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为什么最后选择出家当和尚?

可能是受鲁智深影响,和自己假扮行者有关。香透了世态炎凉就索性出家了。

《水浒传》中武松为什么最后选择出家当和尚?

在梁山108将中,有两个名义上的和尚,分别是鲁智深和武松。之所以说是名义上,是因为两人都不是真正的出家人,鲁智深做和尚,是为了逃脱官府的追捕,武松做行者,同样是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捕。征方腊后,鲁智深坐化成佛,武松也选择在六和寺出家了。

武松绰号行者,是因为他打扮成了行者,本质并不是。事实上,武松虽然打扮成了行者,也从没有把自己当行者,他依旧喝酒吃肉杀人,跟行者毫不沾边。

既然如此,武松最后为何选择了出家呢,难道就因为他断臂了?事实上,并不是,武松出家和断不断臂没关系。

但是到了后来武松在战场上失去了一条手臂,即便是武松的战斗力依旧很强,但是也已经变成了一个废人。所以在宋江来看望他的时候,武松对宋江说了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跟随宋江回到朝廷。为什么武松宁愿出家,也不愿意继续跟随宋江呢?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宋江对他的态度就懂了,宋江看到武松断臂后,对武松也没有了之前的热情,在得知武松想要出家时,连劝都不劝一下,只是淡淡的说了四个字,表示尊重他的打算。之后宋江直接就离开了,由此可见宋江已经不再把武松当做一回事,而是把他视作一个拖累。

  此外武松的好兄弟鲁智深也是在六和寺离开的,武松和鲁智深两个人关系非常的好,亲兄弟也就不过如此了,两个人还曾经商量过,就算是死后也埋葬在一起,因此武松也留在了六合寺。武松的哥哥早就已经离开人世,他也已经替自己的哥哥报仇,而对他有再造之恩的孙二娘夫妇,也在战场当中死去,因此武松已经没有什么牵挂了,因此最终选择在六合寺出家。

  还有人猜测,武松觉得自己手上的杀孽过重,也算是留在寺庙当中为这些亡魂超度,网友们怎样看待武松最终的选择?武松生擒方腊后,为什么他宁愿出家为僧?看看宋江的态度你就懂了

《水浒传》中武松为什么最后选择出家当和尚?

武松是《水浒传》中最有英雄气概的人物,自小说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著名批评家金圣叹言: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

这一段评价十分到位,从中可以提炼出两点:第一,武松是真英雄,与宋江不是一类人;第二,武松的性格豪放,不受世俗羁绊。

这两点,就决定了武松的结局,一定是出家为僧。以下详细解释。

梁山108位好汉的几种结局

第一种:接受招安后,战死沙场。

这一类人数众多,如秦明、董平、张清、王英、扈三娘等。

但武松不会被这样安排。他属于作者偏爱的一个角色,在小说中戏份非常多。而且他本人武艺高强,不会草率地死在战场上。

第二种:征途中病死

如林冲,征方腊后,病死在杭州六合寺。青面兽杨志,也是征途中病死。

第三种:被害死

这一类,属于立功受封之后,遭到皇帝或奸臣的猜忌,被陷害而死。

如宋江,喝了御赐毒酒而死;卢俊义,喝了蔡京送的毒酒落水而死。

李逵、吴用、花荣等人,则做了陪葬。

第四种:立功后,担任朝廷官职

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都在朝中担任要职。

美髯公朱仝、圣手书生萧让等,最终也都继续为朝廷效力。

第五种:先做官后辞官,回乡善终

如柴进、阮小七等。被封官的好汉,大部分最终都选择了这条路。

第六种:招安后就选择离开,没有参战

浪子燕青,入云龙公孙胜,扑天雕李应,都属于没参战的。

第七种:出家

公孙胜也属于出家,不过是修道,同时也有不少好汉跟着他一起。

真正出家做和尚的,以武松、鲁智深为代表。

看了以上七种结局,我们就会明白,武松出家,是最好的结局,也是作者对他的偏爱。其余六种,都不符合武松的人物形象。

武松原本就反对招安,更是对朝廷官员深恶痛绝,所以他绝不可能接受朝廷封赏;既然不接受封赏,也就不会被害死。最终,只有出家一种选择。

武松与“佛”结缘

武松的绰号为“行者武松”。行者,就是头陀、苦行僧的意思,本来就是个和尚。

武松怒杀西门庆之后,为了隐藏身份,便打扮成“行者”,从此以出家人的身份行走江湖。

这一点与鲁达非常像,鲁达同样是因为杀了人,便逃到五台山落发为僧,成为了真正的和尚。

武松和鲁智深两个人,关系也最为亲密。鲁智深在二龙山当大王,武松去投靠。投了梁山,两人也是一起行动。排座次,鲁达第十三,武松第十四。最后两人一起在杭州六合寺出家。

他的绰号是个和尚,他的挚友也是个和尚。他与佛结缘,最好的结局,就是做和尚。

杀戮过多,需要赎罪

这是武侠小说的惯常套路。一个杀戮过多的侠客,最终的结局,往往就是出家。

如:《天龙八部》的萧远山、慕容复;《倚天屠龙记》的金毛狮王。

武侠和佛家,有不解之缘。但凡嫉恶如仇的英雄,往往心中有慈悲、有佛性,最终也会亲近佛家。鲁智深和武松,就是这样的英雄。

武松早年杀人,是为了报私仇,手刃自己的仇人,他的心中没有什么愧疚。

但是到了后面,跟随宋江征讨方腊等起义军,又杀死很多人。这时他的心中,就有了愧疚。为什么呢?

武松本来就不情愿招安,而方腊等起义军,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坏人。他们也是受到欺压、憎恶朝廷的反抗者,武松甚至从心底里是敬重他们的。

这一番,武松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可以心中无愧了。

因此,拒绝朝廷封赏,出家为僧,成为他赎罪的一种选择。这也可以使他的心更加平静。

《水浒传》中武松为什么最后选择出家当和尚?

武松作为《水浒传》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如三碗不过岗、武松打虎、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单臂擒方腊等等。

对于武松的结局,我们也都十分清楚,单臂擒方腊以后选择了在杭州的六合寺出家当和尚了。为什么武松会做这样的选择,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武松的亲朋好友悉数去世,武松对于时间已无太多牵挂

亲人、朋友相继的离开让武松的心一次次的死去。

第一次心死。武松从小就是孤儿,是哥哥武大郎一手讨“百家饭”才将其养大,也正因如此,武松才对武大郎倍加亲近,也是如此才怒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而当武大郎被害死以后,武松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就不复存在了,此时的武松的心已经死了一回了。

第二次心死。武松在梁山中关系最好的应该算是张青孙二娘这对夫妇了,张青夫妇多次舍命相助武松,因此武松也把他们当做自己兄弟亲人,但是在征方腊的时候张青夫妇不幸身亡,武松再一次失去了亲人,他的心彻底死去,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牵挂了。

武松一生杀戮太多,看破红尘,希望得到灵魂的超度

武松的一生伴随着杀戮,从怒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到血溅鸳鸯楼,再到最后征战方腊,一路以来武松一直在杀戮,死在他刀下的除了那些该死之人,也不乏一些无辜的生命。

武松对应的天罡是天伤星,最后被砍掉了一只手臂也是应了这天伤星的说法,也正是因为杀戮太多,最终武松也遭受到了报应,因此对于武松来说,帮助宋江完成征方腊的任务以后,他也无心再去杀戮了,希望有一处安静的地方可以忏悔自己的灵魂。

武松的江湖梦彻底破灭了

诚然,征方腊的时候一百零八位头领死伤大半,很多都是战死的,但是最终回答京城受封的仅有十几人,所以很多活下来的人在半路就离开了宋江了,武松之所以选择出家,也是和这些离开的人一样,心中的梦彻底破灭了。

像武松这样的人,在水浒的世界里有很多,他们都是天涯亡命之徒,但是也是忠肝义胆的英雄豪杰,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聚集在一起,他们心中有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金银”的江湖梦,梁山无疑是他们理想中的圣地,但是随着招安的到来,武松心中的江湖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个心中的江湖梦也完完全全的破灭了,对于武松来说梁山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梁山了,他本就厌恶朝廷,所以既然江湖梦没了,就更不会回去朝廷当差了。

结语

总的来说,武松最后的结局虽然有些凄凉,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武松也是幸运的。武松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留恋,亲人的相继离去,江湖梦的破灭,看破了红尘,导致武松最终选择了出家,远离了世俗。

欢迎关注【识海泛舟】。与您一起探讨名著故事!

《水浒传》中武松为什么最后选择出家当和尚?

我觉得这与他的经历有关,首先他个人性格疾恶如仇,看不怪官场腐败,勾心斗角的政治现象。其它,在宋江开始招安,他就和鲁智深,李逵,阮氏英雄等一批英雄是反对,不愿与贪官们同流合污。所以就出家了。

《水浒传》中武松为什么最后选择出家当和尚?

感谢邀请。因为个人的话对《水浒传》这部作品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就很难给到你一个确的答案与答复,建议你还是问一下,对这部作品有相关理解的人相信他们会给到你一个最为直接性的回答与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