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提出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换取对话。特朗普此举能否信任?美国要妥协了?

在所有制裁还没有完全停止的时候,美国的话都是不可信的,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时候,美国和伊朗的敌对关系就已经确认了,而且美国和伊朗的矛盾已经达到40年,一直以来,美国打压伊朗,对他们的经济只有进行制裁,只是一样就像一只顽强的小强,不断的挣扎,而且这些年越来越强大。

现在美国提出要解除伊朗所有的制裁,很可能是美国给伊朗放出的一个迷雾弹,一定要认真的核对,而且不要高兴的太早,对于美国来说今天取消制裁,明天就找一个理由进行制裁,这就是美国的习惯。

只要美国想制裁伊朗,就不缺乏借口,当年一包洗衣粉就发动了一场战争,所以伊朗在这个时候更加应该提高警惕,以免美国耍小动作,给伊朗下套,到时候就吃亏了。

如果说特朗普的话可以信,那么母猪都可以上树,每次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一段文字,第2天就啪啪得打脸,所以说特朗普为了美国的利益,可以欺骗全世界的人。

对于美国来说特朗普是天使,但是对于世界来说特朗普是魔鬼,特朗普是一个商人,他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大化,不断的利用自己的手段和手腕来争取,就比如韩国,通过日本和美国的联合围剿下,瞬间提高了5倍的军费。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说明美国已经做好计划,对伊朗进行一个长期的打压,现在就是美国和伊朗进行谈判,那么他们也是进行一个短期的协议,但不会和伊朗进行一个长期的协议,而且美国对于协议的退出和社会是非常正常的,同意和协议就可以看出美国的态度,只要损害到美国的利益或者,或者影响到美国统治地位,那么就是美国出手的时候,对于美国的来说,中东是美国必争,这是美国统治世界的最快捷方式,但是美国在中东的战争,几乎可以说都是失败的,除了伊拉克战争,美国获得胜利,阿富汗、叙利亚战争对于美国来说,可以说是失败的。

但是伊朗是美国撕开中东的一个口,只要美国拿下伊朗,那么再结合沙特和以色列,美国的统治力就会越来越强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到时候就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阻拦美国拿下中东。

美国提出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换取对话。特朗普此举能否信任?美国要妥协了?

据环球网报道,伊朗总统鲁哈尼于9月27日对外宣布,美国已经向伊朗提出愿意解除所有制裁,以换取与伊朗的对话。美国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对伊朗实施石油封锁,直到九月份也没有减弱的迹象。9月24日联合国大会的召开,伊朗总统鲁哈尼为数不多地到访美国,因此本届联大也被视为美伊对话的重要契机,随着伊朗总统鲁哈尼对外宣布美国对伊朗的新态度,似乎预示着美伊关系确实迎来转机。

伊朗总统鲁哈尼

美国突然向伊朗示好,确实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看到美国向伊朗妥协的态度,多数人头脑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特朗普在说谎。特朗普的大嘴巴是出了名的,这早在美军介入叙利亚的阶段就展现了出来。2018年,叙利亚政府军曾被“白头盔”曝出违规使用化学武器,特朗普想都没想就下令让航母舰队开到了叙利亚附近的海域,还增加了在叙利亚境内的驻兵数量。面对美军压境,俄罗斯站出来挡在叙利亚前面,国际社会也呼吁美国政府谨慎对待此事,可特朗普冷静不下来,他先在推特上说不久后会打击叙利亚,然后再发文否定自己的打击言论,最后又发文否定自己“否定不打击叙利亚”的言论,最终美英法三国还是向叙利亚打出了百余枚导弹。到了美国要从叙利亚撤军的时候,更是看出了特朗普喜欢满嘴跑火车,从最初下令撤军到最后真的撤出总共花费了几个月,不知是美军不想撤,还是特朗普没想好撤不撤军就直接下了撤军命令,反正特朗普多半的话都没有准时兑现过。

美国华盛顿邮报也统计过特朗普说谎的频次,据说是从特朗普上任到现在共说谎1万多次,平均每天要说谎13次,不得不说这其中确实存在夸张的成分,但即使将说谎次数减半,也足够说明特朗普真的很爱说谎。

那么此次鲁哈尼宣称美国会撤除对伊朗的制裁,以换取对话机会,是不是特朗普又对鲁哈尼撒谎了呢?这次恐怕还真不是,只不过事情不会像“美国撤除对伊朗制裁,伊朗就与美国谈判成功”那么简单,特朗普肯定还有很多条件没有提出来,只是事先表明了态度,看伊朗如何反应,之后才会真正与伊朗谈条件。

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封锁

美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向伊朗发出谈判邀请了,早在今年6月初,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瑞士期间就对媒体发表过“美国愿意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与伊朗进行谈判”的言论,然而蓬佩奥虚伪的邀请直接被鲁哈尼拒绝了,原因很简单,美国当时正在对伊朗实施石油封锁和经济制裁,美国手握伊朗的经济命脉,伊朗怎么可能放心与美国谈判。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美国又往后退了一步,退到了伊朗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对伊朗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从鲁哈尼此次坦然宣布美国对伊态度的转变来看,伊朗也确实已经被美国开出的条件打动了。

美国此时开出“撤除制裁”的条件去换取与伊朗的对话,其实不算是妥协,因为美国已经达到了一半目的。虽然在美国的制裁之下,伊朗硬扛着没有让经济崩溃,但是伊朗的经济发展几乎已经是原地踏步,如果美国再收紧一点,可能就会导致伊朗的经济崩溃。美国制裁伊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伊朗彻底崩溃,那对美国来说没多大好处,毕竟伊朗可能会在走投无路时发展核武与美国来个鱼死网破。美国制裁伊朗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重新制定伊核协议,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美国想通过打压伊朗,让以色列的实力远远超越伊朗,成为中东的霸主。经过了那么长一段时间的制裁,伊朗早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和以色列博弈,美国的目的也算达到了一半,剩下的就是达成另一半——重谈伊核协议。

伊朗在美国石油封锁下,通过强化炼油能力,勉强寻得一个新经济出路,但想要回到正常发展的轨迹,还是需要摆脱美国的制裁,因此与美国进行谈判是必不可少的。之前一直苦于忌惮美国的经济制裁,不敢轻易与美国谈判,怕因受制裁而无力反制,让伊朗处于谈判的劣势,所以一直没有敢走出去和美国谈判,现在美国首先提出撤除制裁,伊朗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但也要小心美国耍手段。特朗普是个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贪”,他肯定会借此机会不断折腾伊朗,并找机会争到一些有利于美国的条例,伊朗要防着这一点。

美国VS伊朗

伊朗可以在短时间内扛过美国的经济制裁,但那并不是长久之计,谈判才是解决美伊冲突的最好方法,除此之外的战争或者互相针对的小动作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那只能蹉一蹉美国的锐气,但最终都会对伊朗不利。

现在,既然美国提出撤除制裁,换取对话,那么伊朗便可以怀着谨慎的态度和美国谈,不管特朗普的话值不值得信任,只要记住不轻易屈服于美国提出的条件,伊朗就不会上当,另外再加上欧盟会从中斡旋,到时候即便美国不完全妥协,伊朗最起码也会获得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处境。

美国提出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换取对话。特朗普此举能否信任?美国要妥协了?

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对美唯一的胜算。。

美国尊重对手,这是有历史传统的。。扎扎实实打疼他,之后的美国就彬彬有礼。。而面对美国卑躬屈膝委曲求全,美国就会得寸进尺,这是一贯的。。

现在美国的外交局面对特朗普连任不力,对伊朗施压三年并没有什么收获,伊朗支持的胡赛武装搞得风生水起,伊朗的死敌塔利班与伊朗握手言和要合作反美,伊朗与俄罗斯合作在叙利亚已经确立胜局,最可怕的是伊朗已经装备了替代系统,并不怕美国GPS断网,相反俄罗斯和伊朗装备的GPS干扰系统让美军瑟瑟发抖。。

美国已经在降息,说到底借不到钱已经准备好迎接经济危机了,这时压垮伊朗的幻想早晚要破灭,大局摆在这里,美国打不赢阿富汗也打不赢叙利亚更打不赢胡赛武装,之后面对实力强大数倍的伊朗肯定是束手无策。。

俄罗斯是伊朗背后的核武靠山,在美国要动武的情况下,伊朗如果把俄罗斯的力量引入波斯湾,划一块基地给俄罗斯海军,美国在海湾的所有军事威胁就荡然无存,毕竟危机时刻美国可以给以色列核武支持,俄罗斯也可以照葫芦画瓢。。

面对伊朗所有的推演早就结束了,博尔顿离职就是对伊朗极限施压失败的标志性宣誓。。特朗普只是在寻找下台阶,早晚要和伊朗谈判,这是对阿富汗早晚会恢复谈判一样的道理,帝国最后的时代永远是在远方羞辱的走上谈判桌,然后国内争吵抗议甚至革命,大清朝如此英国如此苏联也如此,这是历史的必然之路。。

美国提出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换取对话。特朗普此举能否信任?美国要妥协了?

特朗普终于扛不住了,要向伊朗妥协。9月27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参加完联合国大会以后,从美国纽约返回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在接受伊朗记者采访时,鲁哈尼表示,美国表示愿意取消制裁,换取与伊朗的谈判。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难道要妥协了?第一,美国总统特朗普面临选举压力,需要与伊朗对话;第二,从表面上看美国是妥协了,实际上美国并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第三,特朗普并不可信,是一个喜欢出尔反尔的人。特朗普与鲁哈尼

1.特朗普面临选举压力。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曾经承诺要签署一份新的更有利于美国的伊核协议。为了退出顺利退出伊核协议,特朗普还将前国务卿蒂勒森解雇。事实上,特朗普并没有搞懂奥巴马与伊朗签署伊核协议对中东局势的重要性。特朗普一位能够凭借经济制裁,就能让伊朗屈服,再与美国签署一份新的伊核协议。

结果,特朗普在2018年5月宣布退出伊核协议,至今已经有16个月的时间,伊朗不仅没有服软,态度反而越来越强硬。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开启,特朗普迟迟无法解决伊核问题,势必会成为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失分项。因此,特朗普即使为了选举的压力,提出取消所有经济制裁,也在情理之中。特朗普签署退出伊核协议文件

2.美国上表面上妥协,实际上并没有吃亏。2015年,伊朗与美国、我国、俄罗斯、德国、英国与法国等六方签署了伊核协议。按照伊核协议的规定,伊朗停止核武研发,美国与欧盟逐渐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在2016年与2017年,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的放宽,伊朗经济都取得了10%以上的增长。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在明知道伊朗没有违反伊核协议的情况下,退出该协议,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更有甚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还提出了苛刻至极的13项要求。即使美国宣布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也不过是回到了2018年5月之前的现状。美国在表面上妥协了,实际上并没有付出任何代理!

3.伊朗要预防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尔反尔。特朗普是一位奸商,漫天要价,或者是出尔反尔的行为,对于他毫无道德压力。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后,经常出尔反尔,毫无信义可言。所以,伊朗方面也要预防美国特朗普政府再一次出尔反尔。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团队内部还有对伊朗强硬派。尽管博尔顿已经被特朗普解雇,但难保还有其他强硬派反对与伊朗妥协,甚至在关键时刻可能会给谈判下绊子。

欢迎大家讨论,你认为特朗普妥协是真心,还是在拖延时间?

美国提出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换取对话。特朗普此举能否信任?美国要妥协了?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这只是伊朗方面的一面之词,伊朗总统鲁哈尼出席纽约召开的第74届联合国大会,于9月27日回国后,在德黑兰对政府官员和媒体说的。他说:“在纽约期间,与德、英、法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会晤,这些国家领导人希望鲁哈尼抓住在纽约的机会,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会晤,美国则表示,愿意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

然而,特朗普发推特表示,根本没说过这话,伊朗方面想要我们先取消制裁再达成会面,我只告诉他们,这是不行的。显然,伊朗和美国还在各唱各调,各吹各号,完全不在一个频率上。我想,美国和伊朗如果不发生战争,那么最终一点会谈判解决分歧的,谈判的先决条件是双方先接触和会晤,这些事是在为双方的会晤争面子而已。

假如美国真的提出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换取对话,对特朗普也没什么可值得信任的,对话只是谈判的开端,离结果还远着呢,再说,特朗普随时有可能变卦,大家看看中美贸易战就知道了,至于说是不是美国要妥协了?,如果美国先解除制裁换取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表示,不过按美国的个性,是不太可能的,双方要重回谈判桌上,必定是双方的妥协。

十天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刚说过:“永远也不和美国谈判”,这才没过几天又传出要对话,看样子双方都等不急了,“无风不起浪吗”,估计重新对话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谢谢阅读

美国提出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换取对话。特朗普此举能否信任?美国要妥协了?

特朗普此举不可信任,如果相信美国政府要对伊朗妥协让步,那就大错特错一一那你就输了!认为《伊核协议》养肥了伊朗,必须废除,这是特朗普总统竞选承诺,其中心思想是世人皆知的两大条件:1.伊朗不得研究和制造核武器;2.伊朗不能发展洲际弹道导弹。

第二个条件是伊朗坚决反对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一点,伊朗多次公开表达的特别清楚,特朗普也心知肚明。

但现在美方为什么突然又做出这种表示呢?

很简单,因为特朗普遇到了难题,需要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近期爆出的“通乌门”事件,让民主党掌控的众议院发起对总统弹劾调查程序,23日,白宫迫于压力向外公布的通话内容也证明,身为总统的特朗普的确要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调查2020年总统竞选对手拜登之子亨特-拜登是否存在贪污行为,特朗普此举遭到民主党人的猛烈攻击,他现在的情况和当年前总统尼克松所遭受的境遇相同,为了摆脱困境也为了转移视线,于是特朗普故意对伊朗做出让步表示,希望和鲁哈尼谈一谈。

美伊之间在波斯湾军事对峙已历时近一年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国政府存在的历史矛盾相互敌视意识形态,短时间也绝难消除,在美国政府高层没有深思熟虑,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仅凭特朗普一句话,就能撤销所有对伊朗的制裁?可能吗?

烟雾弹,这是特朗普对鲁哈尼对伊朗政府释放的一个绚烂多姿的烟雾弹。

就在一家国内知名大网站曝出上述这个消息后,美国一家媒体及时刊出特朗普的推文,推文证实了美国总统的出尔反尔和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用出尔反尔的阴谋,试探伊朗政府底线,也可以说玩弄伊朗政府的耐心。

读者不要忘了,伊朗参加本次联大会议代表团的人数都受到签证限制,间接说明特朗普根本没有打算缓和与伊朗的关系。一时脑热做出的决定么?也有可能,但还会在清醒后被否决掉,因为两国根本没有总统面对面坐下来谈判所必要的先决条件和热度。

两国没有经过副外长、外长级别逐次递增谈判,突然来一个国家总统见面,这不符合外交常识,也不符合谈判惯例。

退一步分析,两国外交人员一直都有私下接触,但是,在伊朗方面没有做出声明让步的情况下,美国单方面完全撤销对伊制裁,属于一种全面投降的举动,这对美国政府而言,等于是一种侮辱,这种结果对于傲慢自大的美国政府来说,不是他的做事风格。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果特朗普放弃对伊朗制裁与鲁哈尼进行接触,将对两国关系产生实质影响,这是好事。倘若美国政府一而再再而三欺骗伊朗,其后果,将招致伊朗更大的愤怒,波斯湾国家区域安全也将增添更多变数。

别忘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刚刚遭到的无人机袭击事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