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

疫情当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

疫情当前,还是一切从简为好。就拿我们这边的文件来说,疫情期间也是特殊的防控时期,所有的聚会一切停止,所有的红事在疫情期间停办,待疫情过后开始。所有的白事比须简办,人越少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有效的避免了扎堆聚集等现象,而这的方法也是为了村民的生命健康着想,所以我们也要理解一下。那么在疫情方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呢?李子来回答。

生老病死,这种事情是避免不了的,而在疫情期间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而就在前些天的时候,我们村里就发生了一出白事,而且去世的是一位老板的父亲,在村里也是有钱有势的,据说这位老板固定资产在千万以上。

说起丧葬,以中原地区最为隆重,听一中原的朋友说,他们那里白事工作最为繁琐,一般村里有公事的时候,全村的老少爷们都来帮忙,为了体现排场,主家也请来了戏剧团进行唱戏,并一唱几天,并连续唱三年才完成这出公事。

所以来说,他们中原地区的白事工作是很麻烦的,相对于他们那里,而我们这边的农村丧葬工作是比较简单。从原来的2~3天到现在的1天左右就能完成。

但是这位有钱有势的老板,为了体现排场,因此就打算这出公事非得大办才行,以显示自己的孝顺。而这就很尴尬了,明明现在是非常特殊的时期,而他非要这么做,在此之下村里领导也纷纷做这位老板的工作,并讲明厉害关系。

最终这老板不在犟下去了,因为自己的乱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只会添乱后果自己晓得。只好按照村委的殡葬方法,进行简事简办,只有五六个本家人在那里做事,而丧事也从原来的3天简化到1天完成,最终没有给村里添乱,没有给社会添麻烦。

所以从上述的事情来看,在疫情期间,在反对扎堆,反对的情况下,为了大家的健康,任何事都是不能通融的。那么农村的丧葬工作如何处理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在丧葬的时候,一定要严禁聚会扎堆,最好本村里,本家里的人做这事,并防止一些外村人员进入村里进行吊丧。而外来的殡仪车进入村后,一定要严格消毒,司机进村之前先要测量体温,然后才放入拉人。而所有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在完成白事吃饭时也避免聚集吃饭,所以来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把风险降到最低。

所以来说,

非常时期要非常对待,毕竟这个非常时候并不是儿戏的事情,看看我们的医护人员在前线非常危险,非常劳累,我们后方的某些人所做的扎堆聚会不觉得自己脸红吗?因此来说,在疫情当前,农村的丧葬还是以简单为主,简办为好,不要做一些聚会的事情。

疫情当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在当前这个防疫的非常时期,根据防疫的统一要求,要停止婚嫁,做到不聚会、不聚餐、少出门,对于老人去世的丧葬,也要从简办理,不给疫病传播的机会。

虽然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当地确实没有发生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但是我们这里一直对防疫问题抓得非常紧,在村口设立了检查点,控制人员出入,大喇叭每天不停的进行宣传,提高村民重视疫病的思想认识,防止产生松懈麻疲现象。

在抗击疫情的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村曾先后有几位老人去世。都是遵循丧葬从简的原则,由村委会出面进行协调,组织安排殡葬的。村委会先安排左邻右舍的有关人员前来帮忙打墓子。对亲朋好友除过子女以外,其余的人采取电话报丧的方式,同时说明,一律禁止前来吊唁送埋,只允许子女前来给老人料理后事。

现在我们这里还是土葬,在安排人打好墓子后,就直接进行下葬。尽量减少参与人员,在安葬完了以后也不准进行集中吃饭待客,而是要各回各家。同时要求所有帮忙的人做好自己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和手套,回家后要自行进行消毒。

如果是在平时,像我们这里对家中老人去世的葬礼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高寿老人去世,在我们这里称为“红白喜事”,那是很热闹的。不但要请吹鼓手和乐队,还要搭棚、请厨师、安排酒席,宴请前来送埋的亲戚朋友,行礼的左邻右舍和所有乡亲,以及帮忙的家族中的人,尤其是那些比较大的家族,亲朋友比较多的人家,最少得安排五六十桌才能坐下,一般葬礼要举行好几天才能完的。

这种现象,在这个防控新冠肺炎的非常时期,不管是谁都绝对是不允许的,都被一律禁止,实行丧事从简的原则,不准举行任何仪式,不准待客聚餐,就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交叉感染风险的。

总之,如果在防疫这个关键时期农村有老人去世的话,就要以大局为重,遵守当地防疫的统一要求,按照从简原则,早下葬入土为安。尽量减少参与人员,不聚集,不聚餐,少给防疫增添麻烦,努力打赢防控新冠肺炎阻击战。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

疫情当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

疫情当前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丧事只能简单处理,以免造成人员聚集引发疫情事件。从简处理是最好的措施。

疫情当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

特殊时期,农村丧葬也要服从抗疫,一切从简。眼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段,我们更应该做到不聚集、不聚餐,不给病毒任何传播的机会。

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到,2月22日0—24时全国有21个省区市确诊病例零新增,但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容不得我们半点懈怠。

农村人历来讲究“红事叫,白事到”的习俗,但凡村里谁家有人去世,不用招呼,知道后便会主动登门帮忙。可眼下全国上下正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而且村里也曾在大喇叭里反反复复强调,人员减少出门,不聚堆,不串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村有人去世,该如何殡葬呢?

非常时期,我们要遵循丧事从简的原则。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第一时间要通知村委会,由村里出面安排人员,前来帮忙。像一些外村的亲朋好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电话通知一声,说明情况就行,就没必要前来吊唁了。村里安排办理好火化手续,直接下葬。前去帮忙的人员也应该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和手套,完事后回家自行进行消毒、洗手。

像我们当地农村,如果是平日里家中有老人去世,东家都会请厨师到家里来,安排酒席宴请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和来帮忙的街坊邻居。有的时候,那些家中亲戚朋友多的,都得安排几十桌才能坐下。而眼下正值全国上下防控新型肺炎疫情时期,聚餐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为了大局,下葬以后,帮忙的人员也最好不要逗留,忙完后各回各家。

所以,如果在抗疫期间农村有人去世,那就以大局为重,一切采取从简原则,早火化、早下葬,减少人员聚集、不聚餐,做文明殡葬的践行者、顾全大局,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

疫情当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刚好在此期间经历过此事。

就在前几天,村里族中长辈大爷爷因病去世。原本咱们农村里是要择日下葬入土为安,且要大开礼堂,一般举办5-7天;但正值疫情期间,经过再三商议考虑,且村委会也来吊念通知不允许聚聚大行操办,希望一切从简,因此决定第三天就下葬了。

因为封村封路,外村亲戚有前来的都被执勤人员拦下,孝子前往取炮竹以及红包礼金,寒暄几句后各自原路返回。

吃饭有5-7桌,基本都是本家人和村里人,由于大家都知根知底,而且都没有外出,所以还好,但实属冷清。

由于丧事从简,很多礼节都省掉了。。。

疫情当前,人员不能聚集,农村丧葬如何处理?

“家父去世,深感悲痛,但在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经村中两委干部和我家人的商量决定,在这非常时期,为了避免和杜绝被病毒传染和感染的几率,我家响应上级号召,在家父去世之时丧事一律从简,不接受村中任何一位父老乡亲或亲戚前来吊唁送葬,不收取一切人情往来,不办酒席,做一个‘白事’简办的践行者。父老乡亲的情谊我代表家人深表感谢!

上则这一段话是2月23号农嫂村里,一位87岁高龄去世老人家中在自家大门口醒目位置上贴出的告知书。

的确,事实也是如此。我村去世老人姓吕,在村里做了一辈子的赤脚医生,为人很是和善,而且医术也是没得说,颇受村里人尊敬和爱戴。吕大爷家的大儿子在父亲去世第一时间便向村委做了报备,村两委接到报备后也立马派出人手,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措施下去主家帮忙,并向其它机构联系车辆和进行火化的安排。

本该在我们农村人的观念中被人们列为生活中头等大事的“白事”,在这疫情当前的非常时期,也都变得那么尤为不重要了。原本农村去世人在家挺灵三天的习俗在吕大爷这从简,变做了一上午。而且中午吕大爷走的时候也没有吹打仪式和鞭炮声相送,吕大爷的棺材也是村委会指派的几个自愿者将吕大爷棺柩抬上了灵车。整个过程用时不到半小时,且没有人员聚集。想去吊唁的邻里乡亲也都没有前去吊唁,自发的在灵车起步时在自家门口远远的给老人行了一个注目礼。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做出,疫情当前在人员不能聚集时农村应对丧葬事宜的处理方法。家里有人去世后,理应第一时间及时的向村委报备,并由村委帮忙联系一切丧葬事宜。其实,在当前疫情这个防控形势时期,我们非常清楚,丧葬简办,不单单是对别人负责,也更是对我们自己负责,聚集一起的危险性太高了。

在这非常时期,只有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及早战胜疫情,还我们一个安乐的家园,让我们去世的亲人走的更安心。所以,非常时期,丧葬简办,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什么事情也没有疫情防控这个头等大事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