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为何却在历史上少有提及?
谢邀,我是澹奕欢迎各位交流。唐朝王玄策所谓的“一人灭一国”是个夸张的说法,他向吐蕃与泥婆罗借兵击溃了当时的北部天竺。王玄策的确指挥有功,但如果没有吐蕃与泥婆罗的借兵,他能“一人灭一国”么?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唐朝派遣王玄策出使天竺国,当时天竺分裂,其中的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已经死去,中天竺内乱。中天竺的大臣阿罗那顺篡位,所以拒绝了王玄策的来访,并且还派兵抢劫王玄策的使节团。
王玄策退到吐蕃境内,向吐蕃与泥婆罗国借兵,进攻中天竺。短短三天攻破了中天竺的茶博和罗城?王玄策率领的军队在天竺北方势如破竹,最终在贞观二十二年俘虏阿罗那顺等人,全部押往长安。
唐朝时代与天竺的关系比较良好,而唐朝也从来没有将天竺作为自己的对手看待,所以这一段历史并没有受到重视。与太宗时代很多的将领相比,王玄策的对外作战已经是“微不足道”了。更何况,王玄策的官位较低,正史中并没有给他单独树碑立传。
而且另一方面,客观来说,当时的吐蕃是个相当恐怖的存在,印度的戒日王朝四分五裂,其实力即便是在统一时代,都不足以抵抗北方的吐蕃与泥婆罗。所以即便没有王玄策,印度北方那几个王国的灭亡也都是注定了的。
不过王玄策这样的使臣,却能够向吐蕃与泥婆罗借兵,也的确显示出了当时唐朝的国际影响力。
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为何却在历史上少有提及?
创作,作者原意,心灵感差异万千,导演还会有独特权力,更改剧情。自然各种现象百出,服从大局可能性较大。
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为何却在历史上少有提及?
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河南洛阳人👊👊👊👍👍👍
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为何却在历史上少有提及?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史书是有记载的。
《旧唐书》记载: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
这个事件不出名是因为击败的国家,对当时唐朝来说属于喈尔小国,不被重视的那种。而且本身王玄策不属于高级官员,出使之前最高只做过县令。在当时唐朝北击突厥、西吞西域的历史背景下,名将如云,这个世纪被掩盖也是很普遍的。
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为何却在历史上少有提及?
中国历史就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轻描淡写,谁那天郁闷了,写了个什么诗记的杠杠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