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通过篡位当上的皇帝,为什么后世对他的评价一直很高?
成王败寇,朱棣虽然“得国不正”,可终究还是一代雄主,大明帝国在他主政之时国力蒸蒸日上,朱棣又没有糟践明朝江山,一码归一码。
在古代著名皇帝中,朱棣算比较“黑”的一个,因为他的皇位是通过篡位夺取的。作为藩王的朱棣,不满朱允炆削藩政策,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变,攻入南京紫禁城夺取了侄子的江山,在文人士大夫眼里,是十足的“得国不正”。然而,不论是明朝还是后来的清朝,对于朱棣的评价都非常高。
作为皇帝,朱棣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他自己就能够亲自率军远征漠北,又派兵征服安南,将越南北方再一次归入中原领土范围。又设立京师三大营,成为对外征战的主力。
朱棣本人励精图治,下令编纂《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在贵州、东北、西北等地强化中央治理,为巩固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没有朱棣,就没有明朝的“永乐盛世”。
朱棣是通过篡位当上的皇帝,为什么后世对他的评价一直很高?
一代帝王明成祖朱棣执政时期的业绩不仅对明朝,甚至对后代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但他执政手段过于猛烈,步伐太过于急促,给当时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他好大喜功,而当时的国家财力、精力有限,不免顾此失彼。至于说;永乐大帝朱棣靠篡位当上皇帝这个问题,我想说。历史上很多的皇帝通过不法手段,通过武力或谋略篡权夺位的即位的帝王何止他一个。不能因为他的篡权夺位而抹杀他为后世创造的永乐盛世。至于说;为什么后世对其评价如此之高,那是因为其在位执政时期于国于民都做了很多好事。明成祖朱棣一直都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但他为后世开创了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的繁荣盛世。所以朱棣也和朱元璋一样,是一个非常值得后世肯定的人物。
朱棣,近年来学者考证,他实为高丽人公妃所生,为争夺皇位而自称太祖嫡子,11岁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21岁就藩于北平。朱棣在即位初期,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一些改革,完善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形成了文官制度,这种制度曾一度让西方国家仿效,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下。他曾运用科举制度和编修书籍等拉拢旧朝遗留的知识分子,倡导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架构根基。他在位期间还进一步巩固了君主专权专制,对前朝的逆命臣子残酷屠杀,大肆株连九族。朱棣在永乐年初,移都北京,奠定了北京500余年的政权地位。在北京设立六部,增设北京卫所,建立北方政治军事枢纽。在女真地区筹建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和蒙古部落,瓦剌等少数民族等组成联盟体。还有闻名世界的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也是他的一大壮举。他极力促进工商业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鼓励垦种慌闲田土,实行迁民政策,督民耕作促进生产。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明朝时期的综合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时朱棣下令重新修筑了万里长城,我们今天所见的长城实际就是明代长城。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永乐大典是解缙等人组织编修的,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值,因为他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改动。而四库全书却有很多内容被编者擅自串改了的,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坏。因此永乐大典无愧于古代类书之冠的称号。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提到,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对这几位皇帝的丰功伟绩是给予高度的认可。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功绩不逊于与这几位的皇帝大有人在,可是偏偏被后世遗忘或贬低。
站在女性的观点追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历史解读情怀。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关注,点赞,点评,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动力!爱你们……
朱棣是通过篡位当上的皇帝,为什么后世对他的评价一直很高?
中国人只讲成功、不讲手段。衡量成功与否,是按国家这个大标准,至于杀多少人,老百姓是否幸福,没考虑进去。
朱棣是通过篡位当上的皇帝,为什么后世对他的评价一直很高?
史书上对人的评价,尤其是皇帝的评价,多看看就理解了。
有很多典型人物:秦始皇,被摸黑了,李渊,被抹黑了,李世民,被镀金了。大部分长期政权的皇帝都被镀金了。
史书上的名声如何关键要看后面编史时的掌权者的利益,你的名声跟他利益一致就对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