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十三陵没有被清朝拆了?

谢邀。我是澹奕,欢迎交流。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纵火焚烧明朝宗庙。而山海关外的满清政权,就是以“清除闯贼,替明报仇”的名义入关的。满清入关初期,因为根基不稳,急需笼络人心。不仅安葬了崇祯帝,还招抚了大量明朝遗臣。直到康熙帝时代,清朝才逐渐站稳。然而民间仍旧有广大的明朝遗留势力。满清作为外族,始终是少数人统治了多数人,对汉人来说“挖祖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满清剃发易服等,已经造成了民间大规模的反抗,若是再挖了明十三陵,那就是自掘坟墓。清朝对外声称乃是明朝的继承者,所以清朝初期,招抚明朝遗臣、安抚明朝宗室(然后斩草除根)、不仅没有毁明十三陵,甚至还住进了紫禁城,成为了中国历朝历代中,少有的住进“二手房”的王朝。

从顺治帝开始,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乾隆帝弘历等不仅保护明朝皇陵,还亲自进行祭拜典礼,对外宣传“清朝皇帝的宽厚仁慈”。这一点从《鹿鼎记》中能够体会出很多,那么就是满清宣传的思想就是“天下百姓只管能不能吃饱穿暖,不会介意谁做皇帝”,明朝皇帝昏庸才丢了江山,清朝皇帝圣明,自然能做天下之主。如今的明朝皇陵,大多都保存完整,清朝皇帝为了巩固统治也不敢放肆,就是乾隆从明朝皇陵中偷梁换柱,窃取金丝楠木的柱子也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着来。除了神宗朱翊钧的定陵之外,其他明皇陵仍旧完整。

为什么明朝十三陵没有被清朝拆了?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割据辽东;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告天,正式发动对明朝的战争,但他并没有能灭掉明朝。如果充满愤恨的努尔哈赤灭了明朝,十三陵能否留住可能另当别论了。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以后,基本上是清朝的一统天下了。所以,以愤恨的心理来治理天下就不行了,没有必要做出挖坟掘墓的事。

清朝吸取元朝汉族政策的经验教训,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汉族政策。仿照明制,设立户、吏、礼、兵、刑、工各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民政、刑狱、军事等。仿照明制,设立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地方设置总督、巡抚和州县官。

学习汲取汉族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汉文典翻译整理和编撰,八旗子弟接受汉文化教育。提倡“满汉一体”,对原明朝的宗室、官僚规定:“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对很多官员来说,换了朝代官位没丢。采用“以汉治汉”的办法,既能缓解满汉矛盾,协调彼此关系,又利于清朝的巩固,等等。

所以,从清朝入关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清朝不会拆毁明朝十三陵。

不拆毁十三陵,能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满汉矛盾,不引起原明朝的各级官员、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等对清朝更大的愤恨,通过时间延续,慢慢消除对清朝的敌意。

不拆毁十三陵,表明的是一种胸怀,一种接受汉族文化的态度,不但要承认明朝皇陵,对历代帝王也要承认,承认他们曾经是正统的帝王,对他们的陵墓也要采取保护态度,因为清朝也要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不拆毁十三陵,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小的方面来说,也是为清朝留下一块历史模板,后来清朝皇陵都按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清朝没有拆毁十三陵,还对其进行管理与保护,设置司香内使,作为各陵管理人员,设置陵户,负责陵墓的看护。《大清律》中对各种盗毁明皇陵的行为都有严格的惩治措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