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恨不恨日本人?
韩国人对日本的态度,和中国人对日本态度基本一样,甚至在某些方面来说,韩国人对日本的恨,比我们还要强烈。
地缘决定了各自处境在国际往来中,地缘这个因素占着很大的比重,哪怕是现在,很多国际上的纷争都与地缘脱不开干系。
日本独居海岛,环境相对来说过于闭塞,矿产资源也比较匮乏,对于自身发展来说极其不利。别看近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发达,而且还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几个发达国家之一,它那是沾了世界航海时代的光,要没有世界经济贸易往来,日本能发展成什么样还真不一定。
在近代以前,日本也是靠天、靠海吃饭的民族,经济上算不上多好,这种束缚自然也导致了很多人心生“对外发展”的想法,这种对外的思维慢慢也就演变成了扩张与掠夺的由来,没有统一管束的时候是流寇行为,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上的倭寇之乱;有了统一管束的时候,就成了政府组织的侵略行动,明治维新之后的一系列对外行动(包括二战)就是典型的日本侵略扩张思维的具体体现。
再来看韩国,地处朝鲜半岛,二战结束前还算得上是一个统一的半岛。朝鲜半岛自亚洲大陆向太平洋延伸,横亘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确切地说是横亘在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这是距离日本很近的一块陆地,是日本通往亚洲大陆的必经之路,更是其大陆计划的一块翘板,再加上以前的朝鲜半岛国家积贫积弱,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每次日本对外扩张侵略的第一站。
韩日双方积怨由来已久韩日之间的积怨,几乎全部源于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我国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虽然实行了很长时期的封海政策,但最不平静的地方也恰恰来自海上,倭寇对东南沿海的骚扰持续不断,且给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同一时期,遭受倭寇之乱的另一个主要受害者正是韩国和朝鲜共同的前身—朝鲜国。
1592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率军登陆朝鲜半岛进行侵略,并企图进一步侵略中国,但在当时,明朝军力尚可一战,与朝鲜军队联合抗击,耗时七年,打赢了这场“万历朝鲜战争”,不过,这场战争大大消耗了中朝两国的国力,明朝加速了灭亡,而因为是在自己国土上作战,朝鲜明显是受伤最严重的那一个。
而朝鲜对日本的怨愤上升到民族这个高度,则是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开始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凭借着明治维新,一举成为近代化国家,也从一个落后挨打的状态转变成拥有欺负他人能力的国家,而朝鲜半岛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其攻击和练兵的首要目标。
我们来看看日本都对朝鲜做过什么。
1875年,日舰“云扬”号进入釜山港,炮击并摧毁江华炮台,后又派陆战队进逼汉城。1876年,在日本炮舰逼迫之下,朝鲜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朝鲜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1882年,朝鲜爆发“壬午之乱”,日本派兵入朝,虽对清朝仍有顾虑,不过也在朝鲜内部扶持了亲日的势力。朝鲜国内亲日与亲清政府势力互相争斗,日本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也促使其最终下定了与清朝一战的决心,出台了《征讨清国策》。
我们所熟知的甲午战争,也正是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开始的,最初的战场也是在朝鲜,朝鲜也是受伤害者之一。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全面失败告终。尽管在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了“朝鲜完全独立自主”,但是其实质上是割裂了清政府和朝鲜的宗属关系,取而代之的变成了日本和朝鲜之间的殖民关系。
1904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从而占领朝鲜全境。1910年,日本在“朝奸”的帮助下通过了《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开始实施殖民统治。
日本历史上对韩国的伤害日本对朝鲜半岛占领过程中以及在其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期间,强力镇压和屈辱对待一直都伴随其中,深深伤害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
1895年10月,日军冲入朝鲜王宫,大肆杀害王宫中人,还将不肯屈服的闵妃杀害,还对其尸体进行凌辱和焚烧,朝鲜国王和其他一些幸存的贵族则纷纷逃入俄、美等国使馆以求保护。
殖民统治期间,日本在朝鲜更是实行高压统治和奴化教育。
1. 强征人员参加战争,二战期间,日本从朝鲜强征了大量男性从军,帮助其参加对别国的侵略,其中不乏在中国犯下战争罪行的,朝鲜男子被征入伍死在战场上的人也不计其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人员被强征从事苦力。
2. 强推日式文化,殖民统治期间,日本持续实行去朝鲜化政策,要求所有人员使用日式姓名,还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民族语言,取消朝鲜语教学,用日语来取而代之,并完全按照日本小学课程进行教育安排。
3.大肆搜刮文物,统治期间,日本从朝鲜半岛搜刮的文物达到十万件之多,战后归还的却只有很小的一部分。
4. 强征随军慰安妇,二战时期,日本强行从朝鲜征收民间妇女、少女,送入其所谓的“陆军娱乐所”,供日本军人“随时免费享用”,犯下了滔天罪行,至今,韩国仍有大量人士在为此事奔波维权,而日本却一直缺少真诚的悔过态度和实际行动。
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存在直到现在,虽然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可两者之间也依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分歧,而这些大多都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
两国之间最为突出的是领土之争,日本与韩国至今还存在岛屿归属之争,也就是独岛(竹岛)之争。日本吞并韩国之前,独岛处在韩国控制之中,即使是当时签订两国合并条约时,日本也曾承认独岛属于原来的韩国。
而在二战之后,独岛被韩国接手并控制,但日本却说在与韩国签订的和约中,放弃的主权范围并不包括独岛,还要求韩国归还独岛,韩国一直拒绝日本的要求。两国均声称,自己在历史上曾对独岛有管辖权,也曾声明将其纳入主权范围。因为结盟等原因,独岛问题曾经被两国搁置过一段时间,但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手段更新,国民了解得越来越多,两国国民关于独岛归属的争端又被抬上了桌面,且越炒越热。
按理说,独岛不过是位于日本海(韩国称“东海”)的2个岛屿和礁岩群,面积并不大,单独就其自身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利益可图。可是,根据国际法规来说,不管将其划归哪国,随之而来的还有其周围广大的专属经济区,包括相应的捕鱼权利,甚至于还有海底不明的资源,这也是两国互不相让的一个原因。
除了独岛之外,两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包括一直牵绊韩国民族感情的“慰安妇”问题,也包括近些天突发的日本福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事件,韩国也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的。
结束语:作为近代以来的侵略国家,日本可以说是伤害了亚洲多数民族的感情,且随着其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军国主义一直不死,外加美国的庇护,更是没有一个诚恳的道歉态度,一直到现在,尽管各个国家闹来闹去,日本仍然还是不肯诚恳面对,日本的这个态度也是其在地区遭受各方仇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止是韩国,二战中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各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恨意。
韩国人恨不恨日本人?
中日韩,三国并立,相当有趣。看看网络就有一些端倪,从两两配对来看,中日网民会互怼,中韩网民会互怼,日韩网民会互怼;从三位一体来看,有可能中日网民对韩国网民,也有可能出现中韩网民对日本网民,但绝不会出现韩日网民对中国。
简单来说,三国网民之间,单挑时常有,但在“二对一”里,韩国人绝不会跟日本人在一起。不管有理没理,韩国人就咬住日本人不放,日本人也是相当无奈。网络上如此,国际事务也是如此,日本人要想捞点大的利益,常常看到韩国人来捣乱。
可见,韩国人有多么痛恨日本人,韩国政府的外交也受国民情绪的影响。这种民族情绪弥漫在日常生活,典型如韩国影视剧里出现的日本人,常是猥琐、残忍、奸诈的形象,而日本影视作品里的旅日韩国人常为正面形象。
为什么韩国人这么恨日本人?两国在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太多,比如亲近的一面,像日本天皇家族具有母系韩国人血统;比如怨恨的一面,日本军队屡次派兵进犯朝鲜半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总体而言,还是韩国的怨恨多一点,谁叫日本侵略人家,还死不认错。
韩日关系正常化之后,历史遗留问题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主要的争议与分歧集中在日本近代殖民统治历史的相关问题。有以下几个要点:
1、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署至二战结束,日本殖民统治长达36年,对这段时间的统治双方看法差异巨大。日本官员多次弯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韩国人强烈愤慨。
2、战争的赔偿问题,日本殖民者强征韩国人参与战争(主要是当兵、劳工),日本曾经做拿出赔偿金。但是,韩国人显然不满意,韩国政府也在跟日本政府交涉。
3、关于独岛(日本称为“竹岛”)的领土争端,韩国主张它是自古就是韩国的领土,日本主张该岛是无主地(1905年由日本编入岛根县版图)。关于这个岛屿的争端,是近年来引发韩日两国冲突的重要因素。
4、慰安妇问题。这又是一个刺激韩国人自尊心的敏感话题,两国高层就此曾多次举行外长会谈,日本人最终拿出10亿日元作为对慰安妇赔偿事业的资金。但是,韩国老百姓还是不买账,尤其是慰安妇维权团体,认为日本人是在回避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韩国人痛恨日本人是客观存在,日本人在面对韩国人,也是常常感到“无力感”。双方关系的不友善,有些出于韩国自身利益的选择,但很多与日本因素有关,需要日本做出调整。
韩国人恨不恨日本人?
我觉得韩国人是有很多人痛恨日本人的,恨得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喜欢看国际新闻,这从中可知一点点,我喜欢读史地,也可知一些韩日渊源。
中日韩,都是黄种人,是有历史渊源的,本应友好不交恶,可是日本人太可恶,野心欲望太烈,隔海还要侵略霸占,日本曾侵略霸占朝鲜半岛,又殖民奴役朝鲜大韩人民,也侵略过大半中国,坏事做尽,我们中国人有许多也恨日本人。
清朝时,朝鲜半岛还是清朝附属地,是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而后霸占了朝鲜半岛,殖民奴役朝鲜大韩人民半个世纪之久,使朝鲜大韩人民受尽凌辱苦难,恨之入骨。战争,殖民统治,饱受凌辱苦难,是韩人恨日本大和人的根源。后来的领土争端,慰安妇赔偿,以及商战利益关系等都是次要的。更可恨的是日本人殖民心不死,还想军国复活,拒不公开认错道歉,不反省悔过,这不反令大韩民族许多人恨日本人,凡是亚洲被日本杀戮奴役蹂躏凌辱过的民族,谁不恨日本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忘遗忘,但仇恨有时要暂时放下,不宜冤冤相报无安宁。
韩国人恨不恨日本人?
这看你要怎么定义“恨”了。
我去韩国旅游的时候确实发现韩国马路上很少有外国车,但是等我到了首尔江南区(著名富人区),哇塞,法拉利、保时捷、雷克萨斯、宝马、奥迪这些高端进口汽车应有尽有。
原因也很简单,韩国为了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很高的关税,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进口汽车。
这个现象在洛杉矶韩国城更明显,我和朋友去洛杉矶韩国城吃饭,我顺便看了一下韩国人聚居区有多少韩国车,结果日本车我看到不少(本来日系车在北美销量就是第一),但是韩国车我是真没看到几辆。
2019年还有一则新闻也特别讽刺,大家知道韩国每年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抵制日货,结果优衣库在韩国搞15周年店庆,消费即送保暖内衣一件,一共在韩国送出十万件,结果韩国人纷纷跑到优衣库抢购;就连韩国媒体的主持人都在节目里大发牢骚说:明明前两天还在抵制日货,免费面前信念怎么变得渺小了?
甚至日本媒体还报道,每一次韩国大规模抵制日货,结果就是日本对韩国出口增加了:
2005年在一片“抵制日货”的呼声中,韩国从日本的进口却同比增长了5%,韩国对日贸易逆差从2001年的101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243亿美元。
虽然这些年韩国在制造业、快消行业大步追赶日本,但是2018年韩国对日本贸易依然是逆差,而且逆差还达到了180亿美元的地步。
要知道这可是三星手机几乎成为世界第二手机品牌的2018年。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数据是截止2018年,在日韩国人达到了45万人,注意,这不是韩裔日本人,就是旅日韩国人。日本是韩国旅外居住人数最多的国家。
再以日本企业优衣库为例,2007年优衣库在韩国开店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优衣库这个日本品牌能在韩国经营下去,结果截止2018年,优衣库在韩国一共有190家门店,年收入达到1400亿日元(90亿人民币),换言之,每一个韩国人每年都在优衣库消费2800日元。
(优衣库韩国官网)
这一比例甚至比日本人在优衣库的消费都要多。
所以,韩国人嘴上当然是“恨”日本人的,但是在经济上,在生活上应该就算不是“爱“,也至少是“喜欢”日本人的。
韩国人恨不恨日本人?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俗话说得好:狼要回头,必有缘由;不是报恩,就是报仇!日本当年吞并朝鲜,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让韩国民众铭刻在心,没齿难忘。
韩国人为何死盯着日本人不放,那就是在时刻准备着,要和日本老账新账一起算。
大多数韩国人,对日本人的恨,那可不是挂在嘴上,浮皮潦草。可以说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而且还是,恨死了老一辈的日本鬼子;恨死了还活着死不认罪的日本人。
韩国人恨日本人,那是因为日本老一辈的日本鬼子,不但把当年朝鲜半岛李氏王朝给灭了国,还强迫朝鲜搞了一个《日韩两国合并条约》,直接把朝鲜王国给吞并了!
韩国人恨现在还活着的日本人,那是因为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右翼分子,至今还在坚持认为,当年朝鲜王国国王是自愿合并到日本版图,不存在日本强迫一说。
现如今,韩国之所以能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韩国举国上下憋着一口气,就是要和日本人较劲。赶超日本经济,早已深入许多韩国人的人心。
朝鲜抗日斗士安在根,为何能拿着枪,直接对着日本高官伊藤博文开火?那是对日本人恨到极致,不惜拼命一博。同时向世界传达朝鲜人对日本侵略者的恨。
当朴槿惠和安倍政府签订《韩日关于慰安妇协议》时,韩国媒体记者全部放下手中的摄像机、录音机等采访器材,摆放到韩国签约人的脚下,以示韩国媒体对此强烈抗议。
当媒体因为慰安妇协议,在韩国持续发酵之时。韩国寺庙里的年届七十岁的和尚引火自焚;韩国十几个民众,当众切下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到药水里面,把这些断指头送给青瓦台,以示对朴槿惠亲日行为的抗议。
十指连心,谁言不痛。可是对于那些心怀“亡国之痛”的人来说,只能通过自断手指,向国人,向世界倾诉一下自己的反日爱国情怀。
韩国人对日本的痛恨,只会因为韩国对民众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越恨越深;只会因为日本政府拒绝对历史罪孽,做出道歉谢罪。让韩国民众更加怒火中烧。
韩国民众老百姓,对日本的恨,如果不能释怀。终有一天会成为日本人的噩梦。
韩国人恨不恨日本人?
当然恨了,韩国普通民众对日本人可恨得牙痒痒。
一、普通韩国人对日本既讨厌又认为是最应该学习的国家2008年,韩国中央日报搞了个调查,在韩国人最讨厌的国家中,日本高居首位。可同时,韩国人认为最应该学习的国家中,日本也排第一位。
2017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搞了份调查,有38%的韩国人对日本的印象非常恶劣,如果加上对日本没什么好印象的受访者,高达77%。
从社会来看,日韩两国是非常相似的,两国经济结构都以出口为主导,都面临日益严重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劳务派遣和临时工增加而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等相似的难题。
所以,韩国人总是关注日本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希望以日本为参考对象。
但由于历史及政治原因,韩国人本身就存在着“恨”这种文化。
韩国有一个叫“处容” 的传说:
有个叫处容的人回家后发现妻子被鬼神霸占。他想跟鬼神斗,却不是鬼神的对手,想哭又觉得自己太可悲。他又是发火又是笑,但最终还是唱着歌跳着舞离开了自家院子 。虽然离开,处容在心中还存有一丝侥幸,希望妻子能够回到他的身边。
这种就是典型的 “恨 ”。日本殖民地时期与朝鲜战争时期,外来势力引发的苦难是韩国人无力抵抗的,给韩国人留下了无法抚平的 “民族之恨” 。
现在韩国人在体育上表现出来的爱国心甚至以作弊取胜,就来自于这种恨文化。
1919年朝鲜半岛爆发“三一运动”后,日本放开了对朝鲜的管制,允许殖民地民众自由结社。韩国出现的第一批社会团体,就是体育协会。
从一开始,韩国体育就与民族独立运动分不开,比赛输赢不仅仅是体育竞技上的事,还事关国体荣辱,尤其是不能输给日本。
历史上出现过的“日章旗抹消事”件就深刻反映了韩国人在运动上对日本的心态。
1936年,由于朝鲜半岛是日本殖民地,朝鲜运动员孙基祯只能以日本人的身份在1936年报名参加德国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
孙基祯穿着胸前印着日之丸标志的运动服,以日文名字“Kitei Son”参加比赛,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成为首位在奥运会获得金牌和奖牌的朝鲜运动员。
在领奖台上,会场奏起了日本国歌《君之代》,孙基祯用一盆颁给冠军的月桂树挡住了胸前运动服的日章旗,史称“日章旗抹消事件”。
这种做法激怒了日本政府。《东亚日报》因为刊登了孙基祯遮挡日章旗的领奖照片,被勒令停刊9个月。
在日方的要求下,孙基祯的冠军奖品—古希腊骑士青铜头盔也被主办方扣押,直到1986年才还给孙基祯。
孙基祯因为夺冠以及他遭到的压制,成为了朝鲜的民族英雄。
2002年,《朝鲜日报》记者闵鹤洙在一篇报道中写到:
孙基祯先生的马拉松人生是穿越艰难困苦的20世纪‘韩民族的缩影’。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1936 年,24岁的孙基祯戴着太阳旗标志参加奥运会,通过马拉松发泄了失去祖国的同胞之恨……
1945年,韩国独立,但孙基祯在国际奥委会登记的国籍一直没被更改,韩国人几十年为此忿忿不平。
1970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的那天,韩国国会议员朴永禄带上了锤子和凿子,摸黑潜入德国柏林奥运会体育馆,找到奥运冠军纪念碑,将孙基祯的国籍“日本”凿掉,重新刻成“韩国”。
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76岁的孙基祯作为火炬手最后一个跑进体育场,全场痛哭,掌声雷鸣不断。
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中,韩国队拿下了93面金牌,日本只拿到58面,被韩国代表团团长金潗大书特书:
这是我们五千年历史未曾有过的一大快事。
这种“恨”文化放在现代,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韩日两国的教科书。
在韩国的历史教材上,日本近代与朝鲜建交的动机被描述为“为了解决经济困难,接受先进文化”,而日本开关以后的快速发展则是对西方的“妥协”,才得以卑微地“挤进”了列强行列。
二、韩国人对日本的这种恨文化又往往成为韩日政客捞资本的工具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光复,但三八线的划定,却让南部朝鲜陷入美国军政厅的统治之下。
美国除了留用大量日本官吏,还起用相当部分日本殖民时期的对日“合作者”,这个群体曾与殖民统治者合作,拥有一定管理国家的技能和经验。
1948年,李承晚就任韩国总统。在处置“韩奸”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日本殖民时期开始发家的右翼握有大量财富,而亲日派也需要国家权力的赦免,因此右翼两派进行“政商合作”。
可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往往对其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及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反复横跳,导致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被集体放大。
表现就是韩国人前往日本驻韩大使馆示威, 采取包括断指甚至剖腹、持续千余次的集会、树立和平碑等抗议行动。
而韩国政府就是外交部发表声明、外长召见日本驻韩大使提出抗议等。
这一套模式就是日本先挑事、韩国后抗议。
韩国人民间的种种行为往往通过媒体传遍世界, 影响力比政府的声明大得多。韩国人这种持续不断的抗议, 也对日本造成很大的压力。
尤其是1999年5月成立的网络外交使节团,就是顺便也到处篡改中国文化词条的那个韩国组织,影响力巨大。
而韩国历届政府初期, 奉行的都是对日友好, 强调韩日关系的重要性。随后,日本在独岛归属、历史教科书、慰安妇等历史认识问题上挑衅, 韩国又表示抗议, 韩日友好关系立即转变为紧张状态。
但韩国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对日本的恨意,总是会被两国政客加以利用。
2012年8月,即将卸任的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独岛,其支持率立马从17%飙升至84%。2019年9月,随着日韩贸易战升温,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也上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了58%。
在众声喧哗之中也有清醒派。2019年8月,韩国首尔中区在街头挂上了抵制日货的旗帜,不料却遭到了韩国民众的批评,不得不撤下并向国民道歉。
这才是一个国家该有的体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