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转向灯在后视镜上,有的在车头两侧?
日常生活中如果留意的话确实会发现有些车后视镜上有个转向灯,而有些车后视镜上没有却在车头翼子板附近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造成这种结果有两种因素,分别是法规和成本。
国标规定汽车除了前后转向灯外侧向也必须有转向灯这点最好理解了,汽车体积大,如果转向灯只装车头车尾的话汽车侧面的行人或者车辆就很难看到转向灯了。所以国标规定车身侧面必须也要有转向灯。
成本决定了侧转向灯位置既然国家强制安装了,那么转向灯的钱是逃不掉的,但是精明的厂家依然可以在这个小小的转向灯上做文章。比如上图,宝骏310最低配,侧转向灯安装在车头两侧翼子板上。这样安装的好处是简单方便,冲压翼子板时捎带冲个孔,转向灯卡进去就行,线路也很好连接。而后视镜连油漆都没有,省钱。
而高配版的车可以明显看到翼子板光滑整洁,它的侧转向灯被装在了后视镜上,而这个后视镜明显比乞丐版的精致多了,颜色对比分明,油漆铮亮,还带有高逼格的一体化转向灯,整个后视镜看起来大气多了。但是这样做很明显后视镜的成本上去了,而且接线更加复杂,成本自然更高了。
当然了,有些车全系都不带转向灯一体式后视镜,侧转向灯都位于车头两侧,这种情况除了厂家太抠门以外只能说这车真的不赚钱了。
为什么有的转向灯在后视镜上,有的在车头两侧?
在转向灯还没出现之前,人们都是靠手势,左拐伸出左手,右拐伸出右手,但显然这种方式不太靠谱。
基于这个需求,汽车转向灯的作用是在车辆转弯时,通过开启相应方向的闪烁指示灯,来警示车前或车后的行人或车辆,提示本车的行驶方向。
我们知道汽车的体积还是挺大的,转向灯作为使用率很高的指示灯必然需要设计在显眼的位置。
正因此国家法规中对转向灯的位置是有明确要求的,比如《GB 4785-1998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中有提到,侧面转向信号灯位置必须在以下范围内: 高度:离地距离不小于500mm,不大于1500mm; 纵向:距车前端距离不大于1800mm。
可以看到这个标准中转向灯是安装在车头两侧(准确来说是在前门和前轮之间的位置),这也是早些年非常流行的一种设计。但随着集成式设计思路的流行,转向灯开始转移到外后视镜上,这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设计。
当然你会说了,这是不是违反了犯规要求呢?其实并不会,首先《GB 4785-1998》中规定的转向灯最高高度为1.5米,距离车头最远1.8米,对于绝大部分车型来说,外后视镜依然落在这个区间内。
后来更新的标准《GB 4785-2007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中对这一要求进行了细化,位置区域和1998版标准一致。 除此外,此标准明确了可见度死角的概念,要求侧转向灯向后的可视度死角上限为5度。
这是考虑到车身体积太大,后车可能无法看到指示灯。针对这点来说,转向灯安装在外后视镜上显然要比安装在车身上好,因为它距离车身更远,更容易被后车看到。
不过呢,这两种设计思路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这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但安装在外后视镜上的安全系数会高一些,也更符合现代化的集成式设计思路。
为什么有的转向灯在后视镜上,有的在车头两侧?
就目前市场上的车型来说,转向灯的布置,通常在后视镜、头灯位置和两侧翼子板的位置,转向灯集成在后视镜上,还是奔驰汽车率先推出的,后来被许多进口车、合资车模仿,所以早些年一度成为高端车型的噱头,但是如今不同了,根据我们身边所见的车型,几乎集成在后视镜转向灯的车型,路上跑的得占一半了,也不是什么稀罕配置了!
奔驰最早应用转向灯集成在后视镜的设计,量产车其实追溯到上个世纪,20世纪末的1998年,任职奔驰造型设计中心总监、伟大的奔驰工程师Bruno Sacco,发明了改项设计,在巴黎车展上正式的第4代奔驰S级(W220),首次将转向灯集成到了外后视镜之上,这也是转向灯集成后视镜的历史,得到了当时一致好评,后来奔驰把此设计应用在更多的车型上,直至今日被广泛应用!
这样的设计,确实让车的逼格得以提升,不仅起到了装饰效果,而且还解决实际上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对于侧面的车辆,或行人也就更容易察觉,有着更好的警示作用,也解决了侧面盲区的问题,而第一个使用该设计的自主品牌,则是2003年的奇瑞东风之子车型!
我们看到,虽然这种设计现在开始普遍,但仍然有一部分车型没有使用,这或许就是成本的问题了,还有一部分车型,即便使用了这个设计,但是也仅出现在中高配车型上,更加说明厂家为了控制成本,部分廉价车省去了这个配置!
为什么有的转向灯在后视镜上,有的在车头两侧?
后视镜上都是高端车比较多,安全系数比较高!转弯后面更容易看见!成本也比较高!更美观!现在都是后视镜居多!以前的车都是两侧的多!
为什么有的转向灯在后视镜上,有的在车头两侧?
同一款车型,比如说轩逸。中高配的就在后视镜上,低配的就在翼子板上。
为什么有的转向灯在后视镜上,有的在车头两侧?
后视镜片再加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