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微信群里是否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

今天中午几个同事一起吃饭,一个同事看我耍微信。然后她说你也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群,我也有一个。名字都一样,其他同事都来了,然后6个同事,每个人都有,字都一样的群。

去年,我建了一个“家人群”,拉大哥二哥进群。大嫂进群要我发500元红包,二嫂让我发1000元红包,我都发了。我让他们转发下我的公众号信息,他们对我说,转发可以,但是每次转发需要给转发费100元,我没有答应。更气人的是,3个月里,群里发生了一些事,气得我把这个群快速解散了。

2021年春节,我在一次同学聚会中,看到同学微信群中都建了一个“家人群”,微信群名很多,有的叫“老赵家”,有的叫“老王家”,有的群名则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心里一动,心想,我们兄妹四个,虽然有微信,还没有一个群,平常联系还不方便,随即我就建立了一个家人群。

我把群名定位“钱家人”。把大哥二哥和小妹拉进群后,大哥说,你光拉我们几个也不行,也要把你两个嫂子拉进来。说实话,我原本不想把大嫂二嫂拉进群的,因为我知道她们俩的脾气和为人。

大嫂个头不高,人长得白白胖胖,在一家餐厅做厨师,不爱说话,但是心眼很多,家里有活有事面子活会做,爱在背后挑拨离间,自己藏在背后看笑话。

二嫂长得高大,在一家企业上班,干了20年还是一线员工,是装卸工种,现在50岁了。为什么没有给她调动,就是因为她的嘴说话像刀子一样,另外脾气是谁也不服,领导管不住她。她也市场成为了大嫂的挡箭牌。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没有好说的,就把她们俩也拉近群里。可是,原本充满祥和愉快的人群,随后发生的三件事,让几家人的感情,顿时变得剑拔弩张。

第一件气人的事,进群后的大嫂二嫂,天天让我在群里发红包。

把大嫂二嫂拉进来后,我看到大哥很高兴。我和大哥二哥虽然都住在这个县城,但是各有各的工作,我是国企员工,工作非常忙。这些年我利用闲余时间做了个公众号,发布一些招聘信息。公众号一般都是以阅读量为投放广告基础的。因此,我希望他们能给我转发下。

但是,想不到的是,现在哪里有亲情可言。我在群里发了信息后,大嫂就首先发话说:“让我发可以,但是转发我的朋友圈,你一条给我50元就行。”我以为她说的是玩笑话,谁知道,一连3天,她都让我给她发转发的费用红包。

我有点生气了。觉得刚进群时,你让我发红包,我发了,但是现在让你们帮点忙,一条还要给你们50元,还不如我直接投放其他广告了。

我不再理会大嫂。晚上就在群里直接@二嫂,让她给我转发下。谁知道二嫂张口就给我要转发费用,我问多少?她在群里笑嘻嘻地说,一条100元。

我心里说,你们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本以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因为在群里她们给我闹了一出,我直接就想把她们踢出群。

可是这才是一个开始。她们两个女人在妇女节、春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在群里给我索要红包。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在情人节她们俩在群内还@我,让我发情人节红包。我说:“两位嫂子,可以啊。不过情人节有红包,要有祝福啊,你们只要在群里说,情人节快乐。我每人给你们发一个1000元的红包。”

她们俩在群里就不敢说话了。我说,要不是大哥二哥在群里,想和我乱着玩,我可不是省油的灯,看把你们能的。

就这样,一年中,我没发多少红包,年底一看,也发了将近3000元了。而他们,谁也没有给我转发一条公众号信息。

第二件恼人的事,是大哥让进城看病的母亲买张床,才能住他家。

4月份,母亲腿忽然不能走动,我赶紧回家把母亲拉到医院,给母亲做了检查。医生说,没有什么大事,就是骨质疏松引起的疾病,需要理疗一阵子。

我把母亲的病告诉了大哥二哥,我们在医院进行了商议。按照医生的安排,理疗可以不住院。不住院就可以住在我们家里,我说。母亲不同意,母亲说,如果理疗一个月的话,就你们3家一家住上10天。

这一点,我理解母亲的心情。母亲是很愿意住在我家的。我家是别墅,上下两层,房子宽绰,有个60平方的小院子,大门一开,就可以走到街上。但是母亲不能说,一说大嫂二嫂就会说母亲偏心,心里只有我们。

我也不能说,以往我请母亲都是去我家小住。母亲回到村里后,给好多村上说,我家的房子很漂亮,我家的二楼装修得多好,我家的保姆做菜做得多好吃等。大哥二哥只要一听说,脸上挂不住,觉得没有面子,就回家和母亲吵架。

吵得多了,母亲就不敢上我家了。

大哥家在市区一个老旧小区5楼,三室一厅。他今年52岁了,还在一家食品商贸公司做送货员。他儿子28岁了,从一所大专毕业后,就一直在家闲着,过完年才找了一份外卖工作,挣的钱够自己花的。

大哥这两年很焦躁。脾气很暴躁,主要是他儿子还没有结婚造成的。因为大哥没钱买一个高端小区的房子,我那个侄子,始终找不好对象。

这次娘提出先住他家,大哥听了有点为难情绪。我知道大哥还没有得到大嫂的允许,所以不敢乱下决定。我看大哥畏难,就看向二哥,二哥装作打电话,走了出去。我知道这是给二嫂汇报母亲的事情去了。

于是,我提出母亲今天就现住我家里,我家里房子多。晚上,群里异常活跃起来,大哥和大嫂说:“咱娘可以住到我家里10天,但是我有张床坏了,需要买张床。”我听了,没多想就说:“大哥,嫂子,这还不好买,你们明天给家具市场打个电话,人家一个小时就送到。”

群里顿时很平静,大约过了5分钟,大哥回复说:“老三,这张床是咱娘休息用的,是不是让咱娘掏钱买。”

我一听,立即火冒三丈,要不是一个娘,我非骂他个狗血喷头。你这个不孝子,老娘住你家几天,你还要让老娘给你买床,你50多岁了,你真是狗屁不懂。

我恼得在群里说:“大哥,你说得是不是过分了。你这儿子怎么当的,你还有没有良心?”

“你有良心,你有钱,咱娘你自己管不就行了,有钱就了不起了!”大嫂首先在群里咆哮起来。

“咋咯,我就是有钱。看看上下5千年,有几个自己娘住儿子家,还让娘买床的?”我也生气了。

我们在群里吵架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结果是,我决定让母亲住在我们家。我们在群里吵了大半夜,而二哥二嫂,却一点动静也没有,仿佛他们不是群里的一员。

最后母亲在医院理疗了一个月,都是我和老婆接送他去医院。大哥大嫂在群里跟我吵架后,不来我家,去看母亲,也是去医院看。

二哥一家更是躲得远远的,始终是一种中立的态度,谁也不得罪,装好人。

第三件气人的事情,是父亲生病住院报销的钱,全被二哥一个人装了腰包。

9月份,父亲脑梗复发,我们连忙把他送进医院,因为比较及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住院需要花钱啊。住院时,母亲偷偷塞给我5000元,说是让我拿着,在医院付钱。我说不用,母亲执意塞到我裤兜里,让我拿着。我只好拿着,可是借钱的那一刻,我眼里却流了泪水。

母亲和父亲到了60岁后,我就开始给他们点零花钱。每月都给,也不多,基本上每月800元左右,这些钱都是我做自媒体挣得钱。因此,花着也方便。

母亲起初不要,可是他们却没有挣钱的门路,家里的5亩地,只种了1亩,其余的都租了出去,一亩地才400元一年,根本不挣钱。父亲呢,还有病,不能挣钱,每月还要花钱买药。

一开始我给钱都是当着大哥二哥的面给母亲,可是每当我给钱时,大哥和二哥都扭过头,当作看不见,你们看不见,总该听见吧。有次一块回家,我就和大哥二哥商量,说一家给母亲一月500元。

大哥听了立即反驳道:“这对爹娘的孝心,不是用钱衡量的,光给钱有什么用?”我听了心里就不是滋味,就说:“大哥,你说孝心吧。我每次回去给咱爹娘买的衣服、水果什么的,你买了多少?你怎么尽孝心?”

大哥一听,脸立即红了,大声说:"你停车,你有本事,我不坐你的车。我也不回家了。”我听了这话,立即停车,开起车就回到了家。

随即和坐在车里的二哥商量,二哥不说话,光说脑子疼,没有休息好。我回家就偷偷和娘说了这件事,娘随即小声哭了起来。

娘说,他们两个不光不给她钱,有时候回来上街买个菜,还给她要钱。我听了这话,一蹦老高,就去问二哥,二哥好歹就是低着头,不说话。

我知道我给娘的这些钱,娘就没有舍得花,就是害怕父亲生病。

父亲在医院住院时,需要交住院费。医生说先交1万吧,我当时拿出3000,大哥说他没钱,我说你没钱你微信扫码付啊,他说微信里没钱,一句话,就是没钱。我看向二哥,二哥微信转了3000,这钱不够,我又转了4000元,正好一万元。付完钱,我又把娘给我的5000元,给她了。

我明白大哥的心思,就是我不给钱,我也不用操什么心。可不是,让他给父亲去食堂买饭,他说没钱,母亲就给他些零钱,他才去。我看了,真是在心里鄙夷他,当然我知道,这是大嫂背后安排的。

父亲的病好后,娘安排我说,你在那个群里说说,你们当初谁垫的钱,报销出来还给谁。晚上,我就把娘说的话,在群里说了一遍。

大哥大嫂不吭声,二哥二嫂不说话。第二天,我没有时间,就打电话给二哥,让他去给父亲办理出院手续。

父亲出院后,就住在我家,歇息两天。晚上回家,娘就问我说:“你二哥报销出来的钱,给你了没有?”我一愣说,没有。

我想是不是等一天二哥就给我,可是等了一个星期,他还是没有任何动静。我在群里就@二哥说,父亲出院报销了多少钱?花了多少?你要把账目晒出来。

二哥在群里说,报销完之后,还剩下6000元,我说,扣除你那3000元,剩下的给我,我给咱娘。

“哪能给你3000元,你二哥给咱爹娘买吃的喝的,不算钱?给你2000就不错了。”二嫂在群里顿时发声。

“那买吃的喝的,都是该我尽孝心。二哥,二嫂,你发给我2000元吧。那吃的喝的我负担。”我心如刀绞。

“现在没钱,等有钱了再给你。”二哥撂下话,就不吭声了。我又喊话让大哥评评理,大哥却一直不回复。

妹妹生气了,就直接怼了大哥二哥。妹妹说,你们俩还有哥的模样吗?让我三哥整天这样难受!

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顿时在群里说妹妹不孝顺,说人家女儿都金山银山往娘家搬,你却嫁了个穷人,过年连舍得买茅台酒都不舍得。

我让妹妹不要说话,我说,大哥二哥,你们都是50岁左右的人了,你们还有点亲情没有,还有点兄妹的感情没有。我们还是一家人吗?

说完,我望着“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个微信群,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我也随即对群进行了解散。原本想到亲兄妹建个群,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商量,谁知道后来竟然成了这样。原本想着有了这个群,让我们联系更为紧密,谁知道联络很通畅,可是拥堵的却是人心。原本是一家人美好的情感,谁知道最后竟然成了彼此的厌恶。今后,我再也不建立这“相亲相爱一家人”这样的微信群了。

你们微信群里,发生了什么事?可以在评论区说说。

你们的微信群里是否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

我估计几乎每个人的微信里都会有一到两个或更多个类似“相亲相爱一家人”这样的亲友群。

未婚的不论男孩女孩基本上都是姥姥家的亲属一个群,奶奶家亲属一个群。已婚的再细化为婆家的和娘家的各自两个群。而这些亲属建的群大多起名为“相亲相爱一家人”“亲友会”“一家亲”等等吧。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为用户提供聊天,朋友圈,支付,公众平台,小程序以及缴费,拦截系统等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让沟通更便捷。

微信面世之初,大家乐此不疲的寻找自己能找到的所有的亲朋好友,然后彼此加为好友,觉得找到了这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拥有了全世界。只要他们都在自己的通讯录里,就再也不会丢失了。失联多年的或者平时因为各自为生活忙碌而很少联系的亲友,有了微信就有机会叙旧,神侃了。

更有平时就很喜欢交往的亲友,张罗着建立起名目繁多的群,看着自己被归入不同类别的群,心里还是很兴奋的。在不同的群中说着不同的话,聊着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偶尔活跃气氛,发发红包,一年不同的节日发不同的祝福,微信群温暖了生活。

渐渐的,微信群里不再活跃了,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是大家把话题都聊完了?还是不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生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曾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甚至一年都没有一个人说话,偶尔出现一个小红点,不是请求帮助投票就是砍价。看着这样形同虚设的亲友群,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真真的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拉开微信联系人,从上到下,再从下往上,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吐露心声,或者能让自己信任而又愿意认真倾听的人。朋友圈更是不敢轻易发,一条朋友圈立时就会在平时沉寂的微信里激起千层浪,留言评论点赞,关心关爱都在。

不打扰也是爱!

需要时就都在!

不论你的微信里有多少个类似“相亲相爱一家人”这样的群,不管多久没人说话,你都要保留着,珍惜着。平淡生活中大家各自安好,生活遇到风浪时,他们是你的铜墙铁壁。

你们的微信群里是否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

我创办一个群叫我们是一家人,成员妻子儿子女儿,和我侄子孙子,都忙狠少聚会,有什么事在群里聊天

你们的微信群里是否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

家庭群,是随着家庭成员的不断扩大而建立不同的群。

1.爱人、女儿、儿子四个人的群。这是核心群。

2.爱人、女儿、儿子、女婿五个人的群。这是女儿结婚后建立的群。主要发送有关女儿家庭信息的群。

3.爱人、女儿、儿子、儿媳四个人的群。这是儿子结婚以后建立的群。主要发送有关儿子家庭信息的群。

4.爱人、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六个人的群。这是成员最全的群。每到中秋节、春节,群里面红包来往要数千元,是最热闹的群。

我的外祖父系统,群名是“xx一脉亲”;祖父系统群名是“xxx一脉亲”;岳父系统也有一个群。

每逢佳节,光各个群里面发红包就快累死了[呲牙][我想静静]

你们的微信群里是否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

有一个群,是家里兄弟,媳妇,孩子组成,平时不用,就等过年发红包的时候用,嘿嘿。[呲牙][呲牙][呲牙]

你们的微信群里是否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

我的微信群里以前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而且是一个大群,群里全都是父亲一辈的亲戚,大家在里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及时地交流各种各样关于一个大家庭的信息,有关于健康的,有信仰佛教的,有饮食方面的,当然也有发红包的。

当时记得大家公认家里的四叔为群主,发一些家族里面的动态。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微信群里人越来越多,亲戚串亲戚,亲戚的亲戚又串亲戚,串来串去的,近亲加上远亲,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后来,四叔可能觉得再叫这个"相亲相爱一家人"范围有些广,或者是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落入俗套,便改为"快乐家庭",他的意思是让这个群里所有的人都快乐。在他心里,是不是快乐要比相亲相爱更重要呢?大家也不去探究,只是依然愉快地往这个群里输送营养。

在我的几个朋友里面,也有三位朋友的微信里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无一例外都是家族性质的大群,可见人们是多么希望家族里的人都相亲相爱啊!

对我来说,无论是"相亲相爱一家人"还是"快乐家庭"都是很好的名字,也是很好的群,更是充满正能量的群。有时间的时候,进到这样的群里聊上几句,看点信息,发点自己的见解,吸收点人生的营养,挺好!也知道大家都挺好,就心满意足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