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活得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大家怎么看?
84岁老人,凌晨4点离奇自尽,一时之间传言四起,56岁的小女儿认为此事与哥哥有关,不让下葬,要求开棺验尸,而侄子却说:“你们当女儿的,谁像我这个孙子一样孝顺过奶奶?”
56岁的郑任远在凌晨4点,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吵醒,直觉告诉她,一定是有什么急事,不然,谁会在凌晨打电话呢?
果然,出事了。
电话是哥哥郑新明打来的:“咱妈去世了,你赶紧过来吧!” 郑任远一听就懵了,母亲前些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呢?来不及多想,她急忙和丈夫张泽强一起回娘家奔丧。
回家后,看到已经冰凉的母亲,郑任远忍不住放声痛哭。
过了一会儿,她停止哭泣,问哥哥:“咱妈是怎么走的?”
哥哥说,凌晨4点左右,他起来上厕所,发现母亲房间的灯还亮着,就过去看看。
不料,推开门后,眼前的一幕,让他吓得一下子瘫软在地上:母亲周梦慈竟然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窗户上,一动不动。
郑新明急忙把母亲抱下来,却发现,母亲已经没有了呼吸,他百思不得其解,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郑任远认为,母亲之所以走上绝路,肯定与哥哥脱不了干系。
老人周梦慈育有1个儿子4个女儿,4个女儿相继出嫁后,按照农村风俗习惯,老人一直跟随儿子郑新明生活。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很难处理的,而郑新明又过于老实,不会和稀泥,还怕老婆,老人与儿媳妇之间相处得并不融洽。
很快,郑任远的3个姐姐也赶回来了,悲伤之余,郑任远和3个姐姐说了自己的疑惑。
母亲前几天还给她打过电话,完成没有流露厌世的意思,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想不开呢?
再说,母亲身材矮小,腿脚不方便,她怎么会爬上那么高的窗户呢?很有可能是哥哥为了母亲的钱和地皮,而害死了母亲。
一年前,母亲出过一次车祸,当时肇事者赔偿了7万元,母亲手中的积蓄有3万多,加在一起共有10万多元,另外老人名下还有一块地皮。
然而,母亲去世后,大哥却说不清楚10多万元钱的去向,只说:“花完了。”
这时,一位给老人穿寿衣的邻居透露了一个秘密:老人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勒痕。
这时,郑任远想起母亲有一次离家出走前,曾给她写过一封信,信里还说等她死了,把信给她的孙子看。
信的大概内容是,母亲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因历史原因,嫁给一穷二白的郑父,生育了5个子女,缺吃少喝的年代,自己忍饥挨饿,把孩子扶养长大,又操劳他们相继结婚成家。
到了该享福的年纪,没想到,相依为命的郑父却因病去世了,母亲深受打击,整日郁郁寡欢,儿媳待她不好,有时候给她脸色看,儿子也不帮她说话,有时还埋怨她事多。
她心里非常苦闷,但为了家庭,只能选择隐忍,她这辈子真是活得太累了。
郑家其他3个女儿只是心里有疑惑,倒也没多说什么,郑任远的丈夫张泽强却暴发了,他直接把郑新明打翻在地,还踢了几脚。
郑新明面对妹夫的拳打脚踢,并没有还手,只是一个劲儿地为自己辩解,他虽然不是百依百顺的大孝子,但也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
后来,可能是伤到腰了,他疼得在地上动弹不得。
为什么张泽强这么愤怒呢?
原来,当初和妻子结婚时,所有人都持反对态度,只有岳母一个人支持自己,一分钱彩礼都没要,在他们婚后,还时不时地拿自己的积蓄接济他。
夫妻俩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因此他对待岳母胜过自己的母亲,岳母是他一生的恩人。
就这样,他们在母亲的灵堂前大打出手,争吵不休,双方相互指责和埋怨,妹妹指责大哥为了钱,不善待母亲,才导致母亲走上绝路。
大哥埋怨4个妹妹平时对母亲不管不顾,出事了倒找他兴师问罪,如果平常妹妹们能经常回来关心一下母亲,多劝导一下,也许母亲不至于感到如此绝望。
想着母亲生前受的委屈,郑任远心如刀割,母亲受得苦太多了,如今,母亲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世,她一定要给母亲讨回一个公道。
她到派出所报案,要求查明母亲的死因,工作人员听完她的讲述说:这样情况下,只能开棺验尸才能确定。
就在此时,姐姐打来电话,大哥准备封棺下葬,郑任远又急忙赶回家。
回到家时,老人的两个孙子郑军和郑爽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连夜从上海赶回来了。
他们希望奶奶能早日入土为安,认为父亲不会做过份的事,而郑任远和丈夫认为母亲的死因没有查清楚,不能下葬,张泽强还说,没做亏心事,干吗要急着下葬?
郑军一听这话就气了,本来得知父亲被姑父打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就很生气,这会儿气上加气,挥舞着拳头就向姑父冲过来,幸亏众人眼疾手快,赶紧把二人分开。
郑军说,奶奶和母亲的关系的确不好,经常吵架,可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经常在中间劝和。
可能最近几年兄弟俩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奶奶和母亲的关系又紧张起来。
郑军还说,奶奶留下的财产和地皮,很多人都指责是父亲拿走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奶奶的钱,确实是花掉了,现在办丧事,还得他们兄弟两人平摊,这他们都没有怨言,作为晚辈,处理好奶奶的后事,也是应该的。
关于地皮,其实在奶奶去世前就已经说好了,郑新明伺候老人,老人百年之后,这块地皮就是归他所有,几个姑姑已经出嫁,不存在争地皮的事。
而令兄弟俩气愤的是,奶奶在世时,几个姑姑平常都不怎么回来看望,也没有为奶奶做些什么,这些年都是父亲和母亲在照顾,兄弟俩每次打工回来,都会给奶奶买衣服,给她零花钱。
现在出事了,姑姑们却反过来指责父亲,真是太不讲理了。至于奶奶为什么走上这条路,他们也想不通。
郑家的吵闹引来邻居围观,也惊动了村干部。
村干部和邻居纷纷说,老人去世前一段时间,备受病痛折磨,连路都走不了了,非常痛苦,加上婆媳关系不好,时不时地发生争吵,而几个女儿出嫁后,也很少回来看望。
老人心中的苦闷无处排解,可能身体加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才让老人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而郑新明是个老实人,不会做出伤害母亲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村干部和邻居们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既然老人已经故去,就不应该再开棺验尸,让老人死后也不得安宁。
如果郑任远一意孤行,最后证实老人确实是自杀而亡,那么就意味着兄妹之间就彻底反目成仇,亲情也就荡然无存了。
干部和邻居的话也不无道理,在大家的劝说下,郑任远也想通了,顾及到这份亲情,她终于不再坚持,同意让母亲封棺,入土为安。
而侄子对郑任远说,就算现在闹了点矛盾,我们以后还是一家人,血脉亲情是割舍不断的。这多少让郑任远心里稍感安慰。
结语:
老人到底为什么会以如此的方式离开人世?不得而知,我们只能猜测:
可能老人受病痛折磨得太久,无法再忍受,想早点解脱。
可能是老人觉得自己老了,是子女的负担,不想再拖累子女。
可能她的晚年过得很不如意,和儿媳矛盾不断,也很少得到女儿们的关心,觉得心寒。
也有可能是以上几种因素的总和。
但不管哪种原因,老人的儿子和女儿们都应该反思,自己对老人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孝顺,而不是在老人去世后,相互埋怨和指责。
在农村,人老了,身体有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后,由于没有退休金,不像城里的老人,可以选择到养老院,因为有子女,也不符合到敬老院的条件,再加上“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遇到不孝顺的子女,其实活得是很艰难的,更别提幸福了。
所以,父母在农村的子女,更应该尽自己所能,照顾好父母的身体,让他们少受一些病痛的折磨,同时从心理上,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晚年过得无忧。
问心无愧,即心安。
农村老人说,活得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大家怎么看?
农村老人说,活得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都会用现在生活与过去相比较,总能够感受到生活比以前好上了百倍。
但农村各地千差万别、存在着许多难以预料不到的事,会时有发生。因此,有些老人确实会觉得活的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据我所知,这些老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农村老人,基本上不能够像城市老人,每月有较多退休养老金生活。他们年轻时挣点钱都为培养儿女,建屋买房、读书上学、婚姻嫁娶等方面基本花光了积蓄。目前儿女们在外打工挣钱,也同样将钱用在培养后代上,生活也难以跟上当今各种高消费需求,更无过多经济实力赡养老人。老人们仅靠每月一百多元基础养老补助金,艰难维持当今日常基本生活。他们觉得人老了挣不到钱,活长了没有什么意思。
二是伤病缠身,难以自理。有些老农民,因不幸患上了癌症等重大疾病,需住院手术医治、或患了各种伤痛疾病,留下诸多后遗症,造成手脚不便,半身不遂等病痛。使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古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而久之,老人们感到活在世上,不仅自己活受罪,还要花钱买药或住院医治,增加儿女们经济负担和压力,拖累和影响他们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往往会为此感到忧伤、甚至于会厌世。
三是老年丧偶,孤独无伴。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如若夫妻二人先走了一人,留下的老人总会感到寂寞、孤独、凄凉。加上儿女们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家中冷冷清清、无人相依为伴,难享“天伦之乐”。因此,他们越老越会感到活在世上无多少意思。
四是空巢老人,老无所乐。由于种地收入低,农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村里留在家中的基本上都是“空巢”老人。平时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电视不会调、手机不会玩、劳作身体累,只有早点上床休息。即使有休闲时间的老人,农村不像城市有活动室、棋牌室、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玚所,更谈不上花钱到处旅游。因此,他们基本上老无所乐,感到活的很无聊。
综上所述,我认为,以上是这些农村老人说,活的太久不是享福、而是受罪的主要原因。
我希望,党和国家、公众社会、人民百姓、子女亲朋,都要从各个方面关注、关心、关爱这些农村老人。切实解决他们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活在新时代,会同其他老人一样感到很幸福!
以上个人之见,仅供交流参考!(原创)
农村老人说,活得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大家怎么看?
这话只对了一半,活的岁数大,各种疾病缠身,无子女照顾,或者子女不孝,而且缺衣少食,的确不是享福,而是受罪。假若衣食无忧,子孙滿堂,妻贤子孝,耳不聋,眼不花,健健康康,真正体验到天伦之乐,能多活几年,也可称之为享福了!(原创)
农村老人说,活得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大家怎么看?
老人活得久,经历风雨多。只有身体好,也可是享福。若果病痛多,不要有卧床。病情怎么样,抗着也可行。吃穿用度好,起坐方便者。只要不受罪,可谓天伦乐。
农村老人说,活得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大家怎么看?
我认为不光是农村老人活的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城市老人也是一样,老人能自理时,多活几年对儿女是个帮助,老人要是不能自理躺在床上让人伺候,拖累儿女,这时候老人自己也受罪,儿女也闹心,还得顾工作,还得顾老人,这有病的老人就是遭罪,不如早点离去 ,多活一天多多遭一天罪。
农村老人说,活得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大家怎么看?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有两个条件的回应
一、身体是否健康?
二、经济条件是否优劣?
以上两个条件是决定老年人晚年是幸福还是受活罪的答案。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缺一就是受活罪而不是享福。
例如:对经济条件富有的老人,如果身体不好,长年生活在病魔中,这就是受活罪。经济条件好,而身体不好照样受罪。对身体好的老人,家庭经济条件劣,上歺愁下歺,想吃的,想穿的一切供给不上,与别的老人相比差得太远,精神负担重,心地忧愁,这也是受活罪。哪怕身体好,没有开心快乐而只有忧愁,这就不是享福而是在受罪。
所以,综上所述的身体与经济这两个条件必备,条件都好就是享福。其中有一个条件劣,那就是受活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