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有些大统一王朝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千百年来,朝鲜半岛都臣服于中原王朝,虽为藩属,但除了唐帝国、元帝国之外,中原甚少将朝鲜半岛纳入领土范围之内。
是国力不够么?显然不可能,那中原为何不将近在咫尺的朝鲜半岛收入囊中呢?
第一,入不敷出,买卖赔本朝鲜半岛面积不算太大,但五分之四的地区都是高原山地,仅有西部与南部沿海有少数平原。自古以来,朝鲜半岛都是比较苦寒的地区,人口比较少,而且物产贫乏,是比较穷困的地方。
即便到了明清时代,朝鲜半岛与中原进行朝贡贸易,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铜矿、皮毛、人参、高丽纸、粗布等一些土特产,对于富庶的中原王朝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第二,异族之别,统治不易虽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然而朝鲜半岛上的民众始终都是另外一个民族。半岛之上,地形崎岖复杂,在冷兵器时代,想要进行统治是非常困难的。
外来驻军想要长久驻扎,也非常耗费精神。即便元朝,也只能使用高丽人来制约高丽人,所谓的“征东行省”也是名存实亡。
第三,忠心臣服的藩属国朝鲜半岛历代王朝,都醉心于中原文化,尤其后来朝鲜王朝建立以后,更是对明朝奉行“事大主义”,到了清朝即便心不甘情不愿,仍旧是清朝的第一藩属国。
朝鲜国王称王而不能称帝,与明朝郡王同级别;王妻称王妃,得中原王朝允许可追封王后;储君称作世子,必须是嫡出由中原册封,朝鲜王朝作为宗藩体系与朝贡制度的重要象征,中原王朝自然呵护备至。
为什么中国有些大统一王朝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古代中原皇朝的皇帝有二重身份:
1,中原皇朝的皇帝是天子,天子统万邦,中国只是天子治下的一个国家而已。天子除了拥有中国以外,还拥有一堆藩国。
2,中国由天子亲自直辖,天子行中正之道,所以天子直辖之国也应行中正之道,因此称之为中国。
3,天子有执六玺,即天子之玺丶天子行玺丶天子信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玺用于号令天下,皇帝玺用于号令中国。
朝鲜半岛自古就被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天子所辖之地,但非天子直辖之国,而是天子辖下的一个藩国。
天子是朝鲜的主子,但中朝两国在法理上是平等关系,朝鲜为公候所辖的诸侯国,中国为天子直辖之领地。例如周天子直辖领地与众诸侯国,也是这种关系。
至于说朝鲜为什么没有最终并入中国版图。原因是:
1,朝鲜地处偏远,中原王朝直辖与朝鲜国主统治没多大区别。反正天高皇帝远,派个官过去,也就等于任命了个土皇帝。还不如姿态放高些,与朝鲜维持君臣封贡关系,来得实在。
2,朝鲜自古是个礼仪之邦,国主安份老实,人民和善懂礼。因而在中原士大夫阶层中,朝鲜给人的印象好,口碑也很好。 中原饱学之士有个习惯“见善不欺,见恶不怕。”所以历朝历代的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反对征伐朝鲜,都视朝鲜为兄弟之邦。因此朝鲜有难,中原王朝一般是有求必应。
3,近代以来,中国历经磨难,差点断了国脉传承,而朝鲜也遭受了人间惨祸。因此阴差阳错,中国与朝鲜半岛失之交臂。这也许就是天意!
中朝不能成为一体,也许还是缘份不够。希望半岛从此能安享太平,不再有战争。亚太人民流的血够多了,希望亚太地区能永远繁荣昌盛!
为什么中国有些大统一王朝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感谢邀请!
朝鲜半岛虽未并入中国的版图,但中国历史上却数次占领过朝鲜半岛。
商朝时期,商朝的贵族箕子跑到朝鲜半岛避祸,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箕子朝鲜。战国时期,燕国人卫满也跑到朝鲜半岛,建立了卫满朝鲜。
封建王朝时代,汉武帝时期消灭卫满朝鲜政权,在朝鲜半岛设立汉四郡,时间一直延续到东晋时期,汉四郡被高句丽蚕食。
隋朝时期,隋炀帝亦曾三征高句丽,但都以失败告终。直至唐高宗时期唐朝消灭高句丽和百济,建立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督府,但是没多久就被新罗侵占,唐军撤出
蒙元时期,蒙元经过数次战争,终于迫使高丽王朝臣服,并在朝鲜半岛设立征东行省,作为进攻日本列岛的基地。入侵日本失败后,考虑到朝鲜半岛土地贫瘠,人民贫困,元朝废除了征东行省,再次放弃了朝鲜半岛,但保留了高丽属国的地位。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朝鲜半岛一直被作为中国的属国,向中国称臣纳贡,其国王接受中原王朝皇帝的册封,朝鲜半岛更一度被冠以“小中华”的称号。
中国历史上有数次机会将朝鲜纳入版图,但最终都放弃了。这其中有地理因素:朝鲜半岛远离中原大陆,有崇山峻岭阻隔,交通不便,亦不适合农业种植,对中原王朝的吸引力很低。军事因素:朝鲜半岛行军困难,后勤粮草补给困难,朝鲜军队也有一定的战斗力,军事占领往往得不偿失且军事行动失败的概率较大。民族因素:朝鲜有成型的民族语言文化,虽然将汉语列为官方语言,但底层民众仍使用当地语言,同化较为困难,很难培养归属感。
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古代没有主权国家的概念。主权国家的概念直到近代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人心中是没有国家这个概念的,中国人心怀的是天下。
再者是华夷之辨(此处指以地缘为衡量标准的华夷之辨)。文化上,古代华夏民族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地理上,华夏民族以天下中心自居,而四夷在四方。中国的皇帝是天子,皇朝是天朝,而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是贡国和属国的关系,其首领只能被称为王。在中国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倡导施仁政,以道德礼仪感化蛮夷,而非通过军事占领。
典型的是明清时期的朝贡体系,由于整个天下都是中华的,也就没有了敌我、里外之分,土地(现代意义上的领土)甚至可以被当作赏赐赠送给属国。清雍正时期,安南国(即越南)侵占了云南开化府120里的土地,雍正的表态却是:天朝大国,勿与小邦争利。在安南王上书表态愿意世守藩封后,雍正皇帝一高兴,下了一道谕旨:“朕统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隶版籍,安南既列藩封,尺地莫非吾土,何必较论此区区四十里之地?”。。。。。。“此四十里之地,在云南为朕之内地,在安南为朕之外藩,毫无所分别,著将此地仍赏赐该国王世守之。”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并非不愿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而是在中原王朝眼中,直辖版图也好,藩国属地也罢,皆为开疆裂土之功绩。四海晏清,八方太平;天下一统,万国来朝,实乃历代帝王理想之境地。
为什么中国有些大统一王朝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现今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在过去皆向我们俯首称臣。比如朝鲜半岛,不过一直以来中原王朝从未彻底地将它纳入版图,这是为何?
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瞧不上土地贫瘠的朝鲜半岛
中原王朝农耕文明极其发达。几乎所有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们均重农抑商,即使是元、清两朝,也被汉人同化,以农耕文明替代策马奔腾的游牧文明。而农业则十分依赖地形与气候。在唐朝以前,我国的农作物以北方的大小麦、粟、豆和黍为主,到了唐朝以后则以南方的水稻为主。
朝鲜半岛虽雨水充沛,但其多山地,土壤贫瘠,既不适合种植我国北方的旱作物,又很难大范围、多周期地种植我国南方的水田作物。古时候,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根本。农业发达,则百姓安居乐业,国库相对充盈;农业衰败,则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官吏借机贪污,国库自然捉襟见肘。故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原王朝是如何也看不上朝鲜半岛的。
二、朝鲜半岛位置偏僻、不宜攻打且其军事力量不容小觑
朝鲜半岛地处东亚大陆东北部,其三面环海,仅一面与我国相邻。这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其位置是极其偏僻的。在交通闭塞的古代,军队往往以步兵为主,能骑马的乃地位较高者。故而出征朝鲜半岛光路途就消耗了众多粮草、时间与精力。纵观中原历朝历代,不论是青铜时代的商周、还是封建时期的唐宋元明清,没有一任皇帝将朝鲜完全控制。
史载魏晋南北朝期间,中原地区大乱,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趁机占据辽东地区并窥伺中原,对中国构成极大威胁。后来隋朝统一中原,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而这三次东征可谓劳民伤财,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高句丽之患直到唐朝太宗年间才得到解决。但此时朝鲜半岛南部还有两个政权,唐朝又联合其中的新罗政权,灭掉了百济政权,至此朝鲜半岛南部被新罗占据,北部则再度被中国控制。实际上以唐朝当时的实力若想继续攻打新罗也是可以的,但这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会拖垮唐朝的财政。
另外我国疆域广阔,古代尚有耕地未开发,中原王朝之时我国人口压力并不大,完全不需要扩张无用领土。
总而言之,吞并朝鲜半岛,弊大于利。当年元英宗曾想在高丽设立三韩行省,彻底兼并朝鲜半岛。然而这个想法遭到大学士王约的反对,王约认为:“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可以说中原王朝不把朝鲜半岛吞并而让其俯首称臣是利益权衡后的最佳选择。这既显示了我国天朝上国的威望,又能享受来自朝鲜半岛的贡品,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中国有些大统一王朝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因为没必要。
朝鲜作为我们的邻居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朝鲜半岛并没有本土政权存在,当地的第一个政权其实是商代的王室贵族箕子建立的。后来燕人卫满带兵占领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今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区域),史称卫满朝鲜。
后来汉武帝大兴兵事,出兵消灭了卫满朝鲜,改设四郡,分别是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当时朝鲜半岛的南部地区还处于原始的部落阶段,可以说人烟稀少,没有战略价值,政权文明都集中在北方,而且是中国人建立的。
之后一直到西晋,朝鲜北部都是中国中原王朝的地盘。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国家衰败,各路民族纷纷开始拉帮结派的建立政权,此时一直盘踞在东北长白山一代的扶余人建立了高句丽王国,并且吞并了朝鲜北部的乐浪郡、玄菟郡两个郡。
再后来,三韩地区开始出现政权,也就是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小国迫于高句丽的强大,只能乖乖的当孙子。也正是因为高句丽当时非常强大,所以现在的韩国人特别喜欢说自己是高句丽的后人。但是但从民族兴起的地域和文化来看,高句丽很明显是个古代的中国东北地方政权,而朝鲜人(韩国人),只是人家的附属国子民。
再后来一直到唐朝高宗时期,经历了两朝几代人的努力,中原王朝的势力总算是再次进入到朝鲜半岛,但是此时的东江地区已经有了很强的民族意识,对于大唐的压迫式统治,当地人民表示极度不满。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不值钱,所以当大唐的干儿子新罗伸手要的时候,唐王朝就把这个地方给了新罗。至此,朝鲜半岛才第一次在朝鲜人的统治下得到了统一。
而从唐一直到清,朝鲜半岛无数次的被中原王朝蹂躏过,而且也曾无数次的哭着喊着认中国王朝当爹。但为什么中国从来没有把朝鲜当做过自己的土地呢?
首先要说明,朝鲜并不是无用之地,随着海洋经济变得愈发的重要,海防也就变得格外重要。尤其是邻国日本发生点什么意外,就会有倭寇漂洋过海的来中国搞事情。因此朝鲜就成了中国北方海域的一道天然屏障,只要朝鲜在,中国就可以把中日战争放在家门口外面解决。这点在明日和清日战争中都有得到体现。
但是朝鲜半岛的土地太过贫瘠,一个平原没有,还都是山地,种地都不好种,能出产出来的东西少之又少,可能还不够帝国经营投入的费用。
而且当地已经有了较强的民族排外意识,天天在山沟沟里平叛的话,也是很折腾。
再者说了,朝鲜半岛的新罗、高丽、朝鲜基本上都是被中国敲打一顿之后就开始主动的投怀送抱,而且对于中国这个宗主国,这些政权的表现还都算够意思,尤其是李氏朝鲜,帮助大明出兵了好几次(虽然是给后金送人头),也是尽到了附属国的义务(虽然万历援朝战争中被日本打得差点灭国,还得明朝爸爸来救他),所以中国的这些个王朝真的没什么理由来吞并它。
或者说,与其吞并,还不如养着,反正花钱也不多,大部分事也不用自己操心,他也不敢对自己有什么小动作,还能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何乐而不为呢?
为什么中国有些大统一王朝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从客观条件上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古代中原地区要控制朝鲜半岛,难度很大。几千年来,朝鲜半岛第一次彻底亡国只有一次:1910年日韩合并,这是近代了,已经进入工业时代了。如果是以农业时代的生产条件,中原控制朝鲜半岛非常困难。首先,中朝边境是苦寒之地,气候相当恶劣,古代几乎是不毛之地,中朝边境又有长白山一个阻碍,加上朝鲜半岛北部多山,适合防御;南方又有平原,适合提供经济支持,这种地理格局对于抵抗北方入侵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南方若是入侵,往往损失惨重,比如16世纪末,日本从海路攻打朝鲜,就让朝鲜受到巨大损失。
古代中原王朝直接控制朝鲜的努力几乎都告失败:汉朝的“汉四郡”很快就被土著推翻;唐朝灭高句丽和百济后,也受不了新罗的闹腾而撤出朝鲜半岛。古典时期的朝鲜半岛土著可是相当善战的,毕竟这里是四战之地。古代对朝鲜控制比较紧密的中国政权反而是游牧民族政权,不过也不是直接控制,而是以藩属国的形势进行强烈控制,比如元朝对高丽的控制,以至于有些西方国家直接把朝鲜半岛当成元朝领土;还有丙子胡乱后,清朝对于朝鲜也是控制严密。
但直接吞并朝鲜,自唐朝之后就不在中国政权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