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为何大多用自吸?是日系涡轮技术不行吗?
涡轮增压技术基本上可以说是由德系给发扬光大了,国内德系车大部分都是带增压的发动机。而日系一直以自吸居多,但是没有并不代表技术不行。
上图是一辆80年代的丰田CORONA,它装的就是一台涡轮增压发动机。
而CORONA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是1982年由雅马哈基于丰田3T发动机开发的1.8升发动机,直列四缸,每缸两个气门两个火花塞,160匹马力,最大扭矩206牛米。
再往后去80-90年代是日本改装车的巅峰时期,那些改装车顶着硕大的涡轮增压器,高转速区间动力输出依然给力,油门踩下去转速车速爆表很常见,甚至提速时车速表指针比一些发动机转速表还快。以至于最早看到这些视频时总以为是架空驱动轮跑的造假数据。当年的一些赛事上日本的赛车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以至于有人说当年日本玩涡轮增压时欧洲厂商在想办法改规则把日本踢出比赛。
近几年来日系也有涡轮增压车型了,个人认为应该是顺应环保、油耗的结果。毕竟排放指标这些年来几乎是以指数级增长。不过对于日系来说开发一款涡轮增压发动机应该不是难事儿,毕竟很多厂商的增压器也是日本厂商提供的,把二十多年前压箱底儿的技术拿出来改一改应该还是能跟得上主流的脚步。
日系车为何大多用自吸?是日系涡轮技术不行吗?
日系是最晚应用涡轮增压技术的车企!连相对保守的丰田也开始大规模应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日系的涡轮技术不行吗?实际上大众等德系车型所采用的涡轮增压器均来自日本的企业!例如大众涡轮增压器上会有IHI三哥字母,IHI是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的简称,1853年成立。是目前五大涡轮增压器制造商之一。宝马用的涡轮增压器来自三菱,也是日系企业。所以说日本涡轮技术还是很流弊的!
涡轮最早是被大众汽车带入中国的,与涡轮增压器一起来的还有个双离合器!早期的涡轮增压器虽然性能强劲,但是应用在家庭轿车上弊端也很多,还不太成熟。大众的黄金动力组合完全是拿中国市场开练!涡轮机普遍寿命短,甚至还有烧机油案例!双离合也是故障频发!例如途观自燃事件,就是碰撞后因为增压器温度过高引发的火灾!增压器工作时温度是非常高的,很容易引燃易燃易爆物!早期乘用车的涡轮增压器并没有额外散热系统,完全靠机油散热,所以壳体温度非常高!即使现在大多数柴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也仍然没有额外的散热系统!所以早期的涡轮增压器寿命普遍都不高,而且需要怠速运转来散热对于这种技术不成熟的技术,保守的日系车是不会轻易采用的!知道今天部分日系车仍在自吸阵营里坚守,部分小排量车型采用增压器,大排量依然喜欢自吸。但是经过大众的几年测试使用,目前增压发动机日趋完美。例如增加了水冷散热,延时散热,是增压器寿命几乎和发动机相同。所以现在也很难听到增压器损坏的案例!
中国因为政策原因,小排量发动机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小排量发动机马力普遍动力不足,所以涡轮机发动机在国内非常吃香!动力强劲,排量小,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而且给人的感觉是特别先进!这些都是涡轮机在国内走红的原因。而日系车看到德系车大卖以后也开始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例如本田,旗下除了混动雅阁之外,1.5T发动机几乎取代了自吸发动机。丰田也是如此。从雷凌1.2T到汉兰达的2.0T发动机,增压发动机几乎全面取代2.4以下的自吸发动机。甚至汉兰达3.5L自吸机也淘汰了!只有荣放还保留2.0 2.5自吸发动机,普拉多、酷路泽还依然采用自吸发动机!
连自吸之王的马自达也要开始玩涡轮增压了!例如在美国发布的CX-9,所搭配的就是增压发动机!真期待创驰蓝天+2.5T的效果!而阿特兹在美国也采用的2.5T发动机!可以遇见将来自吸机会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日系车为何大多用自吸?是日系涡轮技术不行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正确的问法应该是为什么德系车大量的使用涡轮?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法规....油耗跟排放法规逼着所有人在动力不能牺牲的前提下又要降油耗还要降排放,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加涡轮,但加涡轮唯一的缺点,不是什么耐用度、温度高,而是一个最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贵!大家回想大众在德国柴油发动机排放作弊,为什么大众敢顶着风险作弊,因为这样才能省钱,搞排放实在太痛苦,排放降、马力跟着降,马力降,消费者就不买单,加了各种解决排放的方法,成本太高,由此可见排放对发动机调教的难度。所以这20年为什么德、美系一窝蜂的出涡轮,就是加了涡轮,才有可能既能过排放还能降油耗。哪回到日系,站在日本车厂的角度,再回一句不好听,我能用自吸过排放,你能吗?所以现在除了丰田、马自达有大量自吸发动机,本田都没有了,其实大家可能很难认同,但这就是本事啊!尤其丰田就打算拿着目前最新的这些自吸发动机用到石油用完,这些自吸发动机加上电机配成油电混合,可能都比你涡轮发动机加多速变速箱便宜,效率高、动力足,为什么搞涡轮浪费时间金钱?等到大家发动机都过不了法规,还不是乖乖用电池!
日系车为何大多用自吸?是日系涡轮技术不行吗?
感谢邀请:日系车大多用自吸已经成为过去时了,只不过相比较德系、美系车,日系民用车推广涡轮的确晚了不少年!但这并不代表日系车的涡轮技术不行,相反日系车的涡轮技术很强大,强的离谱!甚至在上世纪8、90年代一个民间改装厂都能完成涡轮的加装(非法改装),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日系涡轮技术差!世界上的五大车系是否采用涡轮技术加持民用车只是一个很单纯的战略取向问题,您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提前很多年的一种对未来市场的预判、布局!车企造车可不是老百姓做饭,今天买点各种原材料,明天就把饭端上来!车企造车是需要市场与战略部门协同制定未来布局、策略以及相应的技术方向、路线!而这种布局往往会提前15-20年就已经制定完毕了,比如目前的德系车涡轮覆盖率超高,而现在的这种几乎全系涡轮的局面其实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德系众多车企就已经计划好了。。。而日系车只是在最近几年开始在民用车上普及涡轮,只不过由于日系很多年前对未来发展的布局少了涡轮增压这一环而已,它们没想到今时、今日民用涡轮车市场会这么火爆!因为日系、德系车的战略布局是存在不同的!
欧系车的发展思路:自然吸气—〉涡轮增压—〉纯电
日系车的发展思路:自然吸气—〉带可变气门技术的自吸—〉混动
由上述的德、日系不同的过渡方式我们即可看出诸多日系车企在十几年前对今日市场的布局中就没有“涡轮增压”这一环,在日系车企的战略中,想通过带有“可变气门”技术的自然吸气车型替代“涡轮增压”作为通往“混动时代”的一种过渡,其实“可变气门”技术也属于一种增压方式,只不过力度都不够而已。。。可变气门:每一个循环都会多进气,多进气了就能多烧汽油,多烧汽油就能多做功!发动机的每一个循环做的功增加了,而曲轴、活塞运动产生的摩擦做功却没有变化,所以可变气门技术也等同于提高了气缸的容积效率,只不过是没有涡轮、机械增压对容积效率提高的那么狠,因为涡轮、机械增压灌进去的都是压缩空气,而可变气门提高的进气量低压力较小、较小😅。。。可理论上可变气门技术还是提高了容积效率的,所以“可变气门技术=微增压(这词鄙人自己起的啊,别和鄙人抬杠)”!这么一说相信就都明白了吧?德系车企想用涡轮技术作为过渡通往“纯电”之路!而日系车想用“可变气门技术”(微增压)作为过渡通往这个“混动”之路。。。所以德系与日系车企在十几年前的提前布局中都想到了采用“提高容积效率”的战略思想,只不过是德系车企想法更理想、直接而采用了“涡轮技术”!而日系车企相对保守而采用了“可变气门技术”,它们认为通过可变气门技术适当的提高气缸的“容积效率”(微增压)能小幅度提高功率、扭矩就可以满足当今的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只不过日系车企这种保守的设计思路确实有些保守过头了,记得7、8年前鄙人刚接触汽车行业的时候,那时提到涡轮人人抵制、人人喷,而7、8年后的今天涡轮增压几乎覆盖了市场95%以上的车型!这就是计划没有变化快的道理,这一局德系(欧系)赢了。。。虽然目前两田、一产也都搬出了涡轮技术,这对它们而言易如反掌,可这并非是它们战略布局中的环节,而是应对突变的市场所作出的应激反应,颇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本田忽忽悠悠的就栽了、日产像奔驰借来了M274!而丰田的涡轮机头倒还稳妥,不过参数调教的相对保守,可以看出丰田的心思还是不在涡轮增压技术上,现在用涡轮只不过是应急,丰田还是在为全面普及“高热效率自吸+电机=混动”的路线做准备!!!
日系车为何大多用自吸?是日系涡轮技术不行吗?
我们经常能听到有关日系品牌迷恋自吸的言论,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拿日本销量极大且极其代表日本文化的K-car来说,其实很早就使用上涡轮增压了。知名的折翼天使马自达Autozam AZ-1(1992)就搭载了一台657cc涡轮增压发动机。
《头文字D》中极具特点的“卡布奇诺”——铃木Cappuccino也搭载了一台0.66L涡轮增压发动机呢。
要说我,日系品牌对涡轮增压的态度是不排斥、不积极才对。他们并不是不用,只是没有把它吹得很厉害而已。而就技术特性来说,涡轮增压还真没有很多技术壁垒。
参见国内市场,涡轮增压大火后,这项技术很快在各品牌中出现,这也侧面说明了它的技术壁垒没有那么高,现在也没听哪家说自家的涡轮增压技术怎么怎么比别家先进(一般也就是拿低惯量涡轮增压说事)。
相反,你看看丰田混动是怎么让人绝望的,因为技术壁垒,不知道直接打消了多少汽车厂家想做这项技术的心思。
所以我觉得用“日系涡轮技术不行”来否定日系车不搭载涡轮增压不合适。日系车对这项技术不感冒,我觉得还是国情、理念不同吧,看看典型的古典派代表马自达就知道了。
不过这些年自吸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加之环保/油耗要求越来越高,这直接推动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兴起,所以日系品牌也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
可以肯定未来日系品牌会越来越多使用小排量涡轮增压技术,这是整个汽车市场的大趋势,日系品牌也不会例外。
日系车为何大多用自吸?是日系涡轮技术不行吗?
在我们印象中,相比德系车对涡轮增压技术的狂热,日系车似乎比较坚持自吸发动机,对涡轮增压似乎不是那么感冒。其实到2019年的今天,日系车并不是大多都用自吸,本田的地球梦的1.5T、日产可变压缩比的2.0T,涡轮增压车型在日系车上已经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数数坚持自吸发动机的日系品牌,仅仅马自达而已,丰田也勉强能算,虽然这两个品牌也是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个品牌都是比较少的不喜欢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品牌,是因为技术不行吗?
技术不行?不存在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某日系用涡轮增压在F1疯狂刷冠军的时候,大众还在想通过修改规则禁用涡轮。这家日系品牌就是本田,1987年本田发布了代号为RA167E的1.5T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惊人的1050匹马力,增压器可以实现4bar的增压值,放到今天来看也是恐怖如斯。次年,国际汽联将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值限制在2.5bar以内。但没关系,本田改。自此的10年后,本田共推出6款涡轮增压发动机,横扫F1赛场,实现了长达10年的统治,最后被国际汽联封杀,不得退出F1赛场。
丰田为啥不热衷涡轮增压发动机?我们得明白,所有的技术都是为市场服务的,否则便毫无意义。作为全世界利润最高、专利数最多的车企,你觉得丰田玩不转涡轮吗?丰田不是没有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是因为丰田最大的市场是北美,而北美没有排放法规的严苛限制,大排量自吸是北美用户的最爱。在这种情况下,丰田不必去研究涡轮。再加上丰田的立身之本是可靠性、实用性、性价比,在这三个维度下,自吸发动机比涡轮增压发动机更出色。而在欧洲,排放政策更加严苛,德系厂商不得已只能研发涡轮发动机,这几年国内的排放政策也越加严苛,所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越来越多。
另外丰田还是混动领域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高端玩家,他们在降低油耗方面走的是不同的技术路线,在他们眼中,依靠涡轮增压减少的排放和油耗,通过混动可以轻松实现,并且未来必定是属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领域。
马自达为啥不研究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其他厂商相比,马自达有些不一样,这个厂商有些刻到骨子里的执拗精神,在各家厂商执着于提高自吸发动机热效率的时候,马自达玩起了转子发动机。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大行其道的时候,马自达坚持自吸发动机,疯狂将压缩比从第一代压缩比的14:1提高到18:1,将柴油机的压燃式方式用到汽油机上,据说全新一代的创驰蓝天发动机燃油效率将达到 56%,能够大幅降低油耗,如果实现,这无疑是一次壮举,是人类内燃机发展的一次跃进。
马自达为什么坚持自吸发动机,原因就是马自达认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不是他们追求的驱动方式,会对操控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坚信自吸发动机仍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其实车企选择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是自吸发动机,背后都有其一系列的考虑。技术路线可能10年前就已经确定,而不是一窝蜂的赶鸭子上架,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市场销量表现好的技术就是好技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