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如何达到人生的辉煌?

谢邀,我是澹奕欢迎交流。左宗棠的发迹,都与镇压反抗清朝统治的各种起义有关,比如太平天国、捻军和陕甘回变,收复新疆之时,他已经是功成名就。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著名的军事将领,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左宗棠年轻时候,可以说非常聪明好学,也很有才能,但是一直都不是太得志。他真正发家,还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围攻长沙,左宗棠出山帮助湖南巡抚张亮基抵抗太平军。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深受张亮基的信任。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都无法攻克,最终被迫撤去,而左宗棠的功名,也从此开始。

而后,左宗棠进入湖南巡抚的幕僚之中,张亮基、骆秉章等人对他言听计从。由于左宗棠的辅佐,清朝在湖南摇摇欲坠的统治再次巩固安定下来。咸丰九年(1859年),时人传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当时的胡林翼、肃顺等人与朝廷贵胄,纷纷举荐左宗棠。

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跟随两江总督曾国藩组建“楚军”,次年,曾国藩亲自上疏举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由于左宗棠杰出的政治与军事才能,很快就崭露头角,同治二年(1863年)就成为了闽浙总督,成为朝廷少数封疆大吏之一。

同治三年,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穿黄马褂。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行动中,左宗棠成就了功名。

而后的左宗棠,在镇压捻军起义、陕甘回变中,也是战功赫赫。而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成就了他的百世流芳。

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清朝的种种内忧外患,才成就了左宗棠的一生功名。左宗棠一生,镇压各地的起义,抵抗沙俄、法国等外患,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挥了巨大作用。

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如何达到人生的辉煌?

左宗棠,嘉庆十七年出生于长沙府湘阴县左家,祖辈世代诗书传家,可惜无半点读书天赋。在左宗棠十七岁中举之前,老左家已经八代没有人考取过功名了,正因如此,左宗棠家在湘阴非常有名,被乡邻戏称为“七代秀才之家”。很显然,乡亲们口中的秀才应该是类似于对“孔乙己”这类人的称呼,而不是因为尊敬左家才如此称呼。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何况左家已是七代落榜之家,经济自然窘迫,全家九口都是靠祖上祖宗留下的薄田收租度日,年收粮食四十八石,日子过得是捉襟见肘。11岁时,左宗棠大哥暴亡,其母从此抑郁寡欢,四年后撒手人寰,三年后其父也跟随而去。接二连三的变故,让左家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在其父去世那年,家中负债已达白银百两,为了缓解压力,其父给左宗棠找了一门亲事——入赘湘潭富户周家。

自古上门女婿地位低下,明清更是如此。当时对上门女婿态度大多非打即骂,按明清律法,即使上门女婿被打死,大多也只要赔钱了事。很幸运的是,周家并没有因左宗棠是上门女婿而轻看他。左宗棠自幼轻狂,又好大言,喜争论,八岁时其祖父教其八股,每逢文成便四处夸耀,同伴稍有不屑就会招来左宗棠的言语讨伐,从性格上来看,根本不是做上门女婿的材料,如果周家稍微计较,那左宗棠的未来就是一片黑暗。好在周家不仅有钱,周家小姐周诒端也非常贤惠明礼,对左宗棠的脾气也是无限容忍,在左宗棠因科考失利,怨气满腹时,总会轻声劝导左宗棠要修心养性;而左宗棠科举之心熄灭后,又是周诒端陪伴左宗棠熟读兵书地理,从这一点上来说,周诒端,是左宗棠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贵人。

左宗棠自幼聪颖,却考运不佳,15岁时,左宗棠首次赴长沙府试,即考取第二,但其母随后去世,只得回乡丁忧,把到手的秀才资格失之交臂。三年后,父亲又故去,连续五年,左宗棠只能在家蹉跎岁月。居丧期间,左宗棠得到了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此书是清初学者顾祖禹为了反清复明所著,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书中州域形势、山川险隘、关塞攻守,引证史事,推论成败得失,以古今之史,质之以方舆。左宗棠很快沉迷,读完之后,又不过瘾,又找来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闲书”研读,用以打发时光。

十九岁时,左宗棠考入长沙城南书院,师从书院山长贺熙龄。贺熙龄的哥哥贺长龄是魏源伯乐,兄弟二人都是著名的经世派官僚。贺熙龄对左宗棠十分赏识,并将魏源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送给了左宗棠研读,左如获至宝,潜心钻研,并在上面留下了许多批注。后来有人认为,正是这些年间,左宗棠沉迷于研读这些与“制艺”无关的“闲杂书籍”,以至于荒废了本业,导致后来的屡试不中。

二十岁时,左宗棠守制期满,恰逢道光皇帝五十大寿,虽然生性节俭的道光只杀了两头猪,请朝臣吃了一碗面就算过寿,但朝廷还是决定开恩科以示庆贺。为了参加考试,二十岁的童生左宗棠不得已花钱捐了一个监生获得了乡试资格。考试完毕,同考官认为左宗棠文章狗屁不通,被打入“遗卷”。山僧不识英雄汉,报应很快到来,同考官阅卷期间暴病而亡,主考官徐法绩只能亲自阅卷,徐法绩是典型的陕西人,心眼实在,居然将5000多份遗卷全部看了一遍,从中补录六位考生,其中就有左宗棠。

中举之后,左宗棠愈发迷恋各类“杂书”,他在妻子的伴读下花费大量的精力绘制研究全国地图,再无兴趣研习八股文等经典制艺。三次赴京会试,三次名落孙山。对于这三次赴京,左宗棠曾自言:“孟浪进京,全无佳想。”再加上左宗棠年少轻狂,进京后几乎天天和胡林翼等友人喝酒饮宴,到第三次进京,左宗棠钱财耗尽,在京又得重病,被迫向同来会试的老乡陈尧农借银百两才得以渡过难关。这次之后,左宗棠决意不再参加科举,专心在家研读经史、地理、农艺,期间著有《广区田制图说》和《朴存阁农书》。

左宗棠尽管科场不顺,但圈子不低,而他的真才实学,也让他受到不少高官名儒的肯定。左宗棠老师贺熙龄,历任湖北学政,山东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对左宗棠赏识有加,他评价自己弟子:“季高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谈天下形势,了如指掌。”而贺熙龄的哥哥贺长龄,曾任江宁布政使、云贵总督,也对左宗棠青睐有加,称左宗棠为“国士。”晚清重臣陶澍,更是和左宗棠为忘年之交。左宗棠每次谒见,陶必留左住署中,与之谈论旬余。陶澍经常鼓励左宗棠:“汝之言论志向,我俱明白,将来勋业当在我上。”陶澍去世之前,特邀左宗棠担任独子陶桄的老师,和左宗棠定下儿女亲家,请其代管自家家务。

陶澍任两江总督时,林则徐与贺长龄都是他的属下,三人志趣相投。在双方的书信来往中,陶贺二人对左宗棠的极力推崇给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50年元月,已是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告老还乡,路过长沙,不顾湖南文武官员之拜见,却特意派人请远在湘阴柳庄的左宗棠来长沙。双方交谈之下,相见恨晚,林则徐以垂暮之身,不顾旅途劳累,竟与一介布衣之身的左宗棠畅谈通宵,并将自己当初在新疆所画之新疆地理舆图全部转交左宗棠。一年后,林则徐在往广西途中去世,给朝廷的遗书里特意举荐了左宗棠,称之为“天下奇才。”至此,左宗棠在士林中已是名声在外。

1851年,广西学渣洪秀全在高考的压力下揭竿反清,这场起义是大清的噩梦,但却是左宗棠的机缘。若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左宗棠终其一生,很可能就是一个安贫乐道的名士而已,太平天国引发的乱世让左宗棠的满腹才学有了用武之地,短短数十年间,南征北战,从一介布衣成为了封疆大吏。

1852年,云南巡抚张亮基调任湖南巡抚,奉命于长沙抗击 太平军。张亮基曾是林则徐的学生,而林则徐对左宗棠的欣赏,天下皆知。所以张亮基在上任途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绕道湘阴,邀请左宗棠为幕僚。在张亮基和世交胡林翼的极力劝说之下,左宗棠最终决意出山,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当时长沙形势危机,四面被围已达两月之久,四面城门皆以封死,左宗棠是以“缒城”的方式得以进城。张亮基听闻左宗棠来投,“悉以兵事付之”,左宗棠果然出手不凡,太平军久攻不下,三月后不得已退兵北上。随后张亮基转调湖北,左宗棠亦跟随北上,半年后张又转战山东,左宗棠便辞职回乡。

两年后,骆秉章任湖南巡抚,多次携礼入山聘请左宗棠出山入幕,但俱被拒绝。1854年4月,太平军二次入湘,兵锋距长沙仅七十余里,形势危机,骆秉章再次请求左宗棠入幕,左宗棠临危受命,这次,在骆秉章幕府,一干就是六年。

在这六年当中,左宗棠过足了巡抚瘾,骆秉章对左是“推诚委心,军事一以付托,所计划无不立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以至于湖南官场到了“文武官绅非得左欢心者不能得意的地步,”大家称左宗棠为“左都御史”,骆秉章则只管签字画押,被称为“骆图章”。而左宗棠也不曾辜负骆秉章,他不仅军事上指挥若定,并将湖南境内打理得井井有条,号称“内清四境,外援五省,筹饷备械、整饬吏治。”

左宗棠在湖南镇压太平天国所展现的军事和组织能力,让朝野瞩目,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开启了功名之路。1853年,左宗棠“防守湖南功”,得查以知县用,并加同知衔;1856年,以“接济军饷功”, 奉旨以兵部郎中用;1858年,以“连年筹办船炮,先将练勇”,诏赏四品卿衔。虽然皆是虚衔,但至少左宗棠已不再是一介布衣了。

1859年,樊燮京控案发,湖广总督官文上文弹劾左宗棠,左险些性命不保,于年底被迫离开骆秉章幕府。1860年,朝廷下谕,为左宗棠平反,授左宗棠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湘军军务。左宗棠随即在长沙金盆岭募兵五千,号称楚军,经两月短暂练兵后,援驰江西,从此开始了青云之路。

1861年1月,封三品京堂候补;6月,封太常寺卿;1862年1月,补授浙江巡抚;次年5月,授浙闽总督;1864年,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11月,诏封二等恪靖伯;1867年,以钦差大臣身份督统甘陕军队;1866年,甘陕总督;1873年,一等轻车都尉世职;1874年8月,补授大学士;从这些眼花缭乱的升官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左宗棠的每次升官基本上都是伴随着自身的军功,这些都得益于左年轻时所学之杂书积累,也有其时代的特殊性。

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如何达到人生的辉煌?

晚晴四大名臣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左文襄公。他一生东平闽浙、西靖陕甘、收复新疆、督师抗法。特别是收复新疆这一壮举,为后人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堪称千古第一人。

  左宗棠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四十岁之前的他虽然得到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的推崇,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我们先来看下他四十岁之前的人生经历。

  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在湖南湘阴的一户读书人家庭,父亲是一名秀才,因为家贫,父亲以教书为业。他在家排行老三,19岁之前他与兄长一起跟随父亲读书。

  1826年,15岁的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左宗棠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当年因其母病重放弃院试,不久母亲去世。

  1830年,左宗棠父亲去世,他丁忧期间去拜访乐著名务实派官员贺长龄,贺长龄非常欣赏左宗棠的才学,对他以“国士之礼”相待。此时的左宗棠才十八岁。

  1832年,左宗棠参加长沙举行的乡试,考取举人功名。同年,左宗棠与才女周诒端成婚,入赘为婿。

  1833年,从左宗棠开始第一次进京应会试到1838年,六年中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科场失利,左宗棠未能如愿沿着“正途”入仕。就在他第三次名落孙山的这年,他去拜访了两江总督陶澍。

  陶澍见左宗棠后,认为他是一个奇才,主动提出让他的独子陶桄与左宗棠的长女定婚。陶澍作为两广总督,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却还只是一个举人而已。左宗棠听了陶澍的提议后,以“不敢高攀”为由婉拒。

  陶澍说:“君毋然,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上。吾老而子幼,不及睹其成立,欲以教诲累君,且将以家事相付托也。”这是什么意思呢?陶澍安慰左宗棠,不必妄自菲薄,你将来的成就必定在我之上。现在我年纪老了,儿子却还幼小。我想请你教诲儿子的重任,将来还要以家事相托。”就这样,左宗棠就不好再拒推辞了,只好答应下来。

  不久陶澍去世,左宗棠于1840年至1847年在陶家任教八年,并协助料理陶家事务。1847年,左宗棠返回湘阴。

  1848年,胡林翼将左宗棠推荐给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左宗棠因事没有前去赴任。

  1850年,卸任回乡的林则徐在长沙舟中约见了左宗棠,两人进行了彻夜长谈。林则徐被眼前这个37岁的布衣惊讶到了。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绝世奇才”

  分别之前,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

  如果时间停留在1852年之前,按照这个人生轨迹走下去的话,左宗棠很大可能就是一位教书先生,教书育人或者自己做学问。然而,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事情就发生在1852年。

  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应邀出山,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邀请左宗棠出山相助,并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在左宗棠的帮助下,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不得不撤围北去。

  1854年,左宗棠应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再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在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下,不但湖南形势转危为安,湘军出省作战连连奏捷。后在在骆秉章的保荐下,左宗棠加四品卿衔。

  随着左宗棠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达官显贵在咸丰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左宗棠。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帝写了一道奏疏,其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东平闽浙

  1860年,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次年,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1863年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

  西靖陕甘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1866年末,左宗棠奉命入陕平乱,经过七年的征战,左宗棠最终平定陕甘之乱。清廷着左宗棠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赏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又补为东阁大学士。

  收复新疆

  1867年,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建立“洪福汗国”,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

  李鸿章向慈禧太后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他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而且“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

  慈禧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主张。1875年5月,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择机出塞平叛。

  1876年4月,左宗棠正式出兵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方针,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廷嘉其功,诏封二等恪靖侯。新疆各地也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烧香礼拜。

  1880年,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沙俄闻讯,火速增兵坚守伊犁。清廷召回左宗棠,俄国得知左宗棠入京,担心中俄全面决裂,在谈判桌上终于让步,于是,清朝收回了伊犁大部分领土。

  1882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始和西征大军未撤之威,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最终在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督师抗法

  1883年,越南局势恶化,左宗棠自请赴边督军,并命湘军旧部王德榜招募士兵组成恪靖定边军,准备作战。清廷同意了左宗棠的部分请求,但未同意其亲赴前线。毕竟此时的左宗棠已经七十一岁了。

  1885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击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夺取了谅山。

  派兵援台

  1884年8月,法军于在马尾海战全歼福建水师,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四岁。左宗棠去世后,1885年10月12日,慈禧太后下旨同意诏请左宗棠的奏请,正式在台湾建省。

  结语:

  对于左宗棠的评价,后人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是镇压各族人民起义的刽子手,另一种认为他是抗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在我看来,至少他是无愧于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