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节约的资源能造十艘航母吗?
这个得要看造怎样的航母,如果是信浓号那样得大型航母的话,那顶多就两艘。因为信浓号是由大和级战列舰改装来的。
如果是飞龙、苍龙这些小航母,一个顶三艘;至于赤城这样的中型航母,差不多应该是一个顶俩。
一战时期,“日德兰海战”让全世界领会到了“大舰巨炮”的统治级威力。
“亲娘养的”日本海军对“巨舰大炮”的迷信无法自拔,海军高层接二连三的向日本天皇请示制造超大型战列舰的战略计划,一时间三军哗然。
“后娘养的”日本陆军一瞬间愤怒了!
“八嘎!我们关东军背着“三八大盖”在中国挨揍,牛肉罐头都变成蔬菜罐头了!
你们海军还要浪费资源造巨大战舰?还tm两艘?我们不同意!”
然而日本陆军的严正抗议,并没有阻止日本海军“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伟大理想,于是乎制造“大和饭店号”和“武藏宾馆号”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
1937年11月4日,第一根军舰龙骨在日本吴海造船厂下水,日本海军愉快的开启了“造舰之旅”。
日本陆军:mmp…
作为世界战争史上,具有最大排水量的战舰,大和号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高达7万3千吨!相当于现在四分之三个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拜托,隔壁泰国的一艘航母才1万1千吨好不好?咱们的辽宁舰,也就六万吨。
大和号战列舰全长260m,想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长度,舰宽39m,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才宽40m。最高航速每小时可达27节,一节等于1.852公里。要知道现在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才35。
当然,和现在的战舰做对比有点不实际,就在当时来讲,除了日本被改装的信浓号航母,世界上其他的任何航母都比不上大和号;像日本作为主力的赤城号、加贺号这些航空母舰,其排水量也就只在4万吨左右。至于更小的飞龙号、和苍龙号这些,那就只有两万吨左右了,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所以大和号战列舰绝对可以称之为“超级战舰”!
而除了大和号战列舰之外,日本海军还造了一艘“武藏号战列舰”!
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武藏号”的性能,比起大和号有过之而无不及,武藏号的船壳重2万吨、装甲重2万吨、各部武器共重1万吨。
外围防御板重1千6百吨、各部主机重5千3百吨…外加上锅炉水、鱼雷、饮食设备、住宿设备、杂七八糟合计重量7万吨!
制造大和号、武藏号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把二战之后日本在东海新干线的全部投资搬给银行,都无法填补这两艘战舰所制造的财政亏空。粗略计算,这两艘战舰的造价相当于24吨999黄金!
按照现在市价差不多3.5亿美元等于1吨黄金,24吨黄金差不多相当于84亿美元。最新的美国福特级航母,也就花了129亿美元。
这还是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那时候的24吨黄金,绝对比现在之前。据统计,制造一艘大和号战列舰的钱可以装备7个日本步兵师,加上武藏号大约可以装备14个日本步兵师!
如果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折成资源,可以制造出12 艘大型驱逐舰,10艘基洛夫潜艇,或者1000架战机。
至于航母的话,在二战时期,利用制造“大和”、“武藏”号所花费的投资,完全可以制造出4艘赤城号、加贺号这样的中型航母,或者6艘飞龙、苍龙这样的轻型航母。
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造这两艘战列舰,日本在太平洋的联合战队将会多出4艘航母,的庞大战力,日本联合战队的整体规模可以一次性扩充至30%以上。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节约的资源能造十艘航母吗?
这航母也分大型航母、中型航母以及小型航母,如果是一点几万级的龙骧级航母那是没问题的,但要是像赤城加贺、大凤这样的大型航空母舰就没那么多,毕竟这些航母的造价也不便宜。就好比现在的辽宁舰航母其造价肯定能顶得上一百艘022型导弹艇,但造价未必能有10艘055大驱。日本1941年发布的《丸五舰艇制造费预算表》中标示大和号的建造价格为2亿8153万日元,如果考虑到时间通货膨胀的问题,折合美元约为25亿美元或者210亿人民币。龙骧级小型航母4万吨级的加贺号航母
如果按照昭和9年(1934年)度的海军建造预算来计算的话,大和的预计造价为1亿793万日元,而当时3万吨的翔鹤级航母的造价为88449多万日元,而2.2万吨级的云龙级护航航母的改造费用也要9244万日元,所以建造2艘大和的钱也并没有能建造那么多的大型航母。其实一艘战列舰的价格一般都是大型航母的2倍多一点,美国也不例外美国2.5万吨级的约克城级航母造价为3180万,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造价是7700万美元,战列舰的造价也是航母造价的两倍多一点但并不完全绝对,就比如说后来被称为饺子级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造价就高达7300万美元,这已经完全是战列舰的造价了。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流传"如果日本不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把建造战略建的钱放到航母上,日本就会赢得二战"之类的话,但是这是站在现在的角度上来看问题,是典型的马后炮。因为航母的价值一直到1942年才被证明,在此之前航母一直都是战列舰的辅助。在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敢独自发展航母而不发展战列舰,那时候美国作为大舰巨炮的崇拜者在二战结束前都建造了2艘北卡罗来纳级、4艘南达科他级、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而日本才搞出了2艘大和级,所以美国才是真正的大舰巨炮主义。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节约的资源能造十艘航母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我看来他包含了两个隐藏意思,即日本为什么要花费巨资造战列舰,后面才是节约资源的话能否在造十艘航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是世界战列舰技术的变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战舰大多数被称为“铁甲舰”或者叫“撞击巡洋舰”,只是在重点部分附着装甲。19世纪70年代以后,可以说是掀起了海军战舰技术革命的狂潮,几乎每几年都有新的技术更新,英国的军舰造船厂甚至不吝啬将最先进的战舰卖给各国,因为从战舰建造到交付以后,就会马上有新的技术出来。北洋舰队的定远等舰就是这么卖出来的。
随着1906年2月的“无畏”级战列舰的下水,标志着全球海军大炮巨舰的时代正式起航,在整个战舰时期最重要的舰艇就是“无畏级”,可以说它奠定了战列舰的标准,所以“无畏级”以前的战列舰被称为“前无畏级”。
一战时的“日德兰海战”,更让全球海军见识到了大炮巨舰的威力。日本自民治维新开始,就开始准备现代化的改革,甲午战争的胜利更让他们尝到了海军战舰强大的甜头,日本作为海岛国家更是对建设强大海军有着更深层次的向往。
在一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军的战斗体系其实是在逐渐进行改变的,而战列舰的辉煌也逐渐成为了过去。用战列舰还是用航母,其实这是两种体系,两套打法,日本为此也一直争执不下。
战列舰的排水量平均来讲一般在3万吨左右,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达到了恐怖的7万吨,这基本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排水量了,同时它的航速也高达27节。同时,作为“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它的各方面指标也跟“大和号”一样,排水量同样高达7万吨。
据说当年日本为了建造这两艘战列舰,号召全国凑钢铁,很多日本家庭连铁锅都被拿去充公了,可谓是全民凑钱造战舰。按照当时的造价,一艘“大和号”的实际造价高达1亿七千万日元,这还未计算随着战舰制造以后产生的通货膨胀,而一艘航母的造价大概再9000万日元左右,所以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大概相当于两艘航母的价格,所以这样算下来如果大和号和武藏号都不建造的话,日本大概可以建造五至六艘航母。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节约的资源能造十艘航母吗?
二战美国战列舰更多,战争期间,就建造了,10艘大型战列舰。在二战当中,美军投入了28艘战列舰,数量远远超过日本,在二战时期,战列舰还是有非常重要作用的。
大海军还是必须要有战列舰,到了50年代,苏联都在心心念念的要建造战列舰。首先是巨型移动炮台,可以支援登陆战,以战列舰强大的炮火压制住滩头敌人,掩护陆军登陆。在登陆战当中,战列舰作用非常大。
其次是护航,夺取制海权,切断和打击对手后勤船队,打击对手水面舰艇,从驱逐舰,巡洋舰,一直到对手战列舰。同样,可以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以强大的高射炮火力掩护和保护航母。特别是已经放出战机后的航母。
战列舰二战后期三大用途:舔地,夜战,打飞机。除了大凤和信浓这种装甲航母,几乎没有航母能承受战列舰主炮的一轮射击。战列舰的最大攻击范围50公里左右。如果,没有战列舰掩护,自己的航母也会遭到对方战列舰突击。
二战无论美国,日本,还是英国,航母舰队都必须要有强大战列舰提供掩护和保护。并不是都是航母,就能打仗,也不是,战列舰在二战是落后武器。单独打,实际上1艘航母打1艘战列舰很困难。
1艘航母在二战释放的战机数量有限,而且战列舰3,4个小时也能前进100公里接近航母本身。最多2个波次起降,战列舰就进入主炮射程了。因此,二战大海战,航母编队都必须要有强大战列舰提供压制保护。战列舰落后,是后来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和重型喷气舰载机,出现以后的事情了。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节约的资源能造十艘航母吗?
如果不造大造大和,武藏号,对于日本海军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二艘战列舰,如果用来造大型航母,三艘都不到,中型航母最多造六艘。但是,造了航母又有何用?与此配套的舰载机,护航的轻重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呢,不知道还要造几十艘?
日本海军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航母,甚至不在于舰载机的数量。而是在于舰载机的更新换代太慢,航空技术的发展远逊于美帝海空军。而在于不重视舰载机飞行员的保护和培养,打仗打得是人,如果空有航母和舰载机,飞行员开了飞机不会离舰,着舰,不会把航弹和鱼雷扔到美帝海军的舰艇头上,又有什么用呢?
这也是日本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节约的资源能造十艘航母吗?
如果,再给日本一次机会,肯定会拿造大和级战列舰的钱去造航母。不过,这点钱肯定不够买10艘舰队航母,只能看看美国万吨级别的护航航母。
大和号和武藏号花了日本多少钱?早在一战前,日本就开始提出“八八舰队”计划:8艘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一战时的日德兰海战,更是让世界各国见识到了“大舰巨炮”的威力。日本更是成了“大舰巨炮主义”的狂热份子,并在1920年开始拨款筹备。
可是到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之后,世界各国的主力战列舰吨位受到了限制:美英两国的主力舰各为50万吨,日本30万吨,法国和意大利为17万5千吨。而当时,日本的“八八舰队”计划中,只建造成2艘长门级战列舰(3.9万吨满排,8门410mm巨炮)。为了不违约,日本只能将在建的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满排水量为4700吨)改造成航母("赤城"号航母就是其中之一,满载排水量41300吨)。
后来,日本随着侵华步伐的加快,野心越来越大。日本海军在1937年开始摆脱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约束,再次提出八八舰队计划。这次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就是大和级战列舰!共计计划建造八艘,其中,只有两艘完成(大和号和武藏号),一艘被改成航母(信浓号航母),剩下的都没落实。
大和号航母和武藏号建造成本差不多,都属于"03舰艇补充计划"。一前一后完成建造。在建造之初(1936年),每艘大和级舰的建造预算大概是1亿8000万日元。而到1941年,在计划建造第四艘大和级时,提出的预算是:造船费(船体+发动机)1亿4175万日元,武器1亿3456万5000日元,其他522万1000日元,合计约为2.8亿日元。
而当时,日元和美元的兑换比为1美元=4.2日元。也就是说,大和级的成本应该是6600多万美元。
这么高的造价,把大和级战列舰打造成"世界第一战列舰"。全长263米,满排72000吨,拥有9门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二战时,美国一亿多美金打造出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才 使用9门50倍口径406毫米舰炮,排水量才4万多吨!
再看二战美舰的建造成本。1940年,美国国会通过《两洋海军法案》:拨款85.5亿美元以支持海军的扩张,总吨位132.5万吨。其中包括:
18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2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与5艘蒙大拿级战列舰;33艘巡洋舰(内6艘阿拉斯加级巡洋舰);115艘驱逐舰;43艘潜艇;15000架飞机;以及总吨位约10万吨的各类辅助舰艇。根据这个方案,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满排33000吨起步)造价是6800万美元-7600万美元;“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10,200吨满载)的造价约为1200万美元。
大和号战列舰的造价还不够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能换5.5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也就是说,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艘战列舰的价值,相当于11艘护航航母的价格。不过,护航航母的任务主要是反潜护航和运输,不适用于作战。对于日本来说,没什么大用。
换算成日本航母,就能多换一点。日本3.2万吨级翔鹤级航空母舰的造价为8220万日元。当时,大和号的预算是1.8亿日元。也就是说,1艘大和号差不多顶2艘翔鹤级航空母舰。
(文|勇战王聊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