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没有放走刘备,赤壁之战时,仅有孙权一家能否抵挡住曹操?
凡事无绝对,在曹操立足荆州未稳,东吴周郎尚在的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没有刘备帮忙的孙权,就不能击败曹操。但可以确定的是,就算孙权能赢,那么这个过程也会非常艰难。
关于赤壁之战,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似乎刘备并没有那么重要。《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胜利乃是诸葛亮神乎其神的“借东风”;而正史中,大部分人又将周瑜捧上神坛,以其火烧赤壁而作为决定性因素。至于刘备,好像就是个打酱油的,和孙权结盟之后,就没多大存在感,还乘机占据了荆南四郡,成了最大赢家。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中,刘备和他的军队都是不可忽视的,其对于整场战争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最为明显的一点,在参战兵力上,刘备可不比孙权少多少。当初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大致是五万人左右,其中东吴军三万余,刘备军则两万余。其中还包括了关羽所领的万余精锐水军,就算刘琦的那一万江夏军因为与东吴有血仇而出工不出力,但关羽这水军精锐,绝对是赤壁之战破曹的主力。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三国志·诸葛亮传》
因为,在最为关键的火烧赤壁战役中,刘备大军是参战了的,而且还和周瑜一直追击曹操到了南郡。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而在后续收尾过程中,荆南四郡那是人家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自己打下来的。而且刘备此后还和周瑜一同打曹仁,并派遣关羽绝北道。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而在周瑜攻克南郡的战斗中,刘备也派了张飞相助。
此外,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夕,刘备就已经和曹操大军接上火了,当时刘备击退了江夏太守文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曹操。
兴都志:刘备战沈鹿,击文聘,败之。
所以,在整个赤壁之战过程中,刘备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在后方打酱油。在后方打酱油的那个人应该是孙权。
其实如果细读赤壁之战的相关史料,我们都很容易发现,刘备在这场战争中,一直都是占据的一个主体位置。
比如《周瑜传》、《吴主传》中说的那都是和刘备并力击曹。
《鲁肃传》中就比较厉害了,直接是周瑜打辅助帮助刘备。
魏书及九州春秋曰:曹公征荆州,……肃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
甚至于在以曹操阵营角度来记录的《武帝纪》中,关于赤壁之战的主角那就是曹操和刘备,至于孙权提都没提。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以上这些史料说得都很明白,赤壁之战刘备不仅出力了,而且还是绝对的主角。这场战斗并不是周瑜所率领的吴国大军单独打赢的,刘备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果,没有刘备的加入,很可能孙权连抵抗曹操的勇气都没有。当初孙权之所以决定连刘抗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备主动派遣诸葛亮到东吴倡议结盟,促使孙权下定决心抵抗曹操。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而孙权答应和刘备联盟,估计不仅仅是诸葛亮的嘴炮那么简单。因为如若不是刘备的大军在后边撑着,诸葛亮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没用啊。更为重要的一点,刘备当时可是名副其实的刘皇叔啊,如果说之前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只不过是刘备出门在外的自我包装,懂的人自然懂,没多少人当回事儿。那么如今这个刘皇叔的名头可是经过了汉献帝的亲自认证的,假的也成真的了。特别是“衣带诏”事件之后,刘备成为了传说中拿着天子诏书讨逆的人,是汉室的正统所在。孙权跟他联盟,无疑就是再昭告天下,自己是和刘备一样,为天子而战。
其乃是对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强武器。因为当时曹操打的也是天子旗号,替天子征伐四方,师出有名。孙权即使有心抗曹,但当时东吴内部的投降派明显可以拿这个作为借口阻碍孙权。
刘备的到来,则完全打消了孙权这一顾虑,使其决心抗曹。
由此可见,刘备在赤壁之战过程中的作用有多大。
如果曹操没有放走刘备,赤壁之战时,仅有孙权一家能否抵挡住曹操?
没有诸葛亮的忽悠,孙权未必敢与曹操一战。
如果真的敢战,能不能打赢,那只有天知道。
如果曹操没有放走刘备,赤壁之战时,仅有孙权一家能否抵挡住曹操?
刘备不在了,谁又能知道没有朱备、杨备、……
如果曹操没有放走刘备,赤壁之战时,仅有孙权一家能否抵挡住曹操?
如果是这样,孙权手下文武看谁占上风。小孙是个骑墙派,那边风大就往那边倒。谋士老张和他那帮文人哥们,算盘打的山响,工于心计,什么东吴前途和安危,曹操来了,我们照样当官,至于小孙前途,爱干吗干吗去,我们管不着。周瑜主战,先打一仗再说,如果败了,老曹爱惜武将,龙其是能文能武的将军。老曹更喜欢,这也对孙老板和东吴民众有所交待。我打了,打不过人家。也是对孙老板和手底下员工有个交待。孙老板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如果曹操没有放走刘备,赤壁之战时,仅有孙权一家能否抵挡住曹操?
没有刘备的支持,孙权那个时候是要投降曹操的,根本不可能鼓起勇气跟曹操一决雌雄。看着地图上孙权的版图蛮大的,其实能投入战斗的兵马真的不多。
而且孙权刚继位没多久,根本就不具备震慑江东豪族们的实力。当时豪族们可是纷纷要投降曹操的。光靠周瑜一个人支持,是不足以成事的。
孙权能调动的兵马,其实也十分有限。因为当时各大豪族控制着本部兵马,而孙权只能调动他哥哥孙策留下来的部分兵马,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支持降曹的。
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加入,使得孙权有了坚定抗曹的决心。如果光靠他一个人的话,可能他也会像刘琮一下,举双手投降曹操了,至少不失封侯之位。
刘备集团是赤壁之战的重要成员。不少人把赤壁之战的功劳都归功于周瑜一个人,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理解。因为当时孙刘联军大概有5万人左右,其中3万人是周瑜、程普领导,剩下的2万人则是刘备领导。
刘备手底下有1万人马是关羽训练的荆州水兵,还有1万人马则是刘琦的江夏兵,这么来看,刘备的兵马只比孙权出的少了1万人。
但是刘备所处的位置,却是大前线,曹操要想夺取江东,必须要先把刘备给拔出,把整个江夏夺到手里。也就是说刘备是挡在孙权和曹操之间的挡箭牌。
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三国志》
所以说正面主战场,一直都是刘备大军在和曹军厮杀,而孙权的人马是前来支援刘备,使得刘备不至于被曹操大军彻底击败。
主次关系分析清楚以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说刘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周瑜的确在赤壁大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能说他是这场战争的主帅。
因为在最前线和曹军大战的,始终都是刘备集团。就算承认火烧赤壁是一件真事儿,那么到了陆地上以后,其实周瑜的作用就小很多了,曹操盘踞在荆州的各处钉子,全都是刘备给拔除的。
击败曹操以后,周瑜一心想着夺取荆州最大的南郡,而刘备则负责清除弱小一些的荆南四郡,可惜周瑜始终打不下南郡,而荆南四郡则被刘备一一收服。
孙权地位不稳,豪族不敢用命。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那个时候他一没有登基称帝,二没有自立为王,只是一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
孙策在的时候,不管什么身份,都能震慑手下群雄。可是当时孙策已经死了,孙权是寸功未立,这种身份如何震慑这帮老将和豪族们呢?
所以说,当时孙权要考虑的是如何稳住自己的地位,只有把自己的地位保住了,才能去考虑要不要对付曹操。
而刘备的加盟,无疑是帮了孙权一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备看得起孙权,他把孙权当成了江东之主。
- 有刘备相助,那么孙权在江东的腰杆子就硬了。别以为江东豪族都是家里人,而刘备是外人。有时候有外人的帮忙,反倒是可以帮助孙权镇住家里人。
- 江东四大家族们,其实各自都想着保住自己的基业。他们投降了曹操,依旧可以在地方上我行我素,甚至更加方便,至少不用担惊受怕了。
- 可是他们要是跟随了孙权,就必须要面对强大的对手曹操,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江东豪族们愿意为孙权卖命么?
- 显然是不愿意的,所以这帮人都主张要投降曹操。但是他们又不敢跟孙权硬碰硬,为什么呢?因为孙权背后还有个周瑜和程普在领导大军。
豪族们虽然有兵权,可是每家每户都是三五千人马,不足以成就大业,只能够自保而已。孙权调不动这帮人,却也不想得罪这帮人,所以处于两难境地。
刘备手里有两万大军,他支持孙权以后,孙权这才有胆子鼓起勇气,不顾豪族们的反对,公然与曹操对抗,从而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孙权未必不是曹操的对手。其实关键不是孙权打不打得过曹操,是孙权会不会进攻曹操。难道荆州的刘琮就一定打不过曹操么?真的不一定。
刘表临死前,至少给刘琮留下了十多万人马,这些人马好好利用起来,至少可以和曹操抗衡很长一段时间。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三国志》
因为刘琮不敢跟曹操斗,这才使得曹操兵不血刃就得到了荆州。同样的道理,孙权面临的问题,和刘琮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孙权打不打得赢曹操,这件事真不好说。毕竟孙权是和刘备联手才击败了曹操,如果没有刘备,战况没办法预料。
关键是孙权会不会主动投降曹操,如果孙权没有胆量和曹操较量,那么所有战斗力的假设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了。刘备是孙权对抗曹操最重要的定心丸,这是确信无疑的。
其实当时曹操的处境并不好,首先是军中瘟疫肆虐,其次是北方军马不熟悉水战,大多数都晕船。这是赤壁之战曹操输掉的重要原因。
而且曹操自己放火烧船的概率是最大的,周瑜纯粹是趁火打劫,这才有了火烧赤壁的美名。由此可见,如果孙权鼓足勇气对抗曹操,那还真的可以战胜曹操。
总结:刘琮忽略了刘备这样的盟友。三国最憋屈的诸侯,肯定就是刘琮了。这哥们运气好,接管了整个荆州,在当时算是一夜暴富了。
可紧接着他面临的新问题就是曹操南下的事情。和孙权一样,大多数豪族都表示要投降曹操,只有少数人表示反对。
这个时候刘琮没有知会刘备一声,就投降了曹操。这把刘备给气的,差点就反水攻打他的襄阳城了。
刘琮有刘备这样的盟友,却不知道如何去用,所以丢了荆州的基业。而孙权主动找到了刘备这样的盟友,最终获得了成功。同样的问题,处理的方式不同,结果自然就不同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如果曹操没有放走刘备,赤壁之战时,仅有孙权一家能否抵挡住曹操?
曹操军士多为北方之人,下江南水上作战,不识水性,晕舟晕船,已有败迹。再者曹操所经之战,陆战俱多。水上行军,不是强项,虽人马超众,恐无用武之地。况江南孙权周瑜君臣已成背水之势,势必得嬴,否则死无葬身之地。举国上下,同仇敌慨。即使没有刘备相协,也不至于大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