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深,一口闷”,你如何看待往死里喝的这种中国酒桌文化?
“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这句话在中国的酒桌上耳熟能详,然而,一般听到这句话才喝酒的,大多是有求于人而不是给面子。
酒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酒桌上的浓情厚意变成了各种装13,酌情而饮变成了硬灌猛喝。“那就要看你的诚意了。”“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如此之类的话不绝于耳,听着让人非常反感。
一般土大款跟暴发户之类,尤其喜欢这种调调。他们虽然有钱,但是仍旧是缺乏涵养与素质,所以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只能别人疯狂的饮下他们劝的酒,才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偏偏在“笑贫不笑娼”的年代,土大款与暴发户们掌握着酒桌上的主动权。酒桌之上量力而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或者与真正有涵养的“谈判对象”之间,喝酒都是量力而行。酒,是尊重是敬意,无论多少。哪里有什么所谓的“感情深,一口闷”,不过是有求于人的迫不得已罢了,如果真的是朋友之间还这么劝酒,那这样的朋友,莫要深交。
一般来说,或者是生意场上有求于人,或者是与领导喝酒迫不得已,才会出现不顾身体疯狂喝酒的行为。但还是奉劝那些“逼人喝酒”的人一句,风水轮流转,做人还是要留几分余地,不要太过分才好。
“感情深,一口闷”,你如何看待往死里喝的这种中国酒桌文化?
还有两句,说全了是三句:“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
这是不是酒文化,我不好说,但我知道这是朋友聚餐时劝人喝酒常说的话。
你不喝酒?或者只是舔一舔?那就说明你和我感情浅,甚至是你瞧不起我。
你一口一杯酒,一杯接一杯,那就说明你和我有感情,感情深厚。
你和我感情铁,是铁哥们儿,那就放开了喝,喝到吐血也在所不惜。
人和人身体状况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有的酒量大,有的酒量小,有的根本就不能喝酒,应当区别对待。如果一律按上面说的“酒文化”要求,后果肯定会适得其反。
我的想法是:喝酒为的热闹高兴,酒量大的人多喝一点,酒量小的人少喝一点,不能喝酒的人可以不喝。这都不会影响感情。感情再铁,酒量再大,“喝出血”的事还是别干。那样太伤身体,甚至会闹出人命,千万别干!
“感情深,一口闷”,你如何看待往死里喝的这种中国酒桌文化?
最近,在知乎上,有位外国友人直播了吞下一大口的伏特加,喝完之后,他说:“下喉后就跟被人打了两拳一样,食道粘膜直接被烧伤。”
酒桌上最常听的一句话:感情深一口闷!喝白酒一口闷?大兄弟,求你别作死哦!为什么千叮万嘱你喝白酒时千万不要一口闷,感情深过太平洋大西洋也不要,因为这可是牵涉到人命的!
白酒的酒精度有个分水岭,40度以下为中低度白酒,40-65度为高度白酒,超过65度,正常就算超高度白酒了。很多人以为度数越高越容易上头,其实这是不对的。喝酒上头是因为酒中的杂醇油,而白酒只要经过蒸馏,就能排除绝大部分杂醇油,因此在西方国家,很多人都会喝超高度白酒。也有很多人认为喝度数高的酒,最多就是容易上头而已,这更是错误的。
快速饮酒,一旦超出个人的承受能力,很容易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损伤神经。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高浓度酒精本身就容易能引起神经元细胞的应急反应,启动“自杀”程序,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
而“一口闷”的喝酒方式最容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因为这种喝酒方式在短时间内就会让人体摄入大量的酒精,而且很快就会融入血液,进入人体循环当中,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急剧升高。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内的RAX蛋白会和抗病毒“卫士”--蛋白激酶PKR结合,从而激活PKR。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病毒入侵细胞时,PKR才会被激活,阻断蛋白合成,启动细胞自杀程序,使受感染的细胞与病毒俱焚,以保障健康细胞不被连累。但当受酒精刺激的RAX蛋白机会了PKR时受骗的PKR还是会恪尽职守地命令细胞自杀。由于神经元细胞无法再生,于是一次次自杀积累起来的伤害,最终导致中枢神经受损。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一定量时,PKR在几分钟内就会下令神经元细胞自杀,6小时后,神经元细胞就奄奄一息了,12个小时后正式死亡。
从口感的角度来讲,这里以酱香白酒为例。酱香酒的主要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表面度数没有那么高,香味口感却繁复到今天的设备也摸不清的程度,从入口到吞咽下喉,酸甜苦咸五味交替最终如甘霖润泽万物,酱香回味无穷。试问你一口吞下去,三两秒钟的时间,能尝出个啥滋味?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最便宜的白酒至少也要百来块,一口就好几十块了。吃顿饭下来,三五知己如果都一口又一口地吞,不用半小时就可以解决掉一瓶白酒了,这可伤身又伤财了!
希望看了以上文章的酒友们,下次喝白酒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口闷了。身体要紧,家里人要紧,赚钱要紧!当朋友再劝你一口闷的时候,把这些实在话和他们讲讲吧,一起健康喝酒,喝健康好酒。
而在这白酒品牌越来越多的如今,琳琅满目的白酒充斥着白酒市场。酒友们想喝上一口真正的纯粮白酒不容易,关键还是要找到正确的途径。
我没有什么远大目标,只希望看到我文章的酒友们,不仅能学到些白酒知识,平时不被人套路,生活也能有所帮助。还能了解更多的关于白酒的冷知识。信任我的,可以找我推荐点酒,不敢说性价比最高,但保证是粮食酒。很欣慰的是我之前所做的努力也有所收获,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酒友。希望以后的路上,大家都可以不忘初心。
版权所有,本文由天尝地酒(jymoutai)原创
“感情深,一口闷”,你如何看待往死里喝的这种中国酒桌文化?
我不愿意喝酒。真正发自内心爱喝酒的人也有。但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喝酒的人更是多数。喝酒伤身,喝很多酒是一种自残行为。当我们向长辈、领导敬酒时,会说“您随意,我喝三杯”。中国素来长幼有序、尊长拜上。“您随意”是指您可贪杯也可爱惜身体,但我要自残。《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用成本思维分析了中国的酒桌文化。接受敬酒的长辈接受的潜意识是,这个人无端自残三杯,付出了一定的沉没成本,说明他的表达是有分量的,他将来会好好珍惜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否则他今天付出的代价将来是收不回的。越是愿意自残的人,越是容易取信于他人。所谓“感情深,一口闷”。只有当我们的社会信任机制建立得越来越健全,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建立信任时,通过喝酒来自残建立信任的办法就会用得越来越少。而这时,喝酒才真正变成一种个人享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