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很多诸侯都是周朝天子封的,那么周朝的版图有多大?
古代中原王朝都是“有疆无界”,更何况周王朝已经数千年,想要探知周朝的具体疆域版图具体多大本身就不太可能,只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周王朝取代商王朝以后,灭掉了之前很多部族,强迫大量小国臣服,采取分封制建立各个诸侯国,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血缘亲疏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所谓“众建诸侯,裂土为民”。
另外,周公东征以后建设洛邑,称作东都,周朝时代,镐京周围称作宗周,洛邑周围称作成周,这些都是王幾的范围之内。
按照后世荀子的说法,周朝册封七十一国,其中五十三个属于姬姓宗室的封地。
大致上,周朝封国北部疆域,抵达如今辽东辽河内外,此处孤竹国、燕国等;西部抵达甘肃省渭河流域上游,西北抵达汾河上游,南抵汉水流域,东达胶东半岛。
如今的长江流域与太湖流域,当时属于楚国,然而原本居住于中原的楚国先族是被商朝、周朝驱逐的“蛮夷”。楚人在长江流域统一之后,名义上被周朝封为“子爵”,但楚人并不想理会周朝,而周也一直将楚视作蛮夷。
周朝疆域相当有限,主要集中于如今的黄河流域地区、江淮地区、河北地区。
战国时期很多诸侯都是周朝天子封的,那么周朝的版图有多大?
周王国的版图,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西周到东周,周王国的版图是不断变化的。东周之后,诸侯虽然努力扩张自身版图,但实际周王室已无法控制诸侯国。
所以,谈周王国的版图,最主要是指西周时期。但即便是西周,西周初到西周末其疆界也是变换很大的。
周人第一次东征之后,周人能有效控制的地域,大概如下:
陕西省:关中地区、泾河流域一带、宁夏固原一带(在西周时此地属周人与戎人的反复争夺地域,西申国有可能就在此处)、甘肃天水一带(秦人被放逐之地);
山西省:山西介休(可能是晋穆侯千亩之战发生地,也是西周时周王国的北部边界)、霍县(即霍叔封国,也是周厉王被放逐之彘地),山西南部的汾河流域和中条山、太行山一带,山西东部的长治一带;
河南省:原商王畿地域(包括太行山以东的安阳、鹤壁、濮阳等地)、洛阳平原一带、黄河北岸、中条山与太行山以南的狭长地带(包括河南济源、沁阳、温县、武陟、辉县等等地域),河南商丘一带;
河北省:原商王畿地域(临近河南安阳的地域);
还有些地方,虽然有周人的同盟国,但未必周人能直接控制。典型如南阳盆地,虽然庸国(湖北竹山县)、楚国(湖北当阳县)、鄂国(河南南阳市)都号称是周人盟国,但未必就真心臣服于周。
在第一次东征的基础上,周公旦又发起了第二次东征,不但平定了商人叛乱,还将周人版图大大扩展:
在北方,分封了两个著名的诸侯国:郉国(河北邢台市一带)、北燕国(北京市一带);
在东部,在山东半岛附近分封了齐国(国都最终定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一带,即东夷人薄姑国)、鲁国(国都在山东曲阜,即东夷人的奄国,后来发展成为横跨河南、山东、江苏三省的地区性大国)、郕国(山东宁阳东北)、曹国(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等等诸多诸侯国;
在南部,分封了应国(河南平顶山市一带)、蔡国(河南上蔡县一带)、蒋国(河南淮滨县一带);
除此之外,在周公正式还政成王那年的成周之会上,四夷莫不前来参加会盟,犬戎、东夷、淮夷南蛮莫不来服,可以说当时周王国影响力扩张至现代中国版图的绝大部分地域。然而,周王国的实际控制地域,仍然是上述所提到区域。
此后数代周王时期,周人实际控制区域没有大的变化。
周昭王时期,荆楚叛乱,周昭王两次御驾亲征(极有可能经由武关道),虽然征服了楚国,却不幸在回师途中遭遇恶劣天气,浮桥断裂而造成王室军队没于汉水之中。
周穆王时期,曾经试图攻击犬戎,向西北扩张领土,但战果有限;向东南讨伐淮夷,遏制了对周王国形成巨大威胁的徐国发展势头。
直到周厉王时期,一举吞并了位于南阳盆地门户的鄂国(河南南阳)之后,周王国在东南区域的领地才开始得到大大扩展。在周厉王早期,由于犬戎势力兴盛,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被犬戎所灭。
周宣王时期,在周厉王基础之上,加强了对南阳盆地的控制:分封了南申国(河南南阳)、甫国(河南南阳西)等等,很可能汉水之东以随国(湖北随州市)为首的诸姬国也是在此时分封的。在征服了南阳盆地后,周宣王便从南阳盆地、淮河流域以及山东半岛分三路大军,同时向淮夷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迫使淮夷臣服于周,将周人实控地域扩张至长江、淮河流域一带。所以,为了庆贺征服淮夷之功,周宣王在公元前804年特地再次举行了盛大的“成周之会”来庆功(《文盨》铭文)。此外,在西北周宣王又支持秦人夺回了甘肃天水一带的控制权。
周宣王之后的周幽王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依然征服了褒国,将周王国领土扩张至陕西汉中一带。
整体看来,西周早期周人实际版图大部分位于陕西关中、陕西东南、河南中部和西北部、河北太行山之东、山东西部和北部、以及北京市局部;西周中期后,周人通过不断地征伐,才将领土扩张至南阳盆地、淮河流域、长江中游以及陕西南部地域。在西北,由于犬戎强大,大部分时段都只能处于防御状态,并没能进行领土的扩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