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收复越南后,为何没到三十年就不要了?
虽然早在秦朝末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开始,越南“北属”中华,南越地方虽然一直是中国领土(今越南北部)但毕竟是化外之地,越人民风彪悍,不听教化,所以经常动乱。
五代十国越南独立出去,此后,越南时常侵扰宋朝,连蒙古人横扫欧亚却也被越南的山岚瘴气所困,明朝也是趁越南内乱,一举攻入越南,设立“交趾都指挥使司”。
但古代不比如今,冷兵器时代,明朝对越南的统治相当有限,越南虽然不如中原,但受到中国与印度文化影响,其文明程度也不算低,不甘于中原统治。
更何况,越南是落后地区,被指派到这里的官员都心有怨恨,同时时常欺压当地土著,惹的反抗动乱不停。让明朝非常头疼,更何况明朝士大夫集团崛起,皇权被限制,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政策绝对不能施行,对安南动兵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让轻徭薄赋,财政有限的明初朝廷,实在难以支撑,最后不得不放弃。
不要拿沙俄入侵相提并论,俄罗斯所吞并的西伯利亚与中国外东北等地,都是地广人稀或文明相当落后的地方,满清封闭东北,使得沙俄长驱直入几乎都没受到什么反抗。
大明朝收复越南后,为何没到三十年就不要了?
明朝在对越南用兵之处,并没有宣布自己要占领当地。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局势变化后,才抱着侥幸心理而为之的。因而,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不合情合理。而且,中原王朝对于云南的需求是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步降低的。明朝居然会动了入侵越南的想法,也说明当时的人已经逐步忘却了先民为何要控制当地。
首先,明朝入侵越南后的三十年里,一直没有从当地获得多少收益。虽然有越南工匠被抽调去北京修筑紫禁城,也有越南的火器专家被招募到明朝的京军中担任技术指导。但明朝为了控制越南当地而花费的大量钱粮,根本无法通过吸收消化当地资源来补足。
其次,明朝将内地的严格管控制度直接移植到越南,甚至强迫越南人蓄发和改穿明朝服侍,都引起了越南本土居民的强烈反感。加之明朝进入越南本身就是以帮助王室平定叛乱为借口。不仁不义的鸠占鹊巢行为,终究惹怒了几乎大部分越南贵族与精英阶层。所以,明朝在越南尝试殖民的结果,自然是惨淡收场。尤其是在后期,除了几个大城市为,明军几乎控制不了任何其他地方。在根本上已经成为无底洞式的死局。
当然,之前的很多朝代都有尝试对越南进行征服和殖民。被明朝推翻的蒙元帝国,就先后对北部的安南王国和南部的占城王国用兵。结果都在初期的胜利后,因入不敷出而不了了之。虽然在理论上,越南北部是一个不错的产粮区。但很明显,仅仅这里的粮食产出,并不能满足中原占领军的花销需求。
那么,更早之前的秦汉→隋唐时期,中原政权为什么可以在当地站稳假根?又是什么原因让控制当地显得非常有利可图?
原因就在于贸易!在航海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古典时代,任何从印度和锡兰岛出发的船只,若要到东亚大陆贸易,就必须进攻越南海岸。由于当时的船只需要经常进港休整,越南海岸就成为了去往早期广州城的必经之路。这点不仅由后世考古学家发现的众多古罗马钱币做印证,也有1世纪的托勒密世界地图为极好的依据。
在秦军南下岭南的过程中,最原始的海上贸易之路就成为了控制越南北部的重要动力。在秦朝被推翻后,留在岭南的赵佗也靠着发动一场小规模的内战,将当地的郡县收入自己的南越国麾下。这些征服者虽然可能并非来自传统的秦地,但因为是秦军系统的一部分,而很自然的被称为秦人。早期的希腊罗马地理学家,也就将他们登陆过的越南沿海港口称为秦尼。
汉朝消灭南越国后,将开拓更进一步。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当时的越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可以吸收到西方贵重金属和南洋香料的地方。甚至还有地中海的商人将精美的玻璃制品也输入当地。仅仅商业税收,就足以抵消大量的行政管理开支。
虽然这条原始的海上贸易线路,在当时还无法同陆地上的商路相比。但对于经常要在陆地上与匈奴和西域国家发生战争的汉朝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补充。到了汉末与三国时期,具有江东的孙吴势力也通过南征来控制当地。这里也就成为了吴国连接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因为传统的西南陆地通道和北方路线,都已经被蜀汉和曹魏占据。不愿受制于人的东吴,就必须从越南着手。
直到中世纪时的隋唐帝国时代,越南依然是波斯、印度、南洋和埃塞尔比亚商人到广州的中转站。哪怕是早期的阿拉伯人,也遵循这条道路东进。后来在宋朝时移民南海与泉州的蒲寿庚家族,源头就是移民到占城地区的穆斯林商贾。
但也因为航海技术的逐步发展,越南的中转站地位开始出现了松动。例如早期的航船,往往还需要从占城出发,经过北部湾后抵达雷州半岛。越到后来,商船越多的选择从占城走海南岛,或直接抵达广州和泉州。蒲寿庚家族的迁徙和占城的衰落,就有这方面的因素在里面。一直到明朝建立后,优秀的海员已经可以从马六甲或新加坡直航珠江口。这样一来,越南北部的商业收入就面临直线衰退。
当然,以朱棣为代表的明朝统治者,并没有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在明朝将东南沿海的自由贸易产业摧毁后,其本身的财政也很难不陷入困顿。这时候,越南当地的粮产与人口资源,又成为了明天图谋的对象。但直到控制当地,才发现已经完全没有意义。
后来的清朝也曾经以越南的内斗为借口,尝试入侵越南。在受挫后就没有继续明朝式的不断消耗。毕竟,在清朝中期的时候,不够开放的广州和舟山便已经将越南北部的贸易额比下去。
大明朝收复越南后,为何没到三十年就不要了?
越南古称交趾,安南,主体民族为京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赵佗等率50万秦军南下,在今天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建立南海,象郡等三郡,第一次将越南部分领土纳入中华版图,随后数百年因王朝更迭加上路途遥远,对越南的控制时断时续,直到隋唐时期,大唐又一次将越南纳入版图,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其父就曾被贬至越南境内任交趾令,王勃的传世名篇《滕王阁序》就是在前去交趾探望父亲途中路过南昌,留下这篇文章。
随着唐朝覆灭,五代十国中的南汉刘氏政权部分控制了越南,但随着宋朝势力有所收缩,越南再一次脱离中国版图。明朝建立后,曾力图收复越南,明成祖后期,派遣英国公张辅率50万大军出兵越南,将其重新纳入中华版图,并设立交趾布政司。但不到三十年,明朝主动放弃越南作为直辖领土,承认其相对独立性,将其作为附属国。原因主要如下:
一是当时越南气候潮湿,不宜居住。为稳固越南,明朝曾在越南驻有军队,军队往往不适应越南气候,疫病频发。
二是越南成为明朝沉重的财政负担。虽然将越南纳入版图,可以在当地征税,但所得税赋甚微,最高不足7万两,而为维持统治,朝廷要派遣各级官员,派驻军队维持治安和边防,这都需要大量经费,对朝廷来说严重入不敷出,许多大臣认为将越南纳入版图是得不偿失的,主张放弃越南。
三是越南土著居民民风彪悍,且形成相对独立的民族和统治力量。虽然被武力压制,但当地势力仍不断反抗明朝统治,长此以往,帝国认为越南是一块鸡肋,最终选择退出越南。
大明朝收复越南后,为何没到三十年就不要了?
儒家思想作怪!能开疆扩土的皇帝没有给文官好脸色的!反而是那些信了文官忽悠的都亡国了
大明朝收复越南后,为何没到三十年就不要了?
越南,古称交趾,自我们伟大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不满足现状,派出50万大军收复了越南等地区,后来中原地区也是战火连连,越南也就反复发生战争,后又经过一个千古一帝汉武帝收复,越南一直是我国的一部分,到唐朝末期,藩镇割据严重,越南也就独立了,后来也有几次大规模的收复,也是以失败告终,后明成祖派军30万对这个地方进行收复,后来证明这只是个短暂的收复,因为当时越南已独立400多年,风俗变化,不能融入中原社会,安抚越南费用巨大,入不敷出,北方异族兴起,边疆不安稳,最后明宣宗决定放弃越南,任其自便,这样越南也就独立了,但它仍是明朝的藩属国
大明朝收复越南后,为何没到三十年就不要了?
根据越南神话传说,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中国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
历史上越南(古称交趾)在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越南从南汉独立后,中原王朝都曾试图收复越南,如宋朝和元朝都曾大规模对越南用兵,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终于占领了越南。明朝在越南设置了交趾布政司,将越南重新纳入领土,不过大明朝平定越南后又不到三十年就主动放弃了,是什么原因让明朝主动放弃越南?
首先说一下明成祖进越南的始末:当时明成祖借越南的”陈胡之争“(被越南人认为是正统的陈朝子弟向明成祖求救)而用兵,进越有30万军队,号称80万,随后明军在永乐五年宣称”陈氏血脉断绝“、”应越南人苦求“进攻越南,越南反击军队号称有700万(然而不堪一击),明军击败越南的反抗后将越南北部收为领土,并设立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和都指挥使司,在越南按中原制度设立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
当时明成祖在越南派出了各级来自中原王朝的行政官员并派驻了大量军队,然后大刀阔斧移植中原王朝的体制和文化,结果当然触动当地上层利益,越南民心始终不附,而越南北部当时很贫瘠,大量官吏、军队涌入加上设立许多税、贡,也激化了矛盾。
不过很快朝廷意识到了问题,遂派张辅治理交趾,张改用怀柔、与民休息等策略,取得许多成效。可惜当时北方边防吃紧,张辅又被调离任赴北(能者多劳),继任的明朝官员恢复旧制甚至变本加厉,尤其是监军使太监马麟是个坏耸,收守贿赂,滥杀无辜,激起了民变,结果导致黎氏打着陈氏旗号登高一呼,越南整个局面糜烂不可收拾。
宣德元年,朝廷派柳升率7万大军征安南,结果指挥失导致全军覆没,柳升只身逃回,此时河内守军已成孤军,恢复或重新治理代价太大,明朝遂和黎氏议和,两年后撤销了交趾的三司。
综上,明朝作为陈氏援兵入越后取而代之,在当时越南人心不服,兵少不足以弹压,兵多财政又吃不消,再加上派出的官员又连出昏招,最终局势失控,使明朝丢掉了越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