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满清皇子的名字大多用生僻字?
为了与众不同,显示自己高贵。不同于平民百姓!
为什么满清皇子的名字大多用生僻字?
满清政权入关后,积极学习汉族文化,致力于民族融合,有许多政策都是延续了明朝的传统,皇子起名规则上也借鉴了明朝。纵观明清两代皇子的名字,生僻字都挺多的。
之所以会大量采用生僻字起名,主要是受明清皇嗣起名规则的局限,以及方便百姓“避尊者讳”。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为了方便后代子孙见面好论辈分,明分支,朱元璋给26个儿子的子孙后代都定下了代表辈分的字,每个儿子后代的辈分字都不相同。
详情如下图
朱元璋确定了辈分字还不算,他自己信奉五行,还规定了子孙名字的第三字还必须带上五行元素,就是带上金木水火土的偏旁。为了避免同一代人同名,连元素周期表里的字都被用到名字里了。
清朝以康熙皇帝为分水岭,之前都是按照满语起名字,予以美好的祝福就可以,不用考虑辈分。从康熙的儿子们开始,皇子起名时就遵循汉人起名字的方式,辈分字+名字。
康熙定了下三代的辈分字为“胤、弘、永”,乾隆皇帝续了“永绵奕载”,道光皇帝续了“溥毓恒启”,咸丰时续了“焘闿增祺”,溥仪退位后还增了“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十二字。虽然大清朝到溥字辈就亡了,可老祖宗定下的辈分字,爱新觉罗的后代还是可以继续沿用的。
规定辈分字的同时,同辈兄弟的名字部首也必须都是一致的。如康熙的儿子是“胤”字辈,名字都带“礻”。孙子是“弘”字辈,名字都带“日”;重孙是“永”字辈,名字都带“王”。
一般来讲皇帝的儿子都不少,皆用同一个部首的字起名,且都得是寓意较好的字,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很多皇子的名字都是生僻字,甚至是为了好寓意拼出来的字。
再者,古代讲究避尊者讳,父亲的名字儿子不能用,皇帝的名讳全天下都要避讳,甚至生活中直接写出来、读出来都是大不敬,要想方设法找到同义字替换或者干脆写成错别字。皇子名讳采用生僻字,也就是寻常百姓平时根本用不到的字,大大的避免了皇子登基后,百姓皆要避其讳的麻烦。
由于清朝皇子都用相同的辈分字,新皇继位时,其众兄弟都面临避讳改名的问题。如雍正皇帝胤禛继位后,其兄弟们的辈分字“胤”都改为了“允”;毕竟皇子数量多,能继承大统的就一位,一人改比兄弟们都改方便多了,于是乎后来的皇帝登基后都是改自己的名字,如嘉庆皇帝“永琰”改成“颙琰”,道光皇帝“绵宁”改成““旻宁”。
明清两朝皇室辈分字的应用也有所不同。
朱元璋给自己所有儿子的后代都安排了辈分字,意味着朱家子孙都要按照辈分表起名。无论是是哪个支系,什么辈分,是皇帝近支还是闲散宗室。而清朝只有近支宗室男丁起名才可以遵循皇子“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的辈分字,同是爱新觉罗的后代 ,却早已分出个亲疏远近。宗室远近的划分标准最初是以康熙为界限的,康熙的子孙都算近支宗室,可能是康熙子孙实在太多了,后来改成雍正的后代才算是近支皇室。 爱新觉罗家其他的支系都采用区别于皇室的其他字作为辈分字。
为什么满清皇子的名字大多用生僻字?
简单来说,是为了方便避讳。
清朝皇室取名的规矩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色。
康熙之前:满文名为主在康熙皇帝以前,清朝皇室取名完全按照满族自己的习惯,努尔哈赤不用说了,他的兄弟子侄也都是叫穆尔哈齐、皇太极、多尔衮这些,全都是满语名,而且不考虑辈分。
努尔哈赤确定了宗室的划分,按其规定,努尔哈赤自己及其亲兄弟的后裔被称之为宗室,俗称黄带子,努尔哈赤的堂兄弟以及从堂兄弟的后裔被称之为觉罗,俗称红带子。
宗室与觉罗的划分是清朝皇室命名跟明朝皇室命名走向不同的的第一步。
努尔哈赤之后,皇太极加快了后金(清)的封建化进程,再加上之后的清军入关、一统全国,汉化的影子也在皇室命名中显现出来,康熙帝名叫玄烨,这个名字显然带有不少的汉文特色。
康熙时期:使用字辈清朝皇室起名按字辈是从康熙时期开始的。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序齿(载入族谱)是有二十四个,无一例外,他们的正式名字中第一个字均为“胤”,如胤禛、胤祥。
这是康熙帝对自己儿子做的一个特殊划分,他规定自己的后裔为近支宗室,非其后裔的宗室称之为远支宗室,只有近之宗室才用字辈。
除了儿子们以外,康熙帝还规定了孙辈和曾孙辈的字辈,即“弘”与“永”两辈,如弘历、永琪。此外,后人名字的第二个字康熙帝也安排上了,即确定偏旁,康熙帝的子辈名字偏旁均为“礻”,孙辈均为“日”。
康熙以后:因避讳而变到康熙帝去世,清朝已经快入关数十年,有些东西已经学的很溜了,比如避讳。
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时期,后金(清朝)是不怎么避讳的,努尔哈赤时期还可以直接写努尔哈赤的名字,顺治帝福临也下诏“不可因朕一人,使百姓无福”。
但到了康熙时期,避讳还是开始了,最明显的唐玄宗不叫唐玄宗,叫唐明皇,其他遇到忌讳的字要么换过,要么缺一笔或者多一笔,反正不能完全相同。
继位的雍正帝比康熙帝更忌讳,连谐音都要避,他的兄弟们名字中的“胤”字自然也要变变,改成了“允”。
乾隆帝跟他爹不同,没这么计较这些,所以他的兄弟们不需要改字辈。
乾隆帝退位后,嘉庆帝继位,宣布以后兄弟们不用该字辈了,我改!于是他改名成了颙琰,他儿子道光帝继位后也改成旻宁。
咸丰帝以后,直接规定皇帝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不需避讳,所以谁都不需要改名了,但跟第二个字撞上也是要避的,所以同治帝和光绪帝的名字,反而是第二个字生僻,这是为了方便避讳。
为什么满清皇子的名字大多用生僻字?
清代皇族子孙自康熙开始,开始仿照汉族起名,名字中带有字派,康熙为其子、孙、曾孙确定的字派分别是“胤”、“弘”、“永”,乾隆皇帝又以“永绵奕载”接续,道光时增“溥毓恒启”四字,咸丰七年又增“焘闿增祺”四字,溥仪退位以后,又加“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十二字。上述是清代皇族的字派。
与字派相对,对皇子的名字也有严格要求,即确定严格的偏旁,其中胤、弘、永分别对应礻、日、王字旁,绵、奕、载分别对应心、纟、钅字旁,溥、毓、恒多用亻、山、金字旁,但到后来的字派,尤其是恒字辈,清朝已经灭亡,所以并没有那么严格了。
看到这儿就应该想起了明朝,明朝同样是确定藩王字派,并且同样要求固定名字偏旁,即必须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循环。所以,明代皇子的名字有很多偏僻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清朝也采取了明朝的命名规则,即命名过于严格,所以出现明朝一样的问题也就不为过。
不过,明清在具体命名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其一,明代朱元璋的二十几个儿子各有字派,但名字的规则相同,也就是说,按照常理,朱元璋二十几个儿子中,名字最后一个字可以出现重复,如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姓朱名桂,第十一代晋王姓朱,求字派,亦名桂。
但清代皇子字派均相同,但在字派相同、名偏旁相同的情况下,为避免重复,名字最后一个字就必须不同。
其二,明代所有皇族,包括藩王子孙,都可以使用字派,也就是只要是朱元璋的子孙,都要按照字派、固定偏旁起名。
但清代不同,清代上述字派,尤其是清朝还未灭亡时使用的胤、弘、永、奕、载、溥、毓、恒、启等字派,规定只能由近支宗室使用。清代近支宗室曾有数次变化,第一次是规定康熙的儿子都属于近支宗室,最后一次确定只有是在嘉庆年间,只有雍正的后代才属于近支宗室。这样,清代字派的使用范围就远远不如明代了。
为什么满清皇子的名字大多用生僻字?
为了不和凡人的雷同!
为什么满清皇子的名字大多用生僻字?
满清皇子起名字之所以用生僻字,是为了向汉人文化靠拢,学习汉人文化重内涵,更重行辈之序和长幼有别,可以清楚追溯家族族谱先人的来由,也就是宗族礼法中的论资排辈(针对家族男丁制定,女孩很少用)。
特别是在以前每个姓氏背后制定总什么(字牌、辈分),后代必须严格遵循,按辈分起名字。
清朝自从康熙皇帝开始比较重视满汉一家亲,推崇学习儒家思想,特别是皇室起名字也向汉人的宗族观念靠拢。例如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后代起名就非常随意。
从康熙皇帝开始按照排字辈命名,皇子用“胤”字辈,“示”作旁取名;孙子辈用“弘”字,“日”作旁。后开加上清皇室历代皇帝的续写其辈分用字顺序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
但这些字牌只能宗室近支用,稍远的旁支不得用。
但清朝皇室后来之所以选用生僻字起名,是为和民间百姓区分开来。显示皇室的尊贵,辨识度高,凡是皇家御用的一定要圈起来,就连同音的字在叫法上也要避讳,为了显示维护皇室的威严。
不光是在清朝时候给皇子们取名字要求独一无二,就现在的很多家庭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家的孩子名字特别,专门挑着生僻字来叫,来显示自家孩子的与众不同,比如禤靐龘(xuan bing da )……等等。
转回正题,为什么满清皇子的名字大多用生僻字?
周所周知满人的文化合汉人是有区别的,当皇太极入住中原以后也在不断的学习汉人的孔孟之道,真正开始推崇皇子们取名用生僻字是在康熙年间,自从康熙的皇长子胤禔出生,始有明却规定,上一个字用"胤",下一字用"示"字做偏旁,由内阁大臣选定偏僻之字圈定,然后再上奏皇上,大多需用偏僻字者,是因为此皇子将来有可能成为皇帝,便于天下臣民避讳。
自从康熙制定此规定后,就像普通的人家的族谱进行了排序,例如:
一、雍正:上"胤",下"示"字旁。
二、乾隆:上"弘",下"日"字旁。
三、嘉庆:上"颙",下"玉"字旁。
四、道光:上"绵",下"竖心"旁。
五、咸丰:上"奕",下"言"字旁。
六、同治:上"载",下"三点水"旁。
七、光绪:同上。
八、宣统:上"溥",下"人"字旁。
但是到了道光皇帝以后,又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非皇帝的直系血脉,不可以用特定的偏旁,由此可见,在名字可以看出虽同根,但却不同祖。当然说的都是清朝的男性皇子,公主格格不在其中。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以上是个人见解,欢迎大家的关注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