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城市家庭,为什么有人说大部分的儿女与岳父岳母住一起而不与公婆住?
城市女孩,和自己父母住,才能维持婚姻的和谐稳定。
自己的坏脾气,好吃懒做只有自己的父母能包容,别人的妈根本忍不下去。比如我同事,回去亲妈将水果都切成牙牙端上来,还贴心插上牙签,婆婆妈会这样宠着你?
女儿女婿躺在沙发上耍手机,自己的妈唠叨两句骂两句,女儿也不会在意还能撒撒娇,你让婆婆妈骂两句试试。
我弟媳一家都跟着自己亲妈住,孙儿孙女都是外公外婆带。有一天外婆有活动想去参加,我弟媳当着一桌子的人怼她妈,说这些活动有啥意思,都是太婆大妈些无聊的活动,还不如在家带娃娃。当时她妈脸色就不好看,但也给了女儿脸面,嘀咕两句就算了。你怼婆婆妈试试。
老公乐见其成,反正累的不是自己爸妈,吵架斗嘴的也是你们亲母女,没有“夹板气”的忧伤,更不需要回答“我和你妈同时掉下河先救哪个的”世纪难题。
旧的文化早就不复存在,什么“洗手作羹汤”“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朝夕伺候不嫌烦”已经成为过去时,城市的女性独立自强,不可能为了婚姻委屈自己,所以就只好委屈自己的爹妈。
现在养一个城市女儿,相当于要养她到老,还要养她一家人!
现在的城市家庭,为什么有人说大部分的儿女与岳父岳母住一起而不与公婆住?
主要是婆婆太不好处(申明:我就是婆婆方)。老婆总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儿媳妇,而儿媳又年轻,没有相关的生活经历,不能干;所以,矛盾就产生了;同时,又不是自己亲生的,婆婆不会像心痛儿子一样,只是一味的想将儿媳培养出来,以勉儿子以后吃亏,而儿媳又不配合(一开始还给面子,后来时间长了,儿子婚后也变了,婆婆一天到晚又強势),儿媳妇烦了,所以,矛盾就越来越严重,最终会过不到一起。而女方在父母身边就不一样了,这些都不存在,自己的妈会痛自己的女,对女媳又不挑,所以,没有多少矛盾
现在的城市家庭,为什么有人说大部分的儿女与岳父岳母住一起而不与公婆住?
现在的媳妇儿都太强势且蛮横无理,再加上有些女方的父母没有文化素质低,隔三差五挑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纵容女儿欺压公婆……公婆不是不愿意给他们帮忙做饭带孩子,绝大多数是害怕儿媳妇给脸色成天无端指责甚至谩骂挖苦,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每天下班回家就是兴师问罪!连一点起码的尊重都没有!现在的许多媳妇儿有文化没素质,高学历没教养、什么话都敢讲打骂公婆的也不在少数,当父母的为什么要去受她们的气了?当然,还是好的多,万一碰上一个就够呛,没办法!只能躲,因为惹不起!
现在的城市家庭,为什么有人说大部分的儿女与岳父岳母住一起而不与公婆住?
大多数岳父岳母到女儿家来住,不是来养老,来享福,来观光,来旅游,而是带着艰巨的任务,带孩子,做家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一个或一对带薪的保姆。有的人认为岳父岳母来女儿家是占了公公婆婆的窝,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哪有几个公公婆婆能和儿媳处到一块儿的,不是她们的思想不好,也不是她们主观上就是要闹意见,因为她们的生活习惯不同,他们的处事哲学也不一样,特别是在带孩子和饮食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而女儿从小与自己父母在一起,办起事来得心应手,生活习惯也比较一致,在带孩子方面几乎也是相同的办法,所以很少闹矛盾,女儿可以直接和妈妈说,意见不一致的事情,妈妈也可以不顾情面的批评自己的女儿。所以生活上矛盾较少,基本是和和睦睦,因为社会上都说丈母娘看见女婿就乐了,这也是客观事实,很少有岳母和女婿闹矛盾的。以上这些原因就是很多家庭当中出现了岳父岳母的原因。
我们就是岳父岳母,我们在女儿家应当是比较典型了,女儿结婚八年多,我们就在这里干了九年多,比结婚还多一年。先为他们做了不少结婚准备。为什么公公公婆没有与他们一起住呢?从一开始就有很多方面不适合公公公婆和他们在一起住。比如说我和我老伴是退休了,有时间到这里来照顾女儿女婿。女儿结婚当时,公公还有四年整才能退休,婆婆是农民,家里还有地需要种地,还要管理家,当时他们要来干这些事情,我们是非常欢迎的,我女儿也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他们一是没有时间。 二是有时间有的事他们也不会干,因为文化有限,不会上网,租房子买房子有关事情,根本不会做,一听房子要200多万。连连说这个事情我做不得,做不得。我有大学毕业文凭,当过几十年公务员,光是一个买房子的事情,就整整跑了半年的时间才买到了合适的二手房。价格在当时来说也是非常划得来的。
有了孩子了也该换班了,本来女儿的公公婆婆就应当来带孩子换一下班,可是他们不来,公公退休了,还要继续打工,认为手头没有钱。女婿女儿也不同意他们来,因为他们两口人操着一口方言,怕也带出宝宝一口方言。因为孩子学话的时候,很容易就学会方言,不会说普通话了,纠正起来可就难了,有不少同事的孩子就是犯了这个毛病,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他们天天跟着爷爷奶奶学会了一口难以改正的方言,所以女婿女儿都不同意她不来带孩子。虽然我们两口子说的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但是还混得过去,至少不会影响孩子,这也是我们当岳父岳母的,在女儿家带孩子的一个理由。关于带孩子的方方面面女婿女儿都希望我们能给带,我们也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我在外孙上小学之前就教会了他20以内的加减法,我老伴教会了外孙1500个汉字,这些都是他爷爷奶奶做不到的事情,总之就是我们可以带孩子,尽可能地教会他一些文化知识。比如说我给外孙讲了176次连续故事,使我外孙增长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天天跟妈妈要求去花果山水帘洞。外孙有了去花果山去水帘洞的要求。我女儿在休假的时候,领着我外孙去了花果山和水帘洞,这种配合,让孩子增长了知识,见了世面。前提就是我和老伴放弃了几年的旅游计划和在家乡准备养老的换楼计划。不是我们当外公外婆的把公公婆婆挤走了,是他们在带孩子做家务的本领上欠缺,满足不了我女婿女儿的要求,总之谁干活,谁挨累,谁吃苦,谁知道。我们不是赖在女儿女婿家不走,我们天天盼望着1949年那样,我们想的是什么时候可以不带孩子了,我们就回家乡居家养老,做南北候鸟,那才是美好的生活。因为我们都有养老金,我们有保障,我们心里有底。
一个家庭可以反映社会的一个侧面,在这个话题当中和社会实践当中,我们就是活生生的在女儿家生活的一对老夫妻。简单的一段发自内心的话,也许会给读者一定的启发,我们不排斥公公婆婆,我们也不准备在女儿家养老,我们唯一的座右铭就是:我们还能为女儿家做出什么贡献!
现在的城市家庭,为什么有人说大部分的儿女与岳父岳母住一起而不与公婆住?
现在城市的家庭,大多数儿女都是和岳父岳母住一起,而不和公婆住。这些话题都是说起来话长,一言难尽。不是说和岳父岳母住一起有什么不妥,而是好多公公婆婆就根本无法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这种现象有点离谱。这种情况,说实话是儿子的悲哀,也是婆婆公公的悲哀,也是整个家庭的悲哀。
咱们国家的传统,都是养儿最体面,光尊耀祖,传宗接代,将来娶了媳妇添人进口,家族发扬光大。可事实上呢?好多公公婆婆都很难走进儿子的家门,有的即使住一起,也是忍气吞声低三下四,和当初生儿子养儿子那种喜悦那种期待完全不同,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百思不得其解。
按说,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思想进步,道德修养文明礼仪,都应该比老一代强,都应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过更好更体面更文明的生活,可怎么就感觉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老一辈呢?又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只说的是一个方面,也只是本人的一些看法想法,想到了就说出来了,不喜勿喷。
现在的城市家庭,为什么有人说大部分的儿女与岳父岳母住一起而不与公婆住?
好像我在哪一次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也说过这个现象,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女人就是天哪。一个新婚家庭中基本上都是女的说了算。女的不喜欢公婆自然就住娘家了,老公又不好说什么,也就跟着过去了。想想真的挺可悲的。公婆这边当时给儿子花钱结婚的时候,想着能多个儿媳妇儿。花多少钱都愿意。然而结完婚之后发现。儿媳妇还把儿子给拐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