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环形跑道上跑步时为什么都喜欢按逆时针方向跑?
有没有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规律,无论是在正式比赛的赛场上,还是日常锻炼的操场上,人们总是习惯于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跑,而很少会沿顺时针的方向来跑动。这种方式究竟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规定呢?
其实,就算是正规的比赛中,也不是一直都是这么沿逆时针方向来跑步的,人们从最早的直线跑到顺时针跑,再到如今的逆时针跑,大约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
比赛中逆时针跑的由来实际上,在最早时候的田径比赛中根本就没有转弯跑这种方式,在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赛跑所用的跑道是一条长约190米的直线跑道,短跑直接在上面划定起始线和终止线,而中长跑则采用往返的方式进行。
当时间来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英国人率先开始尝试使用“转弯跑”的方式进行田径比赛,而这种方式的来源就是模仿的当时的赛马比赛的做法,当时的“转弯跑”采用的是顺时针的方式。1864年举行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间运动会上,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此后,越来越多的大项赛事也开始尝试使用顺时针跑的方式来进行。
1896年,在希腊雅典召开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将英国式的这种“右转弯”跑固定了下来,此后的两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均是采用的这样的标准,而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又将跑步方向改成了“左转弯”,也就是逆时针跑。
1912年7月17日,17个国家的田径联合会代表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国际田径联合会正式成立,简称国际田联,新成立的国际田联对一些赛事标准进行了重新统一,而赛跑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国际田联的规定,“赛跑的方向,必须要以左手内侧为准”,正式将“右转弯跑”变成了“左转弯跑”,这个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官方比赛的带动作用,使得一些日常锻炼者慢慢地也就习惯于这种逆时针跑的方式了。
逆时针跑的原因很多人或许有些疑惑了,好好的顺时针跑,为什么国际田联要将其改成逆时针跑呢?
有些网友猜测和生活习惯有关,比如汽车都是靠右行驶,这种方式固然对我们的生活有所便利,但要知道的是,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靠右行驶的,所以,这种运动方式的改变,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身体上。
一方面,是因为许多科学家认为,在我们的两条腿当中,左腿起到“支撑”作用,而右腿则是“运动腿”,同时,由于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心脏都靠近身体的左侧,所以中心也会偏向左边,最终落在左脚之上,所以,向左转弯时,左脚能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对心脏的保护。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行为习惯,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我们右脚在前面而向内部侧身时,人们会觉得比较舒适,而且,右撇子的人右脚力量更足,向左转弯时,右脚更容易发力,所以,沿逆时针跑步可以方便右撇子的人发挥,让选手更容易保持平衡。
此外,还有部分人认为左转弯跑是因为人类一直以来的“右利手”的强势习惯使然。人类从石器时代使用工具开始,就有了主要使用右手的习惯,在我们多年的潜移默化之中,右手持械时,向左转弯更利于右手拿稳工具,也利于发挥手中武器的作用,所以,人向左转弯时更加有安全感。就如曾经玩过的射击类游戏《反恐精英》一样,当你右手持枪拐过墙角时,你是习惯于向左转身的墙角还是更喜欢向右转身的墙角呢?
结束语:当然,关于以上的原因分析,也有很多人不认可,在一些小一些的田径比赛当中,仍然能够看到顺时针跑的现象。而作为越来越多人参与的跑步来说,有人也站出来说总往一个方向跑会伤膝盖,对身体其他器官也不好,所以建议过一段时间就换一个方向。
或许,逆时针跑的原因真的没有那么复杂,仅仅是人类为了有个统一的标准而已。您觉得呢?
我们在环形跑道上跑步时为什么都喜欢按逆时针方向跑?
这是正常规律,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排列习惯都是逆时针的。(也就是从左至右的)
比方说在我们平时写字,排序,打牌,跑步等等都是逆时针的。
反过来如果按顺时针排列的话,你细品一下是不是很别扭,当然有极少数人是顺手的,那就是左撇子,因为TA们的排序意识正好和我们大多数人相反。
我们在环形跑道上跑步时为什么都喜欢按逆时针方向跑?
国内90%的跑者都逆时针跑,觉得“顺”,我们建议顺逆合理分配(比如逆时针跑5圈,顺时针跑5圈),对你的腿部肌肉,踝关节均衡发展有好处。
我们在环形跑道上跑步时为什么都喜欢按逆时针方向跑?
因为绝大部分人右腿比左腿有力
我们在环形跑道上跑步时为什么都喜欢按逆时针方向跑?
我们的大脑左半部比较发达,它控制右手,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右手,而为了保持平衡,大脑的右半部控制的左腿力量相对来说就比较有力,这样在逆时针跑步时,左腿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所以,奥林匹克国际运动组织也就规定,在运动跑步场地都是逆时针方向,有利于人体发挥更好的运动成绩。
我们在环形跑道上跑步时为什么都喜欢按逆时针方向跑?
大概因为比赛这样跑,民间也跟着逆时针跑,少数人要是反过来容易撞上[大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