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朱元璋?
朱元璋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皇帝吧,造反的理由是为了吃饱饭,可当上皇帝后,脑子里只有他们老朱家一家人的利益。
一是杀功臣,不管杀冯胜、傅友德、李善长、蓝玉、胡惟庸等有多少理由,骨子里还是帝王为儿子铺路。朱元璋是造反起家,对势力天生敏感疑心,打下江山后,就想把威胁的力量扫除,让儿子无后顾之忧。
二是废除中书省,让皇权空前强大,并且让自己累成狗。俗话说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朱元璋太在意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不自己盯着睡不好觉,所以不但累死自己,还累死了儿子(朱标早逝估计和身体劳累有关),这个体制最后还累死了朱高炽(才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后来还是朱瞻基为了玩蛐蛐,成立了内书堂,扶持了宦官,导致大明后来的年月几乎都是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拉锯战。
三是老朱家的子孙世世代代全部由朝廷终生供养,不用交税。他一个人就生了26个儿子呀!这样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下去,到了明末,他老朱家有将近100万的朱姓子孙。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是一群姓朱的蝗虫,对于国家财政而言,是一群吃祖宗饭的蛀虫。这万里江山,能不啃光?
四是传位朱允炆,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大家长封建意识顽固,为了扶持朱标这一脉,理想化地认为老朱家都是一家人,你好我好大家好,正统上位,各位叔叔辅佐,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保证老朱家的江山万年永继。天真,太天真,一个老谋深算的帝王居然会在处理家庭纠纷中显得这么幼稚,他太低估了皇权的诱惑力和杀伤力。他没想到朱允炆的安全感比他还差,上位没多久就痛下杀手,导致3年的靖难之役,百姓的流离失所,江山的满目疮痍。
当然从历史的功绩来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肯定对时代是有促进作用的,毕竟脱离了蒙古人的残酷统治,建立了大一统的汉人江山,总体上来说是对百姓有益的,休养生息的。不过,朱元璋还是穷人思维太重,个人利益观念重于国家利益,当然在皇帝眼里,国家利益就是个人利益,但如果摆脱不了这种认识,改朝换代只是早晚的事。
国家是天下人的家,不是老朱家。
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位亲民皇帝,极其亲民,仇视腐败。农民出身的朱重八胆大,善交朋友,善利用朋友,敢作敢当,胆大心细,其胆量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因为敢作敢当,有事总是一人承担,深得有志之士赏识。朱重八交的全是一帮铁哥们,极聚凝聚力,只要作战,将士们都是铁板一块。心计大王,套路大王,这是智多星刘伯温对重八的称赞。朱重八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遇上了知己马皇后,历史上著名的贤内助,掌管内政,极俱才能。铁哥们徐达,常遇春,智勇双全,虽然出身农民,但精通兵法,是重八的左膀右臂。大明王朝统治中国近280年,与朱重八制定的一系列治国策略有重大关系,朱重八确实是雄才大略!朱重八亲民是有名的,反腐也是有名的。在潘阳湖大战中,死亡的烈士没有得到照顾,安抚,完全是地方官员不作为。在潘阳湖大战中,死了丈夫,两个儿子的妇女在朱重八当上皇帝后,朱重八巡访,妇女拦轿,当场痛骂重八无情无义,朱重八不但没发怒,反而一一细问,安慰,问出原因,完全是地方腐败,不作为,大怒之下,处死了地方官员。洪武年间,朱重八为了打击腐败,亲自在皇宫外设置登闻大响鼓,全国百姓有冤的,揭露腐败的,都可来此击打登闻大鼓,来击打登闻大响鼓的,任何人不得阻拦,无论权势大小,阻拦者,全家处死!这是真正的亲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雄才大略,极其亲民,这是史上少有的!
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朱元璋?
套用清康熙皇帝的话 治唐隆宋 一个放牛娃、做过和尚、当过乞丐从低层小兵做起,成为大明帝国的开国君祖 历史绝无仅有!就功绩而言,驱逐鞑虏,恢复汉人的地位,重新统一全国!开创了洪武盛世,关心百姓疾苦,建立一系列福利设施,痛恨贪官污吏,开创了民告官的先例,创造性的设置“登闻鼓” 任何人不得阻拦百姓告状。。。。
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朱元璋?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朱元璋?
他是一个草根逆袭的成功案例!于历史上讲,他绝对是功大于过的,没有他,也许我们今天还在写蒙古字。
出身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在家族里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来改名字叫朱元璋的。
少年时期,他给地主家放牛,因为时政动荡,家里时常受到一些贪官污吏的欺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他称王后,对贪官的惩戒是很残酷的)
到了他17岁的时候,家乡发生瘟疫,加上在元朝的暴政统治下,早已民不聊生,不得已便外出寻找生计,最后在皇觉寺落脚,做了和尚,靠四下化缘为生。
所谓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啊,在他走南闯北的这三年里,他开阔了视野,也深深的感受了世间冷暖和民间疾苦,磨炼了他坚韧的意志,但也变得疑心重,没那么容易相信人。
在这时期里,他慢慢的闻到了一些民间反元的味道,激起这位年轻人的热血,并开始加入反元斗争的行列。
军旅生涯在反元的民间组织中,其中一个以郭子兴为首的白莲教红巾军,闹的像模像样。朱元璋在同乡的引荐下,就加入了白莲教的红巾军。
参军后得朱元璋,作战勇猛,被郭子兴赏识提拔为将领。做将领后的朱元璋依然身先士卒,打仗得来的财富都交给老板郭子兴,这让的郭子兴更加视其为心腹。
这时,改变他一生的机会来了,郭子兴把义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成了郭子兴的女婿。(这时才改名叫朱元璋的)
稳定了地位的朱元璋,开始发展队伍,他那时就开始讲究军队纪律严明,深得老百姓敬仰。
在南征北战中,不知打了多少战,但随着每打一仗,军队就人数增多一次,在这过程里,他得到了刘基(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这样的谋士猛将。
称帝朱元璋积累了几十年后,1367年,他命徐达、常遇春两大猛将带兵直奔中原,到了1368年,元朝终于被推翻,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并立下汉朝开国第一名号“大明”。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是很注重民生的,他奖励开荒、兴建水利、减免赋税等。
由于小时候有心理阴影,他很恨贪官,在他在位时期杀过的贪官,按后来学者统计起码达十万人以上。
但终究因为制度不完善,贪官总是杀不完,因此他自己亲自参与设计了很多奇怪,甚至有点变态的酷刑,如斩腰、削筋剔骨、人皮裹草等等。
小结如题,历史人物朱元璋,可称为历史上伟大的一个人,真正做到了草根逆袭成功,这与他的谋略、魄力是分不开的。
倘若说朱元璋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在他做皇帝后,跟他出生入死的那些功臣们,兄弟们,几乎都被他杀了。
原创首发:历史小地主
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朱元璋?
朱元璋是農民起義當上皇帝。不要小看“大老粗","大老粗出人物"。朱元璋出身貧賤,從小受苦,要過飯當過和尚。在元末農民起義中揭杆乘勢而起,十五年而成帝業。是劉邦之後又一個出身草莽的平民皇帝。
毛澤東都高度贊揚朱元璋,劉邦,成吉思汗,都屬於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大老粗",但創造了許多知識分子望塵莫及,驚天動地的兄軍煌功績。歷史上許多飽讀詩書的陳後主,李後主,宋徽宗等都是子繼父業登上皇位,也都身名俱辱而告終。
朱元璋大字不識幾個,但他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善斷而多謀。在消滅中原兩股勢力中,他首先打陳友亮,決斷非常突出,後打張士誠,拿雙方作比較,陳友生性驕做,張士誠心胸狹獈。"志驕好生事,器小無大志"。朱元璋與陳友亮鄱陽湖大戰,一舉擊敗陳友亮,張士誠坐山觀虎,舉棋不定,像傾巢累卵,很快被朱元璋給打敗了。由於正確的決策與判斷,加上膽量和智慧贏得了勝利,創建大明王朝,定都南京。
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朱元璋?
个人觉得,总体上朱元璋是个有雄才大略,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朱元璋的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在南京的皇宫内,没有设立“御花园”,只有“御菜园”,其中种满蔬菜,使得皇宫自给自足。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至明朝中后期,朱元璋子孙人口繁殖至近百万人。
历史评价:
《明清史事沉思录》中记载,“传谓男子宫刑,妇人幽闭,皆不知幽闭之义。今得之,乃是于牝(阴户)去其筋,如制马、豕之类,使欲火消减。国初常用此,而女往往多死,故不可行也。”对这种灭绝人性的手术,这本书的作者王春瑜评论道:“将人等同畜生处置,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明孝陵康熙题碑:“治隆唐宋”。
清朝官修正史《明史》张廷玉等对明太祖朱元璋最终能够成就帝业的评价是:“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尝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举,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帝之雄才大略,料敌制胜,率类此。故能戡定祸乱,以有天下。语云‘天道后起者胜’,岂偶然哉。” 清朝官修正史《明史》张廷玉等对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事业的评价是:“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毛泽东在1964年3月24日,在一次听取汇报时的插话中对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治国能力评价如下:“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知识的,历史上当皇帝的,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善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识字的老粗;刘邦,也不认识几个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 毛泽东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军事才能评价如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给吴晗提意见:“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的(得)好点,不要写的(得)那么坏。”赵翼曾说:“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明祖之性,实帝王,豪杰,盗贼兼而且也。”
商传评价朱元璋:“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没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