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汽车空调怎么用才能效果最好?
在极高温的天气里,想要让汽车空调制冷效果好,我觉得这几方面应该注意一下:
1、保持冷凝器、蒸发器的清洁什么冷凝器、蒸发器,估计很多车主听完都蒙圈了,压根儿就不知道这是什么。其实这很正常,咱又不是专业修空调的,不了解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冷凝器就是车头的那个散热器,蒸发器就是中控台下面给你产生冷气的东西。
压缩机工作时会把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气态,然后输送到车头冷凝器,在这里散热风扇疯狂地给冷媒降温,冷媒释放热量后发生冷凝,变成高压液态冷媒,接着进入中控台下面的蒸发器,也是一个类似散热器的东西,冷媒通过一个小孔喷进蒸发器,在这里汽化吸热产生低温。然后气态冷媒被吸入压缩机,继续下一步循环。
所以你可以看到汽车空调系统运行的原理就是用压缩机驱动冷媒在车里汽化吸热,在车外冷凝放热,就这样把车内的热量搬运到了车外。
如果冷凝器和蒸发器表面太脏那就会影响热量转化的效率,结果就是空调不凉还特别费油。
2、打开内循环这是提高制冷效果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打开内循环后空调会把车里的空气反复循环降温,降温速度会更快,而且出风温度更低,给人的感觉就是制冷效果特别好。
如果开外循环的话空调会吸入车外的高温空气,降温后送入车内,而车内原本的冷空气则从车尾部通风口排出车内了,就跟你开着门窗开空调一样,这样不仅浪费制冷量,还会使出风口温度偏高。
3、关掉不必要的出风口这是我开了十年面包车研究出来的独门秘籍。
汽车上出风口很多,但有些座位上并没有乘客,这时候可以把这些出风口给关掉,可别小看了这个动作,它可是真的能提高制冷效果。因为出风口关闭后冷风就集中火力对着驾驶员吹,驾驶员这边的冷风不管是温度还是风量都会有所提升。
4、保持一定的发动机转速空调压缩机转得越快,冷媒循环转运热量的速度就越快,制冷效果就越好。所以想让空调制冷效果好,那在路上就别磨磨唧唧龟速行驶了,适当提高点车速,让发动机稍微转快一点,这样空调制冷效果会更好。
有些人在快速路上跑40-50,发动机转速只比怠速高那么一点点,冷媒循环量少,热量转移效率低,自然不凉快了。而你把车速提到80,发动机转速踩到2000,这时候空调再不凉的话那就说不过去了。
5、尽量避免暴晒汽车在太阳下暴晒后特别影响空调制冷效果,尤其是小排量车,本来制冷功率就小,暴晒后那情况简直是惨不忍睹。自我感觉起码要行驶10分钟才能缓过劲儿。
因为暴晒时整个车身都在吸热,开空调的时候虽然空调在拼命向车外运输热量,但是滚烫的车身却在持续给车内传递热量,所以制冷效果特别差。
所以说夏季大太阳天气有条件的话尽量别让汽车在太阳下暴晒,这非常影响制冷效果。如果不得已非要暴晒,那尽量避免阳光晒车头,最好弄个遮阳挡把前挡风玻璃挡起来,因为前挡风玻璃透光面积更大,会让车内更多区域暴露在日光下。
6、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些车是变排量压缩机,如果不把温度调到最低那么压缩机就不会全功率运行,制冷效果就不好。
而且气流经过空调冷凝器后温度大概在5摄氏度左右,如果你把温度调得太高,自动空调系统会把一部分冷气引导至暖风水箱加热一下来满足你的设定需求,这样就浪费了一部分制冷量。
高温下的汽车空调怎么用才能效果最好?
汽车空调怎么用的效果最好?
在车辆空调系统没有故障的前提下,同一款车的制冷效率和体验也会有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呢?
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为硬件的差异,其二为设定的区别。
汽车的空调制冷效果还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便是同一款车;因为硬件也可以有“公差”;比如还蒸发器芯体的制冷性能允许有上下(±)5%的差异,同一辆车的制冷效果可以上下悬殊10%;同时鼓风机的风量标准、冷凝器的热交换能力也都是允许上下波动5%的,所以有些差异也不用感觉奇怪,只要设定合理都会有不错的体验。
调整出风口很重要
普及一个冷知识:
- 冷空气密度大,进入车内会下沉
- 热空气密度低,进入车内会上升
那么是不是降温要从上面开始呢?
如果想要快速降温并且让体感变得舒适,在制冷过程中要先用「脚部+正面」出风模式;老话说“寒打底下来”,如果脚感觉到冷则全身都会感觉到凉,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只是需要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俺不懂……不过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那就是穿鞋就会感觉到热,鞋子总会比较厚,所以降温要从下面开始。
在快速降温阶段也可以将温度设定到最低,自动空调系统或车辆具备远程控制能力的话,开启的时候可以设定为“L”模式,也就是最低温;智能汽车或定位稍高一些的车辆,其使用的空调压缩机基本都是“可变排量压缩机”,概念说白了就是“变频”,制冷量可以升高或降低,设定温度越低制冷量越大,降温速度就会越快,反之则降温缓慢。
所以在启动车辆之前可以选择快速降温,在温度达到舒适的标准后再往上调整,调整到理想标准之后打开AUTO(自动)模式即可,随后就能实现恒温了。
在恒温之后,空调出风模式可以设定为正面出风或前档出风,正面出风把出风口格栅往上拨,尽量不要朝着整体直吹,否则很容易着凉;前挡出风的体验最好,但是很容易造成车窗外部起雾,也就是玻璃被大幅降温之后冷凝了外面热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这总需要用雨刮器来清理,确实有些烦人。
至于是否还要用底部出风就要自己去体验了,脚总是太凉也不好。
最后需要了解的是内外循环模式的应用,理想模式其实是“外循环”。
内循环是通过鼓风机将车内空气抽出到蒸发箱进行降温,随后再送入车里,完整的给车内的空气降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外循环模式则是从外部抽入热空气并进行降温,送入车内的冷空气会把车里的热空气从车里面压出去,参考下图,汽车是有出风口的,在外循环模式中通过单向阀可以防止热空气回流。
想要快速的降温就用外循环,冷空气不断进入车内,热空气逐渐压出车外,这是效率最高的方式;至于内循环其实只是在外部空气有异味的时候可以使用,内循环会关闭外循环的翻版,一般只保留一条缝隙,外部的气味就进不来了。但是呼出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远超过常规浓度,如果车内人员太多,有一两个小时就能造成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这会造成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其实很多的疲劳驾驶并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大脑缺氧,所以跑长途的时候要用外循环。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