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炸开喜马拉雅山,这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想法,其实并不新鲜。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问题在学界和社会上,曾一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许多重量级人物都参与了进来。
比如前内地首富,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其中,就是当时闹腾得最厉害的一个,大有要做当代愚公的样子。1997年,牟其中语出惊人,声称要给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道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飘过青藏高原,把贫瘠干旱的大西北,变成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实在有些大胆,工程量更是浩大。差不多就相当于给太平洋加盖子,给月球装电梯。所以如果是一般人这样讲也就算了,估计不会有多少人正经当回事,大家顶多只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图个乐呵。
但是这话乃是从牟其中的嘴里蹦出来的,那这个意义就多少有些不同了。要知道,牟其中这个人可不简单,其不仅仅是当时内地有名的富豪,更是一个“奇迹”创造者。这个靠着300元起家,最终跻身顶级富豪的商界传奇,生涯曾有过多次将天方夜谭变为现实的经历。
比如在1989年,牟其中抓住苏联大厦将倾的时机,靠几百箱火车皮的罐头、皮革、袜子等轻工业产品,从苏联换回来4架图-154客机,获利近亿元。靠着“罐头换飞机”这一壮举,牟其中当时在国内一鸣惊人。此外,牟其中还曾与俄罗斯航天公司合作,搞过卫星发射的项目,多少有点马斯克的样子。虽说项目最终半路搁浅,但是期间在国内还是颇有影响力的。
不夸张的讲,当时的牟其中就是国内的顶流,谈笑间便能引发全国性的的关注与讨论,堪称那个时代的热点制造机。如果是放到今天,牟其中绝对能成为一个网红企业家,常年霸占热搜。
另外,牟其中作为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人,是当时内地商界当之无愧的前辈先驱,地位颇高。
很明显,牟其中的名人效应在当时乃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当他说要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时候,不屑一顾的人便少了许多。
当然了,炸开喜马拉雅山脉之所以在当年能够火热,除开牟其中本身自带的名人效应以外,其本身所具备的话题性也不能忽略。不然牟其中这些人,也不会拿来炒。
众所周知,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都被干旱所困扰,因为降水量稀少,导致气候干旱,土地沙化,放眼望去,尽是荒漠戈壁,黄沙漫天。恶劣的生存环境,限制了这些地方的发展,地区经济落后,百姓生活贫苦。
没办法,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中间又有群山阻隔。那些来自大洋之上的湿润气流,根本就过不来。所以在西北地区的上空,水汽是极其匮乏的,降雨量自然也就很低了。
相比之下,像南亚大陆这些地方,雨量就相当的充沛。比如和咱们仅仅是一山之隔的尼泊尔和印度,常年四季如春,雨水不停。这些地方不仅气候宜人,植被茂盛,而且还是相当的适合发展农业,整个就是一副江南景象。这主要是因为南亚大陆的地势较为平缓,离海洋较近,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可以轻松抵达。
看到景色秀丽,四季如春的南亚风光,许多人都很羡慕,想着要是能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给引到大西北来就好了。然而,想要印度洋的暖流去往大西北,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这座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脉,就像一堵巨大的城墙,将印度洋的水汽给阻隔在外,使其无法到达我国境内。
于是乎,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想法便应运而生!
其具体的设想是用炸药给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道数十公里宽,深约两千米的口子,从而形成一个通道。如此一来,印度洋上的暖湿汽流,便可以顺着这个低海拔的水汽通道,飘向我国内陆,一直飘往大西北。水汽来了,降雨自然也就来了。
很明显,这个想法并不是完全的天方夜谭,相比于给太平洋加盖子和给月球装电梯,要靠谱得多,毕竟多少还是有一些依据。再加上这又是从牟其中这样一些有名望的人口中说出来,说服力无疑又要增加不少,所以当时推崇这一想法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想将其变为现实,甚至连电影都忍不住跑来蹭热度。
比如在电影《不见不散》中,主演葛优便讲了这么一段台词:
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甭多了,50多公里宽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下,那我们美丽的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想法是好的,但就是有些不切实际。
首先你得搞清楚,这个工程操作起来的难度有多大。要知道喜马拉雅山脉乃是当今世界上最雄伟的一座山脉,不仅长度超过了2000公里,连宽度也是动辄数百公里,哪怕是最窄的地方,也能有着200公里的宽度。
很显然,挖开喜马拉雅山脉并不是凿一堵墙那么简单。哪怕是只挖一个五十公里宽的口子,如果算上那200公里的纵深,那就得是需要在一个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施工,将这块区域的平均海拔至少降低两千米。这样的工程量,需要的人力物力,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另外,喜马拉雅山脉乃是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不说,动辄还会下大雪,刮大风。在气候条件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施工设备,都很难正常的开展工作。
当然了,这个困难也不能说完全不能客服,毕竟“基建狂魔”的名头摆在那里。不要说给喜马拉雅山脉开口子,就算是给太平洋加盖子,我也不怀疑。但问题是,即便“基建狂魔”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喜马拉雅山脉上成功开出水汽通道,能不能把水汽送到大西北,那都还得两说。
一般来讲,暖湿空气所处的海拔越高,内部含有的水汽就会越少。因为气流中的水汽在向上爬升的时候,会因为气温降低而遇冷凝结,最终化成雨水落下来,无法继续前进。这个过程在气象学中被称为“脱水”。
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对于一般的暖湿汽流,“脱水”高度不会超过两千米;即便偶有含水汽较多的高层云,“脱水”高度也是4000米以下。
换句话,4000米的高度,乃是印度洋暖湿汽流的通过的高度极限。这意味着,即便喜马拉雅山脉上这个口子的海拔,必须要在4000米以下,而且是越低越好。无形之中,又加大了工程量。
然而这还不算完,因为在喜马拉山脉和大西北之间,还有着青藏高原、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等一众高原山脉的阻隔。也就是印度洋汽流在通过喜马拉雅山脉之后,还要面临着这些拦路虎。如果气流想要少“脱水”,水汽通道便需要一直延伸,那这些阻碍的海拔都得跟着降低。这个工程难度,可不比给喜马拉雅山脉开口子小多少。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气流最后能成功来到大西北,估计也剩不下多少水了。因为随着水汽通道的延伸,暖湿气流中的水汽依旧会有损耗。
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例,其作为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天然水汽通道,全长504千米。印度洋的水汽可以通过峡谷一路向北,在青藏高原上打造出江南美景。然而,随着路程的加长,暖湿气流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最终止步于藏东南,连青藏高原都没翻过去,更不要说去往大西北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下沉气流降雨。你得知道,大西北的海拔是比较低,远不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所以印度洋上气流来到大西北,需要经历一个爬升再下沉的阶段。
前面我们提到过,气流爬升会“脱水”形成降雨,气流下沉则是不易降雨。也就是说,即便是我们成功让水汽来到了大西北,很可能也无法增加当地的降雨量,更不要说改变气候环境了。
最后就是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了。众所周知,改造自然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隐患。如果我们就这样把印度洋上的暖流引过来,改变了西部的气候。伴随而来的必定是积雪融化,降水增加。
届时大西北的气候能不能改变我不知道,下游平原上的洪灾估计是跑不了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打造一个塞上江南,便让东部变为泽国,那多少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总的来说,炸开喜马拉雅山脉这个想法,有些过于的天马行空。虽说听起来挺不错,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却有着诸多的问题。至少就目前的科技能力来说,是不现实的。
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提到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这个想法,需要先提一下我国著名的企业家,南德集团前董事长牟其中,是他最早提出的。他的传奇经历让人感叹,而又有几分伤感。他曾经是中国首富,做了三件在现在都属于超前的生意: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虽然只做成了一件,但是剩下的两件事,在现在看来已经在民企中属于正常的生意了。1999年因种种原因入狱。2016年9月27日,商界传奇人物牟其中出狱,开始了他的南德集团复业。
牟其中
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那么就必须是足够大的通道,还不能只在喜马拉雅山脉挖,需要深入到西部内部才能起到作用。这样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才可以通过这个通道,直达西部内地。如果通道太小,暖湿气流就不能深入。
喜马拉雅山地形
如果这些条件都可以达到,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也将只会在通道及旁边的区域有影响。由于夏天从印度洋过来的暖湿季风带来一定数量的降雨,形成为一个狭长的凉爽雨带。而冬天由于没有较明显的季风,却有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可以直达印度。
这个区域带以外由于还是有高山等影响,气候基本不会有大的改变。
喜马拉雅山区域的气候
喜马拉雅山区域的气候
这些不说,就说工程量和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算,需要考虑一下。
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我国大体划分为四个地区,分别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基本都在东部沿海,起码离海洋不远,受季风,洋流等影响,降雨丰富,气候宜人。而青藏地区,由于冰川积雪众多,河流湖泊滋润该地区,因此草美鱼肥,牛羊遍地。而最“悲催”的就是我国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深处亚欧板块腹地,离海洋较远,而且周围高山林立,阻挡了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降雨稀少,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壤贫瘠,植被缺乏,风速较快,风蚀严重。导致该地区,气候干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畜牧业,种植业,农作物只能在河边,绿洲等地方开展。我国曾有个伟大的“世纪工程”,就是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到西北内陆地区,解决该地区的干旱少雨问题,这个工程被称为“红旗渠”工程,当然这只是传闻。虽然这个工程浩大,时间会很长,可行性有待研究,到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就像我国的“南水北调”一样,解决了亿万人的饮水问题。
那么假如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会对我国西部地区气候有什么影响呢?
喜马拉雅山脉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巨大,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全长2400公里,宽度最窄的地方也有200公里,呈东西走向,海拔高6800米以上,8000米以上的上峰10座,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数万年前,地壳运动,印度洋板块抬升亚欧板块,陆地隆起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山脉,它就像一道屏障,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北上,使得青藏高寒干旱,直接影响到新疆内陆地区。我国西部缺水,但是喜马拉雅山山脉南部,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国家降雨极其丰沛,世界上的“雨极”乞拉朋齐,就喜马拉雅山山脉南麓,可见一斑。
假设在喜马拉雅山山脉上开一个通道,对我国西部气候肯定会有很大影响。小编个人意见,选这个通道有两个方案,一种方案是:选在印度恒河上游两个较大源头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任选其一,因为两条河上游流淌于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我国可以用“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办法,利用天然形成的河谷,尽最大限度减少工程量,虽然我们有“移公移山”的精神,但是也要巧妙的利用这一点,不能蛮干。另一种方案:就是选择我国亚东县的亚东沟,号称喜马拉雅山山脉被“砍”出得五个缺口之一,亚东县是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最南端,天然的谷底,而且公路畅通,施工方便,工程量也相对较小。上面不管那种方案,首先要避开世界上的几大高峰,而且这个通道开的不能太小,不然达不到我们预想的目的,所以要足够大才行。葛大爷曾提过:“把喜马拉雅山山脉炸个口子,不用大,五十公里就行,把印度洋暖湿气流引到我们这里”,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通道的宽度真的不能再比这个数小了。想象一下,海拔六七千米高,向下挖两三千米深,厚度二百公里左右,多么一个巨大的工程呢,难度不可想象。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假设通道成功挖通,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抵达我国西部地区,我国西部降雨增加,新疆地区的沙漠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草肥美,沙漠治理大范围改观,牛羊遍地,绿洲连成一片,农作物丰收,人们生活发生质的改变,结束靠季节性河流和绿洲过“日子”的生活。气候由原来的,气温温差较大, 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变成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被西伯利亚寒流控制,夏季被印度洋季风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西部地区的第二个“南泥湾”出现。当然这些只是想象出来的,变成现状不是不可能,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谢谢阅读。
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在这里挖出一条通道,一挖解千愁,真正的从此沙漠变绿州,看下图:在哪里开挖通道?有人说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开口子,经过多方论证,这里开口子由于要翻过青藏高原,西南季风有些力不从心,即使到了新疆,水汽也该枯竭了。另外暖湿气流经过青藏高原,可能要引发冰川融化,威胁我们13亿人三江源地区的“水塔”,长江、黄河受到威胁。
沿着喜马拉雅山住西延伸, 青藏高原在这里“打结”,形状恰似“鸡脖子”,山的里侧就是我国南疆,外侧就是印度河平原,从这里开口,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读上图,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因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周都是高山,地形非常封闭,周边的水汽难以进入本区,降水量非常少,蒸发量达到3000mm,形成了约33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如果按图1的方式开一个口子,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新疆干旱问题,这是因为:
印度季风真接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会把印度洋水汽直接带到本区,成云致雨,相当于改变了这里的气候,减弱了这里的蒸发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绿州渐渐扩大,昆仑山、天山的冰川渐渐有了水汽补给,塔里木河水位慢慢抬升,3~5年之内有望彻底扭转干旱环境。
相比红旗河引藏水入疆,有很多优势,红旗河工程量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不确定因素多,虽然能够引水入疆,但终归没有解决好新疆的干旱问题,而开口子从云中调水,相当于平时说的改天换地,这次是真正的“改天”,才有了今后的“换地”,永绝后患。
诚然这套方案也有一些问题,地缘政治问题最难解决,开口子地方是领土争端的克针米尔地区,而南部又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虽然说两国关系密切,但就这项工程来说得需要更多的考虑和科学规划。 不同见解,欢迎评论,讨论留言
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一再的出来,我再多说一个角度吧,根据气象学家叶笃正和高登义的推断,要把青藏高原夷平至海拔2000米,印度洋的水汽就可以改变我国西部气候情况了。因为印度洋的水汽通量是固定,和按照降水平均分布原理,单纯从喜马拉雅山开个通道到西部,并不能增加多少水汽。况且随着距离拉长,季风能量减弱,估计水汽没有足够的能量进入我国西部。
不考虑工程量问题,单纯考虑气候影响,那么夷平青藏高原到海拔2000米什么概念?青藏高原将与黄河中上游的海拔一致,这样我国的西部降水将会增多,黄河中游和新疆的干旱问题将得到缓解。但我国的华南地区估计会变得干旱,另外东亚季风作用将减弱,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就不会像现在降水丰富了,长江的航运的黄金水道要大大打折扣。换据话说,这相当于把我国的气候条件重新洗牌,属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下图为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在枯水期成为大草原。
所以从喜马拉雅山挖通道这个脑洞,是很难达到其目的,还是好好开发雅鲁藏布江的水利资源吧,毕竟这还是我国的基建能力范围之内的。下图为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点赞评论!
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我们都知道,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横跨我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在几千万年前,它还是一片汪洋,后来经过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巨大的山脉,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它每年都处于逐渐增高的趋势。
喜马拉雅山海拔之高,可以达到8000多米,其上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除了高之外,也很长,其全程长3400公里,并且它宽达二三百千米,如此巨大的山脉将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阻挡起来,从而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所以使我国西北部形成了常年干旱的气候,又加上地形等的原因,温差也较大。
先抛去技术因素,如果我们真的能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将受什么影响呢?毫无疑问,西部地区将会受到印度洋暖流的影响,这样的话,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就可以通过这条通道而深入我国西北部地区,我国西北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就没现在这般干燥了,可能气候会变得湿润许多,到那时,我国西北部的严峻气候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这也只是猜想了,毕竟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因为工程实在太浩大了,并且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所以我们能否等到那一天,谁也说不准。你们期望那一天的到来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