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乾隆皇帝?
乾隆帝弘历,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久的皇帝,与他的父亲雍正帝胤禛相比,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与他的儿子嘉庆帝颙琰相比,他有的确是个十足的帝王。乾隆时代,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抹回光返照逐渐消失,开始堕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雍正皇帝夙兴夜寐十多年,最终给儿子乾隆留下了一片政治清明、国库充盈的江山。乾隆在位数十年,在政治上也有不少建树。他登基之初,重视农业与水利工程,并且用强势手腕拟平边疆叛乱,打击入侵势力,进一步完善了对于西藏、新疆地区的统治,维护了版图的统一完整,清朝版图达到最大。在这一点上,乾隆是有功的。
因为多年的勤勉,乾隆继位后,清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剧增,国力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然而,乾隆帝中年以后开始昏聩,清朝也由此盛极而衰。乾隆帝好大喜功,不断大兴土木,而且多次下江南巡视,再加上多年的对边疆战争,国库损耗严重。朝野之中,雍正时代肃清的风气再一次糜烂,贪污受贿形成风气,朝纲败坏严重。
而乾隆还大兴文字狱,利用编纂《四库全书》的名义大量销毁文化典籍,对中华文化造成了强烈摧残,也加重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奴役。乾隆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掌权最长的皇帝,长达64年,没有与他人分享过一天。虽然乾隆帝博览群书,但却非常喜欢卖弄文学附庸风雅,一生创作诗歌四万多首(包括打油诗),然而几乎都没有流传下来。
他专政数十年,进行了大量思想压迫,制造文字狱,清朝的政治体制越来越僵化,而对于外面世界的不断进步变化,乾隆嗤之以鼻,让中国失去了扭转命运的机会。晚年的乾隆帝变本加厉,将清朝从“康乾盛世”推向“道咸衰世”。
如何评价乾隆皇帝?
谢悟空邀请!
乾隆(弘历)皇帝(1711年~1799年),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乾隆即位亲政时,满清政权建立已有近百年时间了,而且在前几位皇帝的精图力治之下,各方面均已控制和发展迅速,所以乾隆的接班,也基本在盛世和太平年间,相对来说,各方面要顺利很多,平稳很多。不过乾隆本人在初政时期,还是有雄心和壮志的!
乾隆时期,平定了回部贵族首领大小和卓,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天山南北管理,合称新疆。
为了防止地方贵族操纵转世灵童的选出,乾隆皇帝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由驻藏大臣写在象牙签上,报朝廷批准。
至后期,下江南,体察民情,查观运河,虽然几次下江南,劳民耗财也很多,在巡察中还连带着游山玩水,但在其执政期间,还和皇帝巡政能联系在一块儿,起码比深藏宫中贪图淫乐要强几倍。也使康雍盛世在他身上得已延续,让后人直评为“康雍乾”三个盛世之朝政。
功过是非,人无完人,谁人有功,谁人也有过。清朝从体制上就承袭了明朝的制度,而且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清朝建立后,就屡兴文字狱,从康熙到亁隆的大约120年间,大小文字狱规模空前,乾隆时期,因一首咏花诗,写诗者被杀,连带门人,印刻者,卖书者,买书者均被判刑,整个思想界一片沉闷。
清政府害怕殖民者前来侵犯,也害怕中国人出海结聚反抗,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皇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无不有,从不贵奇巧少”,乾隆皇帝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清朝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使当时的清朝社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农业还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军事还是老式的刀矛弓之类,大大落伍于世界之后。
但乾隆的这二项错误我看也并非乾隆本人而为之,只是他延承了上代皇帝的体制,没有辩证和剔除其祖先廷规旧制,还是采取延用罢了,如果乾隆能消除这两样旧的体制,中国的现实可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如何评价乾隆皇帝?
乾隆帝是一个冷酷无情但是又异常精明的政治动物。
乾隆帝不是人,这不是在骂他。
之所以说乾隆帝不是人,是因为他是一个纯政治动物,很难说他还有没有人性。
因为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毫无心理负担的骂死自己儿子之后,时隔好几年好讥讽自己这个被骂死的儿子。
乾隆帝原配皇后富察氏病死后,乾隆帝一度比较失态,只是因为他的庶长子守灵的时候哭的不是那么悲切,结果乾隆帝就把自己庶长子大骂一顿,骂的又损又毒,甚至说出断绝父子关系的话。
结果乾隆帝庶长子被骂的郁郁寡欢,没几年就病死了;在庶长子死的时候,乾隆帝看着似乎有点悲伤,但是没多久,他在谈到庶长子的时候还说这个儿子本来就挺没用的,没想到心理承受力还挺差,可见自己当年对他的判断还很准。
不过,正因为自己庶长子被骂死了,所以乾隆帝一度对自己皇长孙挺好的,朝鲜使臣甚至回朝鲜报告说,乾隆帝准备传位给皇长孙。
但是就因为皇长孙违反了他制定的“阿哥不能结交大臣”的命令,接受了一个五品小官的礼物,结果乾隆帝直接罢黜了皇长孙的王爵,没几年,皇长孙也郁郁寡欢而亡。
但是另一方面,乾隆帝又异常精明。
乾隆帝有一次看工部的工程汇报,发现工部多报销了他几百两银子,乾隆就立刻让工部给解释,为什么多报销?
工部表示,每次多报销之后,多余的钱都会用在下次工程里。
乾隆帝不相信工部的说法,但是他又不想乱发脾气,于是让人把工部最近十年的“工程报销单”(类似的东西,我忘记学名是什么了)拿来,他在处理国家大事之余,还亲自给工部做了一次审计。
乾隆帝审计的结果自然是发现工部从来没有把多报销的钱放到下一次工程里,结果自然是从工部尚书开始都被乾隆帝重重处罚。
最后,乾隆对于立功将士的封赏也是异常丰厚的,比如海兰察只是一个黑龙江普通平民,没有任何官场背景和支援,单纯凭借军功,做到了世袭一等公超勇公。
乾隆帝在该花钱的时候,在该赏赐的时候,也是绝不吝啬的。
这就是乾隆帝,一个不是开国帝王,但是却具有开国帝王才具有的冷血无情、精明和残酷的特质。
如何评价乾隆皇帝?
乾隆自幼聪慧,少年和青年时又受到了严格、良好的教育,研经习史,作文吟诗,书法绘画皆能。乾隆11岁时,晋谒祖父康熙皇帝,当面背诵书文,一字无误,得到祖父的欢心,被养育宫中,随侍左右。乾隆执政时期,经济发展超过了前代,人口也由1.4亿增加到了3亿,边疆地区也纳入了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和禁毁书籍十分严苛,后人估算文字狱约有130起,比康熙、雍正时期大大增加。乾隆趁编纂《四库全书》之机,搜检全国的书籍,对所谓“悖逆”、“违碍”书籍进行查禁、销毁或篡改。乾隆一生的巡幸活动达150次之多,土木工程不断,花费了许多民脂民膏。
乾隆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勤于政事,独揽大权,能谋有断。但老年后,理政不如早年之勤劳,用人不如早年之明察,办事也不如早年之决断,造成了吏治腐败,诸弊丛生,社会动荡,反抗蜂起。清朝也正是在乾隆时期,由盛转衰,走向了下坡路。
我认为,作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乾隆最严重的政策谬误是变本加厉实行闭关政策。乾隆五十八年,他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和蔑视外国,因英国使团的礼节不周,心中不快,关闭了谈判的大门。
马戛尔尼使团带来了丰厚的礼品,大多是显示科技成就和正业实力的仪器、模型、机械和工业制品。但乾隆缺乏科学知识,不屑一顾,说什么:“单内所载物件,俱不免张大其词。此盖由夷性见小,自以为独得之秘,以夸炫其制造之精奇……著征瑞(接待英使之清朝官员)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庶该使臣等不敢居奇自炫。”
自大心理与愚昧无知蒙住了他的眼睛,错过了认识外部世界的一次机会。而且,他的政策还堵塞了人民以及后人去了解、探索外部世界的渠道,其影响深远,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乾隆应对此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
如何评价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时创造了盛世,自诩为十全老人。使中国人口达到了3亿多,乾隆皇帝把大清江山版图划了下来。做为皇帝他的业绩不少,我就不说了,只说过错。
做为大清帝国的皇帝,没有放眼世界,西方列强产业革命开始,派出英国人马嘎尔尼来试探中国,乾隆浑然不知,清王朝的丧钟敲了第一下。也是中国百年国耻开始,可惜,乾隆皇帝没有察觉,哪些大臣不知道,文人仕大夫也不知道。盛世之下,藏着危机,你做为大清国的统治者,没有治定面向世界的基本国策。中国就在你一瞬间给毁于一旦。不了解世界,不知道产业革命,工业化大时代的到来,把农耕文明彻底摧毁了。一人之力,一句话,一念之间就能左右世界的格局,乾隆皇帝没有做到。乾隆时期,1769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大清王朝的命运开始走下坡路了。
如何评价乾隆皇帝?
谢谢邀请。
乾隆皇帝在中国历代皇帝里,是最长寿的,民间的故事也是最丰富的,毕竟人家资历深啊。
乾隆的名字是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1736年登基,1796年退位,共在位60年,他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驾崩后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的裕陵。当然了说个题外的话,现在裕陵里也没个啥了,因为东陵大盗孙殿英野蛮盗墓,基本都盗走了。
对于怎么看待乾隆皇帝,我个人认为不论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仅从清代中国的角度来看,都可以说是功大于过的,我认为是七分为功或者是八分为功的,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历朝皇帝可与之比较的也就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和康熙了。当然也有很多明君,但从对国家的贡献来看,也就这几个人了。
看到有朋友将乾隆与隋炀帝比较,我个人感觉可能不太适合。他可能更像汉武帝,都是前有祖、父两代明君的做了很好的积累,才使得这一代有能力有机会去表演。同时汉武帝和乾隆一样,即通过他们这一朝的文治武功,使得中国无论在疆域上,还是国家综合实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巅峰。
清入关之后,其实也面临着以往中央政府的外患,经康熙、雍正两朝的经略,也并没有根本解除威胁。因此,到乾隆朝初年,中国的版图还是这样的。
虽然安定了外蒙古,但是新疆的准噶尔部依然游离在外,只是在乾隆朝才通过两平准部,才将清朝的版图向西推进到巴尔喀什湖畔,要知道,除元朝以外,上一次中国疆域到达巴尔喀什湖都是唐朝的事儿了。
同时乾隆通过对内外部边疆区的征讨,一方面树立了他自己的“十全武功”,即
“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对于西藏,也是在乾隆时期进一步强化了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和地位,同时通过对廓尔喀的征讨,金瓶掣签制度的确立以及对西藏驻军的重视,历史上最大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也通过“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宗教政策,一方面安定了西藏和蒙古地区,另一方面也达到了促进民族团结的目的。稳定了清代中国的边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做出了贡献。
从经济实力来说,之前的一个回答中也提到过,根据保罗•贝罗克在《1750-1980国际工业化水平》的估算,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32%,居世界首位。去年的数据是,中国GDP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在15%左右,美国GDP为世界第一,占全球经济比重为,为24%多。虽然贝罗克的数据肯定只能是估算,但也反应了乾隆时的领先状况。
乾隆不仅有武功,也有文治,他的主要功绩在于编纂了《四库全书》。虽然《四库全书》共包含3500多册图书,少于《永乐大典》的七八千册图书,但文字总量达到了8亿字左右,超出了《永乐大典》一倍以上。《四库全书》征集整理了许多珍贵古籍,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当然了在编纂之中,出于对清政府统治的需要,进行了不少的篡改,删减和销毁,加之大兴文字狱,对文化流传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他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相提并论的。不过我倒是以为,这其实也是他作为封建帝王局限性的一部分而已,不必要过分偏激,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说,孔夫子编《诗经》、著《春秋》亦如此,只是程度大小和评判的角度问题而已。
这扯远了,当然了,乾隆一朝,也流传了不少文化与工艺精品,不过对于观者来说也是见仁见智的。
当然对于乾隆的负面评价或者说他的不足或者失误来说,最为集中的是没有放眼看世界而导致晚清的落后挨打。落后挨打是结果,乾隆朝时的种种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但对于这个问题,我比较认同黄仁宇的说法,一方面,地缘因素很重要,在完全控制蒙古高原、西藏和新疆以及中亚地区后,中央政府已经获得了广袤的战略缓冲区,在东方的世界里,完全是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中国朝廷的权力和实力是绝对的一家独大,且缺乏外部威胁,这种情况下,保持稳定是第一要务,而非发展。
同时,社会经济体制和农作物产量的极限,现实的自然环境和三亿多巨量的人口,没有匹配的国际市场都使得中国的农耕经济无法在那个时代轻易地向资本主义经济前进,也就更谈不上对科技进步的渴望了。这也不是封建帝王乾隆可以解决的事儿了。
大致就这样吧,字儿也不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