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是不是战略失误?
战略上其实都没问题,主要输在战术上!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粗看之下,都是及其没有智慧的表现,与虎谋皮的结果,最终都是唇亡齿寒,走向灭亡。但事实上,这两件事儿,本质上并不一样。
首先北宋联金灭辽,是当时北宋高层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形势,背弃盟约,与虎谋皮,帮助金国灭亡辽国。殊不知,唇亡齿寒,金国灭掉辽国之后,立马将矛头指向了孱弱的宋庭,最终导致了靖康之变,开封城破,北宋灭亡。
很明显,这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话说回来,从战略角度而言,北宋这一次的选择,其实是没错的。
因为宋辽虽然有着澶渊之盟这样的百年盟约,而且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后,停止兵戈上百年。但事实上,北宋是属于吃亏的一方。因为盟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实在拿钱财换和平,虽然这点钱对于北宋来说并不算多,但总归是吃亏。
更为严重的一点是,燕云十六州这样一个北方屏障依然还在辽国手里,契丹铁骑随时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这是高悬在宋朝头上的一柄利剑。
所以,出于这种角度来讲,宋辽两国始终是天然敌对关系,就算是约为兄弟之国,那也只能是表面兄弟。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金国和辽国的敌对关系,让北宋和金国有着合作的可能性。金国打辽国是为了复仇扩张,宋朝打辽国是为了燕云十六州,双方各取所需,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海上之盟,算得上是一次不错的瓜分合作。对于宋朝来说,虽然这会使得辽国这一天然的地理屏障缺失,让自己直面金国的锋芒。但是拿回燕云十六州之后,中原王朝可以占据对北方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甚至于可以完成对金国的优势。
而且宋徽宗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坐山观虎斗。虽然表面上和金国结盟,但是迟迟没有发兵,虽然其中有着方腊起义和西夏战事的牵扯,但看着盟友在那里浴血奋战,自己却一点力不错,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这明摆着,宋徽宗就是想看鹬蚌相争,坐收渔利。但是,宋徽宗没想到,辽军太不给力,面对金军毫无还手之力,一退在退。自己如果不抓紧行动,估计连汤都喝不到了。于是,这才出兵伐辽。
当然,宋徽宗更没有想到,宋军的战斗力连辽军都比不上,面对辽国的残兵败将,却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还是依靠金军的帮助,这才打下了辽国南京。而金军看到宋军如此孱弱,自然也就没有了顾忌,反正辽国已经灭掉了,还不如顺手把宋朝也灭了。
这就是宋朝连金灭辽的一个大概过程,宋徽宗的初衷是没问题,只是谁都没想到,宋军战斗力居然这么差。如果当初宋军在战场上表现得出色一点,金军也不敢轻易妄启战端。
所以,总结来讲就一点,菜是原罪。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没有宋朝的帮助,金国一样能灭了辽国,接下来继续灭掉宋朝。除非宋辽联合,或许还有抵抗之力。但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宋徽宗如果能有如此远见,那么宋朝也不会那么弱了。当初宋朝内部不是没有反对和金国结盟的声音,但他们也仅仅只是反对灭辽,并没有提出帮助辽国。
当然,从结果来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与虎谋皮,唇亡齿寒,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教训。
所以,后来南宋联蒙灭金这一项策略,让许多人都看不懂。同样是与虎谋皮的套路,同样是唇亡齿寒的结果,难道这么快就忘记了?靖康之耻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但事实上,这其实并不能怪南宋。与宋徽宗背弃盟约,趁火打劫不同。南宋联蒙灭金,纯属骑虎难下的被逼无奈。
当初蒙古崛起,开始成为金国的心腹大患,就如同之前女真人崛起之余辽国一样。对于南宋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出兵北伐,收复河山,以雪靖康之耻,报君父之仇。
但是,因为有着之前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南宋朝廷一直还是表现得比较克制,即使蒙古人遣使来谈,南宋都没有做出切实联合举动。
要知道,相比于之前的金国,蒙古人开出的条件要更为丰厚。他们只是想借道四川,绕过金国的黄河防线,不需要南宋出太大力气。但南宋朝廷很明白,此时的蒙古人就是当年的女真人,如果帮助他们,灭掉了金国,很可能下一个就是自己。
但是,南宋朝廷再怎么谨慎也架不住金国人自己作死啊?由于之前面对蒙古人的节节失利,金国损失严重,钱粮一度吃紧。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宋朝,但不是找宋朝帮忙,而是直接抢夺,以期达到北失南补,“取偿于宋”的目的。
随着关河防线挡住了暂时蒙古人,金国便开始出兵向南宋发动攻击。而南宋这一次也是很争气,和金军鏖战七年,不落下风,最终金国人无功而返。这么一档子事情出了以后,南宋自然不会帮助金国了。
这样的事儿,金国不止做了一次,当初蒙古进攻西夏,金国身为西夏盟国,不仅不帮忙,还趁火打劫,使得西夏伤透了心。最终,金国只能独自抵挡蒙古大军。
“南开宋衅,西启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补患”
所以,金国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作死。
当然,即使是这样,南宋朝廷还是没有报复性的联合蒙古攻打金国,更没有趁火打劫。当时的金国已经是内忧外患了,外边蒙古人虎视眈眈,内叛乱四起,东夏国,红袄军,一个比一个厉害。只有南宋朝廷一阵客气,没有侵犯金国边境。
但是为何最终南宋还是和蒙古结盟了呢?
这主要还是没办法了,当初蒙古人之所以找南宋帮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攻击金国受阻。而随着托雷趁宋军摇摆之际,成功假道四川,从后方击破了金军,从而敲响了金国灭亡的丧钟。
南宋对于蒙古人已经没有太多利用价值了,有没有这个盟友,金国都灭定了。换句话讲,所谓的唇亡齿寒,此时金国连当“唇”的资格都没有了。此时对于南宋朝廷来说,金国同样没有了价值,当务之急是要防备蒙古人。
于是南宋朝廷采取了联蒙灭金的决策,一来是从金国身上尽可能抢占一些土地,换取战略纵深。二来是与蒙古结成联盟,以达到“和蒙”的目的,换取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
这是当时形势背景下最好的选择了。而正是南宋朝廷的这种忧患意识,使得其在后面的蒙古灭宋战争中,坚持了许久。只不过,那是蒙古人的时代,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最终南宋还是被蒙古所灭。
但必须要强调,这和南宋朝廷联蒙灭金的决策,没有太大关系。
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是不是战略失误?
对敌国对自身评估不足,缺乏客观实际,急于求成,是轻率是盲目,不是联合的问题。具体说,一,“联合”本身存在两面性,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二,对敌国实力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估计严重不足。三,忠臣们上哪儿去了?就没有人出来谏言的?可见当时人心。四,特殊人才都睡大觉去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它犯的是即不知彼也不知己犯的是盲目是轻率的大错。
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是不是战略失误?
是战略上的失误,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没有战略眼光的人乱指挥。本来金做为南宋的天然屏障阻碍蒙古的南侵,宋要做的就是金强时候支持蒙古,蒙古强的时候支持金,不停的消耗双方的实力,直到两败俱伤在出来收拾残局,一如二战时候的美国。可惜南宋根本就没有兵家,全是文人
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是不是战略失误?
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在战略上是有一些失误,但是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宋朝内部,自身实力太弱的情况下,第三的存在有利于确保自己的安全。
北宋联金灭辽战略的问题北宋,辽国,金国这三者之间,辽国实力最强,其次是金国,最后是北宋,这和今天的世界局势是很相近的,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北宋的军事实力远弱于第二的金国,而金国却和辽国的差距不大,金国还处于崛起的阶段,当北宋和金国结盟时,实力足以消灭辽国,在这种局势之下,是无法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足鼎立的局面产生要有一个背景,第一的实力远强于第二和第三的实力,第二和第三之间实力差距不能太大,处于合作时实力大致和第一持平,只有维持这样的局面,才能确保实力最强的一方,和结盟的一方力量维持平衡,但是在源头上,处于弱势的一方还是要增强自己的实力。
北宋的统治者在面对辽国和金国时,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处于中立来挑拨双方的关系,即便和金国合作灭辽,也应该只是在一边摇旗呐喊,保存实力,金国和辽国的状态不一样,辽国和北宋已经近百年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基本上保持着和平的状态。
而金国正处于崛起的阶段,事实上在辽国和金国大多数的战争中,辽国并不占便宜,从当时的形势发展来看,金国的扩张倾向是更加明显的,当辽国灭亡时,北宋就是摆在金国面前的一块肥肉,并且在北宋联金灭辽的过程中,金国的实力是逐渐在超过辽国的,在这个时候,北宋还在想着联合金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战略明显存在失误。
当金国和辽国战事处于焦灼的时候,北宋就应该停手了,甚至考虑换一个盟友,辽国虽然和中原王朝是世仇,但是面对金国就是北宋的屏障了。
南宋联蒙灭金别无选择至于南宋时期联合蒙古灭金国,情况还有些不一样,燕云十六州是五代十国的石敬瑭搞丢的,不是宋朝皇帝搞丢的,只是出于民族大义,统一中原的决心,北宋王朝一直想要把燕云十六州收复。
但是北宋在靖康之难后直接被金国灭国,皇帝都被俘虏了,金兵在这之后数次南下,国仇家恨不是谈个和能解决的,更何况和金国自始至终就没有放弃灭了宋朝的念头,所以宋朝和辽国还能谈共存,但是和金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当时蒙古的实力其实并不强大,只是蒙古崛起得太快了,在最初不管是蒙古还是南宋,都处于被金国压迫的状态,所以南宋联合较弱的蒙古一起对抗金国这种选择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随着蒙古的迅速崛起,不断往外扩张,实力逐渐超过金国,把南宋也远远的甩开了,这个时候南宋联不联合蒙古,意义都不大了,毕竟在历史上也只有这么一个蒙古帝国。
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是不是战略失误?
谢谢邀请。
就我个人而言,对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最不喜欢也最厌恶的就是宋王朝。尽管可以理解,宋王朝开创者宋太祖赵匡胤目见武将割据执掌朝权给皇权造成的威胁,自己也是受益者,一群武将黄袍加身,自己就当上了一言九鼎的皇帝,所以他最为担心手下步自己后尘,随即杯酒释兵权,对政治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巩固皇权。宋王朝是皇权非常集中的王朝,实施了文官治理为主,武将被分散分割处于辅助地位,这样很难形成与皇权对峙的集团。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人民生活安逸富足,官员地位很高,虽有贪腐,但不是很严重的王朝。但正因为如此,却是一个骨子里积弱的王朝,缺乏居安思危的王朝,不思进取的王朝。外交上更是以財求安的王朝,也是整个王朝一直处于被欺辱的王朝。所以这个安逸富足、不思进取、缺乏危机意识的王朝哪里会有什么战略眼光呢。建国不久就让辽国欺辱,一直到金国崛起,金宋联合灭掉辽国,金国更加强大,而宋却不还是依旧,只是出了百年恶气而已。不幸的是,辽国换成了更强大的金国开始欺辱宋朝,直到灭掉了北宋虏徽钦二帝,把宋压缩到了长江以南,成了偏安一隅的南宋。但南宋骨子里一样的基因,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花天酒地、醉情声色,全然不顾父兄为金国所虏,母后为金所凌辱,却一直对金国低声下气,直至成吉思汗崛起,金、蒙相斗,蒙邀请南宋联合共同打击金国,出气的时候来了,灭掉了金国,蒙强大了,南宋却还是依旧,联合灭掉了金国之后,没多久,蒙不欺辱南宋了,而是直接把它灭掉了。这个王朝没一天不被欺辱过,辽国欺辱北宋,辽国灭了不久,北宋灭了。曾经的朋友金国欺辱南宋,金国灭了不久,南宋灭了,曾经的朋友蒙倒不再欺辱宋了,直接变成了自己的臣民,建立了大元王朝。
这个王朝啊,就是这个货色,不过从皇帝到官吏到老百姓还是很幸福的。
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是不是战略失误?
北宋联金灭辽是北宋的战略失误,因为辽与宋有檀渊之盟,彼此已经很少有战争了。金崛起之后,辽完全可以成为宋金之间的缓冲地带,但是北宋短视,未能预见到这一点,和金签订了“海上之盟”,结果收获的是“靖康之耻”。
南宋联蒙灭金,是金的战略失误,当初蒙西夏,金有能力出手相助,但是金却坐壁上观。当蒙攻打金的时候,金不但不想着改善与南宋的关系,结成盟友,反而掉头攻打南宋,想把在蒙那里丢掉的,在南宋这里加倍找回来。逼迫南宋接受了联蒙灭金的战略。最后的结果是金和南宋都被灭了。究其原因就是宋和金都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