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德妃地位如何?为何生下胤禛后要交给皇后佟佳氏抚养?
德妃乌雅氏是康熙皇帝玄烨的宠妃,但其出身并不高,所以最初诞育皇四子胤禛的时候,德妃被迫将孩子交给了佟佳贵妃抚养。(虽然康熙帝册封了佟佳皇贵妃为皇后,但是第二天佟佳贵妃就病故)
出身包衣,宠冠后宫清朝与其他朝代不同,后妃来自于八旗,宫女来自于内务府上三旗包衣,而德妃乌雅氏就出身内务府包衣。康熙十二年,14岁的乌雅氏成为宫女。
虽然是个宫女,但是乌雅氏聪慧美丽被康熙帝玄烨看中。康熙十七年,19岁的乌雅氏诞育了皇四子胤禛。所谓“母凭子贵”,第二年,作为宫女的乌雅氏,越过了官女子、答应、常在与贵人,直接被册封为“德嫔”。
仅仅两年后,乌雅氏晋封妃位,成为宫廷中当时妃位之首,是康熙帝众多妃嫔中最得宠者之一。
清廷规矩,庶妃无法抚育子女清朝初期,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是不允许生母抚养亲生孩子的。皇子公主诞生以后,大多送去阿哥所集中抚养。
一开始诞育皇子的乌雅氏,不过是个出身内务府包衣的宫女,身份卑微,更加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抚养皇子。
而当时的佟佳贵妃,作为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在孝昭仁皇后升遐以后,以贵妃身份统摄六宫,成为后宫之主。佟佳贵妃本身当时并没有生育皇子,而生育的公主也早早夭折,将皇四子交给其抚养,康熙帝或许也是出于安慰的考虑。
历史上德妃地位如何?为何生下胤禛后要交给皇后佟佳氏抚养?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一作吴雅氏),史载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一作魏武)女,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一职是内务府包衣三旗的专职官员,简单说就是,担任包衣护军参领者必须是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包衣,其他人是没有资格担任的。康熙年间,包衣护军参领为正五品。由此可见,乌雅氏实际上出身内务府包衣三旗,而满洲正黄旗是后来抬旗抬入的。乌雅氏的父亲级别也并不高,正五品,副厅局级,相对高层而言,只能算作中层干部。
清朝对于皇后(含原非皇后的皇太后)的母家以及一些在旗的功臣有抬旗之说,所谓抬旗,指的是从原本地位较低的旗抬入地位较高的旗,可以由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内务府包衣三旗抬入满洲八旗,也可以在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原属旗内抬入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即所谓的上三旗。清世宗时期的名臣田文镜就是由原本的汉军正蓝旗因功抬入了汉军正黄旗,属于功臣抬旗。而孝恭仁皇后是因为“皇太后”的身份,整个母家被从内务府包衣三旗抬入了上三旗的满洲正黄旗。晚清的孝钦显皇后(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母家则是由下五旗的满洲镶蓝旗抬入了上三旗的满洲镶黄旗。总之就是,乌雅氏因为皇帝老妈的身份,由原本的“家奴”——包衣,被抬入了上三旗的满洲正黄旗。史籍对于抬旗一般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尤其涉及皇后(含原非皇后的皇太后)家族,唯独乌雅氏家族,记载寥寥,仅提及正黄旗,几乎没有具体记载。因此,我们只能根据清朝的制度进行推测,大体应该就是以上这么一个情况。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四岁的乌雅氏通过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秀以宫女的身份进入了紫禁城。五年之后的康熙十七年阴历十月,乌雅氏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清世宗(雍正)胤禛。彼时的乌雅氏没有任何封号,身份只是官女子,也就是皇帝级别最低、没有正式名分的小老婆。根据清制,嫔以上的后宫女子才有资格自己抚养子女,彼时身份只是官女子的乌雅氏是没有资格自己抚养儿子清世宗的。因此,出生不久的清世宗便被父亲清圣祖(康熙)玄烨交给了自己的表妹、时任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这也是后来清世宗称呼佟佳氏的亲弟弟隆科多为舅舅的最初原因。
虽然出身低微,从后来的经历来看,清圣祖对于乌雅氏还是颇为钟爱的。在清世宗出生后一年不到,乌雅氏便被正式册封为德嫔,而且是单独册封的,并不是成批量晋升时稍上的。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宫女跨越答应、常在两级直接封嫔者并不多,甚至一些不受宠爱者,终生只获得了答应或者常在的封号,由此也足可见彼时清圣祖对于乌雅氏的钟爱了。此外,从后来一段时期内乌雅氏的生育子女数量也能看得出清圣祖对她的钟爱。
康熙十九年,乌雅氏生皇六子胤祚。因为连生两个儿子,乌雅氏也于康熙二十年被正式晋封为德妃。再之后,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勤郡王胤祯(允禵)。从生育子女的数量来看,自生育清世宗开始之后的十年,乌雅氏一直颇受丈夫清圣祖的宠爱。
之后,可能是因为年长色衰的缘故,丈夫清圣祖前往乌雅氏宫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由于两个儿子的优秀表现,乌雅氏在宫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清圣祖对她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礼遇。
或许有人要说,为什么清圣祖不封乌雅氏为皇后呢?我们先看看清圣祖的皇后都有谁?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初年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康熙初年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清圣祖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侄女、清圣祖的表妹,出身号称“佟半朝”的佟氏家族。说白了,都是政治联姻。要想成为皇后,母家没有一定的地位是不行的,尤其是清初。而出身内务府包衣的乌雅氏,这方面是绝对的短板,也就注定了她成不了皇后,儿子再优秀也不行。更何况,在康熙五十一年清圣祖第二次废太子之前,还有时任皇太子胤礽的存在,清圣祖就更加不可能册立乌雅氏为皇后了。否则,乌雅氏的儿子拥有了嫡子身份,将引发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之所以能成为皇后,最大的前提之一就是因为她们没有儿子。
虽然在丈夫生前没能成为皇后,由于优秀的儿子最终成为了皇帝,乌雅氏最终也还是成为了皇后。清世宗即位之后,尊生母乌雅氏为皇太后,拟上徽号仁寿。未及正式上仁寿皇太后徽号,不久乌雅氏去世,死后被儿子追谥“孝恭仁皇后”,入葬清圣祖景陵地宫,去世之后的乌雅氏获得了皇后的尊荣。
历史上德妃地位如何?为何生下胤禛后要交给皇后佟佳氏抚养?
《雍正王朝》中德妃,即是后来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六岁殇)。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从德妃这段的介绍文字可以看出,德妃出身并不高贵,父亲威武只是护军参领,官阶不高,乌雅氏也并非满洲大姓;雍正出生时,德妃还没有被册封,说白了就是啥都不是,直到雍正两岁的时候,才被册封为德嫔。所以按照当时清朝后宫的规矩,生育皇嗣但是没有受到册封的妃嫔,是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的,因而康熙下旨,将雍正安排给当时还是贵妃的佟佳氏抚养。佟佳氏随后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职,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立为皇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二十七年,德妃生皇十四子,此时德妃已经是位列四妃,地位和名分已经与生雍正之时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是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的,是以十四阿哥从小就是被自己亲妈抚养长大,并不是像自己的同父同母的哥哥一样被其他妃子抚养,也正因为这兄弟两个从小不是在一起长大的,所以虽然是同父同母,但是关系却势如水火。其实,不仅仅是雍正因为母亲的地位问题被其他高身份的妃子抚养,同样,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在八阿哥胤禩出生时也是因为身份卑微,没有资格抚养,由康熙指派大阿哥的生母惠妃那拉氏进行抚养。当然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太子胤扔,太子胤扔的生母是康熙的结发妻子、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但是赫舍里皇在生下太子后随即去世,使得康熙只得安排荣妃马佳氏也就是三阿哥胤祉的生母来抚养太子,所以太子并不是因为母亲身份的问题而被其他妃子抚养。历史上德妃地位如何?为何生下胤禛后要交给皇后佟佳氏抚养?
谢谢,被邀!位分不够!
历史上德妃地位如何?为何生下胤禛后要交给皇后佟佳氏抚养?
在我们现在看的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是以清朝那个时候拍的,而且还集中在康熙,乾隆和雍正三个皇帝身上。那些女人一个个的争风吃醋耍手段,这也体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皇帝风流的本性。就看看我们影视剧最喜欢的乾隆皇帝,她的妃子就有四十几个,想想我们现在如果一个人有四十多个老婆,那到底是怎么样的场景,不得累死吗?
但其实,这还只是小意思,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峰值,真正厉害的是他的爷爷康熙皇帝,那绝对是顶呱呱的,达到了五十五个人,而且这里, 还有着很好玩的现象,那就是她的很多妃子之间还相互有着关系,就比如其中有四对姐妹花都嫁给了他,其中还有一对就是他们的表妹,在现代那就是近亲结婚了。里面的一个就是后来的皇后,另一个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这个女子后来是以皇贵妃的身份过世的,这个女子出身是很不错的,她的姐姐可是皇后,所以她也是皇后级别的人。她的父亲就是原皇后的弟弟,所以这位国舅爷的身价也是很不凡的,他的两个女儿都被送进了宫里面。虽然这位佟佳氏是庶女,但是依旧不影响她受宠的,不过历史上关于她进入宫中并没有什么记载,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这方面当时的宫史有着很大的缺陷。
不过,她的第一次正式册封是写的好好的,甚至被当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写在了那时候的历史上。因为她的第一次册封就是很高的位子,一下子升到了贵妃,同时获得封赏的还有两个女子,但都是像绿叶一样的配角,因为她们都是小小的嫔。当时皇宫里面还没有皇后跟皇贵妃,所以那时候她就是最大的存在,就是后宫里面的大姐大,可以为所欲为,做很多的事情,不过也相应的要履行一些责任,担起管理后宫的大梁。她也一直在以这样的要求管束着自己,没有逾矩的举动。
她这样一直凭着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管了二十二年,一直到康熙皇帝驾崩。虽然在这期间,她一直没有被封为皇后,但是除了皇后的这个名头,其他的她该有的都有了,这个女人这辈子可以说过的是很开心的,享尽了别的女人这辈子都梦寐以求但是的不到的东西。他跟皇帝应该是应该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的,不然皇帝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她的。所以说再风流的人物最后也是会在心里面有着自己的一方净土,留给自己家里面那个始终等待着自己的人。
不过也有着很遗憾的事情,就是她没有给皇帝生下过孩子,哪怕是一男半女都没有。甚至他们这个氏族都没有什么皇嗣,她的姐姐虽然也有过一个孩子,但也只是一个小女孩,在出生不久以后就早早的死去了,那时候康熙在外面到处考察巡逻,也没有时间回来,所以他们都没有见过面,就被草草的处理了,想必也是伤透了很多人的心。
虽然是这样,可是那个在心里为她留了很重要的位子的皇帝给了她弘历的抚养权,那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他在心中早已经认定的下一任皇储。这样就可以看出来,那个风流的人还是一个痴情种,外面的世界再好看,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里面去的。比起姐姐,这个女人更加幸运,因为没有孩子,他就把乾隆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对待,所以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是很好的,乾隆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等到即位以后就给她了很多的册封,一直都很孝敬她,经常没事就去看看她,还会带着她一起出去玩。这个女人一生都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活得顺风顺水,而且还身体很健康,到了七十多岁才去世。她死后也享受了很多的荣光,有着单独的陵寝。
历史上德妃地位如何?为何生下胤禛后要交给皇后佟佳氏抚养?
德妃乌雅氏(1660年~1723年),雍正帝生母,后来加封的一等公威武之女,满洲正黄旗人。德妃一生历经康雍两朝,在宫中的地位也一直在变化中,颇具传奇…
由于出身于内务府包衣奴才,最开始13岁的乌雅氏只能被选为宫女入宫;17岁时由于姿色出众,终于引起了康熙的宠幸,1678年十月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但一直到1679年十月她才被封为德嫔,换句话说,入宫6年后,乌雅氏才有了自已的正式名份和封号…
1680年二月,德嫔生皇六子胤祚;次年十二月晋位德妃,这已是乌雅氏在康熙朝的最高封号了,位居康熙四妃中的第三位。后宫位分在她之前的妃嫔还有4个:皇贵妃佟佳氏,即后来的孝懿仁皇后;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和同为四妃的惠妃、宜妃…
德妃为康熙生育了三子三女,雍正即位后,母凭子贵,尊生母德妃为皇太后,达到了人生巅峰,并拟上徽号仁寿皇太后,只是还未来得及正式尊封这个徽号,太后即因病崩逝了,谥曰孝恭仁皇后…
雍正出生于1678年十月,这个时候的乌雅氏只是一名受到宠幸的宫女而已,还没有正式名分。清宫规定,后宫中只有封号在嫔位以上的妃嫔,才能抚育亲生子女。换句话说,别说宫女了,既使封号是贵人常在答应,也是沒有抚育权,生下的子女只能交由后宫中位份高的妃嫔来抚养…
乌雅氏天性又淡泊名利,为人做事相当低调,康熙还是比较赞赏的。至于胤禛出生后为什么交由时为贵妃的佟佳氏抚养,一是更加突出了康熙对这个孩子的重视程度,因为此时的贵妃佟佳氏在后宫中的位分已居第一,且摄六宫事;二是佟佳氏一生仅生育过一女,还夭折了,因此她必定会用满腔心血来抚养胤禛的…
虽说乌雅氏在生下胤禛一年后就被封为了德嫔,终于拥有抚育权了。但此时的她又有孕在身了,1680年2月生皇六子胤祚,正好需要抚养,后来又相继生了一子三女,所以胤禛也就一直由佟佳氏抚育了…
而这边,佟佳氏将胤禛视如己出,精心养育了胤禛十一年。期间,佟佳氏也由贵妃晋为皇贵妃最终成了孝懿仁皇后。一直等到孝懿崩逝后,11岁的胤禛才又回到生母德妃身边,所以母子间的感情并不深厚…
相反,雍正帝对佟佳氏的养育之恩是极其感念的,登基后在谕旨中极力颂扬佟佳氏,并给予了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以高官厚禄,还以‘国舅’相称,可见其对佟佳氏一门的深厚感情还是显而易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