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如果不死于沙丘之乱,能灭了秦国吗?

这并不好说。赵武灵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赵侯雍”,因为推行“胡服骑射”而名扬千古。赵侯雍是战国时代的雄主,然而当时,七雄中能够轻易灭掉六国之中任何一个的,都并不容易,都是需要历经几代人的经营才能够达成的。

其实在赵侯雍前面的赵肃侯时代,赵国就已经称霸北方,与秦、魏、齐、燕、楚等国长年征战却也不落於下风,可见赵国的国力昌盛。

然而赵武灵王时代,南方的楚国灭掉了越国称霸整个长江流域,最终开始准备染指黄河流域。对于赵国来说,东北部的燕国虎视眈眈、南方的楚国也是巨大威胁,而当年赵国破坏了魏国的百年大计,也给赵魏之间结下了深仇。一旦赵国对秦国动手,其后果也是不可而知的。

历史上,赵武灵王死于“沙丘宫变”后,赵国与秦国之间争霸不断,而赵国国力强盛,屡屡击溃秦国军队,如果赵武灵王不死,赵国能否击溃秦国最终灭之,也实在是不好说。毕竟赵国与秦国相比,民风剽悍尚武丝毫不逊色,又拥有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铁骑军队,富有程度又超过秦国。

但是,战国七雄拥有雄霸天下一统江山野心的,当时似乎是只有秦国。秦武王嬴荡在洛阳举鼎死后,秦国陷入了“季君之乱”。然而山东六国纷纷趁机进犯秦国,这么好的机会,六国联合却也没能灭了秦国。

赵武灵王如果不死于沙丘之乱,能灭了秦国吗?

确实有人将赵武灵王不能灭秦归因于他死于沙丘之乱,但这很大概率是不成立的,赵武灵王如果不死于沙丘之乱,也并不能灭了秦国。

胡服骑射虽然大幅度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力特别是机动能力,但是,赵国和秦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有特殊的地方,传统的崤函一线,秦易守,赵难攻,自不待言,从以黄河为界相互对峙的秦上郡与赵太原郡一带边境而言,赵国也很难措手。

秦上郡与赵太原郡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这一带地形复杂,地广人稀,城邑非常少。

秦赵两军如果交战,作战区域的一个选择是在秦国境内的河西高原,另一个选择是在赵国的吕梁山脉以西的狭小平原,无论在河西还是河东,相对狭小逼仄的地理环境使得赵国擅长骑射的新型武装力量难以周旋,无所用其长。

为了亲自踏勘从九原(河套)一带攻入秦国的军事路线,赵武灵王还有一个佳话,他本人曾经假扮楼缓的随从亲自入秦,秦昭襄王觉得这个赵国使者气概雄伟,望之不似人臣,待再次邀约,发现已经不见,昭襄王明白过来遂派人去追赶,好在赵武灵王本人既见机又擅骑,便马不停蹄地逃离秦国。

赵武灵王此次入秦,掌握了相当丰富军事和地理的资讯,但与之前他的想法相反,此后赵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中山,其中比较大的一个可能就是,赵武灵王通过亲自考察发现从九原一线攻入秦国直薄咸阳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当初赵武灵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促使秦国屈从于赵国的压力,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即秦昭襄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是赵国不能对秦国取得战略优势,是多重原因决定的,并不仅仅在于立错了秦昭襄王。

赵武灵王如果不死于沙丘之乱,能灭了秦国吗?

不能

首先,秦国经过商秧的深彻变法,为国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方略,商鞅变法是根据当时天下兵戈不止的大势和秦国要实现长久发展的目标而制定的法律,针对性极强,通过孝公,商秧君臣的共同努力,秦国国内勤于农耕,勇于公战的风气已经形成,综合国力已经远超赵国。

而赵武灵王在国内所实行的胡服骑射国策,发展最快的是军事实力,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效果并不显著。更没有制定出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这从武灵王死后,赵国一代不如一代就可以看出来。

地理环境上,秦国当时地处中原以西,前方有函谷关等险关要塞阻隔,易守难攻,而且国内在打下巴蜀以后,粮食,物资可以长期供应前线,而赵国如果攻打秦国则需劳师远征,粮草供应难度极大。而秦国的军力,赵国也绝对没有速战速决的把握。

一场战争短期来看是军事实力的对决,但是长期来看绝对是综合国力的对决。一场灭国大战更是两个国家全方位的比拼,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最终决定胜败的还是综合国力。

赵武灵王如果不死于沙丘之乱,能灭了秦国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

在战国时期,赵国一直是比较强的国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确实使得赵国强盛起来。但是最后由于传位问题,最终在沙丘之乱中惨遭饿死,作为一个帝王,这确实是一种很惨的死法了。

我们回过头看这个问题,赵武灵王如果不死于沙丘之乱能否灭了秦国?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主要的国家有七个,并且七雄并立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究其原因,就是各国之间互相制衡,并且没有一个国家有实力打破这种平衡,最终秦国拥有了这种实力从而一统天下。但是,要知道,秦国拥有这种灭国的实力是经过了多少的努力,首先,秦国采用了商鞅变法,虽然商鞅最终惨死,但是商鞅之法却并没有废除,这是秦国国力不断增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秦国连续出了六代英主,这简直堪称奇迹,从秦孝公一直到嬴政,如果中间出现几个昏君,秦国的结局不得而知。而赵武灵王虽然也是贤明之君,但是毕竟是一个人,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想要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而且赵武灵王就算沙丘之乱不死有还能活多久呢?所以,我认为赵武灵王之死对局面的影响不大。

以上纯属个人愚见,欢迎大家积极讨论交流。

爱历史、爱小说、爱音乐,欢迎关注盛唐小民!

赵武灵王如果不死于沙丘之乱,能灭了秦国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赵武灵王成为“主父”之后,亲自去过秦国,以观测是否可以对秦作战。但回去后,并没有对秦作战的企图,而是进攻了中山国。

其后,就是楚怀王死在了秦国,《史记》记载“诸侯由是不直秦”。而就在这一年,齐、韩、魏、赵、宋联军攻秦,也只打到“盐氏”(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就返回了,距离秦国都城咸阳还远得很呢。此时,赵武灵王还活着,也参加了这场战争。

我们只所以觉得赵武灵王强,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但这种改革,只触及了表面,并没有真正触及根本。另外一个,就是他“个人英雄”色彩很重。尤其是化妆打扮,亲自前往秦国视察,见到秦王,并顺利返回。

当时社会是由贵族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官僚制转变的过渡时期。贵族分封制从根本上,就不如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可以充分发挥全国的力量,甚至国外 的力量。所以秦国可以使用六国的人才为秦国效力,而不必担心他们谋反。而六国却连自己本国的人才都不能好好使用。比如齐国的孟尝君、安平君,楚国的仅有的人才陈殄都不能发挥出作用。

那么赵国可以吗,同样不能,因为贵族封建制使得六国只能优先使用自己的“家人”。而自己家人如果太有才,又有可能夺取自己的国君之位,所以魏国信陵君只能“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而期待一个有能力的国君,就成为了各国的需要。赵武灵王,似乎就是一个合适的人。但他毕竟只有一个人,保国或许可以,进攻秦国,就力量不足了。个人英雄主义不可能拯救一个国家,更不可能成为统一天下的君主。

赵武灵王如果不死于沙丘之乱,能灭了秦国吗?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变的只是军事体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商鞅变法变的是经济,政治,军事!全方位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实力!战争其实是综合国力的对抗!打仗就是打钱!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废除贵族特权,奖励军功使秦国全面发展成了超级帝国!相比之下赵国就没有抓住历史机遇!不断犯错,代代犯错,最终有向没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