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是个什么样的人?

夏侯霸就是个悲剧,身逢乱世,身不由己。

对于夏侯霸这个人物,三国演义着墨不多,而且其本是魏臣,却投了有着杀父之仇的蜀国,这一点为许多人不理解。但是如果深入了解夏侯霸的一生经历,你就应该知道,这一切不是他能决定的,只能说命运使然。

在我眼里,夏侯霸是曹魏政权的忠臣,刘蜀政权的良将,被演义低估的英雄,被历史遗忘的豪杰。

首先夏侯霸出身将门,其父是曹操帐下的猛将,征西将军夏侯渊。夏侯渊何许人也?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曹操亲族与功勋老臣。当年曹操陈留起兵,夏侯渊是最早跟随的那一批人。其人也是一员虎将,在曹曹帐下地位比之五子良将只高不低,能压他一头的估计也就曹仁和夏侯惇二人,其最终官至征西将军。定军山一战,为老将黄忠所斩。

所以夏侯霸生来便是曹营人,且是核心高层。夏侯霸自幼习武、熟读兵书,夏侯霸深受父亲夏侯渊的影响,对曹魏政权忠心不二。定军山一役,夏侯渊死于黄忠之手,夏侯霸折箭发誓,不杀黄忠誓不为人。夏侯霸能征善战,严于律己,战场之上拼命搏杀,战场之下身先士卒,深得魏国大司马曹真的垂青。

魏国征讨蜀汉之时,夏侯霸在曹真手下任先锋官,曲谷之战中,夏侯霸组织魏军积极防御,生生抵住了诸葛亮发动的数次进攻,顺利接应援军,并迅速组织反攻。 为翅之战中,夏侯霸对阵“麒麟儿”姜维。

面对姜维发起的猛攻,夏侯霸从容应对,两军打的有来有回,最后夏侯霸成功的等来了郭淮的支援,二人合力将姜维击退,一向心高气傲的姜维也不禁对夏侯霸的表现大为称赞。

蜀国国柱诸葛亮过世之后,蜀国内部迎来一场争权风暴,蜀国上下暂时无人有资格主持北伐大业,魏国西线迎来短暂的和平。后来姜维上台,继续主持北伐大业。而夏侯霸作为征蜀护军,被大将军曹爽予以重任,与夏侯玄坐镇西线,于姜维斗得是有来有回。二人可以说是三国后期,极其出色的将帅之才。

可惜时运不济,本是曹魏二代新领军人物之一的夏侯霸遭逢人生巨变。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扳倒曹爽,迅速谋划剥夺曹魏宗室的军权,司马懿的第一步便是召征西将军夏侯玄和征蜀护军夏侯霸入朝。

夏侯霸的智慧不在姜维之下,岂能看不出司马老贼的用意?

如果夏侯霸入朝,必然会被司马懿夺走军权,没了军权的夏侯霸将会如同砧板上的死鱼一般,任由司马懿宰割,况且曹魏政权名存实亡,大魏几乎已经被司马家所控制,与其被谋朝篡位的司马懿摆布,不如投降蜀国,另谋出路。

霸字仲权。渊为蜀所害,故霸常切齿,欲有报蜀意。

蜀国对于夏侯霸来说,是有着吸引力的。且不说与姜维的惺惺相惜,曾经蜀国五虎将之一的张飞,还是他舅子。曾经夏侯渊所养亡弟之女,乃是张飞的妻子。其女成为了蜀后主刘禅的皇后,说起来夏侯霸也是国舅。

《魏略》: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

至于杀父仇人黄忠,当时早已经去世,夏侯霸是个理性之人,战场博弈,胜负败亡,生死有命,他只是有怨黄忠一人。

而且就当时的形势来讲,夏侯霸自身难保,蜀国是唯一可以收留他的存在。因为相比于吴国的摸棱两可,蜀汉与曹魏是死对头,是不会向司马家妥协放弃自己的。为了家眷性命,更为了给曹家报仇,他必须要放下一些东西。

夏侯霸投靠蜀国之后,姜维处处以礼相待,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夏侯霸深念蜀国上下的厚恩,多次协助姜维大破魏军,司马懿、司马师病逝后,夏侯霸更是帮助姜维夺取雍州,剿灭数万魏军,这是诸葛亮过世后,蜀国针对魏国所发起的最大一场战役,同时也是获利最大的一场战役。

夏侯霸加入蜀国时已经年近六十,但他仍旧拼杀于战场之上,立志讨伐篡魏之贼。 对魏,他无愧于曹家的知遇之恩;对蜀,他无愧于姜维的收留之情。

夏侯霸一生征战沙场,尽忠尽义,老骥伏枥,至死方休,其情其志,无愧于“英雄”二字。

夏侯霸是个什么样的人?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长子,是个相当有能力的将才,智勇双全,不但善于领兵作战,上阵单挑的武艺也不弱。大家都知道,定军山一战,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壮烈殉国,夏侯霸与蜀汉是有着杀父之血海深仇的。

夏侯霸初次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二回中。

回目: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令曹魏头疼不已,曹叡就要司马懿挂帅出征。这个时候,魏国的猛将张郃已经在木门道中伏殉国,魏军中就缺少武艺高强的战将,司马懿向曹叡推荐了夏侯渊的几个儿子加入军队。说这个夏侯霸和夏侯威武艺很不错,“弓马熟娴”,让他兄弟二人分别担任了左右先锋。

大家可能记得,诸葛亮五丈原禳星,突然敌军来袭,魏延进帐汇报军情,扑灭了主灯,导致诸葛亮禳星失败,率军来袭的领兵将领就是夏侯霸。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四回中。

回目: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诸葛亮禳星,六天六夜,眼见只差最后一夜就要成功了,正在欢喜,突然魏军夜袭,魏延进帐汇报,匆忙间扑灭了主灯,诸葛亮功亏一篑,禳星失败。姜维忿怒,欲杀魏延,被诸葛亮制止,下令魏延组织迎敌。

魏延领命,出帐率兵迎战,遇到了夏侯霸,夏侯霸看到魏延来了,慌忙领军退走,被魏延追杀了二十余里。

夏侯霸连对战魏延的勇气都没有,说明他的武艺比起魏延来,差距还是相当巨大的。

随司马懿远征辽东公孙渊的战斗中,夏侯霸发挥了他的武艺。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六回中。

回目: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辽东公孙渊谋叛,司马懿率兵长途奔袭。公孙渊想趁魏军远来兵疲,派部将卑衍和杨祚发动袭击,被司马懿设下伏兵,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人马在辽水畔埋伏,两下夹攻,打得落花流水。

公孙渊率兵来援,与魏兵交战。卑衍出马挑战,夏侯霸纵马挥刀来迎。战不数合,夏侯霸一刀将卑衍斩于马下。

卑衍是公孙渊麾下第一战将,夏侯霸能斩杀卑衍,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

夏侯霸还曾经与郭淮有过一次交锋,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七回中。

回目: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司马懿用计诈捕曹爽之后,对曹氏、夏侯氏的宗族人员大肆捕拿。

夏侯霸当时还在与蜀军作战的前线,听到消息,大惊失色,慌忙率领本部三千兵马发动叛乱。

雍州刺史郭淮听闻,率兵来战,两军阵前,郭淮挺枪骤马,直取夏侯霸,夏侯霸挥刀相迎。“战不十合”,淮败走,夏侯霸追来,被打了个伏击,陈泰、郭淮两路夹攻。夏侯霸大败,率残部南投蜀汉。

十个回合打跑郭淮,夏侯霸还是颇有实力的。论真实武艺,应高于廖化、张翼等将领。

夏侯霸到了蜀军以后,受到了热烈欢迎。刘禅还和他攀上了亲戚。

原来,当年夏侯渊有个族中侄女,也就是夏侯霸的堂妹,才十二三岁,在乡间采摘的时候被张飞遇到了。张飞见色起意,就把小姑娘强行掳走了,做了太太。生下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这样算下来,刘禅还是夏侯霸的晚辈。

世事就这么奇怪,当年张飞强抢民女,这是夏侯家族的仇人。可到了如今,两家还以此结成了亲戚。在随后的岁月中,夏侯霸就效忠于蜀汉了,随着姜维多次北伐,向着故国那些过去的战友们发动进攻,打得你死我活。

姜维应该能理解夏侯霸,他以前也曾是魏将。这就是人生,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战友。谁也不知道时候,立场就完全改变了。

夏侯霸为蜀汉还是立下了不少功劳。对于严重缺乏将才的蜀汉来说,夏侯霸起了很大作用,辅助姜维屡建战功。

夏侯霸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十五回,洮阳之战中壮烈牺牲的。

回目: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姜维率兵与魏国大将邓艾作战,派夏侯霸为前部,领兵直取洮阳。

夏侯霸提兵到了洮阳,发现城上无人看守,没有旗帜,四门大开。夏侯霸还是很谨慎的,没敢直接进入,四下探查,发现城南外有无数老百姓望西北逃离,夏侯霸认为果真是一座空城,率兵杀入,刚进到瓮城边,忽然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吊桥拽起,城上矢如雨下。夏侯霸进退不得,乱箭穿身,死于城下。

夏侯霸这个人,有能力,有志向,文武双全,能征惯战,是个优秀的将才,但为时势所迫,命运不能自己,最终倒在了向着故国战友们冲锋的路上,真是天意弄人。

夏侯霸是个什么样的人?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其武艺能力还是不差,但其人的品行值得质疑。

据《诸夏侯曹传》记载:

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闻爽诛,自疑,亡入蜀。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托孤曹爽和司马懿,夏侯霸受到曹爽的重用。

正始五年(244年),魏帝曹芳任命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屯兵陇西,在魏蜀前线与蜀国交战,而且多次成功击退了蜀国大将军姜维。

从夏侯霸与姜维交战结果来看,夏侯霸的军事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但夏侯霸投降蜀汉,背叛曹魏这个桥段,就值得分析一下。

据《魏略》记载:

时征西将军夏侯玄,於霸为从子,而玄於曹爽为外弟。及司马宣王诛曹爽,遂召玄,玄来东。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

夏侯霸在魏蜀前线,受征西将军夏侯玄节制。夏侯玄是夏侯霸的侄子、曹爽的表弟。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诛杀了曹爽三族,然后召夏侯玄回到了洛阳。

夏侯霸得知曹爽被杀、夏侯玄被召回,他所依靠的两棵大树全部被拔除,就以为必将祸及自己,因此内心恐惧,又加上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睦,于是投奔了蜀国。

不管咋说,就算司马懿控制了曹魏,但起码还没有彻底篡位。夏侯霸为了躲避司马懿的加害,逃亡蜀国,背叛的还是曹魏。

从道义而言,夏侯霸就是不忠不孝之人。

【魏略曰:霸字仲权。渊为蜀所害,故霸常切齿,欲有报蜀意。

汉中之战的定军山一战,蜀将黄忠斩杀了夏侯渊,夏侯霸咬牙切齿,发誓要与父报仇。

双方交战,各为其主。黄忠是夏侯霸的杀父仇人,但真正的仇敌是蜀汉。

但夏侯霸为了自己避祸,早就把杀父仇人忘到了一边,这就是不孝之人。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岂能有因避祸而投奔仇敌的道理?

更重要的一点,夏侯霸与司马懿不相容,但毕竟司马懿还在给曹魏打工。没有曹魏,哪来的夏侯氏一族的再次荣耀?

不感恩也就罢了,直接背叛曹魏投靠敌国,而且跟随姜维屡屡讨伐魏国,这就是不忠之人。

尽管是司马懿在掺和,控制了朝政,曹魏政权名存实亡,但夏侯霸的行为,绝对称不上曲线救国,纯粹就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如果夏侯霸是一个忠孝之人,不直接起兵讨伐司马懿,但起码手握重兵,在陇地保持独立,等待时局的变化,也是说得过去的。

司马懿在诛杀曹爽并夷灭其三族及主要党羽之后,并没有赶尽杀绝,对于曹爽门下的二流人物,如鲁芝、辛敞、王沈等人,采取了宽大处理。

身在在西凉地区的夏侯霸,如果低调一些,也不至于必然被加害。

原汉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凌,早年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贾逵是好友。曹爽对其格外笼络,因破吴有功,提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为司空。

司马懿诛杀曹爽,引起王凌不满,与侄子令狐愚图谋废黜曹芳,准备立楚王曹彪为帝。

因为谋划不周,被司马懿诛杀。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兄弟把持朝政。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司马师。

司马师率军亲自征讨,文钦之子文鸯带兵突袭司马师军营,司马师因为惊吓过度,再加上眼睛本来就有瘤疾,致使眼球被震出,不久死亡。

从这些史料来看,反抗司马氏家族的势力还是大有人在。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都是对抗司马氏势力的盟友。

如果夏侯霸是忠孝之人,他就应该联合这些力量来对抗司马氏、匡扶曹魏政权。而夏侯霸却选择了敌国,并帮助蜀国讨伐魏国,这说不过去哦。

活着比啥都重要,但夏侯霸这样活着,实在是不敢恭维。

夏侯霸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谢邀请! 夏侯霸是三国时期名人,是个复杂的人物。他原本是魏国大将,后来又成为蜀国大将,为魏国和蜀国都立过大功,这在三国时期是十分罕见的。

夏侯霸是魏国重臣夏侯渊的次子,夏侯渊被蜀国大将黄忠斩杀于定军山。夏侯霸发誓要报父仇,与蜀国势不两立。

不料,魏国后来发生内乱,司马懿控制了朝廷,夏侯氏家族受到迫害。夏侯霸一气之下,投奔了蜀国。

夏侯霸之所以敢去投奔蜀国,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堂妹是张飞的妻子,而所生的女儿又是蜀国皇帝刘禅的皇后。

他的堂妹从小是孤儿,是大伯夏侯渊养大的,关系十分密切。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后,堂妹十分悲痛,央求张飞把大伯安葬了。

夏侯霸投奔蜀国后,受到重用,他又为蜀国效力了。

夏侯霸把个人恩怨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受到人们非议。

夏侯霸是个什么样的人?

夏侯霸,字仲权,先后成为曹魏和蜀汉的高级将领。他的父亲是征西大将军夏侯渊,在定军山一役中,被黄忠一刀斩于马下。从此,夏侯霸与蜀汉结下了深仇大恨,不共戴天,他也发誓要灭了蜀汉,为父报仇。

然而,公元249年,他却叛变投敌,到了蜀汉那边,这是为什么呢?他究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从家世、对蜀作战、对辽东作战、对魏作战,这几个方面分析如下。

家世:

夏侯霸,是正西大将军夏侯渊次子,他的母亲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这么算起来,夏侯霸不但是夏侯宗亲大将,还和曹操有着亲戚关系,出身高贵。在魏国时,夏侯霸屡立战功,一直当到了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

对蜀作战:

《三国演义》中第一百零二回中,面对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魏国名将凋零,司马懿向曹叡推荐了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和夏侯威,认为他们武武功高强,“弓马熟娴”,于是让他兄弟二人担任先锋。

在诸葛亮五丈原采用禳星之法的关键时刻,就是夏侯霸突然来袭,吓得魏延入帐汇报军情,不小心扑灭了主灯,导致诸葛亮禳星功亏一篑。这说明夏侯霸敢于冲锋,敢和蜀军决一死战,至于魏延出战,他就退走,这不能说明夏侯霸不敌魏延。因此此战本来就是夏侯霸侵扰蜀军,打乱诸葛亮的禳星之法,他的战略目的达到了,自然退走了没必要死磕。

对辽东作战: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中,夏侯霸跟随司马懿平叛辽东。这次在司马懿的指挥下,夏侯霸和公孙渊的部将卑衍对战,战不数合,他一刀将卑衍斩于马下。

我们知道卑衍是公孙渊麾下第一战将,以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公孙渊赖以反叛的支柱,现在被夏侯霸秒杀,原来夏侯霸还是很厉害的。只是之前遇到的魏延更加厉害而已,不是他不厉害。

对魏作战: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政敌曹爽,掌握曹魏大权,对忠于曹魏的文武大臣们大肆屠杀。夏侯霸和夏侯玄被司马师征召回京行列,夏侯玄应召回京,而夏侯霸害怕被杀,便逃离了,跑到了曾经的敌国蜀汉那里,准备借助蜀军,对抗司马家族。

当时夏侯霸逃走时,他和司马家族的走狗郭淮打了一阵,“战不十合”,便将其击败,紧追不舍,遭到陈泰的伏击,这才败北,不得已投降蜀汉。

总结:夏侯霸作为征西大将军夏侯渊之子,在曹魏宗亲第二代大将之中,还是很优异的。他为曹魏、蜀汉都兢兢业业征战,最后战死沙场。

夏侯霸是个什么样的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在走马谷中了刘备的火烧围角之计,招致魏军全军覆没,夏侯渊也被蜀汉讨虏将军黄忠刀劈身亡。幸亏张飞的妻子与刘备说情,这才将夏侯渊收葬。

原来张飞的妻子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侄女。当年夏侯氏之父早逝,幸得伯父夏侯渊收养。夏侯渊对侄女夏侯氏也是情深义重,当年困难之时,甚至为了养活夏侯氏,舍弃了自己的幼子。在夏侯氏十几岁时,在城外拾柴时被张飞掳掠,于是成了张飞的妻子。夏侯氏安葬伯父夏侯渊,也算是对伯父养育之恩的回报。

夏侯渊死于黄忠之手,按道理讲,夏侯渊的后人与蜀汉应该是有血海深仇的。但在嘉平元年(249年),也就是在夏侯渊在战死30年后,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却归降了有杀父之仇的蜀汉,这又是何故呢?

夏侯霸为夏侯渊的次子,对于父亲夏侯渊的战死,夏侯霸立志为父雪仇,追随魏军南征北战,讨伐蜀军。在魏文帝曹丕年间,夏侯霸就因为作战勇猛,被封为第五品的偏将军,后又取得关内侯的爵位。

太和四年(230年),夏侯霸作为先锋追随大司马曹真由子午道讨伐汉中。在夏侯部行军至兴势时,遭遇蜀军。幸亏援兵及时赶到,夏侯部得以解围。

魏明帝曹叡在239年病逝后,其养子8岁的曹芳即位,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

司马懿遭到曹爽的排挤,被明升暗降为毫无实权的太傅。而夏侯霸此时就是曹爽的人。在曹爽的举荐下,夏侯霸被曹芳任命为讨蜀护军、右将军等职,并由关内侯进封为博昌亭侯,不久即升为征蜀护军,成为征西将军夏侯玄的部下。

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也是大将军曹爽的表弟,属于曹爽派系。

正始十年(249年),被曹爽架空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了曹爽,掌控了政权。

此后,司马懿开始清除曹爽的宗室势力,牵连者多达五千余人。而征西大将军夏侯玄和征蜀护军夏侯霸首当其中受到司马懿的打压。

夏侯玄首先被司马懿解除兵权,召回朝廷任太常。夏侯霸深知夏侯玄此去必凶多吉少。而接替夏侯玄出任征西大将军的偏偏又是夏侯霸的对头郭淮。

夏侯霸与郭淮的关系一向不和。在郭淮任雍州刺史、前将军时,蜀将姜维在247年接应降蜀的胡人,当时夏侯霸屯兵为翅,郭淮就借机以夏侯霸部为挡箭牌,为其抵挡姜维的进攻。

一来夏侯玄被召回朝廷,落入司马懿手掌使夏侯霸产生惊惧;二来郭淮成为夏侯霸的顶头上司,自己也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这一来二去的一合计,夏侯霸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逃向何方?吴国路途遥远,归吴是不现实的。那只有逃向就近的蜀汉了。虽说与蜀汉有杀父之仇,但现在保命要紧,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再说,夏侯霸的堂妹即张飞的妻子生下的女儿,还是刘禅的皇后。有了这层关系,夏侯霸决计降蜀。

夏侯霸在抵达成都后,受到刘禅的厚待。刘禅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愚笨。在对待夏侯霸归蜀这件事上,刘禅就做得很明智。

由于夏侯霸之父夏侯渊死于定军山,刘禅首先解释为夏侯渊死于乱军中,杀死夏侯渊并非是刘备的主意。这个解释就非常合乎情理,夏侯霸对蜀汉应该也是恨意大消。

接着,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称这是夏侯霸的外甥孙。这又用血缘关系拉近了与夏侯霸的距离。

事实上,刘禅对夏侯霸的确是非常重用的,任命其担任车骑将军。而此后夏侯霸也与姜维多次合作,参加对魏作战。255年,主政魏国的司马师死后,夏侯霸与姜维及征西大将军张翼率兵伐魏,取得了洮西大捷。

不过,虽然夏侯霸地位显贵,但作为一名降将,仍有蜀将并不待见他。有次夏侯霸想结交荡寇将军张嶷,称两人可倾心相交。结果被张嶷直言不讳回呛:咱俩熟吗?

其实,夏侯霸的归降事出有因,与一般的降将应当区别开来的。

夏侯霸在为魏将时,身负家仇,南征北战讨伐蜀汉,可谓对曹魏忠心耿耿。只不过,在发生高平陵之变后,军政大权落于司马氏一族,统治者内部发生剧变,夏侯霸效忠的曹氏已大权旁落。这时的夏侯霸迫于免受迫害,与有杀父之仇的蜀汉“相逢一笑泯恩仇”也确属无奈之举,并非不忠之降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