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徽宗钦宗被俘以后,大臣会选最小最不起眼的赵构当皇帝?

宋徽宗有九个儿子,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以后,大臣会选最小最不起眼的赵构当皇帝?

首先纠正一点,康王赵构并不是宋徽宗最小的儿子,宋徽宗有共有31子,除去早殇,有25位活到了成年。而赵构作为宋徽宗第九子,怎么来说都算是比较大的。

此外,赵构也不是宋徽宗最不起眼的儿子。相反,赵构乃是宋徽宗最出色的儿子之一。

虽然赵构的出身一般,其母亲伟贤妃仅仅只是丫鬟出身,运气好得到徽宗临幸,最终生下皇子赵构。所以,赵构的出身在众皇子中显得很一般,注定与皇位无缘。但是赵构天性聪明,博闻强记,其能力在诸位皇子中间也是很出众。

当初,金兵包围开封府,兵临城下,宋庭遣使议和。当时金军点名要让宋朝的宰相和亲王来,宋朝宰相就张邦昌一个,所以他没得选。而亲王可是一大堆啊,毕竟宋徽宗那么多儿子。可大家唯唯诺诺,畏惧金军,无人敢前往。这时候是赵构站了出来,不畏生死,自愿前往。别的不说,就这份胆识魄力,就不是宋徽宗其他儿子能比的。

当然了,这些都不足以让赵构当上皇帝。毕竟按照嫡长顺序,他一个普通妃子所生的第九子,非嫡非长,怎么都轮不到他。

若是比才华能力,那么他前面至少还排着一个郓王赵楷,起乃是宋徽宗第三子,母亲乃是王贵妃,出身和继承人顺序都要比赵构高出不少。而且这个赵楷几乎是完美继承了他老爸宋徽宗的才华,琴棋书画,皆有所成。尤其是花鸟画。堪称一绝,不输他老爸多少。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还偷偷参加了科举考试,夺得头名,成为了史上身分最高的状元。只不过后来被宋徽宗发现,为了避嫌,把这个状元的头衔给他剥去了,给了第二名。

所以就算大哥宋钦宗被掳,有赵楷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赵构怎么都当不了皇帝。

但是对于赵构来说,非常幸运的是,他当时所面临的情况是。靖康之变,掳走的不仅仅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位官家。而是在汴京的几乎整个大宋皇族,其中就包括除赵构以外,宋徽宗所有尚在人世的儿子。

就算是郓王赵楷也未能逃脱此劫。

所以,当时的赵构乃是宋朝宗室的里面遗留下来的独苗亲王。就算他在怎么身份卑微,那也只能让他当皇帝了。

再有一点,赵高当时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河北所有的勤王之师,那名义上都在其麾下,所以从实力上讲,赵构称帝也当之无愧。

为什么宋徽宗钦宗被俘以后,大臣会选最小最不起眼的赵构当皇帝?

康王赵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金兵的统帅宗翰的西路大军渡过黄河,宗望率领的东路大军也攻下了大名,两路大军是距离北宋的京城越来越近。宋钦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是吓得魂飞魄散,主战的大臣李纲被他贬到几千里的边疆。那些贪生怕死的投降派主张议和,宋钦宗最后决定派他的弟弟康王赵构去金营求和。

赵构走到半路上,害怕被金兵扣留,干脆停下来不走了。金兵很快就到了京城下,京城里有三万守军,由于没有李纲这样主战的大臣,军队是群龙无首。在金兵的猛烈攻城的时候,守城的军兵逃跑了一大部分。1127年四月,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和皇室成员、官吏三千多人,满载掠夺的金银财宝装了几十大车。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难*。

京城沦陷后,抗金老将军宗泽拥护康王赵构为皇帝。

为什么宋徽宗钦宗被俘以后,大臣会选最小最不起眼的赵构当皇帝?

赵构不起眼吗?不要以岳飞案来判断他的能力。这家伙可以说是少年有为。

赵构的母亲在后宫混得不咋滴,受到徽宗冷落,生下赵构后,凄凉的境遇有所改变。

这赵构自幼就是一个争气的王子,他热爱学习,文武兼备。十几岁的时候双手就可以同时托举百多斤的石头,作为官二代自有英气。

第一次金国和北宋谈判的时候,已是康王的赵构被作为皇室代表与张邦昌一道到金方当人质。见过世面的张邦昌被吓得脸色苍白、瑟瑟发抖,而十多岁的康王却从容淡定。金国人想吓唬他一下,摆出整齐的军阵,康王依旧不动声色,让游牧民族见识了中原王子的胆略和矜持。不仅如此,赵构还于金兵面前,表演了射箭术,三次都中了圆心。金国人为此质疑他的身份,认为北宋是拿某位将军家的后代来冒充王子。于是,金国人即要求更换人质,这样,康王安然回到了大宋(代之以肃王)。

赵构因“出使”金国良好的表现,被朝廷提升为太傅(文职)和节度(武职)。他能脱颖而出是他自己的胆略与智慧起了作用!赵构很早就有两把刷子,从来就不是纨绔子弟。

第一次议和北宋承诺割让三镇、进行赔款,于是,金军退兵。然而北宋却违约了,金人恼羞成怒,再次大兵压境。北宋在危急之中,又打算议和,再派赵构去当人质。赵构有点家国情怀,再次挺身而出,淡然前往。谁都知道弱国无外交,此去凶多吉少,赵构当时没有考虑个人安危。

与刑部尚书王云一道,赵构再向“虎山”行。走到磁州的时候,出现了意外,当地民众听说朝廷又要投降,把王尚书打死了。赵构一行就被滞留在磁州了。不久,传来了一道圣旨,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钦宗告诉赵构不着急进金营,先封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就地组织武装准备勤王。

赵构和宗泽等人召集了一万多人南下勤王。走在途中,又传来圣旨:先别大动干戈,因为宋 、金正在谈判,如果谈好了,就不用打仗了。足智多谋的宗泽是主战派,他认为这是伪诏。投降派就质问他,你凭什么说这是假圣旨?双方为此打了好几天的口水仗。就在这个时候传来噩耗,靖康之耻发生了,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及所有皇室成员都成了金国人的俘虏。金国人扶植张邦昌建立了伪楚政权。

赵构回来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张邦昌马上把皇帝的宝座让给了赵构。赵构在一邦旧臣子的拥戴下也当仁不让,他把朝廷设在宋太祖的龙兴之地——商丘,以彰显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这样金人在大宋的政治代理人就没有了丝毫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由此可风,赵构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勇于牺牲自己换来的——如果他于国家危难之际不敢作为,龟缩在王府,也会成为金人的阶下囚,也就没有以后坐北朝南的辉煌。所以,这个赵构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也非软弱无能之辈。“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康王时的赵构确实做到了。

另外,由于北宋遭遇靖康之变,赵宋王室子弟尽皆被掳,他成唯一的漏网之鱼。也是臣民拥戴他的原因之一。

南渡后,赵构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为偏安一隅,他也主张议和。并且疏远了包括岳飞在内的主战派,重用包括秦桧在内的主和派。——这也不是他不“起眼”,而是,如果岳飞与韩世忠等真的打败金人,迎回了二圣,他自己往哪里摆呢?——这是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当然,为这个自私的目的,处死了岳飞,足以遗臭万年了。

总之:康王时期的赵构是一个少年有为,文武双全的王子。他有为国奉献的精神,又有审时度势的能力。他能当选为皇帝,说明他善抓机遇,有一定的政治目光。至于后来在南宋的糟糕表现,是由于自私自利的念头占了上风。看真实的历史,我们略加分析,就知道赵构是一位工于心计,善于为自己谋后路的君王,自有“起眼”处。

为什么宋徽宗钦宗被俘以后,大臣会选最小最不起眼的赵构当皇帝?

这还要问吗,当时就他一个漏网的,没的选啊

为什么宋徽宗钦宗被俘以后,大臣会选最小最不起眼的赵构当皇帝?

谢谢网友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下,赵构继位的时候虽然年轻,可是不能说他最不起眼。实际上,年轻时候的赵构,无论是在宋朝内部,还是在敌国金国人那边,风评都还是不错的。

赵构的母亲是一个受宋徽宗冷落的嫔妃,好在肚子争气,实现了一枪命中,这才有了赵构。否则的话日子可能更凄凉。

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从小跟母亲一起受冷落的赵构,也是一个争气的王子。据说赵构不但文化课学的好,武术课也同样很优秀,十几岁的时候双手就可以同时托举110斤的石头,堪称少年英雄郎。

后来第一次金国和北宋谈判的时候,康王赵构和张邦昌一起来到金国军营里面充当人质。张邦昌一把年纪的人瑟瑟发抖,反倒是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赵构云淡风清,不卑不亢。金国人摆出威武的军阵要杀杀来者的威风,也没有吓到这个小伙子。后来据说金国将领提出要和赵构比试射箭术,结果赵构连发三箭都是射中靶心。

这下金国人起了疑心,怀疑赵构根本不是皇帝家的王子,赵家人这么烂怂,怎么会出来这样的人才,肯定是狸猫换太子,拿某位将军家的少爷来冒充王子。

于是金国人提出来换人质,结果康王赵构安然无恙回来,肃王被作为人质送到了金国,从此这个倒霉的王子再也没有回到大宋。

赵构回国之后就受到了嘉奖,文为太傅,武为节度。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皇子里面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第一次议和,北宋答应割让三镇和巨额赔款。结果金国人退兵之后,北宋既不割地,又不赔款,金国人被耍了之后再一次大兵压境。北宋老调重弹,派遣王子当人质,派遣谁呢,还是赵构。

所以说要说对不起,宋徽宗和宋钦宗真的是对不起赵构。

赵构在刑部尚书王云的陪同之下准备早一次走进虎口,结果到了磁州的时候,发生了民变,老百姓听说又要议和投降,把王云活活打死,赵构一看我别再提议和啊人质啊什么的,别也被老百姓给打死,索性就滞留在了磁州,静观其变。

而就在这个时候,首都传来圣旨,这个时候宋徽宗已经退位做起了太上皇,宋钦宗继位当了皇帝,他告诉兄弟,既然你还没有进金国大营,索性就别去了,组织起力量,准备勤王,封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赵构和宗泽等人准备一万多人准备勤王,走在半道上又传来圣旨,让他们别急着起兵勤王,因为朝廷正在和金国谈判,说不定不用干仗呢。

这下主战派宗泽等人就认为这道圣旨是假的,投降派就反问你凭啥说这是假的。

双方争吵了好几天,就在这个时候传来消息,宋徽宗和宋钦宗这爷儿俩全部被金国人生擒活捉,带到了北方。

宋朝朝廷里面没有皇帝了!

金国人临时指派张邦昌做他们在中原的政治代理人,建立了伪楚政权。

张邦昌是一个扶不起来的烂泥,等到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回来之后,老张马上把宝座让给了赵构。

可是赵构很尴尬啊,我特么的是赵家人,我这个皇帝不是爸爸给的,也不是哥哥给的,反而是一个外姓人张邦昌给的,这算哪门子事啊?

于是他不在开封继位,来到了应天府,也就是河南商丘继位。

为什么到商丘呢?因为商丘是宋太祖的龙兴之地,只有在这里继位,才能够彰显自己作为赵家人的执政合法性。

从上面这一段粗线条的介绍赵构登基的经过,大家可以看到,赵构并不是我们在评书演义里面描述的那么一无是处。首先赵构并非一味的软弱无能,相反,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敢于牺牲自己,而且面对强敌的时候也没有表现的贪生怕死。至少在出使金国军营的时候还是维护了大宋的尊严。此后在北宋遭遇靖康之耻的时候,赵构可以说是因为风云际会,最后在大臣们的拥戴之下,成为乱世之中的少年天子。至于后来渡江之后赵构的表现,我们必须要从赵构自身的利益去考虑,比如说,为什么他后来愿意议和,这是因为他和金国人直接打交道的时候没有吃大亏,认为可以和金国人谈条件。比如说,为什么后来他疏远那些主战派的将领和大臣呢?这是因为那些大臣和将领,包括岳飞在内,挂在嘴边上的就是打败金国人,迎接二圣回归。

你说赵构心中能爽吗?老子特么的现在才是皇帝耶,你们眼睛都是瞎的吗?

天天嚷嚷着把老头子和那个皇兄接回来,怎么着,认为我干的不行是不是?

所以后来你看到的宋高宗,就是宁愿和金国人谈判,保留自己的小朝廷,当自己的窝囊皇帝,也不愿意和金国人拼死一战。

为什么呢,再窝囊,我特么也是皇帝;拼死一战,打败了老子死翘翘,打赢了,那帮孙子肯定迎接二圣回归,到时候我算是哪根葱?

也退位当太上皇吗?

哪有弟弟当太上皇,哥哥当皇帝的道理,太可笑了吧。

总结一下:年轻时代的赵构是一个颇有能力的皇家王子,被大臣们选为皇帝,既有风云际会的机遇,也有他个人的政治素养的内在因素。至于赵构后来在南宋朝廷的糟糕表现,如果从他个人的利益出发,也能够找到合理的解释。赵构是一个有计谋有心眼,不为江山社稷的长远考虑,只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小格局君王,如是而已。

为什么宋徽宗钦宗被俘以后,大臣会选最小最不起眼的赵构当皇帝?

赵构其实并不是最小的皇子,也并非是最不起眼的,事实上,在徽宗钦宗都被俘之后,整个宋朝王室之中,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赵构。

《宋史》里有这么一段,描写最初的赵构: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讳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曰显仁皇后韦氏。大观元年五月乙巳生东京之大内,赤光照室。八月丁丑,赐名,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二年正月庚申,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进封康王。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宣和四年,始冠,出就外第。

其实从这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宣和年间,也即徽宗执政最后七年,赵构真心是火速上升,显然是徽宗比较属意的儿子,仅次于钦宗。在徽钦二宗被俘的情况下,赵构显然最为合适。

我想题主对北宋南宋历史还需要多一些了解才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