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之死真的和曹丕有关吗?
曹冲英年早逝是因为自己得病,跟他的兄弟曹丕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实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嘛: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很显然,曹冲就是病死的嘛,在三国时代,医学条件落后,生个病早夭,再正常不过。
曹冲还在世的时候,深得父亲的喜欢。曹冲从小就聪明伶俐,固有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记载,那时的曹冲就已经初露锋芒了。
陈寿在《三国志》里面,对其评价颇高。
“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五六岁就有成年人的智商,这简直就是神童嘛。
然而当他十三岁时,却生了一场大病,不治身亡!
之所以历史会有曹丕害死弟弟这样的阴谋论出现,无非是因为《三国志》里面的这样一段记载:
“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话说曹冲死后,曹操非常伤心,曹丕就安慰父亲。而曹操此时却说,这虽然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幸运。意思就是曹冲之死,于你曹丕有益。后来曹丕称帝之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他曾言:
“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这个仓舒就是曹冲,若是他还活着,我曹丕得不了天下。
以上的这些都为我们提供曹丕杀人的动机,很显然,曹丕是为了防止曹冲成年后与自己争夺继承资格,而害死了自己的兄弟。
但是,这仅仅是推理得出的结论,完全没有事实的依据,而且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曹丕并没有杀曹冲的理由。
因为曹冲的身份尴尬,并不足以对曹丕造成太大的威胁。
曹冲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的孩子,而这个环夫人是妾室,所以曹冲只是庶出。相较而言,曹丕则是嫡出,其乃是由曹操继配夫人卞夫人,也就是后来的武宣卞皇后所生,是妥妥的嫡子。除了曹丕,其还有曹彰、曹植、曹熊三子。
在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中,按照立嫡立长不立贤的规矩,曹冲根本无法进入到这场储位之争中来。这也是为何后来的继承者斗争是围绕着曹丕和曹植之间进行,至少你得是嫡子才有资格。
当然,不排除曹冲惊才艳艳,打动了曹操的可能性。但当时的曹冲只有十三岁,还是一个小孩儿,且不说其庶子身份,毫无背景。就从年龄上来讲,他也根本对曹丕造不成威胁。
况且当时曹丕还有这曹植这样的对手,他没有理由去冒险搞事情,来为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风险。
不过,虽然排除了曹丕的嫌疑。还有一个人有着杀害曹冲的嫌疑。
此人名叫周不疑,乃是荆州神童,才智不输当时的曹冲,他曾献计帮助曹操攻下柳城:
曹操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
当时曹操对着孩子颇为器重,有心让其与儿子曹冲结交,毕竟都是神童,估计能处到一块儿去。但是后来曹冲不幸早亡,曹操便对周不疑没那么待见了,后来甚至借故将其刺杀。
关于曹操为何要杀周不疑,常规解释是曹操触景生情,每当看见周不疑的时候就想起曹冲来,心里很难受,这个显然有些牵强。还有一点更深度的解读就是曹操忌惮周不疑的才能,担心曹丕日后驾驭不住,为其扫清障碍。
当然,如果周不疑是暗害曹冲的嫌疑人那就更好解释了。而且周不疑有他的杀人动机。这个周不疑乃是荆州士族子弟,舅舅刘先,为荆州牧刘表别驾,曹操破荆州之后,周不疑自然是对曹操没什么好感。当年曹操想把女儿嫁给他,他都拒绝了。
所以周不疑有害死曹冲的嫌疑,不管是不是他害死的,但只要有这个嫌疑就足以让给曹操杀他了。
当然了,这也仅仅只是推断。目前关于曹冲之死,正史公论还是病逝一说,其他的都是野史传闻。
曹冲之死真的和曹丕有关吗?
曹冲就是病死的,与曹丕无关。《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记载:
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曹操数次对群臣说,想立曹冲为接班人,曹冲13岁时,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得了疾病,曹操亲自为曹冲请命,但曹冲还是去世了,曹操很是伤心,曹丕安慰曹操,但曹操却对曹丕说:曹冲去世,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
这话表明了两个意思,一是曹操有立曹冲为接班人的想法,二是曹操认为曹冲去世对曹丕等人有利。
于是很多人就根据这段话开始断章取义,认为是曹丕害死了曹冲,问题是曹丕真的害死了曹冲吗?
由于现在很多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中,都安排了曹丕害死了曹冲的情节,通过荀彧之口说出给曹操,更加使得很多人认为就是曹丕害死了曹冲,这实在是冤枉曹丕了,电视剧不是历史,要想了解历史上曹冲的死因,就得分析历史。
曹丕在当上皇帝后,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曹冲还活着的话,我也当不上皇帝,曹丕还说过,如果曹昂还活着的话,也当不上皇帝,这些话似乎能看出曹操当时对继承的意思,但是,并不能说明曹丕就是害死曹冲的凶手。
首先,史书上明确记载了曹冲是病死的,是得了重病而死,如果曹冲之死与曹丕有关,以曹操的个性,是不可能放过曹丕的,史书的作者对当时历史的了解肯定比现代人强,古人确定的话,我们不应怀疑,除非有新的证据证明。
其次,曹操只是有意传位给曹冲,并不代表曹操就能一定传位给曹冲 ,曹冲死的时候只有13岁,只是一个少年,将来长大会如何,并不好说,曹操喜欢曹冲的原因就是曹冲很聪明,而且很仁爱。
曹冲聪明是因为历史上有名的曹冲称象,就是曹冲因为聪明而想出的办法,把象赶到船上,划下水位线,然后再装石头,就能知道象有多重了。曹冲仁爱是因为史书记载了一个曹冲智救库吏的故事,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坏,负责管理仓库官员就非常担心被曹操所杀,但是曹冲凭借自已的聪明才智,救了库吏一命。
曹冲确实聪明仁爱,但长大后是个怎么样的人,谁也说不定,毕竟有伤仲永这种例子存在,再说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导致曹操不会立曹冲为继承人。
曹冲是环夫人生的,环夫人是曹操的小妾,曹冲也就是曹操的庶子,古代的继承制讲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庶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官职的,就算曹操愿意,他手下的大臣也不会同意。
后来曹丕与曹植争世子之位时,曹操曾经就继承人的问题,问过贾诩,贾诩非常隐含的对曹操说:我在想袁绍与刘表的故事。贾诩的意思很明确,因为袁绍和刘表在立继承人时,都没有立嫡长子,而是立为自已喜欢的儿子为继承人,结果就导致封地上一片混乱,袁绍的儿子内斗导致丢失河北四州,刘表的儿子与反目成仇,贾诩就是想告诉曹操,立继承人要立嫡长子,才不会导致动乱。
不仅贾诩,曹魏内部有相当多的大臣都认为立继承人要立嫡长子,曹操就算真的想立曹冲为继承人,恐怕有相当大的阻力,桓阶、吴质、司马懿等人都支持曹丕,还有不少暗中支持的大臣。
这种嫡长子继承制是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不是轻易能更改的,曹操一样更改不了,除此之外,曹丕是曹操所有儿子中,综合能力最强的,曹操选的是一国之君,考察的是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聪明,论起聪明来,曹植肯定比曹丕聪明,但曹植不是搞政治的料,仅仅是个文学家。
相反,曹丕文武双全,既是文学家,又通晓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而且为人沉稳,曹操非常喜欢曹冲,但曹操绝对是一个冷静成熟的政治家,不会因为自已的喜好而立曹冲,曹操的理智一定会战胜喜好。
曹植不就是例子,曹操喜欢曹植胜过曹丕,但最后还不是一样立曹丕为继承人,这就是理智。
再说了,曹冲死于公元208年,当时曹操不过54岁,当时刚刚废除三公制度,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为丞相,这个时候的曹操根本就没有将继承人提上日程的计划,而且曹操也没有完成纂位准备,没有称公封王,而丞相职位是不能世袭的,需要皇帝批准,而魏公和魏王是可以世袭的,说明曹操还没有做好纂位的准备。
准备没做好,自然不会将继承人提上议事日程。
最后,得明确说一下曹丕这个人,曹丕这个人一直被画成阴险毒辣的人,其实是错误的,曹丕这个人,不得不说还是非常仁厚的,曹丕当上皇帝后,虽然的限制宗亲的权力,但绝对没有杀害过任何一位兄弟,也没有迫害过任何一位曹氏宗亲。
曹植的七步诗其实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出自一本三国时期的八卦杂志《世说新语·文学》,没有迹象表明曹丕迫害了曹植,况且曹丕在有人诬告曹植谋反时,都没有杀他,如果有害人之心,曹丕可以找一万个理由杀了曹植,可是曹丕没有,不仅没有,还在生命中最后一年给曹植加官晋爵位,兄弟两人把酒言欢,曹丕自已死在曹植前面,何来加害之心?
公元208年的曹丕只有22岁,在曹魏阵营还没有任何官职,凭什么就敢加害曹冲呢?三年以后,曹丕才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可这时已经距离曹冲去世三年了。
曹丕可以说是曹操的最佳继承人,没有之一,曹丕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成为继承人,完全犯不着冒着巨大的政治和生命风险害死曹冲,而失去自已继承人的优势,如果曹操够理智的话,选择曹丕是最好的选择,唯一不足的就是曹丕的寿命太短了,否则也是一代明君。
曹冲之死真的和曹丕有关吗?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曹冲是曹操最小的儿子,因为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而被后人熟知。曹冲从小就非常聪明,是个少年天才,因此也深得父亲曹操的喜爱。虽然他不是嫡出,母亲是曹操的妾室环夫人。曹冲由于才华出众,其父曹操在很多场合,表达了把他立为世子的言论,因此遭到兄弟们的嫉妒,尤其是老二曹丕,对他更是心里不爽。曹操的长子曹昂公元197就已经去世了,按长幼有序的排列,曹丕应该是世子的继承者。
可是在公元208年,曹冲就突然离世了,当时他才13岁,对于他的离世,曹操是悲痛欲绝。儿子曹丕前去安慰父亲曹操,没想到曹操对他大声吼道:冲儿去世是我的不幸,可却是你们这帮朽儿的幸运。曹操在当时说出这话,引来了后人对曹冲死因的种种猜测。
因此有不少人分析说,曹冲是被曹丕害死的,以至于不少影视作品,也有曹丕害死弟弟曹冲的情节。历史就是这样,以讹传讹,久了好像就成了真的。兄弟残杀的事,在历史上是很多见的。但我却觉得曹丕没有这个胆量,且不说他的父亲曹操是个翻脸无情的家伙,就是从他同曹植争夺世子的表现来看,借他一千个胆,他也不敢。曹丕害死弟弟曹冲的说法基本可以排除。
那曹冲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早逝的呢?这里我就有必要再提到一个荆州人,他的名字叫周不疑,年龄和曹冲不相上下。此人也是个少年天才,非常聪明,曹操对他也很赏识,有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周不疑。可曹操是落花有意,人家周不疑是流水无情,断然拒绝了。
周不疑的家人大部分被曹操杀害了,人家周不疑肯定不会做仇人的女婿。曹操没有办法,也不能硬逼人家。可曹操是个惜才之人,于是他把周不疑送到了曹冲那里,让这两个少年天才惺惺相惜。可当周不疑到曹冲那里不久,曹冲就去世了。所以有人推测,是周不疑杀害了曹冲。后来曹操把周不疑给杀了,更增添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不过我倒觉得,周不疑当时也是个小孩,童心未泯,不大可能做出杀人的事来。对于曹操为什么要杀他,我觉得曹操的名言:‘’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最有说服力。周不疑聪明过人,曹操是他的仇人,所以他怕等到周不疑羽翼丰满后,无法驾驭,既然不能为其所用,只好让他去陪曹冲。因此我觉得周不疑害死曹冲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那么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我认为是病死的,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呢?为什么曹操不找名医救治,只是在痛苦的时候,祈求上天留住他的儿子。从曹操的表现来看,我觉得曹冲应该是得了:疟疾、鼠疫或天花。这些并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基本上就是绝症。这些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曹冲之死真的和曹丕有关吗?
我认为曹冲是病死的。
因为聪明人大多不喜欢运动,曹冲很可能是个宅男。宅男抵抗力差。
再者,古代医术不发达,一场小病要人命的事,是有可能发生的。
曹丕有没有毒害曹冲的动机?
我认为不是很强烈。
曹冲虽然很聪明,也得到曹操的赏识,但不一定有资格继嗣,因为曹冲不是嫡子,他的地位,甚至比不上被丁夫人养大的曹昂,况他并未表现出征战才能,三国争战之际,让不能上阵的幼子继位,于内于外,都是很大的隐患。
所以,曹冲对于曹丕的威胁,其实不大。
史书资料中另有一个猜测:及仓舒(曹冲)卒,太祖(操)心忌不疑,乃遺刺客杀之。
不疑,即周不疑。他是和曹冲一样的少年天才,对于行军打仗,治理民政很有一套。曹操在平定荆州之后得到了他,心中十分高兴,想要招这个少年才俊做女婿。不料周不疑却拒绝了。
后来曹操把周不疑放到曹冲身边,希望能给曹冲一些助力,谁知周不疑到曹冲身边没几天,曹冲就没了。这让曹操对此很是狐疑。
因为周不疑在荆州被破之时,自己一家,舅舅一家,全被曹军所杀,曹操怀疑周不疑心中存着复仇之念。
但曹操不能把怀疑说出口,就暗地里派人刺杀了周不疑。
当然,曹操对周不疑的怀疑也只是怀疑,所以,曹冲的死,还是充满了疑团。
我个人的看法也只法是看法而已。
曹冲之死真的和曹丕有关吗?
人们认识曹冲,大多是因为“曹冲称象”的故事。故事的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去赘述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曹冲儿时非常聪明。但是,这位“神童”并没能获得进一步展示自我的舞台。
史载,汉建安十三年,曹冲因病辞世,年仅十二岁。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曹丕害死了弟弟曹冲呢?其实只是因为曹操的一句话。曹冲死后,曹操非常悲痛、对其他儿子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冲儿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兄弟的幸运!”大有有意传位曹冲之意。本着谁受益谁即主谋的思维逻辑,最终继承了曹操衣钵的曹丕自然首当其冲!于是,曹丕杀弟说就这么产生了……
其实,个人认为曹操这句话更多地还是对曹冲之死的惋惜。跟其他儿子说那番话,无非还是在说曹冲聪明——“他要是不死,就没你们什么事儿了”。可问题是,彼时的曹冲已经死了……曹操公开编剧“立储”意愿,还有实际意义吗?没有!只能是惋惜而已。试想,如果真是曹丕毒死了曹冲,作为父亲,曹操还会继续纠结立曹丕还是立曹植吗?一个连亲兄弟都下得去手的人,离弑父“篡位”恐怕也就是一步之遥了,曹操难道不担心自己成为曹丕的下一个目标吗?
争储和屠戮兄弟从来都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无论隋炀帝还是清世宗,杀兄屠弟都是发生在父亲去世之后……唐太宗之所以敢在父亲活着时杀兄屠弟,原因很简单——他不是争储而且篡位!“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易储只不过就是走一个程序而已。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曹丕在父亲活着时杀掉了弟弟,等于是往弑父“篡位”上迈进了一大步,曹操还能容得下他吗?恐怕很难!因此,曹丕根本不可能去下毒暗杀曹丕。以上所说的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
嫡庶之别曹丕和后来与之争“储”的曹植都是曹操的继室卞夫人所生,是嫡子!这也是曹操那么多儿子,却只有曹丕和曹植、勉强算上曹彰的原因所在。只有丕、彰、植、熊是卞夫人嫡出,曹操原配丁夫人无子、一直收养的庶长子曹昂又死在了宛城,曹熊早夭折、曹彰有勇无谋,彼时曹操只有两个嫡子可供选择。
再看曹冲,他虽然深得父亲曹操喜爱,却有着巨大的“硬伤”——庶出!曹冲的生母环夫人只是曹操的小妾,而且卞夫人一直在世并充当了曹操“贤内助”的角色,曹操基本上没有休妻、扶正环夫人的可能性。换言之,即便曹冲没有早殇,直到曹操去世,曹冲也永远只能是庶出!连成为像曹丕那样先庶后嫡的“准嫡出”都没有可能。
在那个时代,嫡庶之别就是天壤之别!袁术为何敢公然叫嚣亲哥哥袁绍是“吾家奴”?就是因为袁绍是庶出而袁术是嫡出。如果袁绍不是被过继给了自己的二大爷袁成、成了次房的“嫡子”,恐怕一辈子都很难有出头之日。可曹冲的连袁绍那样过继给叔叔大爷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一旦过继出去,他便天然失去了曹操的继承权,等于是直接出局了。作为嫡长子,曹彰和曹植两位胞弟才是曹丕的最大竞争对手,他根本没有理由放着曹彰和曹植不动,去毒杀庶出的曹冲。
时间节点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曹操一直都没有明确谁是自己的继承人。尤其是在进位魏公乃至魏王之后,依然有不断的一段时间没有确立世子。直到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才正式确立曹丕为魏王世子。换言之,曹丕被曹操正式确立为继承人是在曹冲辞世九年之后!在这九年级,曹植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曹丕强有力的对手!
这就非常奇怪了,按理说曹植才是曹丕最大的竞争对手,可是曹丕却始终没有对曹植下手。到曹丕接班、直至称帝之后,曹植虽然不得志,却依然活得好好的,一直活到了侄儿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比曹丕的命还长!试问,连曹植这样一个曾经的竞争对手、政敌、胞弟曹丕都能容得下,怎么就容不下一个庶出的曹冲、非要杀了他呢?大不了公平竞争呗,曹丕斗得赢曹植,难道就一定斗不赢曹冲吗?更何况,建安十三年曹操还春秋鼎盛,就算曹丕与曹冲争“储”,彼时也远没有到需要你死我活的地步,不是吗?
综上所述,曹丕毒死曹植不仅缺乏实质性证据,从史实来分析,可能性也几乎为零。这不过就是后人对“篡位者”的一种抹黑罢了,与他爹曹操的大白脸如出一辙。如果曹丕当年真的杀了曹冲,有老爹曹操在他都敢如此,后来曹植恐怕很难得以善终!可曹植死得比曹丕都晚,仅此一点就足以为曹丕洗白了。
曹冲之死真的和曹丕有关吗?
提起曹冲世人想到的最多的就是曹冲称象,不管在小学课本中还是别的历史书籍中曹冲都被塑造成一个神童的形象,诚然曹冲也确实担当的起,比如曹冲称象、智救库吏等,可令人疑惑的是如此一位神童,为什么在后来的历史中却默默无闻了呢?
当然曹冲不是王安石所作《伤仲永》里面的仲永,长大了泯然众人,他是因为疾病早夭,这点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史书载: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也就是说曹冲是得了重病而亡,为此曹操还曾向上天请命来换取曹冲的痊愈,可惜失败了。因此题主提问的关于曹冲是否是被曹丕毒死一说就不攻而破,曹操作为当时的实权者,又对曹冲特别的喜爱,所以曹冲必定会被特殊照顾,若曹冲真的是中毒而亡,曹操一定能发现蛛丝马迹,再说曹冲又不是突然暴毙,而是因病而亡,综合所有因素考虑曹冲被毒死的可能可以忽略不计。
既如此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曹冲是被曹丕毒死的呢?这就涉及到了曹操百年之后继承人的问题,因为曹冲被曹操喜爱,加之在群臣面前多夸奖了几次,所以群臣就猜测曹操有传位给曹冲的意思,而曹丕作为继承人最有力的的竞争人选,世人难免不将他俩结合到一起猜测,所以才有了曹冲被曹丕毒死的猜想。
不过猜想只是猜想而已,除了上述曹操特别关爱,曹丕无机会外,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反映不是曹丕所为,曹丕在后来登基为帝后多次写诗赞扬怀念曹冲,比如“於惟淑弟,懿矣纯良。诞丰令质,荷天之光。既哲且仁,爰柔克刚。彼德之容,兹义肇行”,一个人若是内心有鬼,是不可能多次赞扬怀念的,因此关于曹冲是被曹丕毒死的看法是不成立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