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选宫女?

古代选宫女,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宫女的来源,一个是选拔的流程。

来源这个就比较简单,最早期的宫女,其实就是奴隶,她们可能是战争中的女俘,也可能是是被征服后的国家里的女人,亦或是罪臣女眷,属下献宝。当然,也不排除市场上买来的,毕竟古时候卖身这种事儿很常见。而到了汉朝,宫女开始职业化,虽然也有着上诉情况的来源,但其主流是民间选拔。其选拔人群主要是“良家子”,即良民贱民家的孩子。

而到了明清时期,“选秀”开始出现,此时的宫女选拔已经系统化,制度化,有着严格的选拔制度和标准。

所以接下来咱主要讲讲这个“选秀”的要求!

第一点:身高中等且外观端正。皇家所使用的一切东西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就算是仆人也不例外。

在挑选宫女方面,相关人员首先要考察的是女性的身高。能被挑选进入皇宫的女性,在身高方面不能太矮也不能太高,女性相比于男性具有更“丰富”的肢体美,不过这种美是需要身高来实现的,太矮的女孩看起来有失皇家体面,太高的女孩却失去了女性特有的娇美,唯有身高看起来不显突兀的女孩才能达到挑选的第一标准。

等身高过关了以后,女孩的身材和容貌了,我们看一些影视剧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宫女的体态都是非常轻盈的,“胖子”几乎是不可能被选入宫中的,毕竟这些服务人员每天都要给最尊贵的人员打交道,选拔时是需要考虑皇室人员的“心理需要”的。

等到身材过关以后,女子的容貌也是需要考察的一点,虽然古代对宫女容貌的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但被选入的宫女最起码也是“班花”级别(娘娘是女神级),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一不小心”临幸了某位宫女,对于坐拥众多女神的皇帝来说,他能有这样的举动也足以看出宫女的颜值在什么水平。

第二点:声音必须悦耳。

经过“外貌协会”的初步评审以后,过关的宫女就需要进入下一步的选拔了,这次的选拔内容是口述出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过这项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考察女子们的声线如何。宫女在宫中需要和皇室成员进行交流,所以她们说话的声音和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拔方面,那些声音粗俗沙哑,且语言中透露出“土气”的候选人都会被直接淘汰,只有声音温柔清脆听起来比较悦耳的女子才能通过“考核”。

第三点:仪态举止。以上两个原因更侧重于先天因素,这也是女孩们的基础资本,考察完这些“表面”一些的内容以后,相关人员也要开始对宫女的“内在”考察了。

当宫女们进入这一步程序以后,宫中的老宫女会给他们随机出一道题目,这些题目往往是走几步路、端一些东西这类型的小事情,通过宫女在完成题目时的表现,来考核她们在工作时的具体姿态,毕竟皇室处处讲究礼仪,如果某些人对这方面一点都不了解,那也没有继续培训下去的必要,只有那些本身有点礼仪基础,并且在气质方面比较突出的女子才能通过这最后一关。

综上所述,宫女这项工作并不是一般女子能升任的,毕竟她们工作的环境是那样特殊,对她们有如此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古代如何选宫女?

一、古代宫廷历史的特色

常言道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三宫六院的规模,这七十二妃的数量,院落殿堂要打扫,皇帝和这些贵妇人还要生活,总得有人打理,于是中国古代宫廷中的两大特色就应运而生了,太监和宫女。

宽泛的来说,皇宫中所有的女人都可以称其为宫女,包括妃嫔以及侍女,不过慢慢的宫女的意思就狭义化了,通常指宫中供役使的女子。这些女子,如果升级为管理郡主日常事务的,还可以授予一定的品级,就像官员一样,享受俸禄,而其他则是普通的侍婢、织婢、舞女等。不那么严格的来说,就是分为管理事务类、劳务消遣类。

二、宫女的来源

(一)周朝以前的奴隶社会。

皇宫中的奴婢,不仅仅是宫女,通常是通过战争俘虏来的,在当时,人口作为战利品的方式很直接,把敌人的老婆、把战俘掳掠回自己的国内,作为服侍自己的奴隶。同时,也有一些罪犯的妻子也是会被充入宫中的。

(二)周朝以后的封建社会。

进入封建社会,宫女主要由掳掠这种粗犷直接的方式慢慢转变为选拔。过程和现在的选秀节目差不多,皇帝颁布诏令,从民间、官员、贵族中海选,通过海选后,根据此次选拔的名额,再由专人(嬷嬷、太监、画官)等进行细致筛选。选拔宫女的标准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帝和皇宫体制的要求。

1.相貌肤色。皇帝作为皇宫中唯一的雄性动物(太监不算),赏心悦目是其基本要求。虽然大多数宫女进入皇宫,一辈子都可能没见过皇帝,这也就意味着皇帝也没见过这个宫女,但是,万一皇帝遇到了呢?总不能歪瓜裂枣吧,否则,那些把关选拔的人岂不是遭了殃。不过,宫女的选拔,只要相貌端正,仪态基本上端庄(因为后期会培训)便可以。

2.家庭出身。古代在选拔宫女时,会有一个“良家子”的要求。所谓良家子,就是出身良家的子女或清白人家的女子,非医、非巫、非商贾、非百工、非奴非娼。这应该是相当于政审,不同家庭性质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性格和认知是不同的,抛开比较极端的奴、娼之类,其他几类人更多的混迹于社会,习惯于尔虞我诈,成分复杂,子女的思想定然活跃,不易管理。同时皇帝的安全是大事,良民家庭社会关系简单,子女思想单纯,从而成分比较容易筛选。

3.年龄范围。皇帝选宫女,绝对不会选择人老珠黄的,一定得是年轻女子,富有青春气息的,通常,宫女的年龄在13到20岁之间。

三、来个实例,看看怎么选宫女由于作为侍女性质的宫女地位较低,像万历皇帝的母亲能够从宫女能够受到皇帝临幸而最终成为一朝太后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如果不是这样,历史上哪会有她的名头呢?从而古代一些文学作品中,对这些侍女的选拔记载很少,我们就从皇帝选妃中一窥梗概吧。《明懿安皇后外传》记载了明熹宗的选妃过程。

海选阶段,全国共选出了5000名符合基本条件的女孩。初选时,主要以体态体型为标准进行筛选,100人一组,按年龄大小站好,偏高偏矮的、偏胖偏瘦的一律淘汰,这一轮被刷下去1000人左右。

第二轮是对外表皮肤进行检查,同为100人一组,五官、发质、皮肤、腰围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外露皮肤上不能有痣以及其他赘生物,否则也一律刷掉,这一轮被筛选掉近2000人。

前两轮以观察为主,第三轮就要进行量化的测量了。对手腕粗细、脚掌大小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对气质进行初测,还要把那些举止看起来就轻浮不成体统的刷掉。

第四轮体检,主要是对这些女子的生理情况进行检查,由老宫女带到密室,看有没有狐臭,身体是否健壮(请允许笔者用健壮一词,在古代生育都是顺产,气若游丝如林黛玉那种,即便嫁为人妇,也很难过生育这关,当然此健壮只是相对而言,不等同于对男性健壮的评价)。检查是否满足基本的生育条件。

第五轮,经过前四轮密集的筛选,5000人能留下的不过2、300人,这一轮将对这些人进行一段时期的观察,看她生活习惯、说话态度、智力情商、待人接物、人品高下、道德优劣等等,总之,前四轮算是对外在的筛选,第五轮则是对这些女子内在的德智考评,经过这一轮,只能剩下50人,这50人最后都成为了明熹宗的妃子。

四、宫女的生活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是宫门。

大多数被选为宫女的家庭,特别是平民家庭,都是不愿意的。按说皇室待遇优厚,为什么会有不愿意呢?宫女地位低下,且皇宫内勾心斗角,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成为替罪羊了,那些土鸡变凤凰的情况是少之又少。

而且,宫女被临幸并不意味着可以一步登天,相反,可能会遭到那些嫔妃妒妇的迫害,大多数情况下,皇帝是根本不知情的,这些宫女最终死无葬生之地。远在家乡的父母,连自己的女儿死活都不得而知,岂不悲惨?宫女一入宫中,通常要待到30岁才允许离开。等到30岁出宫时青春已经逝去,感情就那么被蹉跎。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古代如何选宫女?

我国古代的皇宫是古代礼教等级最森严的地方,事关皇家威严的自然一丝都不得马虎。后宫之中的妃嫔自然是要千挑万选的,而平时在宫中伺候洒扫的普通宫女当然也要百里挑一。那么,古代挑选宫女有什么样的不为人知的方法和要求呢?最初,宫女大多都是来自女奴隶、女俘或是罪犯的妻女等。后来,历朝历代的宫女开始在民间从“选美”或“采女”中选出。“选美”就如古代的科举考试,不是一般的困难,不仅有严格的制度,而且选拔过程也让现代人难以接受。

首先,历朝都有规定,宫女必须来自良家子。也就是说参选者必须是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这些人家的女子才叫良家子。其次,参选淑女还必须是13到16岁的处女才有资格。除了这些最基本的条件以外,还要在容貌和人品这两个方面进行评判。人品一时半会儿不容易评判,所以会有一个月的试用期,不过关的将会被送出宫。接下来就是从容貌方面进行甄选,过程也相当的复杂。说实话要比做体检还要严格。

那么,这容貌方面的检查要不要脱衣服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还有,这脱衣检查都检查哪些方面呢?据史料记载来看,检查女子的乳房大小,对称情况都是常规项目,主要检查阴道的形状、阴毛的浓淡、腋毛的多寡,肛门是否有痔疮等。因为,在古代,认为腋下无毛或毛少的女子为上品,这样的女子也最受宠,当然,如果有痔疮,肯定会被淘汰。

当初刘志听说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品行也很好,所以想纳其为皇后。于是刘志便派女官吴姁前去梁府了解情况,实则是例行检查。首先是观察梁莹的走路姿势。然后是对梁莹进行脱衣检,起初梁莹不从,当吴姁拿出圣旨后才同意。吴姁来到梁莹的闺房,先是把门锁死,然后命梁莹脱得是一丝不挂。再让其摇步走两步,还让她掀起秀发并露出耳根。接下来,吴姁开始摸她的身子,先是一对乳房,再检视肚脐眼、阴部、肛门等,证实梁莹是处女,也没有得痔疮。

最后,吴姁还不忘检查梁莹的嗓子,让她喊皇帝万年来检查她的声带。当时,吴姁的检查弄得梁莹是面红耳赤,不时用双手去遮挡自己的私处。由此可见,古代对宫女的选拔过程是多么的奇葩,我想应该和现在的选美比赛前比较相似,只不过是现在的选美不用脱光,只需要穿着比基尼三角裤就可以暴露无遗,从而避免了一丝不挂的尴尬。

古代如何选宫女?

宫女,秀女,自古就是两类分明的群体,每个朝代区分标准不同,有的因为长相,也有的因为出身,清朝更现实:根据血统差距,八旗子弟有资格选秀,上三旗包衣只能为奴为婢,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宫女。秀女每三年选拔一回,而宫女为了源源不断地满足紫禁城的劳动需求,周期是每年一届,日期定在春二月。

不过,有人就会问了:进宫做奴才有什么好?我可以不去。

行不行?不行!因为清朝的宫女制度非常严格,有它的强制性,这体现在两点:1,符合以上身份的女孩,当达到十三岁,就要将造册送往内务府,等待着备选。2,除去被选中的宫女,还有一部分资质尚可,只是相交这一批差一点,那么就会得到一个“记名宫女”的身份,来年再次参选。如果中间出嫁了,就会以“抗旨”之罪论处。

进宫以后,并不是暗无天日,任何一个群体,在其内部都是分有等级的,上等比起下等,总是好过一些,上层称女官,下层称奴仆。可又是用什么方式划分等级?出身?资历?都不是,你可能想象不到,是考试成绩。

根据宫廷典制的记载,宫女入宫后,会被教授刺绣、打扫、装饰等等技能,同时每日都要学习写字、练习书法,今日教,次日查,一年以后再传授“六法”,通过考核被评以等级。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呢?原因没有明说,但是大概可以猜测到:一是为了彰显皇家的专业性,再者,宫女的主人是王公贵族,或者皇后嫔妃,为了满足主人日常需求,仆人也必须在各个领域有所涉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