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整垮长孙无忌并逼他自杀,李治为何不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扶持李治做了皇帝。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正宫皇后长孙氏的亲哥哥,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李世民曾经在临终时说:“朕有天下,无忌力也。”长孙无忌不仅对唐朝有功,更是扶持晋王李治成为储君,成为皇帝的关键人物。然而到了高宗登基后的第十个年头,长孙无忌却因“谋反”而被削爵流放,最终被逼自尽。

表面上,长孙无忌的下场是因为武则天,然而并非如此。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长孙无忌是三朝元老,又是太宗的大舅子,高宗的亲舅舅,是皇亲国戚,地位是非常难以撼动的;

第二,武则天是后来才因为高宗生病而代为管理朝政,当时的朝政大权仍旧在高宗手中,想要除掉长孙无忌,不是武则天能够做到的;

高宗李治,虽然是长孙皇后的亲儿子,是太宗嫡出,但是其真实才干并没有那么出色,当初能够成为皇帝同时在唐初,门阀雄厚势力纵横的朝政中站稳,也多亏了长孙无忌,高宗为何要除掉亲舅舅呢?说到底,还是因为长孙无忌让高宗没面子,而且妨碍到了皇权。

高宗时代最大的风波之一,莫过于皇后的废立。因为武则天的原因,高宗废掉王皇后,欲立武则天,但是武则天作为太宗的后宫,又在佛寺出家,同时出身寒微,受到了长孙无忌等朝廷老臣的集体反对。

《旧唐书》记载:帝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帝乃秘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

高宗不仅给长孙无忌送钱,还各种加官进爵,各种讨好,然而在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上,长孙无忌就是不松口,始终都不同意,这让高宗就非常尴尬了——一来,高宗低声下气反而没有用,结果被人嘲笑;二来,皇帝竟然连自己的正室都无法做主却被大臣摆布,高宗心中的怒火越来越重。

所以对高宗来说,这个舅舅是不得不除掉的,而且不仅仅是长孙无忌,连同长孙氏一起的所有旧贵族门阀势力全都要连根拔起,这也是为何武则天与大量寒门得以崛起的重要原因。

武则天整垮长孙无忌并逼他自杀,李治为何不救长孙无忌?

李世民能够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是第一功臣,而高宗李治能够当上皇帝,长孙无忌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高宗即位之后,会任由武则天逼死长孙无忌呢?

长孙无忌助李治上位

李世民虽然有十四个儿子,但嫡子只有三个,即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李承乾谋反事泄后,被为庶人。李泰看到机会来了,于是主动找到李世民表明心迹,说如果让他继承皇位,那么将来他要死的时候,就杀光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李世民在褚遂良的提醒下,知道杀子传弟这样的事是不可能的,同时也看到李泰心狠手辣,如果立他为太子,将来恐怕李承乾和李治都难以保住性命。万般无奈之下,李世民选择了更加仁厚的李治为太子。

为了给李治造势,李世民有一次在退朝之后,单独留下房玄龄、长孙无忌、李勣等人开会。会上,李世民就开始说起李承乾、李祐等人为了争储谋反的事情,越说越激动,竟然“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众人一看,赶紧上前劝阻,“只要您不自杀,你说啥我们都听。”李世民说,“我想立李治为太子。”大臣们赶紧表示同意。李世民马上对李治说,“你舅舅(长孙无忌)这么帮你,你还不赶紧谢谢舅舅?”于是,李治立刻跪倒拜谢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也是李泰的亲舅舅,作为朝中地位最高的大臣,他的态度十分重要。李世民用几乎演戏的方法,逼着长孙无忌成了李治的后台。当然,一同被拉下水的还有李勣和房玄龄。

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李治得到消息后,有些六神无主,只知道搂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以舅舅的身份呵斥李治,“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

六月一日,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六月十日,李治下旨令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二人同为辅政大臣。

长孙无忌和李治的关系

李治刚刚登基的时候,对长孙无忌还是十分信任和倚重的,两人也度过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

长孙无忌辅政期间,只要是他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高宗从不驳回,全部采纳。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连问也不问,就直接下令将其处斩。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了永徽四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即房遗爱谋反案。房遗爱的妻子是高阳公主,因为与僧人辩机私通,受到了太宗李世民的责骂,心中一直愤恨不平。名将薛万彻因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被太宗免官流放,也心有怨恨。这几个人见到李治性格柔弱,就萌生了谋反的想法,打算发动宫廷政变,拥立荆王李元景(李世民异母弟)为帝。不料事情泄露,一干人等都被逮捕。

这是一起轰动朝野的谋反大案,造反的是宰相之子、公主、驸马,所以当时朝中能有资格审理此案的非长孙无忌莫属。因此,高宗诏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

然而,长孙无忌并没有秉公办事,而是在其中夹带了“私货”,将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吴王李恪牵连了进来。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其母为隋炀帝的女儿杨妃,虽然不是嫡子,但李恪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聪慧,深受李世民的喜爱。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发现李治性格柔弱,担心他不能守住江山社稷,有意改立李恪为太子。当就此事与长孙无忌商量时,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李世民气愤地说道,“你是因为李恪不是你外甥才反对的吧?”

在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之下,李恪最终没有被立为太子,从而保住了李治的储君之位。但长孙无忌深知,李恪肯定记恨他,所以一直欲除之而后快。

在房遗爱谋反案中,长孙无忌鼓动房遗爱诬陷李恪谋反,趁机将李恪牵连进来,判成了死罪。李恪在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而房遗爱以为自己揭发有功可以活命,却也被高宗处死。

除此之外,在房遗爱谋反案中,唐高祖李渊的侄子,战功卓著的江夏郡王李道宗被流放,途中病死。唐太宗六子蜀王李愔被流放到巴州,贬为庶人。安国公执失思力、谯国公柴哲威、尚书奉御薛万备等也因和房遗爱来往较多而被流放。

这件事,让高宗认识到,长孙无忌的权力已经不受控制了,即便是自己的兄弟、叔叔,是死是活也只在长孙无忌的股掌之间,甚至连自己想要赦免李恪和李元景时,也因为群臣反对而无法做到。

因此,从这个时候起,高宗已经动了拿掉长孙无忌的念头。

长孙无忌反对立武则天为后

永徽五年,武则天斗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成为高宗最宠爱的女人,而高宗也打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这本是皇帝的家务事,但册立皇后还需要大臣们的认可。

高宗担心长孙无忌反对,于是打算行贿。他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吃饭,赏赐给长孙无忌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但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高宗又说王皇后没有子嗣,长孙无忌也不接话茬,高宗无奈,只好悻悻而归。

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姥姥,礼部尚书许敬宗,都曾亲自上门劝说长孙无忌,但长孙无忌就是不同意。

永徽六年,高宗终于决定废后,于是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人入内殿商议。李勣知道说啥也不对,就说自己病了去不了。于志宁则是一言不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有褚遂良言辞激烈,极力表示反对,长孙无忌也暗中支持褚遂良。

高宗首先问长孙无忌,“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

长孙无忌还没说话,褚遂良说道,“皇后是先帝(李世民)为你娶的,如今又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够废掉呢?我作为臣子,不能为了迎合陛下,而违背先帝的意思。”

当天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接着开会,褚遂良又抢着发言,“陛下如果非要另立皇后,天下好女子多的是,何必非得是武则天呢?武则天曾经侍奉过先帝,天下人都知道,是不可能掩盖得住的。今天我说的话如果得罪了陛下,就请免了我的官,放我回家种田吧。”

武则天在后面听得肺都气炸了,大声喝道,“何不扑杀此獠!”

就在此时,长孙无忌说道,“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

会议开了几次,始终没有个结果,但最终高宗还是下定决心,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而武则天也因为这次会议,深深地恨上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尤其是长孙无忌,武则天觉得,我都送了你那么多东西了,你也都收下了,怎么收钱不办事呢?

长孙无忌究竟为何被杀

虽然长孙无忌权倾朝野,但是他毕竟还是得罪了两个得罪不起的人。一个是高宗李治,长孙无忌结党弄权,打击政敌,已经令高宗感到了威胁。另一个是皇后武则天,长孙无忌反对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岂能放过他?

历史上,如果大臣的权力超过了一定限度,皇帝就要寻找另一种力量来维持与他的平衡,大部分时候,皇帝依靠的都是外戚的力量,或者是宦官的力量。应该说,唐朝前期,主要是依靠外戚,后期主要是依靠宦官。

比如后来李显继位后,为了对抗神龙政变五位功臣的势力,就重用皇后韦氏家族的力量。而此时的李治,也是同样的想法,他要取得对长孙无忌的势力平衡,就要大力提拔武则天家族的势力。

而以上几个条件一旦具备,那么长孙无忌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

659年,有人向高宗密奏,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此案。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高宗刚刚继位时,有人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问也不问就将告密之人杀了。现在高宗派人审理此案,足以说明高宗对长孙无忌已经不再信任。

然而,许敬宗进一步说道,“长孙无忌势力很大,如果一旦知道事情败露,必定召集同党,必然造成大祸,希望陛下可以允许我先逮捕,后审讯。”

高宗有些不好意思,“这样好吗?会不会有人说闲话啊?”

许敬宗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于是高宗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长孙无忌被流放之后,唐高宗又让许敬宗等复审此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流放长孙无忌其实是高宗的意思,而杀长孙无忌则可能是武则天的意思,毕竟许敬宗是武则天的铁杆粉丝,是有可能逼死长孙无忌向武则天邀功的。

综上所述,长孙无忌虽然是李治登基的重要功臣,但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慢慢威胁到了皇权,所以高宗必须对他进行打击,以维持政治上的平衡。而在立后问题上,长孙无忌又得罪了武则天,这就为他的下场埋下了伏笔。从李治的种种表现来看,似乎并没有足够的魄力一举除掉长孙无忌,很可能这件事的背后,有武则天在代为筹划,当然李治也是同意的。最后,长孙无忌被逼自杀,这就可能是武则天本人的手笔了,李治既不想救,也救不了。

武则天整垮长孙无忌并逼他自杀,李治为何不救长孙无忌?

真正杀死李治亲舅舅的不是武则天,而就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李治。武则天不过是执行者和白手套而已。

隋唐的建国基础是关陇集团。而关陇集团脱胎于宇文泰的八柱国。八柱国里出来了三个王朝的皇帝。就包括隋唐。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是隋炀帝打压关陇集团太狠太急太重。引发关陇集团集体造反抗。重新推举关陇集团之一的李渊做新朝皇帝。但意料不到的是,李唐王朝一建立,照样打压关陇集团。而且打压的更绝更狠,只不过是做的比较‘’文明‘’和隐晦而已。可以说,历经李唐两代帝王的打压,关陇集团基本上已经是大大削弱了他实力和影响力。所以在李世民晚年基本上已经停止了对关陇集团的打压。而且有意无意地恢复关系,让太子李治娶关陇集团的王家做太子妃,让关陇集团的代表长孙无忌当宰相。

但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以及关陇集团意料不到的是,这个看起来文弱被关陇集团扶持起来皇帝会比他爹还狠。李世民只是要关陇集团的实力和利益。李治却是连命都要。李世民地下有知,不知该做何感想。其实李治这个人能力很强,一点都弱。只是老爹和媳妇太耀眼。真正唐朝最强大的时候就是李治时期。

李治以皇后无后,害死公主为由而废后。实际上就是要彻底铲除关陇集团的影响。而皇后必须是关陇集团所出,这是关陇集团最后的底线和利益所在。因此上双方根本无法达成妥协。只能说是致死方休。

天家无情,如今想来,长孙无忌说李治仁孝是多么可笑。而皇家父子相残比比皆是,何况还是舅舅。李治他爹李世民得位就不正。当长孙无忌妨碍了皇权利益,就必须的死。即便是长孙无忌扶自己上位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杀李铬是为了皇权。李治杀长孙无忌也是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妥协。长孙无忌个人权力过大,也是他被杀的主要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武则天整垮长孙无忌并逼他自杀,李治为何不救长孙无忌?

李治对长孙无忌的意见一点不比武则天小,他虽然藉着长孙的支持荣登皇位,但这并不代表他会感激——或者说喜欢这个舅舅。这里面有个逻辑问题。

长孙无忌扶持李治也是觉得他易于掌控,对此李治不会无感。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一直以托孤大臣的身份、态度强硬地把持朝政也让他感觉不爽,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武则天的入宫让局势发生了变化,她在成为李治得力助手的同时笼络了一个围着她转的小集团,她想取代王皇后的野心也成为李治制衡长孙无忌的抓手——李治着迷于武则天之“媚”,却并不排除他想利用她的能力和智商扳倒长孙无忌的可能。

对此长孙无忌当然反对,太宗时期的政策延续以及维持既有现状是他的权力基础,重新立后——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人事变化无异于重新洗牌。李治多次与舅舅沟通——甚至送礼无果,打脸之后内心也是五味杂陈,最后硬着头皮力挺实则已经亮明了与舅舅决裂的态度。所以当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时,他才有着吊诡的表现:故作惊讶却不问案情,旋即做出了撤职和流放的决定。这也就不难理解后来长孙无忌被逼自杀时他为什么无动于衷了。

武则天整垮长孙无忌并逼他自杀,李治为何不救长孙无忌?

武则天让许敬宗谗陷长孙无忌想谋反,唐高宗李治未经调查,便贬谪了长孙无忌。后来,武则天再让许敬宗谗陷长孙无忌,逼迫贬谪在外的长孙无忌自杀。长孙无忌自杀后,李治也没有再管这件事。

(长孙无忌剧照)

李治的这种表现,是很让人疑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无论如何,李治都不该这么对待亲舅舅。二是长孙无忌为李治的爹唐太宗当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唐太宗的皇位,就没有李治的皇位。三是长孙无忌在唐太宗时期不居功自傲,多次推辞了唐太宗的赏赐,显得谨小慎微。四是李治之所以能够当皇帝,都是长孙无忌在唐太宗面前极力推荐的结果。为此,长孙无忌还不惜诬陷另一个竞争对手吴王李恪。

就看看这四点,就可知长孙无忌对李治有多大的恩惠,李治为什么还要杀他呢?

有人说,是因为武则天太强势,逼迫李治,李治没有办法。

这个说法显然是不对的。诚然,武则天确实痛恨长孙无忌。因为李治想废黜王皇后,改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长孙无忌多方阻扰。武则天一方面要报复,另一方面想要把权力做大,就必须翻过长孙无忌这座大山。所以,搞死长孙无忌,这在武则天是一个迫切的愿望。

但是,武则天是个聪明人,也是一个政治家。她知道,如果直接在李治面前说长孙无忌的坏话,李治不一定打击长孙无忌。所以她才找许敬宗在李治面前谗陷长孙无忌。可见,李治打击长孙无忌,是没怎么受到武则天影响的,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的行为。

(李治剧照)

那么,为什么李治要那么对待长孙无忌呢?

一、李治是个情感冷漠的人。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历史学家也很少评价这一点。但我觉得这一点,在李治的身上是体现得很明显的。别的不说,只说他在对待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问题上。这两个女人,曾经是被李治深为宠幸的。但是,为了武则天,不惜把他们贬入冷宫。连他们住在哪里都没去看过。后来偶尔看见了她们住在四面不透风的密闭房子里,心中不容,答应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但随即武则天把她们搞成“人彘”,丢进酒坛子里杀死。这么大的事情,事后也没听到李治说过什么。可见他的情感实在是很冷漠。

还有他的那么多儿子,包括他与武则天生的前面两个儿子,都被武则天搞死了,他也无动于衷。毕竟是自己儿子啊,怎么就那么忍心把他们处死呢?

李治连老婆孩子都那么冷漠,对亲舅舅冷漠,也是可想而知的。

(武则天剧照)

二、李治忌惮长孙无忌的权力。

长孙无忌在唐太宗的时候,是一个不居功不自傲,谨小慎微的人。唐太宗要封他为司空,他拒绝,认为外戚不应该担任“三公”。唐太宗准备对功臣实行分封,包括对他实行分封,他反对,认为这种分封制度已经过时,分封有害无益,到时候会出麻烦。当他年纪大一点的时候,他又坚决要求辞去“三师”的职位。

不过,在李治当皇帝的时候,长孙无忌就没那么谨慎了。他并没有辞官不做,并没有拒绝封赏等等。他之所以这样做,我认为主要是他对李治不放心。尤其是皇后又是由武则天来担任,武则天的权力欲望很强,他怕江山会落入武氏之手,所以凡事都要插手。至于造反,那是不可能的。

同时,长孙无忌这时候又有些排斥异己,包括冤枉害死李恪等。这就让李治看出长孙无忌心狠手辣的一面。李治担心自己受到威胁,所以就顺水推舟打击长孙无忌。

三、李治急于摆脱老人政治。

李治当了皇帝后,朝中都是李世民留下的旧臣。武则天反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是挟私报复。李治也急于摆脱这些指手画脚的老人。在这一点上,李治和武则天一拍即合。因此,也许他清楚武则天是报复,但依然毫不客气地打击长孙无忌,致长孙无忌自杀。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武则天整垮长孙无忌并逼他自杀,李治为何不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的贬亡,与废王立武息息相关,更是后续重要一着,幕后推手是李治不是武则天。很多人以为废王立武是李治过于宠爱武则天的表现,其实大谬,这是皇权与相权的一次交锋,最终李治代表的皇权胜出。但世事难料,夺权后李治生病中风,失去执政能力,才有后来的武周代唐。

唐朝以三省六部制削弱分散相权,但在唐初却有一人的权力已与西汉丞相无二,论打仗他不如李靖李勣,论治国不如房玄龄杜如晦,论直言敢谏不如魏征王珪,他就是长孙皇后的兄长唐太宗的大舅子,李治的娘舅长孙无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李世民在世时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李治能继位,关键在于这位娘舅的倾力相助,高宗即位后,封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为宰相。

背后有关陇世家的长孙无忌,个人声望在李治继位初期已如日中天。永徽四年即653年利用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几乎将所有的政敌与潜在对手消灭,基本上完成了对朝政的垄断,彻底架空了外甥唐高宗。至此长孙无忌得意忘形,曾在宴席上问宾客,“我与隋越国公杨素相比如何”?杨素势压公卿,其子杨玄感率先反隋。听宾客们的回答后,长孙无忌说“我自己觉我比不上当年的越国公杨素主要有一点,杨素位极人臣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而我位极人臣的时候还很年轻”。满满的自负和骄狂溢于言表。

没有一个皇帝愿意被架空,亲娘舅也不行。或许深思熟虑,或许临时起意,李治要废了关陇贵族在后宫的代言人王皇后,立武氏武则天。但这事绕不过长孙无忌,便大肆贿赂他,“帝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武则天武氏也没闲着,让母亲杨氏“自诣无忌宅,屡加祈请”,又派礼部尚书许敬宗请托,结果收了礼的长孙无忌却“厉色折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下把李治武则天得罪透了,在李勣支持下,武则天封后,但事情没完,“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心甚衔之”,武则天忌恨,唐高宗权柄依然失落,更急切,659年,武则天的忠臣中书令许敬宗揣摩上意,让人奏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此论一出朝野哗然。可是对于这桩大案,唐高宗表示震惊,还假惺惺滴下眼泪,却没有彻查,也没有找来长孙无忌当面对质,就把亲娘舅发配到了黔州。流放后,唐高宗又让支持废后的李勣和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于是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逼死长孙无忌。

读史鉴今,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