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为何占据了绝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
前南斯拉夫国力强大,号称“巴尔干之虎”,而南斯拉夫也继承了曾经奥匈帝国大部分的海岸线。南斯拉夫解体以后,其在亚得里亚海漫长的海岸线中,由斯洛文尼亚继承47公里,黑山293公里,克罗地亚继承了剩下的5855公里,后来赠送了20公里给了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
近代以来,海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曾经的南斯拉夫以塞尔维亚人为主体,为何南斯拉夫大部分的海岸线都被克罗地亚继承呢?
第一,克罗地亚统一形成以后就拥有了漫长的海岸线克罗地亚在公元10世纪前后,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其主体就位于亚得里亚海东部的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这一地区岛屿半岛星罗棋布,凭借这样的优势,古代的克罗地亚王国贸易发达而富庶强盛。
所以说,克罗地亚一开始就拥有大量的漫长海岸线。
第二,用鲜血与牺牲作为代价克罗地亚形成以后,先后归属于威尼斯共和国、拿破仑帝国、匈牙利王国、奥匈帝国的统治,然而始终都是个整体,克罗地亚的民族性也逐渐形成了统一。
加入了南斯拉夫之后,克罗地亚是南斯拉夫最富有的地区,然而曾经作为主体的塞尔维亚族想要剥离克罗地亚,这自然引起了克罗地亚的强烈反抗。
为了保住克罗地亚族的整体利益,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最终引起了南斯拉夫内部的裂痕与彻底解体。所以说,克罗地亚并不是得到了南斯拉夫大部分海岸线,而是用巨大牺牲保住了固有的利益。
克罗地亚为何占据了绝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
前南斯拉夫海岸线里总长是6101公里;
克罗地亚的海岸线总长约为5835公里;
注:以上数据均包括岛屿的海岸线。
从数据上来看,前南斯拉夫88%的海岸线都在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克罗地亚人非常的“霸道”。
不过,克罗地亚的海岸线如此霸道,这是历史和宗教因素造成的结果,并不是克罗地亚人霸道,抢了邻国的海岸线。因为克罗地亚在并入南斯拉夫联邦之前,南联邦各国的海岸线就已经定型了。
克罗地亚在历史上曾经也是个小强国,是受罗马教廷承认的王国。后来因为衰落,为了寻求大国庇护,便以独立王国的身份并入了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现在的海岸线,有一部分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是匈牙利—克罗地亚共主王国的领地了。
后来匈牙利王国衰落,威尼斯商人在亚德里亚海建立了自己的海洋帝国,将匈牙利王国的诸多沿海领土占领,并建立殖民地。后来威尼斯人把殖民地据点连成一片,建立了一个殖民地群。
被威尼斯商人抢走,并建立殖民地的范围大致为达尔马提亚海岸以及一些岛屿。
具体范围看下图▼
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威尼斯的影响下,当地的原住斯拉夫人,都信仰了天主教。不信仰天主教的居民则被挤出了该地区。
威尼斯人蚕食亚德里亚海沿岸的同时期,奥斯曼人的势力也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在奥斯曼人的不断侵蚀下,克罗地亚的大部分领土被奥斯曼帝国吞并,仅有一小部分还在匈牙利的控制之下。
▼画圈圈的部分就是被威尼斯人抢走的卡尔马媞亚地区。
紧接着,奥斯曼帝国开始跟威尼斯死磕。最终威尼斯人败走。当年被威尼斯人占领的达尔马提亚(下图蓝色部分),被奥斯曼帝国控制,威尼斯人只剩下几座岛屿还控制在自己手上。
之后一百多年里,匈牙利王国解体,克罗地亚仅存的一点没被奥斯曼侵占的领土被奥地利接收。此前被奥斯曼占领的领土(达尔马提亚和波斯尼亚全境),则继续归奥斯曼帝国。
▼红色部分为奥斯曼帝国,绿色部分为匈牙利和克罗地亚。可以看出,克罗地亚大部分海岸线被奥斯曼人占领。
奥斯曼人控制了克罗地亚人的海岸线后,出于管理方便的目的,便按照宗教信仰,划分了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三个国家其实都是南斯拉夫人,只是宗教信仰不同才造成的民族分裂)
克罗地亚——信仰天主教。信仰天主教的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是克罗地亚的领土。
塞尔维亚——信仰东正教。信仰东正教的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是塞尔维亚的土地。
波斯尼亚——信仰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居住的地方是波斯尼亚的土地。(波斯尼亚就是现在的波黑)
前面说了,由于当年被威尼斯占领,后来又被奥斯曼人占领的亚得里亚海沿岸原住民大部分都信仰天主教。因此,奥斯曼帝国便把这些沿海领地跟萨格勒布(克罗地亚现在的首都)那群克罗地亚天主教徒,又划在了一个省份。
不过,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威尼斯人再次卷土重来,又重新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获得了达尔马提亚的大片领土。这样威尼斯不仅控制了亚得里亚海的一些岛屿,还重新控制了达尔马提亚。(大致范围就是现今克罗地亚南部几个省的范围)
一百多年后,拿破仑兴起。他直接把威尼斯共和国给灭了。并且,拿破仑还打败了奥地利帝国,抢走了归属于奥地利的那部分克罗地亚。
拿破仑灭了威尼斯共和国,占领奥属克罗地亚后,便在1809年建立了包含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建在内的伊利里亚省。这是克罗地亚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大致统一)
之后拿破仑兵败莫斯科,他的帝国解体。不过威尼斯也未因此复国。伊利里亚省的疆域在之后,全部归了奥地利帝国统治。
在奥地利帝国的统治下,克罗地亚再次被拆分为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两个省。
之后又过了几十年,先后经历一战,奥匈帝国解体后,南斯拉夫王国成立,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一起并入了南斯拉夫王国。然后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在达尔马提亚占多数的克罗地亚人进行公投,使这一地区成为了克罗地亚的一部分。
不过,南斯拉夫王国中央政府后来还是把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分开了。
达尔马提亚被单独划为“海滨省”,与“克罗地亚省”分而治之。
值得一提的是,南斯拉夫王国时期,“斯洛文尼亚省”是没有出海口的。(见下图)
1939年,南斯拉夫王国修改了行政区划,海滨省被撤销,并入克罗地亚省。
至此,现代意义上的克罗地亚形成。(当时的克罗地亚省比现在的克罗地亚共和国的面积要大,南斯拉夫95%的海岸线都在克罗地亚省)
具体管辖范围见下图▼
二战后,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在铁托的主张下,南联邦内部各加盟共和国的行政区划有一定的微调,大致恢复了奥匈帝国时期的领土范围,以及海岸线。
也就是说,1991年南联邦解体时,克罗地亚的领土范围和海岸线就已经定型了。
总的来说,克罗地亚的海岸线主要是在达尔马提亚地区。这个地区原住民的原始信仰其实很复杂,但由于威尼斯商人在此地长期经营,培养了一大批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教徒。于是在后来,根据“宗教信仰”和“民族成分”进行划界时,这一地区便跟克罗地亚在文化方面产生了共识,划到了一起。
实事求是的说,克罗地亚现在能有这么长的海岸线,真得感谢意大利人,感谢威尼斯商人的“无私奉献”。
另外,波黑的海岸线虽然很短,只有短短20公里,并且还被克罗地亚三面包围。但这个海岸线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在历史上就归波黑。并不是克罗地亚人觉得波黑可怜,大发慈悲送给波黑的。这点一定要说清楚。
关于波黑海岸线是怎么形成的,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克罗地亚为何占据了绝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
克罗地亚,前南斯拉夫加盟成员国,1991年6月25日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而独立。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克罗地亚占据了前南斯拉夫90%以上的海岸线,北部的斯洛文尼亚和南部的波黑、黑山只有很短一段海岸线,而塞尔维亚在黑山独立以后彻底失去出海口成为一个内陆国家。
出海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俄罗斯为了能够获得自己优良的出海口,在历史上发动了无数次战争,才有了今天在北冰洋、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地区的出海口。那么,对于前南斯拉夫国家来说,克罗地亚为何能够获得如此长的海岸线,而其他国家只能干瞪眼呢?铭苏先生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南斯拉夫地形主要有达尔马提亚、迪纳拉山脉、潘诺尼亚平原三部分构成。其中,达尔马提亚主要由狭窄的沿海平原和众多的岛屿组成,南斯拉夫的良港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中部的迪纳拉山脉是波黑和黑山的主要构成部分,使南斯拉夫北部平原与西部沿海相隔离。北部由多瑙河形成的潘诺尼亚平原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克罗地亚的地形包含了南斯拉夫这三大板块,之所以形成今天的板块格局,与克罗地亚的历史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古代,克罗地亚这一地区长期处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由于距离基督教的中心比较近,这一地区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中的天主教。这与后来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波黑形成明显的区别,宗教信仰的不同和矛盾冲突也是南斯拉夫解体的重要原因。
在十世纪初,托米斯拉夫建立了统一的克罗地亚王国,托米斯拉夫国王率领强大的克罗地亚军队打败了前来进犯的匈牙利人和保加利亚人,占据了北部的潘诺尼亚平原,统一了沿海地区的达尔马提亚诸城邦和岛屿,使克罗地亚王国成为当时这一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首次使达尔马提亚及沿海岛屿和潘诺尼亚平原成为克罗地亚的领土。
其后克罗地亚的衰落,从12世纪起克罗地亚成为匈牙利的一部分。1409年匈牙利将达尔马提亚卖给了威尼斯共和国,由此克罗地亚失去了出海口,丧失了海上贸易,克罗地亚的政治经济中心转向内陆。
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同匈牙利争夺克罗地亚地区,结果匈牙利战败,匈牙利大部分地区被奥斯曼帝国兼并,其余地区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接管。19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后来的奥匈帝国逐步收复了匈牙利原来的地盘,将整个克罗地亚地区也纳入其统治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战败,克罗地亚连同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组成王国,1929年改为南斯拉夫。二战时期这一地区在德国的扶持下曾建立过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二战后克罗地亚重回南斯拉夫怀抱。
在南斯拉夫时期,作为克罗地亚出身的铁托执行打压多数民族塞尔维亚的政策,铁托的强权政策勉强可以压制各民族的分裂倾向,但是到了80年代铁托去世以后,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就爆发出来。作为多数派的塞尔维亚就想主导南斯拉夫,作为第二大民族的克罗地亚就不干了,在东欧剧变的浪潮中,克罗地亚准备脱离南斯拉夫而独立。
克罗地亚的独立一方面遭到塞尔维亚的反对,同时克罗地亚境内也生活着众多的塞族人,他们在二战时曾遭受过克罗地亚人的迫害,一旦克罗地亚独立,那么他们害怕再次遭到不公对待,因此两个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就在克罗地亚宣布独立的前一天,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宣布脱离克罗地亚而独立,并成立塞族人主导的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控制了克罗地亚与波黑边境的塞族地区,占据了克罗地亚三分之一领土,并要求与波黑境内的塞尔维亚族控制区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实现“统一”,克罗地亚内战爆发。
当然,面对境内塞族人的分裂活动,克罗地亚进行了坚决的打击。由于南斯拉夫人民军明显袒护塞族武装,并对克罗地亚独立进行武装干涉,因此克罗地亚一度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但是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克罗地亚最终将南斯拉夫人民军赶出克罗地亚领土,并收复了被塞族武装控制的地区,从而捍卫了国家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这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克罗地亚版图。
综上,克罗地亚之所以占据了前南斯拉夫90%的海岸线,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地区曾长期就是克罗地亚的领土,另一方面是克罗地亚用武力捍卫了自己领土的完整,是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克罗地亚为何占据了绝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
目前在克罗地亚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化石。在铁器时代古伊利里亚人和古凯尔特人也相继进入这里。公元前168年罗马帝国征服了该地区。罗马帝国衰弱后该地相继由匈奴人、东哥特人以及拜占庭帝国征服。公元7世纪时南部斯拉夫民族的一支迁入这里,他们成为了今天克罗地亚人的祖先。9世纪时克罗地亚基本改信基督教。925年克罗地亚以一个独立王国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公元10世纪上半叶克罗地亚国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克罗地亚占领了潘诺尼亚平原以及今天意大利威尼斯境内的部分地区。这一时期的克罗地亚拥有10万步兵、6万骑兵、180艘战船,这在中世纪的欧洲绝对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
正当克里米亚王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之际多瑙河流域中部的匈牙利人也正处于强盛时期:匈牙利人本是来自北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在迁徙到欧洲多瑙河流域后他们利用保存完好的罗马道路迅速挺进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帝国。在他们前往亚得里亚海的道路上克罗地亚成为他们的挡路石,于是双方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克罗地亚国王托米斯拉夫率领克罗地亚人把匈牙利人赶到了多瑙河对岸,将北部的萨瓦河流域和南部的达尔马提亚诸城联合成为统一的克罗地亚国家。这时克罗地亚的疆土从德拉瓦河到亚得里亚海,从拉沙到斯列梅、德里纳河和扎胡姆列,还包括维斯岛、布拉奇岛、赫瓦尔岛和达尔马提亚诸城。这一时期克罗地亚国土的主体部分就位于亚得里亚海东部的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这一地区岛屿半岛星罗棋布,克罗地亚王国凭借这样的优势使自己贸易发达而富庶强盛。这时的克罗地亚拥有亚得里亚海的漫长海岸线,有着许多天然良港,这对克罗地亚经济的发展以及克罗地亚人迁入达尔马提亚非常有利。达尔马提亚开始逐渐克罗地亚化。除了领土上的扩张,克罗地亚国家内部也变得日益强大:克罗地亚的海军有80艘大型船和100艘小型船,每艘船配备10~40名水手。
然而花无百日红——国运就如潮水有涨就有落:12世纪初匈牙利阿尔帕德王朝征服了克罗地亚。152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在摩哈赤战役中击败匈牙利,战后匈牙利大部分地区被奥斯曼帝国占据,而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的克罗地亚则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接管。拿破仑战争时期克罗地亚一度为法国占据,但在拿破仑战败后根据欧洲列强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作出的决定:克罗地亚复归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此后直到1918年克罗地亚始终处于奥地利帝国及其改组而成的奥匈帝国治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阵营战败,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奥匈帝国因国内民族问题而土崩瓦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地都成为了独立国家。1918年12月1日独立后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同塞尔维亚合并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亚历山大亲王继任国王后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在此之前南斯拉夫只是对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统称,更多的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南斯拉夫王国的诞生是历史上南斯拉夫一词首次被用于国家名称。尽管南斯拉夫以一个统一的国家形象出现在了世人眼前,但仍无法掩盖组成这一国家的各地区之间潜伏的矛盾——事实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地区一直对塞尔维亚的集权政策甚为不满,担心南斯拉夫最终会变成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1930年代末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计划建立按种族区分的联邦行政区:前者希望马其顿、伏伊伏丁那、黑山与塞尔维亚合并,克罗地亚则想与达尔马提亚和部分伏伊伏丁那合并。至于拥有多数波斯尼亚穆斯林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双方都宣称拥有其主权。1939年8月26日克罗地亚省成立,更拥有独立议会,领土包括今克罗地亚与波黑西北部;而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则变成了少数民族。
当南斯拉夫王国内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两大族系纷争不断之时正是纳粹德国开始大举对外扩张之际。这时的南斯拉夫国王是亚历山大国王的幼子彼得二世,由于他过于年幼而无法担任治国理政的重担,所以由亚历山大国王的堂弟保罗亲王为首组成的摄政团实际执掌南斯拉夫政务。保罗亲王因为担心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势力攻打南斯拉夫,于是在1941年3月25日签署三国公约:答应同轴心国合作。然而此举引发了南斯拉夫国内大规模的示威活动。3月27日18岁的彼得二世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亲王政权。南斯拉夫的新政府尽管是由英国扶植起来的,事实上也的确执行的是亲英的外交路线,但出于对轴心国入侵的担心并不敢公然表示反对轴心国。虽然如此,轴心国还是在1941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并占领其全境。彼得二世与王室家族一同逃亡到英国伦敦。随后轴心国瓜分了南斯拉夫王国的领土:匈牙利与保加利亚占领部分边陲地区;克罗地亚独立国成立;而米兰·内迪奇将军成立的“救国政府”统治着塞尔维亚余下的领土并承认彼得二世为国王。这一时期独立建国的克罗地亚由乌斯塔沙政权统治。该政权于1929年4月20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成立,其目标是让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独立,其领导人巴维里契与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党有密切关系并领取其津贴。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所以克罗地亚人的生活方式比较偏西化并信仰天主教,这和具有浓厚的东正教传统的塞尔维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乌斯塔沙政权获得了德、意法西斯势力和天主教会的支持。克罗地亚独立后乌斯塔沙政权在其境内建立了超过十个集中营,杀害达九万三千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人切特尼克组织也对克罗地亚人展开种族屠杀。在这种相互的种族屠杀中双方的积怨越来越大。直到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带领下赶走了德军后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克罗地亚又重新成为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在南斯拉夫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潜伏着一大危机: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过大的贫富差距同南斯拉夫内部各族系之间原本存在的矛盾综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各加盟共和国对中央的离心倾向——生活水平最高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就一直对贝尔格莱德的中央政府从他们手中收取重税支援马其顿、科索沃等地的行为甚为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在1980年代后日益升温。在1990年克罗地亚第一次全民投票中主张自治的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胜利更加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1990年5月13日在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举行的萨格勒布迪纳摩足球俱乐部和贝尔格莱德红星的比赛被矛盾尖锐的克族和塞族视为两个民族之间的较量,比赛过程中萨格勒布队认为裁判有意偏袒来自塞族地区的贝尔格莱德队,于是同裁判以及体育场的管理方发生冲突,很快事态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萨格勒布队开始打人并同随即赶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冲突。萨格勒布队的兹沃尼米尔·博班因为对警察的暴力攻击受到长期的禁赛处分,本来对这种有违体育精神和国家法律的暴力行为理当惩处,但在当时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这一事件被克族视为身为南斯拉夫主体民族的塞族仪仗国家权力对自己进行欺压。1990年12月克罗地亚共和国制定宪法并在其中规定克罗地亚的自决权和主权,与此同时克罗地亚的官方语言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改为克罗地亚语,禁止使用西里尔字母而改为使用拉丁字母。1991年5月19日克罗地亚进行独立公投,支持克罗地亚独立的一方以78%的绝对优势胜出。6月25日克罗地亚议会通过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独立的决议。
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后同南斯拉夫联邦军爆发了武装冲突,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在克罗地亚境内有占克罗地亚总人口的12.2%的塞族人,这些塞族人不愿同南斯拉夫分离并认为独立后的克罗地亚不会公平对待自己,因此克罗地亚必须同时面对南斯拉夫联邦军和国内塞族人口的双重打击。国际上一般称克罗地亚独立时期这场战争为克罗地亚战争而不是克罗地亚内战,因为只有克罗地亚同国内塞族人的那部分战争能称之为内战,然而与此同时克罗地亚也在同南斯拉夫联邦军作战。事实上早在克罗地亚尚未正式宣布独立的1990年9月在靠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克罗地亚边界聚居的塞族人就已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下预感到克罗地亚可能将迈向独立,于是他们抢在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之前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位于克罗地亚东部的西斯拉弗尼亚地区也成立了东斯拉弗尼亚、巴拉亚、西斯雷姆等塞族自治组织。1991年3月2日克罗地亚警察军和南斯拉夫联邦军在西斯拉弗尼亚的帕克拉兹发生互相对峙的事件,3月31日在同一地点克罗地亚警察军和当地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发生枪战并造成人员伤亡。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发表独立宣言后克罗地亚警察军和留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居民再度发生冲突。在克罗地亚独立的当天南斯拉夫另一加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也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人民军不能再从这两地获得军费与兵员,这时只有塞尔维亚与黑山两个加盟共和国还留在南斯拉夫联邦内,以塞族人为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自然在克罗地亚同其国内塞族居民的冲突中支持后者。1991年7月下旬开始塞族武装在巴拉尼亚地区展开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尽管克罗地亚军队在人数上占优,但塞族武装得到了身为前南正规军的人民军的支持,很显然克罗地亚匆匆组建的军队并不是南斯拉夫人民军的对手,于是在塞族武装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打击下连战连败。到1991年11月18日南斯拉夫人民军攻占了克罗地亚方面坚守了3个月的武科瓦尔,克罗地亚国民卫队204旅被消灭,大约1000名克罗地亚士兵被打死、1000人被俘、2000人投降。东斯拉沃尼亚完全落入了南军手中。
就在克罗地亚形势岌岌可危之际得到了美国和西欧国家的支持并将战争一直拖到了1995年。这一年克罗地亚一方面对美国、俄罗斯、欧盟、联合国所提出的给予塞尔维亚人一定的自治权的和平提案展示兴趣而尝试拖延时间,另一方面因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对于塞尔维亚占领地区的时限快到了,所以强力要求维和部队尽早撤退。维和部队活动规模被缩小的提案被同意之后不久克罗地亚军就突袭了西斯拉弗尼亚驱赶塞尔维亚人。接着8月3日实行的风暴作战将目标摆在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的首都克宁,作战开始后仅仅三天就攻占了克宁,期间造成150人死亡,此外造成了15—20万人的塞尔维亚难民。1995年8月克罗地亚政府军占领了塞族克拉伊纳共和国部分地区,12月双方以签署岱顿协定的形式宣告冲突正式结束。1998年所有塞族地区重归克罗地亚。至此克罗地亚恢复了其历史版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克罗地亚版图,这使克罗地亚得以占据前南斯拉夫90%的海岸线:一方面这一地区历史上就是克罗地亚的领土,另一方面是克罗地亚用武力捍卫了自己领土完整的结果。
克罗地亚为何占据了绝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
克罗地亚是巴尔干半岛上一个欧洲国家,地处达尔马提亚平原,还包括几个地中海岛屿,国土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400多万。
虽然国家国家很小,可是克罗地亚却有着绵延58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最南边的黑山共和国只有290多公里,最北边的斯洛文尼亚有47公里海岸线,而相邻的塞尔维亚一寸海岸线也没有!
为什么克罗地亚会占据如此长的海岸线,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是怎么划分的?前南斯拉夫的其它国家就没有意见吗? 南斯拉夫和苏联不一样,它的解体是以内战的形式完成的,足足打了三年仗才分开。
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划界方案,是很难让大家接受的。所以这样划分海岸线,一定有它的依据,要合情合理。那么把漫长海岸线划分给克罗地亚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不了解世界史的人,一定以为克罗地亚在20多年前独立的时候好像突然冒出来一样。
其实在十世纪的时候,克罗地亚就诞生了,名字叫“克罗地亚王国”。
克罗地亚国的缔造者打败了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人,把克罗地亚变成了一个地区大国。从那时起,达尔马提亚和沿海岛屿以及潘诺尼亚平原就成了克罗地亚领土。 而前南斯拉夫的领土就是由达尔马提亚平原和沿海岛屿、潘诺尼亚平原和迪纳拉山脉三部分组成。
不过后来克罗地亚风光不再,日渐衰落,两百年以后更是被匈牙利吞并。16世纪初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和匈牙利争霸,结果匈牙利不敌奥斯曼,匈牙利大片国土被奥斯曼吞并,剩下的地方被奥地利瓜分。
到了19世纪初,克罗地亚又成了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一战中奥匈帝国成了战败国,克罗地亚从奥匈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之后和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合并成一个国家,国家的名字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虽然他们组成一个国家,但王国内几个地区或国家并不是揉到了一起,而依旧保留下来,有点像联邦的性质。
二战时期,在德国支持下,克罗地亚曾经从南斯拉夫独立出去,成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但当时情况下克罗地亚根本不能保持独立,只能是听命于德国的一个傀儡。
后来强人铁托统治南斯拉夫,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内部的各地区名字没变,(比如克罗地亚改成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塞尔维亚改成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原来的“国”界依旧没变。
既然当初组建一个大家的时候,各自的区域没有变动;等到南斯拉夫解体时,大家的名字就不用改,只须把原来的名字中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变成共和国就可以了(比如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成克罗地亚共和国);边界自然还是原来的边界,这就是为什么克罗地亚的海岸线占据了前南斯拉夫海岸线绝大部分的原因。
克罗地亚为何占据了绝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
克罗地亚为何占据了绝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线?这个问题观察的很细致,确实这也是个有趣的现象。南斯拉夫的海岸线长达2100多公里,但其中1777公里都由克罗地亚一个共和国所占据(1777公里),而剩余的海岸线则分属黑山(293公里)、斯洛文尼亚(46公里)和波黑(19公里),塞尔维亚和马其顿则是一公里也没有,那么这种比较奇特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达尔马提亚的故事
其实克罗地亚超长的海岸线地区大部有一个专有的地名,叫达尔马提亚。这么叫是因为它和现代克罗地亚的主体曾经长期是两个彼此分离的地区,也就是下图里所示的这个地区:
(达尔马提亚地区)
根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世纪,这个地区被巴尔干地区的一个古民族伊利里亚人(跟现代阿尔巴尼亚人有亲缘关系)的一些部落所占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落叫达尔马泰部落,“达尔马泰”的意思就是绵羊,后来这个部落的名字也就成了“达尔马提亚”地区名字的来源。
公元前168年,罗马帝国占领了达尔马提亚地区,这里成了罗马帝国伊利里亚行省的一部分。后来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此地在公元6世纪开始有了斯拉夫人定居,之后斯拉夫人逐渐在当地占据了上风,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在当地建立了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公国。但周边一些城邦仍然臣服于东罗马帝国。因为都是沿海地区,所以这些公国和城邦也和当时的海上强权威尼斯共和国有着密切的经贸联系,后来这里的斯拉夫人和原住民也逐渐发生融合。
(罗马帝国伊利里亚行省(粉圈内区域))
公元925年,克罗地亚王国建立,日渐衰落的东罗马帝国也认可了达尔马提亚地区是其势力范围,克罗地亚人开始成为达尔马提亚的统治势力。公元1204年东罗马帝国被第4次东征的十字军灭亡之后,达尔马提亚成了威尼斯共和国和匈牙利争夺的势力范围。但匈牙利很快在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中被灭国,其国王甚至一度逃到达尔马提亚避难。匈牙利虽然不久后复国,但在达尔马提亚地区渐渐不敌威尼斯。从公元1420年开始,威尼斯成为了达尔马提亚的统治者。但因为威尼斯只是一个海上强权而不是陆地上的大帝国,所以其势力就局限在了达尔马提亚这个沿海地区,没有进一步向巴尔干内陆发展。威尼斯对达尔马提亚的统治维持了长达377年,也使当地形成了和其它巴尔干斯拉夫地区非常不同的文化形态。
(鼎盛时期的威尼斯共和国领土(粉色),包括达尔马提亚地区,中间那块棕色区域就是杜布罗夫尼克)
但在这一时期,残存的少量达尔马提亚原住民仍然生活在达尔马提亚南部的一些城邦里,而他们似乎不愿意接受威尼斯人的统治,但又无力抵抗,所以其中的一个城邦杜布罗夫尼克把自己北部沿海的少量领土卖给了当时已经扩张到巴尔干,实力也很强的奥斯曼帝国,而奥斯曼帝国则将这块区域并入了自己的波黑行省,这就成了波黑那19公里海岸线的来历。
德奥成全克罗地亚超长海岸线但进入公元18世纪之后,威尼斯共和国不断衰落,最终于公元1797年被拿破仑灭亡。拿破仑先把达尔马提亚交给了奥地利,很快又将其直接并入法国领土,后来又将其交给了自己建立的傀儡政权意大利王国。但在公元1815年,奥地利加入第6次反法同盟,又从法国手里夺回了达尔马提亚,并在公元1822年正式将其并入自己的领土之中。
而这时的达尔马提亚其实人口构成还是比较复杂的。当时在达尔马提亚的农村地区,已经主要是克罗地亚人,所说的语言也基本是克罗地亚语。但在城市地区,因为受威尼斯几百年统治的影响,意大利人还很多,主要语言还是意大利语。而且当时这个地区和克罗地亚其它地区虽然都属于奥地利帝国,但达尔马提亚是归奥地利管辖,而克罗地亚其它地区则是归在奥地利内部自治的匈牙利管辖。所以双方在行政区划上还不是一个体系。不过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在很大程度上肃清了意大利对当地的影响,同时由于当时和克罗地亚以及达尔马提亚相邻的南方斯拉夫地区都还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所以达尔马提亚是克罗地亚人领地的状况在此时得到了加强。
(奥匈帝国区划,其中17号区域是克罗地亚,最下方5号区域是达尔马提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奥匈帝国崩溃,达尔马提亚北部重归意大利统治,南部则并入了几个南方斯拉夫民族联合组建的南斯拉夫王国。1939年,达尔马提亚成为了南斯拉夫王国克罗地亚省的一部分,可以说在此时正式和克罗地亚其它地区成为了统一的行政区。但仅仅两年之后,南斯拉夫王国就在二战中被德意法西斯灭亡,之后达尔马提亚大片领土被并入意大利,许多意大利人重新移居当地。其余部分领土则成为了纳粹扶植的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
(南斯拉夫王国的克罗地亚省)
在此期间,大量达尔马提亚的克罗地亚人加入铁托领导的游击队之中,也使当地成为了南斯拉夫最为活跃的游击区。二战德意战败之后,南斯拉夫重新统一,当地的意大利人几乎被全部驱逐。达尔马提亚大部则成为了克罗地亚共和国的一部分,只有南方一小块区域被划给了黑山。而达尔马提亚以北的伊斯特里亚地区则成为了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之间的缓冲地“特里雅斯特自由领”。1954年,南斯拉夫和意大利达成协议,特里雅斯特自由领被两国瓜分,归属南斯拉夫的区域被划给了斯洛文尼亚,这也成了斯洛文尼亚那46公里海岸的由来。
而在南斯拉夫时期,其实当地也有了塞尔维亚等其它民族。在1990年8月17日,在南斯拉夫走向解体的前夜,聚居在达尔马提亚北部克宁市附近的一些塞尔维亚人为了阻止克罗地亚独立,曾组织起来把大量原木堆在道路上,切断了联络达尔马提亚和克罗地亚其它地区的道路,此次事件史称“原木革命”,最终成为了南斯拉夫内战的导火索。而南斯拉夫内战最终以克罗地亚的完全独立告终,达尔马提亚也随克罗地亚其它地区一同独立。
(现代克罗地亚)
所以总体来说,克罗地亚占据了南斯拉夫绝大多数海岸是数百年历史各种因素堆积的结果,因为海上强权威尼斯曾经长期占领克罗地亚沿海的达尔马提亚地区,所以造成了当地与巴尔干其它斯拉夫地区的长期政治分离,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与民族构成。之后在奥匈帝国时期,意大利影响消除又使克罗地亚人在当地占据了绝对优势,最终形成了克罗地亚海岸线极其漫长的现状。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