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蜀,吴,各选一个优秀的帅才,您会选哪三个人物?
帅者,以统率制戎麾,统率万军杀伐决断。
所谓帅才,必须要有威望、有野心。胜而不傲、败而不馁,勇往直前,是谓征服。
谋略过人、胆识过人,有个人魅力,能团结属下排除万能万难,达到既定目标者,才能为帅才。
在这一层面魏、蜀、吴三国我分别选曹操、诸葛亮以及周瑜 。
首先曹操是天生的帅才,有野心、有手腕,能驭人也能杀人。
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率领麾下部队征讨四方,平黄巾、战董卓、灭吕布,扶正汉室,保卫皇权。
为了对抗袁绍集团,曹操以天子为筹码,用天子的名义讨伐袁绍,最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曹操又进攻汉中、击败马超收服韩遂,扩大魏国的领土范围,成为三国时代最大的势力集团。
曹操是魏国的掌舵人、一把手,魏国任何的军事行动都由曹操来决定,曹操从无到有,凭借一己扫灭盘踞在中原地区的各方军阀势力,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又延续了大汉江山的气数。
个人认为,曹操的统帅能力、人格魅力、历史地位要高过刘备、孙权。称他为三国第一帅才并不为过。
其次诸葛亮,作为一名顶级“帅才”,必须具备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异于常人的智慧谋略,要做到战场上排兵布阵、决胜千里,战场下运筹帷幄、谋事胜天。 我们先来看诸葛亮在战场下的表现。
《隆中对》可以说是诸葛亮专门为刘备制定的一个“战略规划”,先取荆州进而吞并汉水、沔水,后取益州依靠益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谋取汉中,汉中拿下后在以益州为跳板统一巴蜀,最后安抚西边和南边的少数民族势力,等待机会夺取中原。
诸葛亮这个计划妙不妙?太妙了!刘备想破头也想不明白的事,人家诸葛亮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这难道还不是帅才吗?
再来看看诸葛亮在战场上的表现。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实质上的一把手,权力、地位与当初东汉朝廷的曹操无二。
这个时候,诸葛亮决定挥师北伐,北伐的结果虽然有些不尽人意,但诸葛亮逼的曹睿节衣缩食,恨不得亲自出征御蜀,逼得魏国连年征兵征粮,打的魏军“畏蜀如虎”,个人认为曹睿命短是被诸葛亮累的…… 诸葛亮凭借一人之力,延续了蜀国的命数数十余载,他不仅是帅才,更是后世文人、官员们的道德标竿和精神支柱。
最后周瑜,此人被《三国演义》黑的太惨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一个心胸宽广、相貌英俊、有勇有谋的真英雄。
周瑜在世时一直是负责管理吴国军事政务的大都督,他的能力得到了孙家两代君主的肯定。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周瑜的“封神之战”,一把火把曹操烧回了老家,烧出了三分天下,堪称军事史上的经典。赤壁之战的主要策划者、主要执行者是周瑜,孙权是主要决策者,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个传递消息的外交官,并不是策划者。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两处剧情都是《三国演义》编出来的,并不是真事,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
当然了除了这三人,三国时代还有许多人才。他们才智绝伦、运筹帷幄、精于计算、深谙兵家之道,具备常人难以企及的智力和工作精力,懂得利用法律、规则统率下属。
比如司马懿、姜维、邓艾、陆逊等等。
当然三国时代最多的还是将才,他们勇武绝伦,于沙场之上奋勇杀敌、勇冠三军,魏国的张辽、曹仁、张郃;蜀国的赵云、马超;吴国的吕蒙、韩当、黄盖。
总之,那是一个耀眼的时代。
三国,魏,蜀,吴,各选一个优秀的帅才,您会选哪三个人物?
魏:徐庶。蜀:魏延。吴:孔融。
三国,魏,蜀,吴,各选一个优秀的帅才,您会选哪三个人物?
当然是诸葛亮,司马懿,周瑜。
三国,魏,蜀,吴,各选一个优秀的帅才,您会选哪三个人物?
赤壁之战的指挥官,东吴大都督“周瑜”临终前的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直接反应出当时三国争霸群英荟萃,人才辈出,即便是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个环境内也倍感压力,我们抛开影视作品中的大咖人物,来看看那些镜头很少,贡献很大的人物
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话: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说的就是曹魏谋士郭嘉,其聪明才智可与孔明媲美,最厉害的就属慧眼识珠,
1:早期投靠袁绍看其并无大能故而转投曹操,
2:吕布击败刘备后,刘备投靠曹操,郭嘉建言曹操:刘备不可杀,软禁起来以防后患,
3:曹操征伐枭雄吕布,久攻不下,想放弃。郭嘉力劝曹操用水计进行急攻,曹操遵照执行,果然顺利攻克下邳,一举擒杀吕布,消灭了这个头疼的对手,
张昭东吴孙权启蒙老师,孙策遇害临终前将年幼的孙权托付给张绍,孙权因为悲伤过度,不理会正事。张昭告诫孙权说:“你作为孙策的胞弟,应该担负起你的兄长还没有完成的事业,成就江东霸业,现在天下大乱,列强并起,你怎么能沉浸在伤痛之中呢?”然后带孙权巡视军营城防,让江东的居民都知道了现在的江东之主是孙权,帮助孙权顺利的度过权力交接期。
蜀:法正,与张松合作献计使刘备入川,成功入驻川蜀后与诸葛亮联合制定蜀科,提出“汉中策”大大提高了刘备在川蜀的政局稳定,定军山之战献计,黄忠阵斩夏侯渊,法正让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占据定军山有利地形。之后刘备依计又进攻张郃,引诱夏侯渊救援张郃,而黄忠则突袭夏侯渊。
这三位被影视剧中展现较少或转变为负面效应的人物,不知大家如何看待,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三国,魏,蜀,吴,各选一个优秀的帅才,您会选哪三个人物?
一、蜀国选关羽,傲上不欺下,士兵心中的最好统帅。《三国志·蜀书六》中“关张马黄赵”排名第一,正史上领兵真正独当一面帅才。蜀汉平定四川,都忙着在成都分封,只关羽在外战略要地荆州镇守,非常不易;易中天也认为是三国武将第一人。
另外关羽也有一个明显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傲上而不欺下,看不起士大夫,却体恤士卒(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这种情况,作为刘备我也愿意把他安排在荆州这种位置,而非身边。
只是最后,蜀汉给关羽的支援不及时,好汉架不住一群狼,白白浪费了关羽的帅才。
(关羽)
二、魏国选司马懿,全能型的好统帅。如果刨除这位的野心,他绝对是无缺点的统帅。打得过毫不留情、大胜而归,打不过的就坚守不出,耗到胜利,是靠得住的“分奴统帅”;曹操、曹丕、曹睿时期南征北战,司马懿抵挡诸葛亮北伐,平定辽东,战果三国顶尖。
更可贵的是,司马懿善于提拔人才,节用务农,修建水利,善于屯田,打仗发展两不误,这点蜀国、吴国貌似没人比的过。
缺点就是野心太大,而隐藏的又好,用这样人全能型人才,千万得长好心眼,做好分权措施。
(司马懿)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三、吴国选陆逊——选陆逊,送陆抗。吴国人气最高的统帅当然是两人,周瑜,陆逊,我什么选陆逊?主要原因还是夷陵之战的陆逊,几乎是独当一面;而赤壁之战,周瑜有刘备联军,且当时吴国还有程普、黄盖等老将。
当然,作为统帅,用人是关键。总体说周瑜慧眼识才,善于纳谏,选对盟友,非说他统率能力不如陆逊不恰当;但关键是陆逊儿子陆抗也很厉害,被誉为“吴国的最后名将”,选一个陆逊,送一个陆抗,还要啥自行车?
(陆逊)
三国,魏,蜀,吴,各选一个优秀的帅才,您会选哪三个人物?
如果要选择优秀的帅才,就要考虑什么才是优秀的帅才。
首先帅才是那种擅长指挥千军万马,善于调动十万大军以上,能做到攻必克,战必胜的军事人才,同时在三国时代也要具备一定的武力值,其次帅才不是指作战参谋,军师,作战军师参谋一类,魏国有荀攸,郭嘉,吴国有鲁肃,张昭这样,蜀国有诸葛亮,法正,这里说的帅长主要是军事元帅级的将领。
第一魏国的优秀元帅
魏国作为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他的军事人才中哪个是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从三国演义来看,有许多魏国的军事人才,比如典韦,许禇,这一类的虽然武力值很高,也特能打,但做为元帅来看,并不适合,他们只能算是超级打手,况且典韦是三国前期的人,当时还没有建立魏国。
魏国是213年建立的,因此有许多著名武将因为这个时间被排除出去,以213来划分,魏国最优秀的将领一个是张辽,一个是司马懿。司马懿虽然也统兵过,但是司马懿更适合作为一个政治家,司马懿政治生涯的意义远胜过军事。因此曹操集团最出色的军事将领应该是张辽。
当年曾经打败过曹操,后投降曹操,随曹操击破袁绍,又远征辽东,也是击败乌桓时的总指挥。
215年张辽于现在的合肥以少胜多大败东吴,因此张辽是一位优秀的帅才。
第二东吴的优秀元帅
周瑜在三国早期就已经病故,陆逊无疑是三国时期东吴最为优秀的将领,陆逊183-245年,陆逊做为长期跟随孙权的将领,一直是忠心无二,他在一生中有三次重大的战功,一是参与奇袭荆州,这个方案陆逊是主要的制定者和参与者,第二个是夷陵之战,东吴以陆逊为大都督,指挥全军在夷陵大败刘备,至此三国时期真正开始定型。第三个是228年的石亭这战,陆逊再次指挥三万军大败魏国十万人。陆逊是当时东吴能稳居江东的最重要因素,虽然石亭之战,规模不大,但是影响不小,使得魏国长期不敢轻敌南下。
第三蜀国的优秀元帅
姜维,202-264年,姜维是蜀汉后期优秀的军事将领,蜀汉是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长期的对外用兵,使得民生凋敝,社会萧条,但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姜维依然能凭一己之力支撑随时倾亡的蜀国。当魏国举国之兵伐蜀时,在不利条件下,上演了一出调虎离山的计策,指挥8万人摆脱北路魏军的堵截后,死守剑门,如果不是邓艾偷度阴平,逼迫成都投降,这场战争并不一定就是蜀国必败。
姜维其实是个悲剧式的人物,生不逢时又被诸葛亮重用,将自己的一生都回报给了他的伯乐诸葛亮,在与钟会联合发动的兵变中,虽然计杀邓艾但最终寡不敌众而失败。
因些这三人都是当时三个国家的优秀帅才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