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殉葬早在汉代就被废除,一千多年后的朱元璋为何要恢复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啥都好,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都是堪比汉高祖唐太宗这样的人物。乞丐和尚出身,开创一代王朝,这样的功绩放哪儿都是顶尖。
然而他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杀戮心太重。生前大杀开国功臣,什么蓝玉案、胡惟庸案,随便一个牵连者都是上万。死后还“责殉诸妃”,让活着的妃子殉葬。要知道活人殉葬这种几乎是只存在于奴隶社会的制度,至少是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被完全禁止了。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少有出现,可是朱元璋偏偏要开历史倒车。
究其原因,主要无非就一点,为了孙子朱允炆。
这个很容易理解,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长子控,爱极了长子朱标,为了朱标能够顺利接班,他不惜大杀淮西旧部,背上个不义的名声。而朱标死后,他将所有的爱倾注了到了孙子朱允炆身上,为此他甚至不惜将义子蓝玉等人除掉,防止权臣当道。而仅仅肃清朝堂是不够的,历史上有太多的后宫惨剧,朱元璋害怕这些女人与她们背后的外戚作乱,所以也要除掉。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次要的原因:
第一、有过穷日子的经历,死后怕没人照顾。
其实朱元璋这位皇帝是有很丰富的经济的,在原先落魄之时,他们家中的日子是非常难过的,再加上元末时期出现的众多自然灾害,他的家人也大多饥饿而死,这种境遇让少年的他受尽了苦痛,纵观我们中国所有的开国君主,基本没有比他的身世更为凄惨的。
刘邦虽然跟他有类似的创业之路,不过人家最起码能吃饱饭。在这种经历下成长起来的他内心埋藏着苦难的“种子”,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可又要面对生死问题,所以朱元璋在去世之前非常担心死后的生活,他害怕自己到了另一方以后还会经历那种处于生死边缘的生活,所以他还是决定带上几个能照顾他的人一起走吧。
第二点、疑心太重,权利欲太强,怕后妃乱政。
朱元璋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出了名的权利掌控者,很多出了名的残酷手段都是由他开创出来的(比如说稻草填满人皮等)。而他之所以采取这样残酷的镇压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正视自己的权威,他这样的做法虽然有点残忍,但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他手下为官的人,都在朱元璋的权威下战栗不已。
综合这些方面来看,朱元璋对于权利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他也一定了解了历史上很多乱政夺权的实例,这其中自然包括一些后妃夺权之事,这些事件让朱元璋对后宫的“能量”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从心底里认为不可以将有着尊贵地位的后妃留在宫中,自己走的时候要把她们全部带走,这样才能保证子孙稳定掌握政权。
第三点、为了防止自己的后妃们传出“绯闻”。
皇权在我们古代时期拥有绝对的权威性,但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权威性,导致所有的“不正当”行为都有可能让君主成为“笑柄”。古代皇宫的设立是非常有讲究的,宫中有正常生育能力的男子只有君主一人,这也是为了确保皇权的正统性。
可是等到现任君主离去以后,留下的一众妃子也可以说是“独守空房”,而且他们中必然有长相绝美的一些人,毕竟能进宫的都是“极品”。
所以等到新君主继位以后,如果没能把持住自己的行为,那么就有很可能出现“乱伦”一事,这种事情在唐朝等时期已经有了先例(赵姬和武则天等),虽然新任君主的权威不会有人侵犯,但是这件事对于老君主来说算得上是一件“丑闻”,所以对于朱元璋这种极其看中面子的君主来说,他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在死后就把自己宠幸过的妃子都带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