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作为马腾旧部下,为何舍弃马超追随曹操?
古语有云:“良禽择佳木而栖。”
庞德曾经是谁的旧部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超和曹操谁更适合成为庞德的主公。
庞德曾经是马超的老爹,马腾同志麾下的一员大将,庞德熟读兵法、有勇有谋、武艺超群、忠诚可靠,深得马腾的信任。
庞德在马腾麾下任职时,为马腾出生入死,立下了累累的战功,但是庞德却得不到一个人的重视,这个人就是马超。
马腾投靠曹操之后,庞德被马超纳入麾下,马超个性高傲、自以为是、善勇而少谋,是个将才,但却不是帅才。
建安十七年,曹操统帅数万大军讨伐马超。曹操的部队劳师远行,战斗力大减,而马超部队具备天时、地利之优势。
依照常理来说,马超不应该败在曹操手上,但马超高傲自大,不听韩遂与庞德的劝告强攻曹操,结果闯进了曹操设下的陷阱,大败而逃。
兵败之后,马超带着庞德逃入汉中,投奔了张鲁。张鲁是个人杰,但并不是英雄,张鲁没有征服天下的野心,也没有唯才是用的胸怀。
张鲁始终不信任马超和庞德,张鲁忌惮马超和庞德的武力,于是故意将马超和庞德分开,并且耍小手段挑拨马超和庞德的关系。
投靠张鲁的庞德,如同一柄入了鞘的宝剑,失去了往日犀利的光芒。
建安二十年,曹操剑指汉中,毫无战意的张鲁投降了曹操。由于曹操杀了马腾,所以马超不可能跟随张鲁投降曹操,于是马超便私下给刘备寄了一封“求职信”,希望刘备能够接纳自己。
马超决定投奔刘备的时候,庞德并不在马超身边,马超也不敢写书信和庞德商量,万一书信被劫,张鲁一定会派人逮捕马超献给曹操,所以马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抛弃了庞德,一个人投奔了刘备。
其实照我看来,马超根本就不想拉上庞德一起投靠刘备,谁愿意给自己找一个竞争对手呢? 庞德跟随张鲁投降曹操之后,曹操亲自设宴接待庞德,并拜庞德为立义将军,还将“关门亭”赏给了庞德,加赠食邑三百户,庞德的家人可以永远住在许昌,由国家奉养。
明明是降将,寸功未立,但曹操对庞德又是封候、又是拜将、又是赏地、又是加薪,庞德在马腾、马超父子麾下享受不到的待遇曹操一次性全都给了。
遇到曹操这种明主,庞德有什么理由要去投奔马超呢?
此时换了老板的庞德,想的不应该是如何去追随旧主,而是如何干出成绩来对得起曹操给予他的待遇。特别是自己家眷还在曹操手里。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关羽水淹七军之后,那个明明有前科,却宁死不降的庞德。
庞德作为马腾旧部下,为何舍弃马超追随曹操?
庞德乃西凉军马腾帐下的一名勇寇三军的蛮夫悍将有勇有谋忠义有佳,马腾被屠后归属与马超,身经百战威猛难当,自马超大战曹操丧败后随主投往汉中归了张鲁,后马超由于武艺高强螺栓为张鲁而忌讳,中了反奸计降于刘备帐下自此二人分道扬镳,庞德有随张鲁投了曹操。丞相素知庞德武艺高强天下无死被委以重任,后随曹仁征战樊城与关羽大战百余合难分伯仲,是员少有的惊天巨将,可惜于禁不听忠言自以为是,犯了大忌低处下塞被关羽水淹七军而大败,庞德初心不变拒不投降被关羽斩杀而亡。
庞德作为马腾旧部下,为何舍弃马超追随曹操?
马超归顺刘备的时候,庞德生病,所以他留在张鲁这里养病。曹操攻打张鲁的时候,看见庞德勇猛,设计活捉庞德,曹操喜欢庞德的勇猛,自然对他礼遇厚恩,庞德铭记在心,也懂得报恩于曹操。
加上庞德和他的哥哥有过节,庞德在老家故乡时,和哥哥住在一起,他的嫂嫂没有贤德,庞德乘醉杀了嫂嫂,他的哥哥恨庞德入骨,发誓不再相见,恩断义绝。
庞德说马超有勇无谋,兵败地亡,孤身入川。现在大家各为其主,旧义已绝。
所以庞德并不是有意背反马超,如果当时马超归顺刘备时,庞德没生病,而是和马超在一起,应该会和马超同时归顺刘备。曹操对庞德厚恩,加上他和他哥哥的过节,所以庞德对曹操死心塌地。
庞德作为马腾旧部下,为何舍弃马超追随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庞德本是马腾的部将,后来马腾被杀,庞德降曹。有人便说了,既然你是马腾的部下,就应该追随马腾的儿子马超,为什么反而忠于曹操呢?
事实上,这种疑问,在当时并不存在。庞德是绝不可能再回到马超身边做小跟班的。
首先,庞德最早的出身,是东汉的郡吏、州从事,他跟随马腾,并不是说马腾对他有什么特别的私人恩情,而是因为当时凉州一带的羌与氐,与汉人不断发生冲突,马腾则是汉朝对付羌氐军队里的军司马,后来慢慢从偏将军做到征西将军。这一时期,庞德就是马腾手下的校尉,级别并不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马腾的队伍,其实就是一个家族兵团,最重要的位置,自然是留给马超马休马铁马岱这些人,一个外人,自然靠边站。但庞德还是凭借自己的勇猛,赢得了各方的注意。譬如说曹操北伐袁谭之际,曾有一部分袁氏的军队跑到山西西南部的河东郡打劫,此时钟繇统率关中部队去讨伐,马超便带着庞德去增援,但马超很可能并未用力(因为几乎没有描述他的文字),庞德却表现很好,担任先锋,进攻敌将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马超为什么不卖力?因为他觉得自个不需要讨好钟繇,而是更要考虑如何保存实力。
庞德为什么这么卖力?因为他觉得马超未必会提拔自己,但如果在这场战役中表现良好,说不定就能赢得更高一级的关注——而在这里的更高一级,就是钟繇。果然,因为这一次的成绩,庞德被提拔做了中郎将、封都亭侯。
也因为这个缘故,庞德与马超其实已经产生了微微的裂痕——因为马超不希望你卖力,你那么使劲干嘛?想讨好中央政府,早日升官发财么?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对于庞德而言,在马家军这边的前途是不大的,要获得机遇,实际上就得到曹操那边去找。但在找到机会之前,庞德只能跟着马超,从渭南打到冀城,后来退入汉中。
而当曹操兵临汉中,马超又已投靠刘备的情况之下,庞德能做什么呢?一是追随马超,赶到刘备阵营去,或许刘大耳朵能识货(但这个概率不大)。二是放弃马超,投奔曹操阵营。结果,庞德选了二,而且立即得到不错的回报。曹操确实是个爱才的人,一接触,就让庞德做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换句话说,庞德虽然曾经是马家的人,可是马家从来没有把他当作人才来看待,但是在钟繇和曹操这一边就完全不一样了,有功必赏,对庞德而言,这个太重要了。所以这个时候,庞德便有了报答曹操的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和诸葛亮得到刘备的厚待,便为刘备效劳,是完全一样的。
结果在樊城,保有报恩心态的庞德,反而遭遇诸将的猜忌,理由是庞德的哥哥在刘备阵营,万一庞德怀有二心临阵倒戈这个咋整呢?
所以庞德为了证明自己,就越是勇猛地挑战当时被认为是天下最牛鼻武将的关羽,甚至一箭射中关羽前额。但是很可惜,副手庞德有这个斗志,大将于禁却没这个心思,再加上汉水泛滥,庞德是来自西北的旱地型猛将,此时却陷入大雨滂沱、道路泥泞甚至平地水深五六丈的困境,虽然庞德依旧斗志旺盛,却无济于事,因为其他人都投降了,你一人有什么用?
关羽此时也很纳闷,你不是马超的小跟班么?这么发狠给谁看啊?所以关羽见了庞德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哥是咱的人,俺想收你做个部将,意下如何?没想到庞德怒骂,不但是骂关羽,而且骂刘备是个庸人,这话显然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了。于是关羽也只能回答一个字:斩!
应该说,庞德的效忠,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曹操听说这件事,流了眼泪,还封庞德的两个儿子做列侯。甚至到了曹丕时代,还特意给庞德的在天之灵送上壮侯的谥号——这样的待遇,老实说,只顾自家人的马超怎么会想得到?
庞德作为马腾旧部下,为何舍弃马超追随曹操?
谢邀。
庞德其人庞德,字令明,南安人。本属马腾,马腾被征召为卫尉后,旧部由马超统帅,庞德就归属了马超。
庞德勇冠三军,擅长冲锋陷阵,曾经斩杀袁绍大将郭援,后来跟随马超四处辗转,投奔到张鲁麾下。马超在张鲁麾下并不如意,于是投奔了刘备,但是庞德并没有跟马超一起,仍然留在了张鲁部下。
那庞德为何没有跟马超一起走呢?
1、卧病在身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当时庞德有病,不能和马超一起行动,马超走的匆忙,所以没有带上庞德。
2、认为马超不值得辅佐马超投奔刘备,其实是一项秘密行动,因为担心张鲁手下人会谋害自己,马超怕走漏风声,可能只和马岱一起商量,没有通知到庞德。
这样庞德就被一个人扔在了汉中,而庞德跟马超这么久,可能也认识到了马超的冷血,毕竟当初马腾还在朝中做人质,马超这货就敢公然造反,直接害死了马腾。所以庞德心中,马超也不是明主。
3、看不起刘备不光是马超,庞德的兄长也在蜀中做官,但是后来庞德被关羽俘虏时,庞德仍然不投降,按庞德的说法:
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直呼刘备为庸才,可见庞德心里是多么的鄙视刘备,那自然就不可能投降了。
庞德作为马腾旧部下,为何舍弃马超追随曹操?
庞德对于马超并没有归属感。庞德感恩的只是马腾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情。而这份恩情庞德在马腾活着的时候已经用赫赫战功报答了。
庞德年少的时候随着马腾四处征战平定叛军,履历战功,马腾也非常看重庞德。庞德每次参战都是攻敌在前,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马腾一路提携庞德之中郎将,都亭侯。
马腾被征召做了卫尉,让庞德跟随马超。马腾的寓意也是让马超和庞德互相了解,日后将帅之间配合上更加默契。然而马超和庞德确没有建立下深厚的友谊,原因在于马超武艺高超轻视庞德,而庞德在马超帐下也难有大的作为。
马超对庞德根本就不重视,若是重视庞德马超投奔刘备时肯定会带着庞德一起投奔,不会留庞德在汉中。
曹操平定汉中时庞德随众人归顺了曹操。曹操听闻庞德勇武时起了爱才之心,重用庞德。而庞德也感受到曹操的厚爱,誓死效忠曹操。征战关羽时,曹操手下众人不信任庞德,说庞德旧主马超和堂兄都在蜀国效力,而庞德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关羽水淹七军时活捉了于禁、庞德等人,于禁投降蜀汉而庞德誓死不降被关羽下令斩杀。
总结:庞德用自己的赫赫战功报答了马腾的知遇赏识之恩。又因马超的不重视归顺曹操,用生命证明了自己对曹操的忠心。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