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会因种族内战而分裂解体?
南斯拉夫曾经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被称作“巴尔干之虎”。南斯拉夫面积庞大超过26.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300万,民族构成非常复杂,主要以塞尔维亚族为主,其次还有克罗地亚等民族,从1960年到1980年二十年中,南斯拉夫以平均6%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拥有免费教育与医疗体系,识字率超过91%,预期寿命超过72岁。
然而南斯拉夫就像近代的奥匈帝国一样,是一个民族、宗教与文化构成非常复杂的国家。由6个自治共和国、2个自治省构成,超过100个民族,官方语言就超过6种,几乎所有宗教都在这里交汇。由于历史原因,占据主体的塞尔维亚族拥有绝对优势与大量特权,也导致了南斯拉夫内部的巨大矛盾。
南斯拉夫是个很特殊的国家,在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之间都保持了中立,美国在这里讨不到好,而苏联也拉拢不了南斯拉夫。然而即便如此,西方也不断渗透进南斯拉夫,扶持傀儡政权,利用南斯拉夫内部的巨大矛盾制造冲突。
最终,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等南斯拉夫内部成员纷纷与主体的塞尔维亚分道扬镳,尤其是实力强大的克罗地亚,更是因为组建联邦制国家的设想没有得到满足,而离开南斯拉夫。
曾经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会因种族内战而分裂解体?
曾经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会因种族内战而分裂解体?南斯拉夫曾经是一个成功国家的典范,其境内民族众多,但却能长期和平相处,而且在当时冷战的大背景下,南斯拉夫即不是东方阵营也不是西方阵营,而是独树一帜地在国际上倡导不结盟运动,很多时候俨然成了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势力的代表国家。但最后南斯拉夫的结局却非常惨,其境内爆发了极其残酷的内战,造成数万人死亡,也成为了欧洲到今天为止的最后一场战争,那么从和平共处到兵戎相见,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联合国
其实南斯拉夫顾名思义就是南方的斯拉夫人。而这个名词或者说这个国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含义,而并不是像网上一些人所说的那个,完全是拼凑起来的国家。当时在南斯拉夫国内的几个民族,除了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之外,都是南方斯拉夫民族的成员,也基本都是在19世纪末到一战结束期间从不同的列强统治之下赢得了独立,所以在一战结束之后组成了一个联合国家,抱团取暖。
(南方斯拉夫民族的分布)
不过虽然这些民族都是南斯拉夫民族,但因为不同的子民族在历史上曾先后被不同的外族强权所统治,所以在长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里都拥有彼此差异极大的历史,所以到南斯拉夫国家在20世纪初建立之时,他们确实已经形成了彼此之间很不相同的民族特性,因此虽然都是南斯拉夫人,虽然又成为了一个国家,但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却并不太高。
比如南斯拉夫最主要的两个民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虽然语言基本完全一样,但因为一个在历史上长期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塞尔维亚),而另一个则长期被奥匈帝国所统治(克罗地亚),所以双方虽然曾经是同一民族,但到近代却变成了宗教(塞尔维亚信东正教,克罗地亚信天主教)和文字(塞尔维亚用西里尔字母,克罗地亚用拉丁字母)都不相同的两个民族。
(南斯拉夫国内不同地区的分隔)
而南斯拉夫境内的其它民族,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虽然同源没人否认,但后面的历史各不相同,所以互相之间不认为是同一个民族,有些民族之间的语言也有一定差别。宗教上的差别更大,比如斯洛文尼亚人信仰新教,波斯尼亚人信仰伊斯兰教,马其顿也有少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而宗教差别在欧洲很多时候甚至是要高于民族血缘的,所以南斯拉夫就是这样一个血统相近,但历史不同的民族组成的一个联合国家。
从南斯拉夫到“南方的斯拉夫诸国”但即使南斯拉夫是不同民族组成的,毕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1990年代初已经存在了70多年。而且在二战期间,正是得益于这种报团取暖,才使南斯拉夫与德国的战争进行的比较自主,在战后避免了被东西方任何一个阵营所控制。在这期间其内部的民族关系多数时间是比较和谐的,并没有出现过特别严重的民族冲突。
南斯拉然在冷战期间早早和苏联闹翻,而且从来没有加入华约组织,也就是从来没有加入东方阵营,而且其实在整个冷战期间,南斯拉夫的经济一直是和西方阵营联系更密切,比如在1980年代之前,南斯拉夫每年都会向西方国家派出100万劳务输出人员,同时每年也都会有大量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在南斯拉夫的海滨地区度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南斯拉夫可以说是一个西方阵营的准成员,只是因为其政治制度和西方的天然对立,所以它成为了一个在当时既不属于西方阵营,也不属于东方阵营的独特国家。
(南斯拉夫长期的领导人铁托)
但南斯拉夫的社会制度毕竟还是和东方阵营更加接近,所以其实西方国家在冷战期间和南斯拉夫有大量经济往来,根本目的还是利用南斯拉夫牵制苏联。1980年代初,在南斯拉夫国家存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领导人铁托去世。而在1980年代中期,苏东集团出现危机,苏联出现明显衰落时,南斯拉夫对西方不再有之前的战略价值,因此西方对南斯拉夫的政策也发生转变,开始向对其它东欧国家一样,开始以动摇其政权为主要目标。
(南斯拉夫解体过程)
之后不久,南斯拉夫国内也开始出现了不稳定,而且和苏联一样,也是在民族方面出现了问题。当然南斯拉夫出现民族问题也有客观原因,因为南斯拉夫本身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就比较大,所以其国内一直存在固有的结构性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新出现的问题,而是从南斯拉夫诞生起就存在的问题,所以从根本上并不是南斯拉夫解体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从19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对南斯拉夫政策的转变,导致对西方经济高度依赖的南斯拉夫国内经济迅速恶化。
最后在1990年代初,苏东集团崩溃的大潮中,始终和苏东集团保持距离的南斯拉夫也无法幸免,1990年举行了多党选举,各民族的民族主义者获得大胜。从1991年6月到1992年3月之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波黑先后宣布独立,并得到了欧盟和美国的支持。以塞尔维亚为代表的南斯拉夫残存力量虽然反对,也曾出兵试图挽回局面,但最终无力抵抗欧盟和美国的强大压力,在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之后无奈一步一步地接受了各国独立的现实,最后一个留在南斯拉夫的黑山在2005年也宣布独立,南方斯拉夫民族的联合体最终走向终结。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