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与他的曾孙汉宣帝刘询,在历史上显然是汉武帝的名气要更大一些,然而相对于开创千秋功绩的曾祖父,刘询治理下的大汉帝国也是欣欣向荣,国力强盛。

汉武帝时代大规模对外战争,虽然让汉朝的威名传扬四海,然而穷兵黩武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国内的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汉宣帝时代四海升平,对于匈奴等外敌的战争也是比较轻松的取胜,汉宣帝时代的百姓不仅仅有尊严,更加有幸福。但并不能否认汉武帝的功绩,毕竟若没有汉武帝将匈奴打得元气大伤,而后的汉宣帝时代也未必能够享福。

刘询(刘病已)的曾祖母卫子夫被废,曾祖父戾太子刘据等获罪而死,原本他是没有机会登基称帝的。就其政治才能而言,他登基之后铲除霍家势力,解决匈奴问题,对于天下百姓的疾苦,汉宣帝也非常体谅,是个的的确确的英明君主。

所以说汉武帝与汉宣帝,没有谁更成功的分别。两人都是盛世之君。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汉武帝、汉宣帝的基本情况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5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对外采扩张政策,改屈辱和亲为攻打匈奴,征讨四夷打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时间25年。重视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富民策略;重视吏治,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 ,导致匈奴称臣 。平定西羌,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综合国力最强劲。

成功,成功是指通过有意识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那么想知道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就必须先设置比较的目标,才能知道谁更成功。

史治、民生、经济综合国力方面,汉宣帝更成功

汉武帝崇信方术,晚年醉心长生之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耗费过大,导致国力逐渐国虚,人民愁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爱听顺心话不听忠言,身边围绕了一大群好搬弄是非的近臣,造成数万人冤死。好用外戚,前期用卫青、霍去病取得巨大战功,但晚年任用李夫人二哥李广利为战将,军耗巨大战功平平,是失败的外戚典型。汉武帝在晚年时已经警醒,颁发了《轮台诏》自我反省。将国政从征讨四方改为息兵养民。

汉宣帝刘询因为出身布衣,吃百家饭长大,深受巫蛊之祸之痛自幼失亲,因此在对待臣子、皇戚就比汉武帝宽仁得多,甚至审核重大案情。有力地避免了汉武帝所犯的错误。他重视民生、惩治贪腐。制定富民策略,设立常平仓稳定粮价,百姓生活安好。综合国力最强盛。

在开拓创新、历史影响力方面,汉武帝更成功

汉武帝的开拓创新堪称前无古人,往后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如下:

1、以战争代替屈辱的和亲彻底解决匈奴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将汉朝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匈奴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远迁漠北,基本解决匈奴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2、开通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3、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精神的缔造者。

4、创立太学。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

5、建立史上第一个国家图书馆。藏书空前丰富,达到33090卷。

6、首建乐府。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7、建立年号。首次使用年号。

汉宣帝的成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是汉武帝基础上改进的结果

汉武帝晚年,由于多年战争,享乐迷信巫术耗费巨大,导致百姓生活愁苦,国库空虚国力下降,晚年他幡然醒悟,在轮台诏中进行了总结反省,要求将国策从武攻转为文守。

而汉宣帝是巫蛊之祸的直接受害者,在民间生活接触底层生活。因此他为政宽仁,对皇戚宽厚有加,避免汉武帝对皇亲大开杀戒社会动荡的做法。汉宣帝的成功,就是吸取了汉武帝全部缺点与不足,进一步优化治国的结果。

“匈奴臣服,西域并入版图”就是在汉武帝前面大败匈奴,有了作战经验树立了心理优势基础上取得的成绩。

汉武帝的成功历史影响力更深远,汉宣帝的成功历史影响力短暂而有限

汉武帝的七条成功内容都是前无古人,影响深远,在汉武帝死去继续影响着着后人。但汉宣帝经济、史治、民生、综合国力方面的成功则紧紧伴随着其本人,在汉宣帝死后,西汉的经济、史治、民生、综合国力方面的政绩就轰然倒塌,国力陷入了长期的颓废下行。

所以主席说“惜秦皇汉武”,而不是“惜秦皇汉宣”,非常有见地非常有道理。武帝入选了千古一帝,汉宣帝是西汉有明贤君,历史已经对这两位帝王的成功做出了准确的评价。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

“秦皇汉武”,千古一帝,历史记住了大人物,将历朝历代芸芸众生中挑选了几个放在每一个朝代浪花的顶头,汉武帝成了汉朝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数其功绩,,在其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家大一统,经济发达,政治清明,多次击退匈奴,可谓“大有可为”。但历史有时也有了自己的偏爱,在汉武帝光辉后有一个人也有不逊色于汉武帝的一个帝王——汉宣帝刘病已(刘询),可总被汉武帝的盛名掩盖。

汉宣帝在政治上,在羽翼尚未丰满之时,能够隐忍蓄势,面对霍氏集团盘根错节把持朝政时,回绝了霍光“还政于君”的试探,对霍光礼遇有加,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当众宣布事情先过霍光再过国君,甚至专门下旨褒奖霍光,汉宣帝的一系列做法打消了霍光的猜忌,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皇位,缓和了朝廷内部的矛盾斗争,营造了较为良好的政治氛围。

在本始二年(前72),汉宣帝下了一道颂扬汉武帝的诏书,要求公卿、博士讨论武帝的“尊号”和“庙号”。这看似是一件没什么的事情,却是汉宣帝用来表明汉武帝嫡系一脉的身份,证明汉宣帝本人的继位是不容置喙的,并且汉宣帝表现了自己对汉武帝的孝心,以此提高汉宣帝的个人威信,不费一兵一卒就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韬光养晦,终有一日势必要一鸣惊人。汉宣帝在霍光去世后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全面夺权,在一番较量后,最终获得了绝对统治权。

而汉宣帝得到权力后并没有膨胀,声色犬马。汉宣帝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扩大官员的“久任”制度应用范围,另行给予有功官员其他奖赏,这样既激励官员作为,吏治得以改善,又加强考核,稳定了政治格局。同样的,汉宣帝为政宽简,减轻刑罚。

在军事上,主动出击匈奴,凯旋归来,“匈奴款塞、单于来朝”,迫使匈奴向汉称臣,招安西羌,设西域都护,囊括西域,“汉武之愿,汉宣实现”。

在经济上,汉宣帝善于总结得失,调整例如工商官营等政策,使之更适应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整顿工商,抑制土地兼并,缓解社会矛盾,奉行轻徭薄赋的方针,减轻人民负担,让百姓休生养息。

汉宣帝运用价值规律设立常平仓,,防止谷贱伤农、谷贵饿民的情况,还有利于边疆粮食储备,对边防产生有利影响,维护民生。

对比汉武帝,“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无德泽于民”,鉴于汉宣帝对百姓有深切的同情,他心怀百姓,留意于平恕,可谓是西汉的贤君,并不逊色于汉武帝。

在被忘却的、不被注意的古今人群里,总有在历史中蒙尘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是平庸无奇,有时相反,历史的车轮由他们推动,历史不能缺少他们。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

谢谢邀请。武帝在位时,向南消灭了南越,向西南方向征服了西南夷,即今天的云贵少数民族;向西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往北猛击匈奴,迫使匈奴人远遁漠北,收复了河套地区;向东消灭了卫满朝鲜,设四郡为帝国之壃域;往东南开辟新航路,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发端。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确是远迈秦始皇帝,只不过刘彻执政后期长期持续的战争消耗了汉帝国的国力,武帝本人又迷信神仙方士,空耗了大量国帑,使得民生凋敝,流民四起,好在临崩之前能及时转轨,与民休息,避免了秦之覆辙。

汉宣帝继位伊始,西汉帝国内外环境亦不乐观。内有权臣霍光擅政,凌逼君权,外有匈奴、西羌等胡族环伺边塞。

为帝国的稳定与发展,刘询于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联合乌孙发兵十六万之众大败匈奴,终以一战而降伏匈奴。统治西域的日逐王投降汉朝,西汉帝国始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从此天山南北之广袤土地纳入帝国版图。而后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赴长安来朝称臣。从此称雄北方数百年的匈奴人终于拜倒在了大汉帝国的脚下。

其后宣帝任用老将赵充国,釆取分化瓦解、武力打击之策略,有效打击了袭扰河西走廊一带的西羌人的叛乱,保持帝国从西域至中亚丝绸之路之路的畅通。

我们推崇武帝是因为他的强势造就了汉民族的血性,两汉这个时代是汉族最有血性与争心的时代,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刘询在位时期,西汉帝国吏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后世史学称其治下为西汉时最强盛。在下愚见,汉宣帝刘询之功业,应在武帝刘彻之上。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

虽然官方一致认为汉宣帝刘询在位时期把西汉的鼎盛推向了最高峰,言外之意是说汉宣帝的统治是超越了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无可置疑汉宣帝刘询是汉朝为数不多的大有为之君,文治武功也是登峰造极,尤其是汉宣帝统治时期彻底的征服了匈奴,这在汉武帝时期是没有实现的。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汉武帝才是雄才大略,千古一帝。因为汉武帝树立了一个民族的尊严,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最,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汉武帝时期一度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一举洗刷了数十年来汉匈和亲的耻辱。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内外朝政,盐铁制度均属首创,影响深远。开创了丝绸之路,推动并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封狼居胥,宾服四夷,加强中央集权。是不折不扣的千古一帝。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更成功的皇帝?

汉宣帝的确是一个好皇帝。也许少年时期的磨难给了他巨大的智慧和勇气。

汉宣帝是卫太子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因为巫蛊之祸,曾祖母卫子夫自杀,爷爷卫太子以及父母都死于非命。他襁褓中被投入监狱。多亏主管监狱的官员邴吉同情卫太子一家的遭遇,让忠厚的女囚抚养这个小孩。后来,汉武帝大赦天下,承认了他皇曾孙的身份,并让他在奶奶的娘家长大。他高才好学,幼游民间,娶小吏之女许平君为妻。

他爷爷曾经有最强大的外戚支持。可惜,霍去病和卫青去世后,汉武帝开始减除卫氏家族的势力,与卫家有关的、甚至公主都被除去了。再加上,爷爷、双亲具亡,妻族只是小吏。他登上皇位,绝对的“孤家寡人”,比他的先祖、同样外藩入主的汉文帝还不如,汉文帝好歹还是藩王,有自己的班底。

他还不得不面对可以废立皇帝的权臣霍光。他的前车之鉴就是汉废帝刘贺,只干了27天皇帝工作。

他的政治智慧就表现在与霍光合作,没有急于夺权。不仅让霍光继续执政,还大加褒奖。稳住权臣。但并不代表他消极等待霍光老死。

他继位不到两年就下诏书全面颂扬汉武帝的成就。要求大臣讨论为武帝上尊号和立庙乐。西汉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上庙号要求严格。当时对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分歧,毕竟武帝晚年民生艰难,自己都下过“罪己诏”。汉宣帝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地确立武帝的功绩就是在强调自己是伟大武帝的嫡长子的子孙,昭示自己正统的地位。

霍光去世后,宣帝一举剪出霍家势力。八年的隐忍后他真正君临天下。在刘询的努力下,汉代迎来了昭宣中兴的大好局面,他能文能武,取得的成绩:

1、他建立完善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政 治风气焕然一新。宣帝抑制土地兼并,在各地设立常平仓,平稳物价(武帝后期官吏贪污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层出不穷)

2、降服匈奴,结束绵延百年的汉匈之争:出大规模骑兵,大败匈奴。匈奴“内忧外患”再也无力侵扰汉境;匈奴的几位单于降汉,包括呼韩邪单于俯首称臣;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诸国,正式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汉武帝一身穷兵黩武,虽然在漠北决战中击败匈奴,奠定汉强匈弱的格局,但未能将匈奴威胁彻底消除)

3、文治方面:“石渠阁会议”,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讨论,加强了思想统一。

4、文化繁荣,包括《史记》的正式刊印出版。

很多学者认为,宣帝时期是汉代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但因为武帝不仅是扭转对匈战争格局的开始者,他表现出的决心与勇气让后世动容,也是尊儒的开创者,所以武帝名望高于宣帝,被尊为“千古一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