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山东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
因为历史上的“鲁东”,指的是整个山东而并非如今的胶东半岛部分,这是非常特殊的。山东的东部历史上也从来不叫做“鲁东”。“胶东”与鲁文化也压根儿没什么关系。
第一,山东东部最开始的称谓叫“齐东”西周时代,姜子牙被分封与如今的山东境内,而当时齐国的东部,也就是如今的胶东半岛地区,存在大量的莱夷等东夷民族,这些地区被称作“齐东”。
然而因为齐东地处偏远之地,远离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区,当地荒蛮而民风剽悍,被称作野蛮之地。在当时,“齐东”也成为了蛮夷之地、不受教化的代称。
第二,“胶东”之名流传至今胶河是山东东部半岛地区的母亲河,因为泥沙中含有很多特殊物质而呈现“水质如胶”的样子。
由于“齐东”含有贬义,后来逐渐弃之不用。而秦国横扫天下之后,在这里设立“胶东郡”,西汉时代设立胶东国。
第三,胶东无法被鲁东代替的原因如今山东省的简称是“鲁”,然而胶东之名为什么没有被鲁东所代替呢?主要还是因为胶东与“鲁”压根儿没什么关系。
当年周朝最重要的宗室分封国鲁国、异姓最强分封国齐国都位于山东境内,然而相对于齐国鲁国的文化更加繁荣昌盛,影响力非凡。
胶东半岛地区与鲁国、鲁文化的核心地区都没什么关系所以不能叫“鲁东”,而“齐东”这个名字又因为不好听被弃之不用,所以胶东之名自然无法取代。
为何山东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
原因只有一个:胶东的历史比鲁国还要悠久一千多年!
胶东指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因在胶水(非粘胶)以东而得名。山东省简称鲁是在明清时代开始的。但胶东文化来源于比鲁国更悠久的莱夷,而胶东郡在秦始皇那时候都有了,所以不叫作“鲁东”,而是叫作“胶东”。
1,胶东的地理胶河,现在叫作胶莱河。元朝忽必烈开凿了一条运河把胶河和莱河沟通起来。
胶河发源于胶山,现在叫铁橛山,源头在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孙家沟村以南,铁橛山以北的八突泉。
《水经注》记载:
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过其县西。《齐记》曰:胶水出五弩山,盖胶山之殊名也。
黔陬县,故治在今山东胶州市的西南。
胶河发源于黄岛西部山区,主要流经高密,最后向北注入渤海。
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是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2018年上半年的山东省各地市人均GDP,青岛、烟台、威海排在前四名,第一名是东营(家里有石油!)。
2,胶东的莱夷西周时期,山东有三个大国:齐国、鲁国、莱国。
西周和春秋时期,在山东就有三国大战。
其中胶东的莱国历史最为悠久,势力范围最强盛时包含现在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
莱夷属于东夷部落的一支,而东夷部落是伏羲的后代,早在七千年前就生活在山东半岛一带。根据考古发现,莱夷和日照的东夷羲和部落遗址的文化是非常类似的。
莱夷建立的莱国,当在夏朝和商朝时期。而齐国和鲁国都是在1千年之后的西周初年才建立起来的。
胶东方言在山东属于特殊方言,与原来的齐国鲁国古代都有差异。
这种文化的差异来源于莱夷。
“来”是指麦子,夏朝之前炎黄部落的后稷从中亚引入了麦子。而莱夷是东夷部落中第一个成功引种麦子的部落,所以称“莱”。
《史记·齐世家》记载,姜子牙刚刚建立齐国时,“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这时的莱国非常强大,一度攻打到姜子牙的首都。
到齐国六世齐胡公姜静,为了躲避莱夷的纪国侵扰,一度把首都向西搬迁到几百里外的薄姑。
经过五百多年的战争后,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
3,胶东行政区划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齐国故地胶东地区设立胶东郡,治所在即墨(不是现在的即墨,旧址在平度市东南)。
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王,设胶东为胶东国,立田市为胶东王,国都为即墨。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年),设胶东国,立刘雄渠为胶东王。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为何山东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
同是山东东部,“鲁东”和“胶东”到底有啥区别?
无论是“胶东”还是“鲁东”都是非官方的说法。既然是非官方的,说明了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较大。
我们先来看看胶东。
提起胶东,自然要说胶东半岛。现在的胶东半岛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几个城市。这几个城市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有诸多相似之处。观看地图,就可以发现,这几个城市都位于胶莱河以东的地区。胶莱河一头连着胶州湾,另一头连着莱州湾。
这是地理上的胶东。胶东之名来源较早,夏商时期这里有过国和莱国。秦朝时有胶东郡,治所就在即墨。当然,彼即墨并不是今日之即墨,而是现在平度市东南、莱西市西南方的地区。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个以胶东命名的行政建制。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王,齐王田儋的儿子田市被封为胶东王,他所在的国家也就是胶东国。再一次强化了胶东的概念。楚汉之争后,项羽战败,刘邦上位,建立汉王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制度,胶东国依然存在。文帝时期,执掌胶东国的是悼惠王之子刘雄渠。吴楚七国之乱,刘雄渠与吴王刘濞同谋起事,结果被兵败被杀。由此,汉朝废除胶东国。东汉及三国时沦为胶东城。
此后的朝代,行政区划不断调整,胶东基本消失了,但作为文化概念留存下来。直到1913年,民国沿用以往的省、道、县三级道制,胶东地区改为胶东道。
综合来看,胶东是从秦朝的胶东郡开始的,历史较为悠久。一定程度上,既是历史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但地理概念比较弱化。
我们再来看看鲁东。
山东简称鲁。历史上山东境内有鲁国,而且这个国家存续近800年,颇有影响力。几乎与此同时,山东境内还有个齐国,实力比较强大。齐鲁之间人们常常相提并论,但比较而言,人们更喜欢用齐,这就造成了齐出现的概率远远大于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齐王了。这种情况,在清代有了改变。当时,清政府引进西方电报,要求每个省用一个字简称,河北省率先使用了冀,由于齐和冀发音相似,所以山东只好选择发音差别更大的鲁了。
这是山东之“鲁”的来历。现在我们说鲁东,也就是山东东部,这个方位就比较广了,包括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淄博,自然也就包括胶东地区。
与胶东相比,鲁东更像是一个泛地理概念。所以,我们称山东东部为“鲁东”更为确切,但由于文化历史原因,很多人就用“胶东”代替了。
为何山东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
看了一遍各种回答,基本上是从别处复制粘帖的,大概没有山东人回答,我来解释几个名词。
山东省,现代的省级行政区划始于元朝,这个名称比较晚。
鲁,古指曲阜周边,今山东南部和西部。齐,古指临淄周边,今山东东部和北部。
胶,大家可能没听说过,带胶字的城市只有胶州,古称介国,胶州周边有胶莱河,胶州湾,胶济铁路,胶莱河发源于半岛中部,从胶州东部入胶州湾,胶州湾和胶济铁路都在青岛旁边,青岛更有名,为什么不叫青济铁路和青岛湾呢?
因为青岛发展的较晚,自清末德国割据青岛之后,青岛才发展起来,以前只是个小渔村,青岛 得名于今青岛市附近一个小岛“青岛”,现在叫“小青岛”,青岛市周边的小青岛,黄岛,红岛,团岛,古时真的是岛屿,近代才与大陆相连。
青岛发展起来之前,胶州是山东东部大港,宋朝就已是中国北边重要的港口,设有市舶司,就是今天的海关。故,胶是古代重要的地名,胶州曾设胶东,胶南,胶西,胶北 四镇,现胶东办事处正在建设4f级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设计形状为“齐”。
说了这么多位置名称,现在给大家看看什么是胶东
不光胶东半岛,乃至整个山东省都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古时候山东很小,黄河上游带来的泥沙越积越多才有今天山东的形状,不要误以为山东自古以来就这样。
鲁国古时候很小,不能概括为今天山东的全部,不包含今天胶东地区,所以东部不可能叫鲁东,胶东从来都不属于鲁国,鲁只是近代才代指山东。胶东郡在秦朝已经设立,所以这里属于胶东,叫胶东半岛。
为何山东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
我是胶州胶东办事处人。
我说两句
胶东半岛,胶州湾以东比较接近本意。
胶字来源于那?胶州古志一般都说起源于一条胶河,我可以肯定这条河肯定不是胶莱河(理由很简单,胶莱河在北,古胶州偏南,尤其文化)。胶州人都找不到胶河在哪?现在的胶河反倒在诸城。
有一个奇怪的的地方,先有胶州湾,后有的胶州。1987年前一直都是胶县。虽然是知名古衙门,但是出门没有叫过胶州府这个名字。也不知道胶州湾这个名字是谁叫开的。不过总体来说,胶州湾周围只有胶州这个名字还拿得出手,黄岛只是胶南的一个乡镇,胶南的名字就是胶县以南的意思。
第一,山东叫鲁也不过百年,当年电报需要缩减地名,齐发音近冀,又不如冀,所以退而求次称鲁。
第二,胶东,广义是胶州湾以东,注意,胶州在胶州湾西边。狭义是胶州市以东的胶州属地,(李哥庄表示与自己关系不大)。现在是新机场。
第三,胶东半岛本来是指青岛烟台(威海是烟台分出去的)。现在有些泛xx主义,潍坊日照也是,临沂表示也可以。
为何山东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
首先要弄明白,鲁是整个山东的名称,而不是某一地区的名称。胶东属于胶州以东,而不是山东以东。胶东是根据胶州东边的一条河划分,历史上称为胶莱河。河东为胶东,这是历史的定位,从古流传至今。所以说,胶东不能称为鲁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