持。与此同时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考虑,西欧各国出于历史传统上对俄国一直心存忌惮的心理,波兰等前东欧阵营国家此时正极力同西方国家靠拢并努力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因此都不同程度上对车臣武装进行了暗中资助。除了对车臣武装力量提供直接的军火支持和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外,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在继续,这对俄罗斯这个能源出口大国是极其不利的——本就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俄罗斯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开始走向崩溃,而国内经济的崩溃势必会影响到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供应,同时由混乱的国内经济形势所导致的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问题自然也会波及到前线战士的家人,而这是不可能不对他们的作战效率构成影响的。最终在整个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付出了死亡3826人、负伤17892人、失踪1906人的代价。除此之外第一次车臣战争还造成超过10万平民死亡,同时当地大量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实际上已享有非正式的独立地位。1999年普京被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联邦政府总理,而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平息车臣分裂分子的武装叛乱,这是普京上台后的一次重大考试,一旦考试不合格,那么普京就会和叶利钦任命的前几位总理一样上台没两个月就被撤掉。这时在经历第一次车臣战争犹如恶梦般的折磨后俄军官兵几乎都对车臣有了心理阴影。2000年元旦期间还是代总统的普京就亲自前往车臣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以激励俄军官兵的士气。在普京的领导下俄军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打败了当地的分裂武装,维护了俄罗斯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这成为了俄罗斯大国复兴的标志性事件。

在经历两次车臣战争的洗礼后当地的经济民生遭到重大破坏,战后车臣自治共和国政府开始大力进行恢复经济民生的各项工作,而俄罗斯联邦政府出于当地长治久安的目的也予以相当程度的支持。如今车臣战争已过去了19年,在经历这19年的发展之后车臣已不再是当年饱受战火涂炭的“人间炼狱”了,不过也不能说车臣就已完全摆脱了战争因素的影响,至少相比俄罗斯其他地区而言:目前车臣的生活水平仍是相对滞后的。在车臣共和国当地政府的积极建设下以及俄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得以全面重建,甚至还修起了如“车臣之心”这样的荣获“欧洲最大清真寺”殊荣的地标性建筑。在社会治安方面车臣也不再是十多年前那种恐怖袭击犹如家常便饭的状态了,至少不再是夜晚出门在外需要随时提心吊胆。目前车臣人的生活水平在整个俄罗斯依然是相对滞后的,但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这里几乎全俄罗斯最低的物价。目前车臣已基本见不到战争的痕迹,车臣人也放弃了历史上对俄罗斯民族的仇恨情绪——如今在车臣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着普京的画像,以供车臣人顶礼膜拜。与此同时在车臣的教科书中对普京也是极端崇拜。在俄格战争、俄乌冲突、叙利亚战争中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都曾不止一次表示愿意率领自己的武装力量配合俄罗斯正规军作战。

当然战争还是给车臣造成了相当的创伤:仅仅第一次车臣战争就造成超过10万当地平民的死亡,战后的车臣出现了严重的女多男少的现象。在苏联时代车臣人受制于苏联法律的相关规定必须遵守一夫一妻制,然而如今的车臣迫于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不得不恢复了一夫多妻制度。车臣的一夫多妻制尽管是迫于男女比例失衡的无奈选择,却由此开启了妇女权益下降的潘多拉魔盒——目前车臣政府对妇女权益的态度变得日趋保守,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强迫妇女出现必须佩戴伊斯兰传统的黑纱,即使是情侣也严格禁止在婚前有任何身体接触。车臣妇女权益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车臣目前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政教合一的体制——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和前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担任车臣总统的同时还是车臣的宗教领袖,社会治理基本遵循伊斯兰教法。车臣还时不时会爆发出恐怖袭击的不和谐声音:即使是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后当地的分裂势力和恐怖极端组织仍不断制造事端——他们劫持人质、攻击政府大楼,甚至曾用导弹击落过俄罗斯联邦的军用飞机而且还不止一次。车臣前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就是在2004年5月9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爆炸案中身亡的。当然客观而言:这已是2004年的事了,几年来车臣的局势已相对稳定许多,不过恐怖袭击的阴影也依然存在。

车臣地区现状如何?

要了解俄罗斯和车臣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俄罗斯并不像我们中国,是采用的省市制度,由于俄罗斯的疆域非常大,不可能做到这么垂直的管理,而且俄罗斯是联邦共和国,,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州、省、邦、共和国等) 根据联邦宪法组成的国家。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自治共和国就跟我们的特别行政区有点像,但是自治共和国有自己的宪法,属于高度自治的级别,车臣就是其中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车臣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开始的,这个称呼源自一个叫车臣的村庄,后来成为车臣民族的称呼,车臣人自己不叫自己车臣人,而是叫“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这也反应了车臣人本身的追求。

车臣人也是苦难的民族,曾经被多个国家征服和统治,13世纪遭到了蒙古人的入侵,14世纪又被帖木儿汗国和金帐汗国统治,金帐汗国解体以后,车臣人从高山走向平原,又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战争。车臣人民信仰过基督教,后来转投伊斯兰教,因为民族信仰与信仰基督教的周边国家地区矛盾也不断升级。

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对高加索地区的争夺日益升级,先后发生了六次俄土战争,而车臣建国是在第六次俄土战争开始的,伊玛目加齐‧穆罕默德在高加索战争中为了抵抗俄国,组成车臣尼亚(日后的高加索伊玛目国),是车臣国家之始。此后经历多次战争,在1859年伊玛目国灭亡后,车臣地区便并入帝俄版图。苏联成立以后,车臣依然属于苏联的领土,但在苏联统治的过程中,车臣人遭到了压迫和不公平待遇,苏联解体以后,车臣人一看周边的格鲁吉亚都独立成为国家,在加上苏联统治时期的压迫,车臣民族独立的情绪也就越来越高。因此也就爆发了车臣战争,也就是著名的车臣战争,最终车臣非法武装全军覆没。但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甄宓

车臣地区现状如何?

车臣,俄罗斯自治共和国之一。

在苏联解体之时,企图借机独立,与俄罗斯发生两次大规模战争,史称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成功抵抗住俄罗斯的镇压,而此次车臣战争失败,使坚持镇压政策的叶利钦,与持谈判的温和派严重分歧,导致叶利钦与其支持者分裂,更是因为战争失败使民众对叶利钦最后的一点留恋也灰飞烟灭,叶利钦在国内支持势力彻底瓦解,而普京在叶利钦的多次筛选中成为叶利钦理想接班人,并担任总理,普京利用车臣的无理错误再次出兵,在普京的强势组织下,车臣武装损失殆尽,首领被杀,最终被重新归入俄罗斯版图。

车臣的经历揭示了恒古不变的道理。一是一个弱小民族的自强👍之路都是非常艰苦和残酷的。二是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如何衰落,都不会允许国家分裂。三是国家发展必须国家稳定,而国家稳定必须坚持持续发展。车臣闹独立恰是苏联解体之时,车臣希望借机独立,俄罗斯当时的休克疗法导致的国家破产,国家衰落则民心不稳,而车臣战争加剧了俄罗斯经济破产,一个恶性循环就此诞生。车臣战争损失虽然有不同说法,但总的方向都是损失巨大,车臣几乎国破家亡,更是诞生了所谓黑寡妇的恐怖分子,而俄罗斯在经济破产之时不得已发动一场无力承担的战争,更是雪上加霜。

而普京在车臣战争中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和形象,并在随后的国际油价高涨的过程中使得俄罗斯恢复了元气,自此开启普京大帝的强人之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