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军阀孙传芳,是如何成为直系军阀巨头的?
孙传芳也是个狠人,出身贫寒,早年吃不起饭的时候只能跟随母亲沿街乞讨,日后却成为了权倾一时的东南王,手握数十万大军,掌控着江浙五省,当时中国最富的地方。
孙传芳年幼时父亲便早早去世,孤儿寡母生活十分贫困,甚至到了当街乞讨的地步,而后来他便虽母亲一起寄居在亲戚家中。
后来,袁世凯部下王英楷正好丧妻,经人撮合,娶了孙传芳的三姐做二房,如此一来,孙传芳也自然是以王英楷小舅子的身份,高起点进入北洋集团,说来算是走后门儿吧。
从此,孙传芳的命运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说,这就是命,虽然童年悲惨,但是架不住有个“好姐姐”。
当时袁世凯在天津训练新军,王英楷举荐了天资聪颖的孙传芳,后者也受到了当时负责操练的冯国璋的赏识,如此便得到了去日本军校学习的机会。在那个时代,让你去留学无疑是对你最大的认可,绝对是当作未来的核心人员培养。所有日后孙传芳能够快速实现崛起,在这里就已经打下了基调。
而有了足够的军事背景,加上天生的才干,孙传芳很快就得以大施拳脚,在镇压河南地区的白朗农民起义以及在历次维护北洋政府反对革命的战争中,孙传芳建立了诸多的军功。
在入驻湖北之后,他深得上司、在湖北一手遮天的王占元的重用,并且很快就成为了湖北地区的“二号人物”。而随着王占元的倒台,孙传芳改换门庭,受归吴佩孚调遣。
不过话说回来,他本来就是直系出身,当初要不是冯国璋赏识他,他估计也没机会成长。这下直系大佬王占元完蛋了,他自然得听吴佩孚得调遣。毕竟当时直系的首脑是吴佩孚,至于曹锟,一心想着做大总统,很少管事儿了。
估计那时候,谁也想不到,仅仅两三年的时间,他孙传芳将会成长为与吴佩孚比肩的人物。
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孙传芳受到吴佩孚的命令,以鄂攻闽,随后又北上参与江浙战争,一时间在东南地区炙手可热。
而第二次直奉大战,由于冯玉祥的倒戈,直系大败,奉系掌权。但是权力范围仅限于北方,坐拥东南的孙传芳,倒是有恃无恐。不过孙传芳是个非常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他知道奉军势大,仅凭他东南一隅之地想要给直系翻盘,可能性不是太大。所以他选择了隐忍,他一方面向奉系把控的北洋中央政府表示归属,另一方面积极搞外交,比如向死对头,粤系北伐军示好,防止后院起火;还有和老师傅段祺瑞打打交道,挖了他的墙角,拉拢已经还算有些实力的皖系,共同防备奉军;甚至于连冯玉祥他都在争取。并且在自家地盘上保障生产,与民休息,等待时机。
很显然,他孙传芳并不甘心奉军掌权,他得带领直系翻盘。
终于,随着奉系军阀独揽大权的现状为越来越多的军阀所不满,孙传芳果断起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江浙地区,并进击山东,暴揍了狗肉将军张宗昌,一时间声名威震天下。至此,孙传芳霸业已成,从一个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军阀。
此后孙传芳又组建所谓的“五省联军”,着手继续北进,夺取北洋政府控制权。
然而时不我待,还没等他北伐的时候,他却被人家北伐了。东南王的辉煌终归只是昙花一现。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孙传芳的崛起毕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比较北伐之势不可阻挡。老前辈吴佩孚都倒下了,你孙传芳无非也是一样的下场。
而失败后的孙传芳不得不投靠老对手张作霖,毕竟北洋系的就奉军一家了。此时的孙传芳并没有死心,他妄图借奉系东山再起。可是张作霖死后,这小张张学良跟他尿不到一壶里去,后面直接改旗易帜,归附了国民政府。
这里要夸一夸张学良了,现在很多人都在因为九一八事变,对张学良将军颇有苛责。事实上这个人颇有民族大义之观念。东北易帜这件事儿足以说明一切。其至少实现了中国在名义上的统一,不然如果张学良和日本人搞在一起,那就麻烦了。东北很可能会像外蒙古一样被独立割据出去,那和日本人九一八强占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了。
当然,不讲多了,毕竟今天主角是孙传芳。东北易帜之后,自然孙传芳也就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希望了,最终只得接受退出历史舞台这么一个结果。然后他和那些曾经的北洋老军阀一样,跑到天津当起了寓公。一代大佬,就此落幕。
值得一提的,除了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孙传芳个人身上也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地方。
比如他的为政能力,可以称得上是北洋军阀中比较出众的,他治下的江南五省,在当时算得上是安居乐业,百姓对其评价颇高。其也正是因为江南五省稳定发展所带来的强大助力,得以在北洋时代最后几年崛起。而国民中央政府的快速成长,也是得益于接收了孙传芳的地盘,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此外和大多数老军阀一样,他们虽然是军阀,但都颇有民族气节。话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准备在华北地区扶持伪政府,便派孙传芳的同窗岗村宁次请他出山,他却说“死于同胞之手,比当汉奸卖国贼苟活强上千倍。
孙传芳有十足的军阀作风,有人说孙像个政客,孙传芳当即回答道:“我不是政客,我也讨厌政客。政客全是些朝秦暮楚的东西,像妓女一样下流!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军阀!”
而孙传芳晚年权势尽失,皈依佛门,但最终还是被人刺杀。当然这事不是日本人干的,而是当初孙传芳杀掉的奉军将领施从滨子女施剑翘,她为父报仇杀了孙传芳。
一代军阀孙传芳,是如何成为直系军阀巨头的?
孙传芳,直系军阀首领,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人送外号“笑面虎”,号称“东南王”,是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大军阀。但早期奉吴佩孚之命率军援助福建时,孙传芳仅仅是直系数十万大军、几十个师长之一,而且,统率的还并非吴佩孚的嫡系精锐部队,在直系之中并不显眼。那么,孙传芳后来是如何成为直系军阀巨头的?
(一)孙传芳本人性格坚韧、有民族气节
孙传芳幼年孤苦,寄人篱下。后来出国赴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早期的经历使他历经艰辛,性格磨砺得坚韧顽强,宣统元年(1909年)孙传芳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为他日后的军阀之路打下了基础。
此外,孙传芳是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佛堂,果断拒绝日本人邀请其做华北伪政府主席的无理要求,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坚决不助纣为虐帮日本人侵略中国。
(二)孙传芳有好的机遇
1922年,孙传芳奉吴佩孚的命令与陆军第十二师师长周荫人一起,援助直系的福建军阀并驱逐了福建军务督办王永泉。然而一山难容二虎,孙传芳和周荫人很快因为权力之争有了矛盾。最终,在内斗中失败的孙传芳率领部队撤至闽粤边境。
不久,孙传芳就迎来了机会。1924年9月,浙皖战争爆发。孙传芳决定让出福建,进军浙江。他与齐燮元的江苏大军一起,迅速击败了浙江督军卢永祥,皖系军阀卢永祥兵败下野,他的残部被孙传芳收编。自此,实力大增的孙传芳成功入主浙江,出任了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成功的占据了富庶的浙江。
此时,北方又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获得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的张作霖,趁机率部南下。感受到威胁的江苏督军齐燮元与孙传芳成立了江浙联军,试图抱团抵挡南下的奉系大军。然而,令齐燮元万万没想到的是,孙传芳已经暗中投靠了张作霖,关键时刻被倒戈一击的齐燮元大军惨败。而投靠了张作霖的孙传芳不但没有丝毫损失,反而因为收编了齐燮元的大军实力大增。
随后,孙传芳又与逃至湖北的吴佩孚联合,自封为五省联军总司令,分五路大军发动对奉军的进攻,第三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传芳、国民军首领冯玉祥和苏皖等地方军阀联手击败奉军,奉系势力北撤至山东,浙苏皖联军占领徐州。自此,孙传芳势力极大增强,成为直系军阀巨头。
(三)军阀巨头昙花一现
1925年11月25日,先后击败多路大军、多支军阀部队的孙传芳,已经将中国最富裕的东南5省纳入麾下,成立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一跃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军阀巨头。按常理来说,此时的孙传芳已经可以成立自己的派系,然后维持自己东南王的位置。但是孙传芳的野心却继续膨胀,试图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而此时,位于南方的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面对训练有素的广东国民政府,孙传芳军队节节败退,最终全盘崩溃。孙传芳的军阀生涯就此黯然落幕。堪称是昙花一现。
孙传芳的一生,从崛起到衰落到被仇人的女儿暗杀,堪称传奇,也算是一段极其有意思的历史。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一代军阀孙传芳,是如何成为直系军阀巨头的?
从靠山王占元倒下,到自己成为东南五省联军司令,拥兵数十万,有实力问鼎天下只用了两年时间。这既有能力的因素,也有时机的把握,算是抓住时机比能力更重要。1、错过了辛亥的爆发期
民国的两次爆发,一是辛亥革命,二是黄埔北伐,这段时间里许多人会从中下级军官走到统帅的行列。显然留学日本的孙传芳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在同学阎锡山、李烈钧、唐继尧、赵恒惕、尹昌衡陆续担任督军的时候,他还是一个营长。
(孙传芳)
没有天下大乱,北洋系统的内部等级不会给他太多机会。二次革命南下,平定白狼起义,孙传芳渐渐成了王占元的左右手,也成了一团之长。
2、升迁与落寞王占元在湖北逐渐发展,军政全权负责。在袁世凯死后,还获得了两湖巡阅使的称号,虽然管不住湖南,但至少可以朝这发展。水涨船高,孙传芳先后担任湖北暂编一师师长,第二师师长,在行政事务上也是各种负责,如果发展下去,孙传芳以后担任湖南督军还有戏。
(王占元)
尤其是直皖战争的胜利,直系扩张,更应该大发展。可惜直系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冯国璋系统的长江三督与曹锟、吴佩孚的保定系统还不一心。直皖战争是保定系统的胜利,吴佩孚在洛阳扩军十余万。
(直奉战争)
1921年,川鄂、湘鄂战争爆发,王占元两拳难敌四手,吴佩孚的援兵明确“援鄂不援王”,坐等王占元下野。在王下野后,吴佩孚的大军迅速击败川军、湘军,获得湖北地盘,萧耀南成为湖北督军。孙传芳也心累了一下。
3、巅峰的几部曲直皖战争后,皖系整体衰弱,安徽地盘也丢了,只剩下浙江、福建,也就开始了与奉系的合作。直与奉交恶后,就更得在二级战场击败奉军。
(二次直奉战争对国内形势影响很大)
有军事经验的孙传芳就登上了前台,先后拜见曹锟、吴佩孚,并和萧耀南要了枪炮,带着同学周荫人向福建进军,一举拿下,获得了一省地盘。之后带着团队周荫人、卢香亭彻底平定福建,冉冉升起的实力派。
江浙战争帮助齐燮元击败皖系卢永祥;但北方直军的惨败,卢永祥再任卢永祥遂任苏皖宣抚使。之后奉军南下控制上海、江苏、安徽,在1925年10月,完成对冯玉祥、吴佩孚、陈调元等会盟后,孙传芳先发制人,迅速击败奉军在江南的三个师。获得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地盘,江西也归其管理。
(1926年的中国)
达到了人生巅峰,成为国内最有实力的实力派之一。
孙传芳从援闽到江浙战争,再到击败奉军,抓住了当时直奉皖三家争霸带来格局大变动的机会,一举实现了自身的崛起,走向了人生巅峰。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一代军阀孙传芳,是如何成为直系军阀巨头的?
记得初中历史书上,对于北洋政府,只是简略的提了下。现在回想起初中历史书,能位列教科书的北洋军阀,除了袁世凯之外,大概也就只有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了。
而我们想要进一步的去了解这“北洋三大军阀”,就很难从教科书上获取了,别说是初高中的历史书,就是大学通用的《近现代史纲要》,对北洋军阀们也只是大略的介绍。张作霖、吴佩孚暂且不提,我们来详细的说一下孙传芳。
要说孙传芳的起家,离不开三位贵人相助,分别是他的姐夫王英楷、湖北都督王占元、大军阀吴佩孚。
一、借助王英楷,走向从军之路孙传芳出生于1885年(清光绪11年)的山东省泰安市,他的祖上曾经很有名,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的后人。不过孙家传到了孙传芳这一代就彻底没落了,在孙传芳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他还有三个姐姐,全靠着老母亲含辛茹苦的将他们养大。
孙传芳的三姐嫁给了袁世凯的部下王英楷,在孙传芳的人生道路上,王英楷不仅养活了他们母子几人,而且为日后孙传芳的投军发迹打开了门路,更可以说是对孙传芳有知遇之恩的第一位贵人。190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病逝,清廷命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时候王英楷也随着袁世凯的升迁搬至河北保定。保定府渐渐成为了全国著名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师范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等军校一时之间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1902年时,孙传芳经王英楷推荐,进入练官营当学兵。凭借着努力与天分,孙传芳很距离就在军营里崭露头角,获得了冯国璋的关注。同年被冯国璋准予免考,保送至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学习。
在学校里,孙传芳十分努力,他的学科和操法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904年孙传芳凭借着优等生的身份从武备学堂毕业,这一年北京练兵处准备派学生去日本留学,武备学堂选40人入京考试,孙传芳在考试中发挥极好,获得了去日本留学的资格。
1904年夏天,孙传芳到了日本振武学校学习。1907年,又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修,成为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生。我们知道,近代很多将领,都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过,而孙传芳同期的同学中,就包括阎锡山、赵恒惕、唐继尧、李烈钧、程潜、李根源等高级将领。(阎锡山)
在日本留学期间,孙传芳结交了一大批日本人,比如冈村宁茨、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而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日本极端军国主义分子和侵华战争的主要战犯。孙传芳的军阀思想,也是这段时间形成的。
二、凭借王占元的赏识,军中地位迅速攀升1909年,孙传芳从日本毕业回国,通过考试到了王占元的手下任职教官。这王占元可以说是孙传芳的第二个贵人,他曾经是王英楷的部下,对于老上司的小舅子,自然是百般照顾。
况且孙传芳有留洋背景,又天资聪慧、能言善辩,难得的是喜欢看书,经史子集多有涉猎,而且口才极好,曾经让蒋介石的说客张群都甘拜下风。所以孙传芳在王占元的手下任职没多久,就成了军中的二号人物,担任着参谋的身份。(王占元)
辛亥革命后,孙传芳升任营长;二次革命后,又升任团长;1915年,王占元任湖北都督,孙传芳曾代理参谋长的职务,并且升任旅长;1917年又升任湖北暂编第一师师长。
从1909年孙传芳留学回来,到1917年,短短8年,孙传芳就从普通教官升到了师长,其升迁之快,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也令当时的同僚羡慕不已。
作为王占元的心腹参谋,孙传芳时常作为湖北的代表办理对外公务,有时甚至还代表督军检阅部队,名气渐渐盖过王占元。大有功高震主的趋势,这一点跟吴佩孚和曹锟的关系有点相似。
直皖战争中,吴佩孚接到指令驰援王占元,但吴佩孚对湖北垂涎已久,于是坐山观虎斗,等到王占元与南方军阀两败俱伤时,趁机吞并了湖北,并逼迫王占元下野。
三、跟对“老大”吴佩孚,走向成功王占元倒台后,孙传芳决定投奔吴佩孚,于是备下大礼“孝敬”吴佩孚。
对于孙传芳的投靠,吴佩孚一开始是心存疑虑的,甚至打算直接解除他的兵权。孙传芳何尝想不到这一点?于是他趁着吴佩孚还没准备好继续战斗,主动在鄂南地区与湘军周旋,展开了拉锯战,打乱了湘军要在一周之内攻下武汉的打算,立下了投名状,吴佩孚这才放心。
1921年,在吴佩孚的保举下,北洋政府任命孙传芳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驻守宜宾。从此之后,孙传芳就紧紧跟着吴佩孚的步伐了,而吴佩孚也是他的第三位贵人。(吴佩孚)
1924年,孙传芳联合周蒙人驱走了皖系军阀,使直系势力在福建站稳了跟脚。并与齐燮元联合,击溃了浙江军阀卢永祥。1925年,又与奉系联合,击溃了江苏的齐燮元。紧接着,又迅速击溃了驻守上海、江苏的奉系势力。
到了1925年11月,孙传芳基本上控制了福建、浙江、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并于11月25日在南京宣布成立五省联军,担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号称坐拥20万大军。
孙传芳在3年之内,由湖北入福建,再由福建逐渐席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成了东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和直系中最有实力的军阀之一(另一个为吴佩孚)。
四、强将手下无弱兵,自身能力才是关键著名军事家文公直曾经这样评价孙传芳:北洋后起军阀之最狡诈且有机警纵横之才者。没错,孙传芳之所以能迅速起家,除了他一生中所遇到的三个贵人之外,与他自身的能力也息息相关。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中,就有人评价同期的留学生中:“沉潜莫如阎(锡山),机智莫如(孙传芳),北人之二雄也。”
正是由于孙传芳本身就非常有才华,所以追随他的才人也很多,他的身边曾经聚集过“小智囊团”,包括章太炎、蒋百里、陈陶遗、丁文江、陈仪、刘厚生等谋士智者,都曾追随过他,为他出谋划策。
孙传芳当时招揽的人也都是万里挑一的,从“文”的角度上来说,章太炎是学术界的泰斗;从“武”的角度上来说,蒋方震是军事界的奇才;从“专”的角度上来看,丁文江是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从“智”的角度上来看,蒋百里编著的《国防论》,直接影响了以“小诸葛”著称的白崇禧,并且蒋百里本人也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甚至还担任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以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等。孙传芳自己胸怀大志,手底下又囊括了诸多人才,并且他还善于结交,清末状元、江南巨绅富商张謇即是他的至交好友。另外,曾任教育总长、总统秘书长的江南社会名流张一麐,也跟他关系匪浅。
《吕蒙正格言》中说:“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意思是“时机、命运、运气,不是像我这样的人所能掌握的”。
但我认为,孙传芳这个人之所以能够牢牢掌控时机、命运与运气,是因为他自身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这才是他成为直系军阀巨头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一、《中国军阀土匪大结局》
二、《孙传芳五省联帅》
三、《孙传芳全传》
四、《细说北洋:孙传芳》
五、《孙传芳幕府与幕僚》
六、《最后的北洋三雄》
一代军阀孙传芳,是如何成为直系军阀巨头的?
俗话说得好,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直系巨头、曾自封为东南5省联军总司令的东南王孙传芳,大概是最能体会“时来”与“运去”感受的军阀巨头了。
1922年,奉吴佩孚之命率军援助福建时,孙传芳仅仅是直系数十万大军、几十个师长之一,而且,统率的还并非吴佩孚的嫡系精锐部队,在直系之中并不显眼。
孙传芳
时间仅过了三年多的时间,1925年11月25日,先后击败多路大军、多支军阀部队的孙传芳,已经将中国最富裕的东南5省纳入麾下,成立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一跃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军阀巨头。
按照北洋军阀时期众多军阀的发展轨迹,成为东南王的孙传芳,到了这个地步,自然可以创立新派系,同时,东南王之位也可持续数年之久。如果孙传芳没有野心继续膨胀,试图继续扩大地盘,参与军阀混战,老老实实的经营自己的地盘,完全可能统治东南的时间更为持久。
然而,也不知道孙传芳是幸运还是不幸,成为东南王之后,仅过了一年的时间,还没等孙传芳建立自己的派系,真正统合东南5省,位于南方的广东国民政府就开始北伐。
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尚未真正整合在一起的孙传芳20大军,面对众志成城、革命意志坚定、战斗力爆表的北伐军,节节溃败,最终,孙传芳只当了一年多的东南王,就黯然下台,成为诸多军阀巨头中,统治时间最短的一个。孙传芳的经历,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孙传芳,字馨远,因此,按照民国的习惯,他也被人称之为馨帅。孙传芳1885年生于山东泰安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同大多数北洋军阀将领一样,他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速成学堂,后又被保送到日本,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学成归国之后,孙传芳先是在北洋军第2镇任职,逐步积功升至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22年,孙传芳奉吴佩孚的命令,率领陆军第二师,与陆军第12师师长周荫人一起,援助投靠直系的福建军阀。
孙传芳
到达福建之后,他和周荫人共同驱逐了福建军务督办王永泉,掌握了福建的军政大权。但是,俗话说的好,一山而难容二虎,没有了外敌,孙传芳和周荫人之间的矛盾也愈发严重。最终,在内斗中失败的孙传芳率领部队撤至闽粤边境。
不过没过多久,孙传芳的机会就来了。1924年9月,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和皖系军阀、浙江都督卢永祥之间的浙皖战争爆发。孙传芳从中敏锐地发现了机会,他决定让出福建,进军浙江。
孙传芳率部以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进入浙江,与齐燮元的江苏大军一起,迅速击败了浙江督军卢永祥,皖系军阀卢永祥兵败下野,他的残部被孙传芳收编。自此,实力大增的孙传芳成功入主浙江,出任了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成功的占据了富庶的浙江。
占据东南五省的孙传芳
终于拥有一省之地后,孙传芳并不满足,此时,北方又爆发了第2次直奉战争。第2次直奉战争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由于冯玉祥临阵倒戈,占据优势的吴佩孚直系大军全线溃败,吴佩孚被迫浮海南逃,强盛一时的直系四分五裂。获得第2次直奉战争胜利的张作霖,则趁机率部南下。
感受到威胁的江苏督军齐燮元与孙传芳成立了江浙联军,试图抱团抵挡南下的奉系大军。然而,令齐燮元万万没想到的是,孙传芳已经暗中投靠了张作霖,关键时刻被倒戈一击的齐燮元大军惨败,被迫下野。而投靠了张作霖的孙传芳不但没有丝毫损失,反而因为收编了齐燮元的大军实力大增。
随后,孙传芳又与逃至湖北的吴佩孚联合,推其为14省讨贼联军总司令。他本人则联合了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的直系军阀,自封为五省联军总司令,分五路大军发动对奉军的进攻,奉浙战争爆发。
吴佩孚
不得不说,孙传芳在眼光方面无人能及,孙传芳很快击败了杨宇霆、姜登选等奉系大将,占据了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志得意满的孙传芳,随即在南京召开五省联军大会,宣布成立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五省联军,他自封为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自此,在吴佩孚之外,以孙传芳为首的直系另一巨头正式成立。
然而,就像孙传芳如彗星般崛起一样,他的陨落也十分迅速,成为东南王才一年的时间,从广州誓师北伐的北伐大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击败了孙传芳的5省联军,东南王的位子还没坐热,孙传芳就被迫下野。
刺杀孙传芳的施从滨之女
失去军队和地盘之后,孙传芳先是投靠了奉系,1931年则定居天津。1935年,由于在浙奉战争之中打破军阀混战中的潜规则,杀死了被俘的奉系大将施从滨,孙传芳被矢志为父报仇的施从滨之女刺杀身亡,年仅50岁。
一代军阀孙传芳,是如何成为直系军阀巨头的?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孙传芳,字馨远,山东历城人,生于1885年4月17日(清光绪十一年三月初一)。1904 年在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毕业后,由练兵处以直隶官费生送往日本留学。1908年底,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孙留日期间曾混迹同盟会。1909 年初由日回国,经陆军部考试,名列上等。11月13日陆军部奉清廷上谕赏给孙传芳“步兵科举人,并授协军校”。发往北洋陆军近畿第二镇,任步队第五标教官。
一、孙传芳成为直系军阀巨头之路民国以后,第二镇改为第二师,驻防湖北,他又历充该师辎重第二营营长、步兵第六团团长、步兵第三旅旅长等职,深为湖北督军王占元所赏识。1917 年升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起,王占元拘留皖系的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吴光新,8月,以孙传芳代替吴职。
1921年8月,“湘鄂战争”中,王占元兵败逃离湖北,28 日,北京政府任命孙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继王兼第二师师长。时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任湖北督军,孙遂转依吴佩孚。
1922年5月,以英、日帝国主义对华争夺为背景的直奉战争发生,直系迅即取得胜利。奉系失败后,退守山海关外。直系曹锟、吴佩孚为了赶走安福国会选出来的总统徐世昌,垄断北京政权,并对抗南方护法政府,阴谋策划抬出黎元洪充当傀儡总统,并准备恢复“民六”旧国会,演了一出所谓“法统重光”的丑剧。
孙传芳在这幕丑剧中充当中了曹、吴的急先锋。5月15日,他领先通电全国,要求恢复“法统”,请黎元洪复位,电文说“南北统一之破裂,既以法律问题为厉阶,统一之归束,即当以恢复法统为捷径。”非常政府原由护法而兴,法统既复,异帜可销。”28 日,再次发出劝告南北两总统孙中山和徐世昌应同时下野的通电。6月 2 日,徐世昌被迫卸任,11 日黎元洪被捧了出来。这是孙传芳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从此他逐步成为曹、吴集团中的一员要将。
为了夺取福建地盘,孙奉命于 1923 年 1 月率部从湖北经江西入闽,3月 20 日,北京政府任命孙为福建军务督理。
孙任军务督理之前,福建政局与反直三角同盟(孙中山与奉、皖两系的结合)的形势密切联系着。在 1922 年 5 月 以后到 1923 年 3 月以前,福建境内成为皖系军人、孙中山的北伐军与直系策动的陈炯明部队错综复杂的斗争场所。孙传芳率部入闽后,经营一年,到1924年春,才把接近皖系的王永泉与臧致平部赶走。
王、臧旧部退入浙江境内,接受皖系卢永祥的委任。浙卢收编王、臧旧部,成为直系齐燮元进攻浙江的借口。同年9月初,作为第二次直奉战争序幕的江浙战争又打起来。
孙传芳奉曹锟的命令,以闽浙联军总司令名义,出兵援助江苏的齐燮元。当苏、浙两军在黄渡前线对峙时,孙传芳军突然越仙霞岭,占领衢州,使卢永祥迅速失败。曹锟政府于 9 月 20 日任命孙为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孙由于收编了卢部五个师,实力大为加强。
奉张为了援助浙卢,出兵讨直,发生了第二次直奉战争。10月底,由于直系冯玉祥部和奉张秘密停战议和发动北京政变,致曹、吴兵溃失势。从此,北京政府处于冯玉祥、张作霖共同控制之下。11月 24 日,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曹、吴虽倒,但长江流域的直系势力齐,孙、萧等仍在。他们通电表示拥段,段也愿挟他们以自重。
但奉张怂恿浙江督军卢永祥向齐燮元夺回江苏地盘,于是段于 12 月 11 日下令免齐燮元江苏督办职,任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张作霖派奉军张宗昌部随卢沿津浦铁路南下。孙传芳在浙江感受威胁。1925 年 1 月 11 日,他伙同齐燮元,组成“江浙联军”,以阻挡奉军前进。
段为分化孙、齐联合,于 1月16日任卢兼江苏督办,孙为浙江督办,并宣布上海永不驻兵。孙觉得自己有了保障,即不再参与齐、卢之争。齐受孤立,被迫宣布下野。2月初,孙、卢签订江浙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约,双方取得暂时的妥协。
不久,五卅运动爆发,帝国主义及其军阀走狗都惊恐不安。在此之前,奉军并未履行“江浙和平公约”完全从上海撤兵,至是,奉军在帝国主义的纵容下,又大批地进驻上海。同时张作霖又迫使段祺瑞任姜登选为安徽督办、杨宇霆为江苏督办。姜、杨于 9 月分别到皖、苏就职。
奉系势力向东南的伸张,终于又使孙传芳和奉系军阀的矛盾再次激化。
孙为了自保,一面暗与冯玉祥的国民军联络反奉,一面拉拢江苏张謇、张一廖等地方代表人物,制造反奉的舆论。10 月中,孙出敌不意,突然向奉军发动猛攻。杨宇霆猝不及防,又恐战线过长,急令奉军撤退,于是孙军一举夺得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10 月 17 日段祺瑞以临时执政名义发布命令让孙传芳立即撤回原防。
时鄂、皖、赣三省直系军人及旧苏军师旅长多人纷纷通电响应讨奉,并电请吴佩孚与孙传芳共同主持讨奉“大计”。奉军见势不敌,即放弃苏、皖两省,将军队全部集中徐州,与张宗昌部汇合,准备反攻。11 月初,孙又到蚌埠督师,与张宗昌的反攻部队交锋,在安徽固镇以南战役中,重创张部的白俄雇佣军,俘获张宗昌的前敌总指挥、山东帮办军务、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施从滨,并把施处决。
11月8日,孙在徐州召开庆功大会。同月底,他在南京正式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任章太炎为顾问,蒋方震(百里)及日本军人冈村宁次为高等军事顾问,成了中国最富庶的东南五省的实际统治者,也成了直系军阀最有实力的首领。
二、失势与被刺身亡1926 年夏,国民革命军开始从广东誓师北伐。8 月初,北伐军进抵湖南岳州。当时主要打击的对象是盘踞两湖与河南的吴佩孚。这时孙传芳虽然在南京有些惊慌,但他还希冀北伐军与吴佩孚两败俱伤,让他坐收渔利。因此,他暂时伪装中立,声称“保境安民”。
为了对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炮制了一套“爱国家、爱人民、爱敌人”的所谓“三爱主义”,来蛊惑群众。等吴佩孚在两湖挫败,北伐军于 9 月初进入江西时,他才慌忙地派兵迎战,并通电叫骂北伐军“共产共妻”。
9月 21 日,他亲赴九江督战,妄想挽回败局;但革命洪流是不可抗拒的,孙传芳在江西战场上进行了一个半月的顽抗,仍然被打得一败涂地。11月初,他狼狈逃回南京,陷于日暮途穷的境地。19 日,他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化装潜赴天津,去会见了张作霖。在此之前,靳云鹏、王占元来往天津、南京间,虽然已为双方撮合,但尚未合拍。
当时张作霖正在天津蔡园召开奉系将领会议,孙传芳的突然到来,使奉系将领深感惊讶和“钦佩”。孙向张作霖求救。于是,他们在反对革命军的共同基础上,化仇为友。张作霖答应派张宗昌带一部分“直鲁联军”南下支援他,孙也表示对张的衷心拥戴。11月 30 日,孙传芳和张宗昌等领衔通电拥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孙、张分任安国军副司令,孙仍兼五省联军司令。
会谈结束,张宗昌把直鲁联军开到浦口,孙回到南京,指挥他的部队摧垮了当时蔡元培等搞的“浙江自治”,重新夺取了浙江地盘。
1927 年 2月 17 日,北伐军占领了杭州,战线渐次逼近上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为了响应北伐军,组织武装起义,遭到了孙传芳的血腥镇压。先是上年 10 月,当孙在江西指挥作战时,已指使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章镇压了上海工人第一次起义。至 2 月 22 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二次起义时,孙传芳又一次命令李宝章和各帝国主义的陆战队配合,对工人,学生实行了大规模的搜捕和屠杀。孙虽然镇压了上海工人的两次起义,但他的前方作战部队已经涣散无力,24 日后,他不得不把浙江防线和宁沪移交给张宗昌的直鲁联军。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张宗昌代替了孙传芳,但并不能扭转他们的败局。3月 21 日,上海工人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第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了上海,取得了胜利。24日,北伐军又收复了南京。孙传芳退处扬州,收集残兵败将,设司令部于蚌埠。4月 12 日,由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北伐停顿,才使孙得到苟延残喘的机会。6月,张作霖企图联蒋反共,在北京召开军事会议。
孙传芳参加会议,主动劝张晋升安国军政府大元帅,承认取消五省联军番号,改任安国军第一方面军军团长。早在 5 月底,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军已会师郑州;南京蒋介石的军队也占领了徐州。7月,安国军趁宁汉分裂,发动反攻。孙传芳奉张作霖之命反攻徐州。由于蒋介石的背叛革命而造成的人心涣散,士无斗志,蒋军望风而溃,使孙军一战而夺回徐州,并把蒋军赶回浦口。
8月底,孙传芳又利用国民党新军阀内部蒋、桂分裂的混乱局面,决定孤注一掷,分兵三路渡江,与蒋、桂军在京沪铁路沿线栖霞、龙潭一带激战五天,结果遭到失败,损失了数万人。从此,他再没有多少实力,只有仰承张作霖的鼻息了。1928 年春,他奉张作霖的命令,任鲁西前线总指挥,和蒋军激战于金乡、鱼台、丰县;和冯玉祥部激战于曹州附近。当沿津浦铁路的张宗昌所部溃退北逃后,孙部阵脚立即混乱,他本人也逃回济南。
1928年4月10日,以蒋介石为首,联合阎锡山、冯玉祥等的国民党军向以张作霖为首的北方旧军阀,发动总攻击。张宗昌在鲁南的防线未战先溃,孙传芳军在鲁西南的后路,被冯玉祥军截断而全线溃退。
孙、张两人于 30 日离济南渡河北逃。6 月初,张作霖逃离北京,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孙的残部退缩在冀东滦州一带,由阎锡山派人收编。
随后孙传芳即逃往沈阳,寄食于张学良门下。1929年1月10日,在张学良杀杨宇霆、常荫槐的次晨,孙害怕祸及自身,仓皇避往大连。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举家迁回天津英租界。经皖系政客靳云鹏介绍,孙传芳皈依佛教,过起“念佛韬晦”的生涯。1935 年 11月13日下午,当他正在天津居士林清修禅院跪诵经文时,被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从背后用手枪刺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