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何要闯关东?东北不是很冷吗?

老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中国历史上有着多次的人口迁徙事件,闯关东算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

所谓闯关东,闯的意思代表着突破限制,关东则代表着山海关外的辽东地区。所以闯关东的意思就是关内的百姓往关外迁徙。

为什么要说“闯”呢?

当年关外是清朝的“龙兴”所在,是满清的老家。

满清问鼎中原后,为了保证自己以后万一像元朝那样,被汉人给赶出来,自己还能有个老家。同时也是为了彰显满人的地位。于是颁布了出关禁令,禁止汉人在不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辽东地区。

从顺治皇帝入关开始,清朝就开始沿着原后金边境修筑了长达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即历史上所说的东北长城。

当然了,在清军刚入关的一二十年里,清朝出过一些关东移民的政策,其目的是利用关内的人口劳动力,去开垦辽东。当时甚至还出台了按照招募人员的多少来奖励官职的政策。

“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

但当时天下初定,对于满清这样一个外来者的政策,以及对于关外未知地的莫名恐惧,并没有多少人迁徙。

到了康熙朝,则是完全停止了这一政策。

然而,对于农民来说,土地的诱惑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当初那些移居辽东的人,传回来消息,这里有着大量的耕地,人们心里就开始痒痒。

当时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山东与河北,常年遭受水患,土地被淹,饥民遍野,为了生存,许多人不顾禁令,“冒险”进入关东。

由于这样的行为是违背朝廷规定的,所以就用了一个“闯”字来概括。

当然,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清朝东北地区面临着沙俄的侵扰。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清朝解开了禁令,大量的农民涌入辽东,掀起了“闯关东”的热潮。

至于为什么闯关东,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两个字,土地。

战乱、洪灾、这就是所谓的天灾人祸,使得山东河北这一带的百姓,过得非常艰苦。尤其是黄河的常年改道,使得百姓们耕地经常莫名其妙的就被冲毁了。没有土地,他们就活不下去。

反观东北地区,广袤的土地分布着极少量的人口,而且大部分土地都可以进行耕种工作。

除了农业基础以外,关东地区还有很多珍贵的产物,像鹿茸、野参、黄金、貂皮、鹿茸等,这些资源无疑让处于困境中的群众看到了希望。

而且山东地区和关东是隔海而望,走海路的话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公里左右(很大一部分山东人选择的路线)。陆路只需要绕过渤海以及穿越山海关,就可以到达广袤的关东,在实际“操作”层面比较容易实现。

为了生存,闯关东自然是理所当然。

历史上,为何要闯关东?东北不是很冷吗?

正因为东北冷人烟稀少,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古时候驯养家禽家畜不多,肉食来源少。人们为了吃肉穿毛皮,才不得已闯关东去打猎…

历史上,为何要闯关东?东北不是很冷吗?

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冷是冷了一点,但是穿的足够多也就不是事儿了。

有道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形容的就是东北刚开始开发时,那种得到资源的便利程度。

历史上,为何要闯关东?东北不是很冷吗?

如果不是被生活所逼,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闯关东,“关”就是山海关,关东面儿是东北;关西就是关内的中原大地。

为啥叫“闯”

清朝时期认为东北是“龙兴之地”,严禁关内人民前往东北开垦土地,居住生活。

19世纪,黄河下游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连年遭灾,农民衣食无着,不能在家里等着饿死,成千上万的人不顾禁令,闯入东北寻找活路。这就是“闯关东”的来历。

同时,北方的沙俄侵略者利用东北地广人稀的特点,觉得有可乘之机,不断渗透袭扰,侵吞我领土,屠杀我边民。

清政府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国力日衰,对边境的控制减弱。为了抵制沙俄的侵略,采纳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时东北气候恶劣,御寒条件落后,为什么大家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东北,而不去江南发展呢?

原因就是土地。

江南是繁盛之地,早已完成开发,根本没有多余的土地给外来移民种植,去了只能要饭。

去厂矿打工?别开玩笑了。当时中国还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

而东北人烟稀少,有大量未开垦的土地,这对以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诱惑。

从19世纪末期到民国成立,中原地区混战不断。为躲避战乱,闯关东的人口更是迎来了大爆发,东北总人口当时已经达到了1800万。

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东北军阀张作霖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对于想到东北开垦的穷人,给出了坐火车免票的优惠政策。

这样,仅山东人平均每年闯关东的数量就达到48万人,总数超过1830万人,将近一半儿的人留在了东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迁移之一。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人口已接近四千万,构成了今天东北人的基数。

所以,历史上的闯关东,是人民群众的一部血泪史和奋斗史。

历史上,为何要闯关东?东北不是很冷吗?

大家好,我是观历史品人心,作为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非常荣幸有机会交流这个话题:

一、历史上的闯关东从明清就开始了,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尤为盛行。闯关东说白了就是一帮人为了维持生计而到另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当时东北被人称为关东,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是人少地多,适合开垦生存。东北有两个著名大平原,分为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非常适合开垦种地,所以当时人们纷纷来到寒冷的东北求生存,而且这些人为中国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拒不完全统计,当时这些人共开垦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二、在满清时期,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也被清政府奉为禁地,根本不让老百姓到他们的禁地去开垦种植,所以当时东北人烟稀少。到清朝后期,清政府昏庸无能,很多老百姓都没有了活路,很多老百姓都揭竿而起,迫不得已才将东北放开。相对江南地区的鱼米水乡,东北极其寒冷,而且生存条件较差,但人烟稀少,这对于闯关东的人来讲是最有利的条件,因为到了东北以后,农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开垦土地搞种植,最起码饿不死了。

三、当年闯关东的这些人主要是以山东人为主,所以在目前东北三省的一些人籍贯都是山东人。他们不顾一切的精神,被称为闯劲,所以后来这次农民大迁徙被人们称为闯关东。他们所到的这片土地,后期养活了中国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到后期北大荒的开垦,也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东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总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历史上,为何要闯关东?东北不是很冷吗?

当年中原一代人太多生活不了为什么去东北东北人少资源丰富只在能吃艰苦简单的说能保命要紧看看电视剧闯关东就知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