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天天等你做饭的老人,什么感受?

那人身体挺好。自己说不会做饭,你饭菜好了,就拿个酒瓶上桌开吃了,也不管别人来没来齐。

现在想起来,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据老爹说,我爷爷烧一手好菜,县城里富贵人家需要办宴席,会请爷爷过去做席面,也因为如此,我老爹和我三爸都擅长做菜。

我家一直是我老爹下厨,他爱吃爱做,什么回锅肉,火爆腰花,麻婆豆腐,宫保肉丁,烟熏排骨,红烧牛肉,干煸鳝段等等老式川菜都是他的拿手好菜。从小到大,虽然就一家三口,但饭桌上历来都是八九样菜,一汤菜,一烧菜,两翘荤,两素菜,两拌菜,卤菜等等。偶尔有同学留在我家吃饭都会受宠若惊,而我则淡定地告诉他们:“真的只是家常便饭呀。”

也许是老来得女的缘故吧,老爹就没让我做过啥家务,所以在我结婚前,也不怎么会炒菜做饭。

虽然婚后磕磕绊绊地学会做了几样菜,也仅仅只达到了不难吃的境界。有次回父母家,老爹买的腰花,我自告奋勇去做,由于乱做一通,老爹气得摔了筷子,说我糟蹋食材。

可他没想到,自己也会衰老到让我做饭吃的地步呀!

老妈去世后,我把88岁的老爹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刚开始,他还能买买菜,偶尔下下厨,渐渐体力跟不上了,除了雷打不动的下午麻将时间,回家就在躺椅上坐着打游戏,等着我们下班做饭。之前我上班的地方离家挺近,回去做饭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搞一点花样,尽量还是按照四菜一汤进行配置。那个时候他胃口还好,虽然对我的做菜水平不以为然,可也不挑剔。我挺在意他的看法的,每次做个挺得意的菜式就会问他:“怎样,这次做得还行吧。”他很多时候都笑而不语,被逼问急了,就慢条斯理地说道:“还可以吧。”

后来我上班的地方远了,只好提早把菜买好,然后匆匆赶回家做饭,有时遇到加班,心里就特别慌,家里90多岁的老人还等着我做饭呢。我加班的时候,老公就赶回家仓促地做一两个菜,只图填肚子,色香味压根不讲究,幸亏老爹是个体贴的人,他也从不抱怨。一次我加班,老公单位有事也加班,我只好给老爹打电话说明情况,他耳朵又背,好不容易听明白后他就点头让我别操心:“你们忙你们的,我随便吃点。”

加完班心急火燎地回家,家里黑乎乎的,老爹在躺椅上休息,门一开,他就颤巍巍站起来惊喜地看着我回来,就像孩子一般,我心口一酸,问他吃的啥,他摆摆手让我别管,反正饿不着。我偷偷看了下冰箱,估计蒸了点剩菜和着馒头吃的。为了弥补这种亏欠,周末我总会做几样大菜让老爹饱饱口福,可他不爱吃,他总问我:“你做的是川菜?”“咋个不是川菜?”我很不服气地反问道。他摇摇头,笑着不说话。

私下里我问老公,我说我做的哪里不是川菜,他分析道:“你做的是新式川菜,就是一锅乱炖,一锅乱烧,一锅乱炒,反正加各种调料做火锅干锅等等,不是他吃惯了的老式川菜。”我想想也是,比起老式川菜,一没刀功,二不管火候,三不管调味,四不管搭配,都是一锅端。我切不了肥而不腻的回锅肉,也掌握不好肝腰合炒的火候,更炖不好软烂合口的牛肉,我只会调料加一锅菜,煮好了事。

于是,我只好隔三差五去馆子里端粉蒸牛肉或者带他出去吃老馆子,让他尝尝他最喜欢的老川菜味道。可惜,那种老式馆子的做法也渐渐流俗了,满大街的火锅,干锅,满嘴吃的是调料。

还在我挖空心思在城市里寻觅还没消失的老式川菜馆子时,他吃饭渐渐出现了问题,总是噎得很费劲,问他咋了,他说噎不下去。吃饭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无论我们做菜怎样软烂,他为了掩饰自己噎不下去的问题,匆匆刨几口用汤鼓捣冲下去就下桌玩手机游戏去了。

后来才知道他的小脑萎缩导致食道控制那里出现了故障,可惜这是人衰老的历程,无人能够改变。

他最终还是离开我了,下班回家,阳台躺椅那里空空如也,再也没有一个老小孩听见门响颤巍巍站起来笑着说:“你回来了!”

家里有个天天等你做饭的老人,什么感受?

退休三年给父母做饭三年,退休之前基本上是八十多岁老妈做好了等着我们回来吃,我退休以后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家里照顾父母,父母都已八十七,八十九岁的,两老现在虽然还能自理,简单得饭菜还是可以做的,但是想想还能陪伴他们多久?所以我搬回父母小区租一套房子,离他们近一些,但是绝对不能住一起,各自还是有点空间!每天给他们做两顿饭中午和晚上,早饭他们还能自己热,所以早饭不用管!一年365天基本是天天做,前两年还出去旅游,也就出门几天就回来,今年那也没去,天天都是做饭,有时候跟父母开玩笑说保姆还有一天假期,我是一天都没有,抱怨归抱怨,做饭还是得做,每天看着他们吃着自己做的饭,聊着天,感觉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就是累并快乐!

家里有个天天等你做饭的老人,什么感受?

母亲在世时,脑梗后,失去了自理能力,当时我们兄妹三人围在她的病床边,让她说愿意跟着谁?她颤颤巍巍的用手指着我,我老公二话没说,打电话让单位派车到医院,把我妈接到了我家。还是老公亲自把我妈背到了四楼。在我家一住就是八年。这也是一生中我最忙碌但也是最难忘的八年。

过去只有我们一家三口时,我可以推脱家务,不做饭,睡懒觉,自从母亲跟着我,那种责任感油然而起,毕竟是我自己的亲生母亲呀,我就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为母亲做上她爱吃的饭菜。一日三餐,从未有过懈怠。出院一年后,我妈身体逐渐恢复,有了自理能力,能够上下楼散步了,她一进门,就到厨房找我,坐到厨房的小凳子上,一边看我做饭,一边给我聊天。

每到吃饭时,我们一家四口人坐到餐桌旁,上有老下有小,说的说,笑的笑,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终身难忘。

那八年,我和同学朋友都失去了交往,每天下班,我就飞速回家,因为家里有老妈妈在等着我。有妈就有家,我愿意永远为妈妈做饭,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年了,再也不能吃我亲手做的饭菜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家有老人的,趁老人在,多尽一点孝心吧,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我觉得如果家里有一个等你做饭的长辈,那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家里有个天天等你做饭的老人,什么感受?

我退休后到现在,每天给老母亲做一顿到两顿饭,就像工作一样!要按时到岗。

每周妹妹来一天,帮母亲洗个澡。但之前她已经管了四年,真心不容易啊!

今年退休后,管老母亲,看似简单,实际上把你栓得死死的,什么事都不能干,有时候接外孙,都得给她提前准备好饭。人老了,也不光是做个饭,她要说话,要与人交流,但她说的话永远是过去那点事,天天跟你说,你不想听不爱听还得应和着!真的跟有一年严顺开演的小品《粮票的故事》一样,听的让你不胜其烦,还得天天听!你是他的唯一听众!

什么感受?不想管也得管,因为她是你的母亲!什么事都可耽误,这顿饭不行!什么话你不想听不行,必须硬着头皮听下去!就是这样的!

家里有个天天等你做饭的老人,什么感受?

谢邀:远的就不用说了。百善孝为先,谁都清楚!而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你养我小,我养您老。

家里有个天天等你做饭的老人,什么感受?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

汗水壮咱筋骨肉,感情比海深。

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分。

一个道德传古今,要做孝敬人。

在家尽孝心,路平风也顺。

儿女吃老人做的饭长大,老人年龄大了吃儿女做的饭,感受心连心,日月映星辰,都是一家人。趁老人健在,每天给老人做饭吃,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自己以后没有遗憾该多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