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都定都在长安洛阳?

位于关中平原的长安和位于黄河南岸的洛阳,在古代,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地势险要且易守难攻,同时其周边地区也非常富庶,农业发达,也拥有充足的水源,是相当合适建都的地方。

洛阳更是古华夏的文明中心和起源地,河洛平原农业发达,水源充足,更是控制当时东西南北往来的交通要据。

另一方面,这两个地方作为都城的历史非常悠久,西周建立在镐京(长安附近),东周建都在洛阳(周代之前的都城经常变动而且规模很小),有非常好的建城基础。

新王朝建立之后,在固有基础上建立都城,自然要比重新选地建都容易得多,省去了很多重新营造的成本和时间。

中原王朝不再将长安洛阳作为首都,也是这两个地方受到了严重破坏之后,也就是唐朝以后,唐灭亡后,烽火不止,当年繁荣富有的长安与洛阳基本衰落。

也因为过度开发,关中与河洛平原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封建时代已经不能继续承载更多的迅速增加的人口。逐渐被抛弃。

同时,元明清三代,中国领土增加,位置偏西的长安不再适合作为国都,而因为元朝运河进一步的开凿疏通,洛阳的地理优势也不再明显,为了稳固政权,除了明初短暂定都南京,元明清三代都将国都定在了地理优势更加明显的北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