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长子,毫无政治野心的李忠为何没能逃过武则天的毒手?

武则天是个特殊的女性,她的野心与手段是很多古代帝王都没有的。对于唐高宗的长子李忠她最终也没有放过,无非就是因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忠是高宗长子,也曾经做过太子,对武则天儿子的地位有隐患,而且即便李忠没有野心,但也难保有人利用李忠的身份对付武则天。

李忠,唐高宗李治的长子,其母亲出身卑贱只是个宫女,所以他并不受宠。然而高宗原配王皇后没有生育,为保住后位就收了李忠为养子。同时在高宗的舅舅长孙无忌等人撺掇之下,高宗立李忠为太子。

但是后来,高宗仍旧听从了武则天宠臣许敬宗的上疏,废掉了李忠的太子之位,为何?

  1. 第一,他能够做太子主要因为他的养母是王皇后,然而后来王皇后失宠被废了;
  2. 第二,高宗本就不喜欢他,立他为太子也是迫于无奈;
  3. 第三,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自然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宫女所生的李忠自然不能与皇后嫡子相提并论。

李忠被废以后,做个藩王其实也挺逍遥自在,然而正所谓“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当时的宰相上官仪、太监王伏胜等人都曾经是李忠的旧属,上官仪等人与长孙无忌等门阀贵族私交深厚,这些人本来就厌恶武则天,虽然君臣有别,但是李忠仍旧在,这些人随时都会以李忠作为借口去攻击武则天。武则天最终也决定斩草除根。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除掉李忠呢?
  1. 第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怪只能怪李忠曾经做过太子,而且与废后王氏与长孙氏等朝廷元老贵族很有渊源,若是死后长孙无忌等人借李忠当年太子身份作文章,必然引发后患。
  2. 第二,为自己与孩子扫除障碍。武则天接连生育了四个儿子,虽然古代礼法森严,嫡长子贵不可言,但难保有什么万一。李忠在那里终究是武则天的一块心病,不除不行。
  3. 第三,打击李忠背后的势力。李忠生母微贱,养母被废,其本身又怯弱,并没有与武则天作对的能力,然而就是这样的人更容易被利用。武则天除掉李忠,也是为了打击背后支持李忠的关陇、山东贵族集团。

当然,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李忠是“装疯卖傻”,他的生母微贱,能够在宫廷生存下来也并不容易。万一他是装的,武则天一时手软,岂不是给自己挖坑了么?

唐高宗长子,毫无政治野心的李忠为何没能逃过武则天的毒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忠只因曾经被立为皇太子,所以在高宗的诸儿女中,他成了武则天攫取政治权势的第一个牺牲品。

李忠是唐高宗李治的庶长子,也是李治第一个儿子。贞观十七年李忠出生时,其父李治刚刚被立为皇太子,他的出生可谓给父亲带来了喜气。李忠的生母刘氏地位卑微,在隋唐这种身份制社会中,母亲的家世背景地位也会影响子女的地位,因此李治其实对这个长子并没过深的感情。

但他的父亲李世民当时把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两个进行夺嫡斗争的嫡子双双废黜,情急之下立了嫡三子李治来救急稳定局势。可立了李治不久,李世民又嫌弃起这个小儿子来了,因为他觉得李治性格太过懦弱,实在不像为人主的样子。而他喜欢的庶子李恪性格英明果敢,又文武双全,李世民越看越觉得李恪才是自己理想的皇太子。

于是他跑去试探李治的亲舅舅、自己的铁杆心腹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当然不干啊,他和妹妹长孙皇后辛辛苦苦辅佐李世民夺得江山,就是为了自家永享富贵、自己名声流传后世,如果李世民皇位传给了庶子,那自己和妹妹这是“为谁辛苦为谁忙”了?这话长孙无忌当然不能说出口,他只是坚决不同意。长孙无忌的心思李世民肯定猜得到,他干脆直接挑明:“你是因为李恪不是你亲外甥才反对的吧?”当然是这样啊,但谁承认谁是傻子,长孙无忌满口大义:“太子仁慈厚道,是个优秀的守成君主;何况太子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您深思啊!”很显然,李世民如果废嫡立贤的话,别说挑战了嫡子宗法制,长孙无忌这关就不可能过,要付出的政治成本太大了,李世民折腾不起,于是这事作罢。

既然储君已经是李治了,那只能拉一把是一把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李世民开始手把手对李治进行一对一“君主是怎样炼成的”定制培训,之后攻打辽东、写《帝范》等都是为了给李治铺平道路。而李治入东宫不久就诞育了皇长子,意味着江山后代有人,因此虽然此子生母身份并不高,但李世民为了抬举皇太子,还是率领群臣来到东宫大举进行了庆祝。《旧唐书》记载:

燕王忠,字正本,高宗长子也。高宗初入东宫而生忠,宴宫僚于弘教殿。太宗幸宫,顾谓宫臣曰:"顷来王业稍可,非无酒食,而唐突卿等宴会者,朕初有此孙,故相就为乐耳。"太宗酒酣起舞,以属群臣,在位于是遍舞,尽日而罢,赐物有差。

可以说李忠的出生其实给父亲李治和自己都带来了喜庆之气,他在四岁时,被爷爷李世民亲封为陈王,李治登极不久,又加官雍州牧(名义上的雍州最高长官,由于京城长安属于雍州,因此唐朝时这个荣誉虚衔经常只授予地位尊贵的皇室成员)。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危,大概“知子莫若父”,虽然李治已经二十三岁了,可他临终前还是对李治不放心,还像对待小孩皇帝一样,给他精心准备了一套辅政班子,这个班子的头号人物就是极力保护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

李世民亲自指定的领导班子,李治当然无话可说,在永徽初年,他和舅舅之间相处还是比较和谐的。李治表现出勤奋学习的姿态,长孙无忌等人则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段时间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因此史书称誉为“永徽之治”。

这时李治的后宫却有点小小的波澜。原来李世民为李治亲选的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后一直无子,而李治宠爱的萧淑妃却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李素节。永徽元年,李素节竟被李治封为雍王,随后又把李忠的雍州牧转授给他。李治这些举动不能不让无子的王皇后心惊胆战。

王皇后感觉后位已经不稳,于是她和家人针对萧淑妃做了两条防御措施。由于情势紧急,王皇后已经没有足够时间等待自己生出嫡子了,而李忠是庶长子、生母身份又不高,所以她出面收养了李忠为己子,这样李忠就获得了嫡子的身份。而另一个措施王皇后可谓引狼入室自掘坟墓,那就是她为了分淑妃之宠,把李治藏在感业寺的情人、先帝庶妃武氏给引入了后宫。

武氏入宫后迅速夺得圣宠,后封为昭仪,并生下了皇子李弘。这一下,后宫局势从王皇后、武氏vs萧淑妃变成了王皇后、萧淑妃vs武昭仪。但王皇后她在外朝有应援,由于她是太宗亲定的儿媳,掌握政权的长孙无忌等人都支持她,所以永徽三年,王皇后养子李忠被立为了皇太子。

永徽四年,朝廷发生了一起“高阳公主谋反案”。这个案件并不复杂,无非是一群对长孙无忌和唐高宗心怀不满的皇亲国戚们背后搞的小动作。但长孙无忌处置这个案件时,却怀着私怨刻意将案件扩大化,把太宗爱子吴王李恪等人牵连进来,污其谋反,结案时,一大批地位尊贵的皇室成员,比如高祖之子、太宗之子、众公主驸马等或被处死、或被流放,长孙无忌的威风权势达到了巅峰。他在洋洋自得的时候,却没料到自己也步入了历代权臣的同一个下场:芒刺在背,种下骖乘之祸而不自知。李治再懦弱他也是个皇帝,权力怎么会愿意拱手让人,哪怕是自己的亲舅舅。

武昭仪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她知道自己要继续前进的障碍根本不在后宫那两个小女人,而是朝堂上的长孙无忌。于是,她和高宗之间本来单纯的皇帝和宠妃关系演变成了志同道合的夫妻政治同盟关系。李治正是借着立武昭仪为后这个事件,全面压倒了长孙无忌一班重臣,自己亲自掌握了皇权。这件事成功的标志就是李治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立武昭仪为皇后。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养母被废后,李忠有了后妈武皇后。俗语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李治这时的心肝宝贝是武皇后的两个儿子李弘和李贤。而此刻最刺武皇后眼的肉中刺自然就是废后养子皇太子李忠。

这时武后爪牙许敬宗上书要求改立太子,这当然正合高宗心意。不久后李忠就被废黜太子之位,武皇后亲生的长子李弘取而代之。高宗改封李忠为梁王,授官梁州都督,并赐实封两千户(唐初亲王首封九百户)、五色绸两万段、豪华宅第一座,厚厚赏赐以示安抚。但不久后这对后爹后妈就暴露出了真面目,李忠很快被外放房州刺史。

由于李忠被高压的政治斗争刺激,常常害怕自己会被后妈派人刺杀,晚上恶梦连连根本睡不好觉,于是他经常给自己占卜算命。这事被有心人告发,李忠最后被高宗废为庶人,幽禁在故废太子李承乾于黔州的幽禁之所。

几年后,由于武皇后性格强势、权势过大,唐高宗再一次尝到了被压制的痛苦,因此这对夫妇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宦官王伏胜又告发武后行压胜之术。唐高宗于是试图废后,他找来西台侍郎上官仪商量,上官仪认为皇后专横、应当废黜,于是起草废后诏书。武后闻风而来,对着高宗就是一通刚柔并济的申诉辩解,结果优柔的高宗又被武皇后说服,他怕皇后寒心,反而出卖了上官仪,说:“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而武后自此之后,权势更大,所谓“政归中宫,天子拱手”。

由于上官仪曾在李忠的陈王府担任过谘议参军,王伏胜也曾事奉过李忠,于是武后指使许敬宗污蔑上官仪等人勾结李忠谋反,上官仪和王伏胜伏诛、全家籍没,李忠被赐死于流放之所。李忠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嗣,也无人收尸。第二年,皇太子李弘请求为李忠收敛骸骨下葬,高宗同意。唐中宗复辟后,神龙年间,李忠作为武则天手下的第一个皇子冤魂,被中宗平反,并追封为燕王,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唐高宗长子,毫无政治野心的李忠为何没能逃过武则天的毒手?

李忠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不过当时的李治还是晋王,后来李治继位,李忠就成了太子!不过后来武则天登上了皇后的宝座,而且手握大权,所以武则天就借着权势把李忠太子废了,因为她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此时的李忠心里开始恐惧,因为害怕会有人谋害他,所以经常穿着女子的时装,用以躲避刺客。他还常做恶梦,或自行占卜解梦,或召巫士为其占卜。武则天废了李忠的太子之位,其实还不放心,武则天的真实想法是彻底除掉李忠,苦于没有理由,恰巧有人举报他迷信之事,就以“妖邪”为罪名,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到黔州,再后来,李忠因为参与了废除武则天皇后的事失败,所以被武则天赐死!死时年仅22岁。

唐高宗长子,毫无政治野心的李忠为何没能逃过武则天的毒手?

本来生在帝王家该是多大的福祉,可最后竟连做一个普通百姓都成了奢望,唐废太子李忠最后被武则天赐死,正应了那句话叫无情最是帝王家!

李忠(643年-664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孙,高宗李治庶长子,母亲是一个宫女刘氏,共有七个同父异母弟弟。李孝、李上金、李素节、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影视剧照 李治

高宗李治还是晋王的时候,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就安排他,娶了自己的孙女王氏为晋王妃。王氏没有给他开花结果,倒是宫女刘氏为李治生了庶长子李忠。646年,三岁的李忠封为陈王。

649年,李治继位登基,晋王妃王氏被册封为皇后。由于王皇后一直没有子嗣,舅舅柳奭替王皇后谋划(可能效仿华阳夫人收养赢异人为养子的策略),因李忠生母刘氏出身卑微,没有权势,王皇后收养李忠为养子,收养之后,就成了嫡长子。寻机推举他做太子,李忠肯定能亲近自己对自己感恩戴德。于是王皇后通过些许运作请太尉长孙无忌等朝中重臣,向唐高宗请求立李忠为太子,唐高宗同意。652年七月,唐高宗册立九岁的李忠为太子,大赦天下。

影视剧照 王皇后 李忠

此时武则天已经再次入宫登上历史舞台。在650年,李治在为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祭奠时与武则天相遇,相认,互诉无尽思念之情

影视剧照 李治 武则天

因无子而逐渐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王皇后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争宠打击情敌萧淑妃。李治正冥思苦想找机会收纳武则天伴随身边,当即欣然应允。

影视剧照 武则天 李治

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击溃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王皇后如意算盘落空,走了穿红又来了挂绿的,武则天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自己反而成了下一个敌对目标。这段故事已多次在影视剧里精彩演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把刚刚出生后一月的公主掐死,嫁祸给王皇后,然后历数王皇后罪过。王皇后百口莫辩,从此李治有了重新立后“废王立武”的想法。

655年,李忠举行成年加冠礼。同年十月,唐高宗废黜王皇后,并加以囚禁。改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

太子李忠正是凭借王皇后的力荐保举上位的,如今王皇后被废,朝中再无可依赖之人。武氏正得新宠,所生皇子李弘已三岁,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势在必得。李忠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影视剧照 废黜太子李忠

武则天的幕僚们为了迎合她的要求,提出李忠不是嫡子,应废除李忠的皇太子之位,立嫡长子李弘为皇太子的上奏。

李忠此时已逐渐长大,深知自己几斤几两,哪斗得过狠毒的武氏,急忙提出辞职,以保平安。李治假装“三让,诏不许,而后受之”,连续三次拒绝李忠的辞呈。李忠第四次上表,强烈要求辞去太子之位。李治顺水推舟再也不推辞,批准了李忠的辞呈。

“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圣人对吴太伯的赞誉,让“太伯之贤”成了主动让贤成了美名。同样太子李忠三让天下,获得了朝臣的一片赞誉之声。《新唐书》记载,许敬宗赞扬李忠曰:“能为太伯,不亦善乎?”尽管谁都明白,这的确是真真无奈之举啊!

影视剧照武则天

最最关键的是,“太伯”让贤之后,可以离开周,去遥远的蛮荒之地创建吴国,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太子李忠让贤之后,能去哪里?只能在大唐朝的控制范围之内,逃出魔爪是不可能的,哪儿你也去不了。只能是待宰的羔羊。李忠被降为梁王后,加封梁州都督,赏赐大宅子,实封二千户,二万段绫罗绸缎。

但李忠整天担心会被除掉,更加恐惧,因为害怕会有人谋害他,精神抑郁,失常,行为荒唐,经常穿着女子的时装,用以躲避刺客袭击。他还常做恶梦,于是,或自行占卜解梦,或召巫士为其占卜。疯了!

660年,唐高宗知道其所作所为,气愤之余废除其王位,将其废为庶民。无情的皇帝把十七岁的他被流放到几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囚禁于黔州他大伯李承乾故宅,此时的他会不会已经后悔生在了帝王之家?

664年,武则天指使许敬宗陷害李忠与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谋反(此二人为李忠做太子时的臣子),李忠随即被赐死在黔州住所,时年二十二岁。

李忠短暂的一生,是倒霉的一生,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最后死于非命。只因其出生在了帝王之家,生又逢时,赶上了武则天这一千年都不可能出一个的政治人物。怎能逃脱虎口!

《旧唐书》:“高宗八子,二王早世,为所毙者四人,章怀以母子之爱,颖悟之贤,犹不免于虎口。况燕、泽、素节异腹之胤乎!覆载胡心,产兹,悲夫!”

唐高宗长子,毫无政治野心的李忠为何没能逃过武则天的毒手?

唐朝有这样的一个太子,因为害怕有人会谋害他,所以经常穿着女人的服装,以躲避刺客。他又经常做恶梦,或自行占卜解梦,或召巫士为其占卜。最终,被定以“妖邪”之罪,贬为庶人,后来,又被武则天赐死。他就是唐高宗李治立的第一个太子李忠。

李忠是唐高宗和刘妃所生的长子,出生时,李世民不但亲自来祝贺,还和在坐的群臣一起翩翩起舞。可见,满朝文武对高宗李治得子是很高兴的,

李治当时是晋王,王妃为王氏,即后来的王皇后。李忠为何被立为皇太子,这里还有一段故事。王皇后的父亲是王仁佑,母亲柳氏,叔祖母是唐高祖李渊的同母妹同安公主。当李治被封为晋王时,同安公主向唐太宗表示,族里有个侄孙女温婉贤淑又生得美貌,太宗便将此女纳为晋王妃。后来晋王封为太子,晋王妃也跟着成为太子妃。高宗即位,立太子妃为皇后,封其父为魏国公,母亲柳氏为魏国夫人。

事情的转折点是,王皇后是在李治当晋王时就与之结婚的,但是婚后长达十年,始终没有生育。有人向王皇后提议,将刘氏的儿子李忠收养,王皇后同意了。当李治继承皇位后,发现王皇后在后宫左右逢源,且照顾地位卑贱的刘氏。再加上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推举,唐高宗遂立李忠为皇太子。

随着王皇后被废,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掌握了实权,长孙无忌等托孤大臣或被逐、或被杀,苗头已然指向了皇太子李忠。武则天借着幕僚要求废李忠的皇太子,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为皇太子的上奏,废李忠为梁王,封为房州刺史。

李忠成为梁王后,又加封梁州都督,赐甲第,实封户二千,物二万段。

李忠此时更加恐惧,因为害怕会有人谋害他,所以经常穿着女子的时装,用以躲避刺客。他还常做恶梦,于是,或自行占卜解梦,或召巫士为其占卜。由恐惧心理而引发出的一些荒唐行为,最终,加速了他的死亡。

武皇后当时正准备处决李忠,恰巧有人举报他迷信之事,就以“妖邪”为罪名,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到黔州穷山恶水之地,囚禁在以前太宗朝的废太子李承乾的故居。

武则天的政治欲望及不检行为,逐渐被群臣看清,宦官王伏胜发现,武则天召道士出入宫中,并告诉上官仪,于是,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掉武则天后位,废后失败后。由于王伏胜曾经侍奉过李忠,许敬宗便向武则天进谗言说,这次废后谋反之事,李忠也有参与,武则天遂将李忠赐死于黔州。大唐皇太子李忠,年仅二十二岁就殒命,不免让人惋惜。

唐高宗长子,毫无政治野心的李忠为何没能逃过武则天的毒手?

因为李忠毕竟当过太子,这使武则天一直耿耿于怀,就像古代被废的皇帝一样,有几个能善终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